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机制——以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淑娟 丁佳琦 +3 位作者 梁欢 隋玉正 康丽娜 于国旭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5期329-341,共13页
国家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的关键区域,海洋类型国家公园作为国家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对于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将海洋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至关重要。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是海洋类型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的关键区域,海洋类型国家公园作为国家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对于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将海洋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至关重要。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是海洋类型国家公园的典型代表,生态资源优势突出。以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为例,探索海洋类型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机制,旨在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实际矛盾,实现优质海洋生态产品的持续有效供给。研究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分类体系,将生态产品分为供给服务产品、调节服务产品和文化服务产品三类。基于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分析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生态产品价值构成。针对各类生态产品价值的特点,提出长岛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包括生态保护补偿路径、生态产品溢价路径、自然资源碳汇交易、生态旅游路径和环境教育路径;归纳了包括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保护补偿机制、经营开发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长岛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海洋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路径 机制 长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长岛海洋渔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吴忠迅 于文静 《科学养鱼》 2025年第6期11-12,共2页
烟台市长岛海域作为全国知名的渔业产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渔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23年12月,山东省政府批复设立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这也是全国首个主体范围、主导产业在海洋的海上经... 烟台市长岛海域作为全国知名的渔业产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渔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23年12月,山东省政府批复设立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这也是全国首个主体范围、主导产业在海洋的海上经济开发区。深入研究烟台市长岛海域海洋渔业的发展对于促进该区域经济增长、保障食品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开发区 蓝色粮仓 烟台市长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长岛农村居民收入与三次产业发展关系研究
3
作者 姬小萌 董少林 《乡村论丛》 2024年第5期71-76,共6页
本文选取2012—2021年山东长岛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各产业产值作为样本数据,运用stata软件建立三次产业产值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产业产值提升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有显著的正... 本文选取2012—2021年山东长岛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各产业产值作为样本数据,运用stata软件建立三次产业产值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产业产值提升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针对长岛综试区现实情况,本文提出高质量发展渔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有望进一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推动长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产业 农民收入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长岛海带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4
作者 吴忠迅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30期24-25,共2页
长岛作为山东省烟台市海带养殖的重要区域,其海带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海洋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该文介绍了长岛海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 长岛作为山东省烟台市海带养殖的重要区域,其海带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海洋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该文介绍了长岛海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为长岛海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市 长岛 海带产业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保护地社区:时代背景、概念内涵及应用案例
5
作者 刘芳明 于国旭 +2 位作者 姜迅 赵林林 张朝晖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33-140,共8页
海洋保护地建设和社区发展密不可分,如何促进二者相协调是亟待研究的问题。运用政策分析和文献研究方法,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海洋保护地发展实践两个视角展开分析,明晰了海洋保护地社区的政策定位和功能作用。基于社区的自然空间属性... 海洋保护地建设和社区发展密不可分,如何促进二者相协调是亟待研究的问题。运用政策分析和文献研究方法,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海洋保护地发展实践两个视角展开分析,明晰了海洋保护地社区的政策定位和功能作用。基于社区的自然空间属性和社会功能属性分析,认为当前海洋社区概念还存在“定义不明确、概念表述不准确、在海洋生态保护领域适用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海洋综合管理理论和“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基础及生态文明政策需求,提出“海洋保护地社区”的概念、内涵和分析框架,将海洋保护地社区概念划分为界内社区、界外社区(毗邻社区和邻近社区),阐明了海洋保护地与社区间的相互作用及“依赖-冲突”关系。通过对长岛海洋保护地社区的系统分析,表明分析框架能够为海洋保护地社区治理提供清晰的思路。为理顺海洋保护地与社区关系提供了系统视角的分析方法,对于构建海洋保护地社区管理制度、促进海洋保护地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护地 社区 社会生态系统 长岛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视角下海洋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淑娟 梁晓丽 +2 位作者 隋玉正 于国旭 张朝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24-5233,共10页
探索海洋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维持海洋保护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能够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同时促进海洋自然保护地绿色发展和自然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从生态旅游视角出发解析海洋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 探索海洋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维持海洋保护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能够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同时促进海洋自然保护地绿色发展和自然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从生态旅游视角出发解析海洋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理,探索优质海洋生态产品持续供给路径。结果表明:①实现海洋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要识别生态产品,明确生态产品产权,核算生态产品价值。②政府、社区居民、企业、游客分别是价值实现的主导者、产品供给者、实施者以及产品消费者。③供给、文化服务产品价值实现借助社区居民、企业和游客间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产品的市场交易,政府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包括政府、社区居民与企业间的产权交易,社区居民、企业和游客间的康养休闲产品交易,政府、企业、游客及社区居民间的旅游生态补偿。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以利益相关者关系为切入点设计不同类型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能够为海洋保护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护地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旅游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网捕环志监测山东长岛猛禽种群动态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雅楠 肖娜 +2 位作者 刘树光 于培湖 于国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6-1074,共9页
1999—2019年的9—10月在长岛大黑山岛进行猛禽网捕环志,共环志猛禽43363只,隶属3目5科39种,占山东猛禽物种数量的84.78%,占全国猛禽物种数量的41.00%。经年的环志种类相对稳定,但环志总量呈下降趋势;优势种为红角鸮(Otus scops)、日本... 1999—2019年的9—10月在长岛大黑山岛进行猛禽网捕环志,共环志猛禽43363只,隶属3目5科39种,占山东猛禽物种数量的84.78%,占全国猛禽物种数量的41.00%。经年的环志种类相对稳定,但环志总量呈下降趋势;优势种为红角鸮(Otus scop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 gularis)、雀鹰(Accipiter nisus)、长耳鸮(Asio otus)和苍鹰(Accipiter gentilis),其中红角鸮和日本松雀鹰的环志总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7.9%和29.8%。在过去的20年间,除红角鸮每年的环志数量呈波动外,其余4种优势种的数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连续监测表明,日本松雀鹰秋季迁徙高峰期每10年推迟2—8 d。虽然《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定为无危的日本松雀鹰和雀鹰环志量仍相对较高,但经年的下降幅度远大于苍鹰等近危种。以上结果或许与栖息地破坏、食物短缺、非法猎捕以及气候变化等密切相关,应引起持续重视并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禽 种群动态 环志 长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草床的固碳潜力及其生物量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国旭 张彦浩 +2 位作者 赵祥 姜晶晶 郭栋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8,共10页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等在内的海洋生态系统固定了全球50%以上的碳,每年可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_(2),其碳储量分别是陆地碳库和大气碳库的20倍和50倍,是地球上最...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等在内的海洋生态系统固定了全球50%以上的碳,每年可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_(2),其碳储量分别是陆地碳库和大气碳库的20倍和50倍,是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生态功能 海洋碳汇 碳循环 生物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海湾与海岛近海脉红螺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温诺 李曌 +7 位作者 庞敏 宫于琛 吴忠迅 张朝晖 康丽娜 张学雷 王宗灵 屈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44-4253,共10页
为深入了解不同大小脉红螺(Rapana venosa)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探究其在典型海湾和海岛水域生态系统所处营养位置,于2022年春季和夏季在胶州湾和长岛近海通过拖网和潜水采集160个脉红螺样本,详细分析了不同体长、体重脉红螺的δ^(1... 为深入了解不同大小脉红螺(Rapana venosa)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探究其在典型海湾和海岛水域生态系统所处营养位置,于2022年春季和夏季在胶州湾和长岛近海通过拖网和潜水采集160个脉红螺样本,详细分析了不同体长、体重脉红螺的δ^(13)C和δ^(15)N变化,并计算各研究区域的脉红螺核心生态位宽度及相关参数。结果显示,脉红螺δ^(13)C值范围在-22.12‰—-16.63‰,四组数据均值为-19.74‰—-17.42‰,δ^(15)N值范围在8.77‰—13.48‰,均值为9.64‰—12.81‰,各组数据营养级均值在2.63—3.57;胶州湾春季脉红螺δ^(13)C值与体长、体重呈显著负相关,夏季呈显著正相关,长岛近海区域无明显变化,表明不同季节和不同区域的食物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胶州湾脉红螺δ^(13)C、δ^(15)N的变化更为突出;两个研究区域δ^(15)N值和营养级与体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主要由于脉红螺摄食偏好性差异,较大的脉红螺倾向于摄食高营养级生物,造成营养级较高。此外,胶州湾脉红螺营养级高于长岛近海,表明其^(15)N来源更为广泛。营养生态位总面积、δ^(15)N差值、δ^(13)C差值、校正后标准椭圆面积等评价指标,揭示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脉红螺稳定同位素营养生态位的显著差异,反映了区域地理位置与食物来源对脉红螺δ^(13)C和δ^(15)N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为近海生态系统食物网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数据,并为区域生物资源的管理和生态系统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长岛近海 脉红螺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庙岛群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10
作者 张悦 徐勇 +5 位作者 王金宝 吴忠迅 隋吉星 龚琳 于国旭 李新正 《海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9-71,共13页
利用2022年12月、2023年2月和5月在庙岛群岛10个岛屿的砂质潮间带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对其物种组成、优势种、数量分布、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3个季节潮间带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18种,定量调查物种数... 利用2022年12月、2023年2月和5月在庙岛群岛10个岛屿的砂质潮间带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对其物种组成、优势种、数量分布、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3个季节潮间带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18种,定量调查物种数春季(57种)>秋季(45种)>冬季(39种),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要类群。庙岛群岛潮间带以弱固着型和游走型底栖动物占优势,3个季节调查共发现5种优势种:潮间海钩虾(Pontogeneia littorea)、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葛氏囊须虫(Pharyngocirrus gabriellae)、单齿螺(Monodonta labio)和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间和岛屿间差异均不显著。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季节间差异和站位间差异均显著,J′只季节间差异显著。南部岛屿多样性指数较高,而丰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表明,10个岛屿潮间带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较低,这可能是庙岛群岛诸岛自然环境差异大,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玉龙 屈佩 +7 位作者 徐可东 初永忠 孙畅 宫于琛 霍明宇 王宗灵 张学雷 庞敏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50,共16页
毒死蜱(chlorpyrifos,CPF)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有机磷杀虫剂,在全球范围内被用来治理农业和家庭卫生虫害,CPF的广泛应用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的潜在生态威胁不容忽视。与重金属、微塑料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比,对水生生态系... 毒死蜱(chlorpyrifos,CPF)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有机磷杀虫剂,在全球范围内被用来治理农业和家庭卫生虫害,CPF的广泛应用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的潜在生态威胁不容忽视。与重金属、微塑料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比,对水生生态系统CPF的研究和评价很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PF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方面,CPF能抑制微藻生长,对无脊椎动物尤其是甲壳类动物具有致命作用。此外,CPF还会抑制鱼类和两栖动物的孵化率,诱发胚胎畸形,并导致成虫心率、代谢等生命活动异常。在慢性毒性方面,CPF在水生食物链中的转移特征尚不清楚。然而,水中痕量CPF可被水生生物积累并有可能通过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对高营养级生物以及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本文综述了CPF对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讨论了CPF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研究的瓶颈和未来前景。本综述旨在为今后在全球变化的环境下深入研究有机磷农药的毒性提供参考,并为优化水生环境中CPF污染物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水生生物 毒性效应 有机磷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黄海区核心价值与重要保护范围划定探讨
12
作者 白玲 于国旭 +6 位作者 张朝晖 马炜 蒋亚芳 魏艳秀 庄鸿飞 田静 刘增力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98-207,共10页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建设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渤黄海海洋海岛生态地理区是我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的39个自然生态地理区中的海洋生态区之一。首先对该区域进行核心价值与重要保护范围划定探讨,提出长岛作为北方典型的海洋海岛生态系统,是...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建设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渤黄海海洋海岛生态地理区是我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的39个自然生态地理区中的海洋生态区之一。首先对该区域进行核心价值与重要保护范围划定探讨,提出长岛作为北方典型的海洋海岛生态系统,是渤黄海区的优先保护区域。然后,综合评价长岛国家公园的核心价值主要有:温带海岛-浅海湿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珍稀物种重要栖息地和洄游、迁徙通道,独特罕见的海洋、海岛地质遗迹景观3方面。同时,根据《国家公园设立规范》的相关要求,逐级开展长岛国家公园评估区划定、优先保护区域识别和国家公园范围确定。最后,围绕目前研究尚且不足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及建议。研究为我国海洋类型国家公园建立进行实践性探索,提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国家公园范围划定技术方法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黄海区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 核心价值 范围划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春季东亚江豚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兆龙 于国旭 +3 位作者 李永涛 左涛 牛明香 王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5-512,共8页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渤黄海水域仅有的常见鲸类动物,为我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物种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渤海黄河口及其邻...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渤黄海水域仅有的常见鲸类动物,为我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物种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是东亚江豚重要分布区,但对其分布特征了解十分有限,因而,在该水域开展东亚江豚种群分布调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通过确认东亚江豚和发声鱼类声信号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实现了对春季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东亚江豚和发声鱼类空间分布的观测。结果表明,春季东亚江豚对该水域的利用具有选择性,主要分布于黄河口北部及莱州湾中部两个区域。此外,也仅在这两个区域探测到鱼类的声信号,特别是莱州湾中部出现大量鱼类发声所形成的“合唱”。该结果为探究东亚江豚在渤海水域的种群分布特征、栖息地选择偏好和影响因素提供了基础数据,强调了水下人为噪声和发声鱼类资源的管理在东亚江豚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对该水域东亚江豚的保护政策制订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江豚 被动声学调查 江豚分布 发声鱼类 渔业资源 噪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成马山里海域海草床分布现状及其生态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筱凡 张宏瑜 +2 位作者 吴忠迅 李文涛 张沛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7-109,共13页
海草床是滨海三大典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环境改善、资源养护和减灾防灾等生态功能,亦是全球重要的碳库。2016年8月,通过对荣成马山里海域的现场调查,发现了面积为58.26 hm^(2)的海草床,其海草的种类为红纤维虾形草(Phyllospad... 海草床是滨海三大典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环境改善、资源养护和减灾防灾等生态功能,亦是全球重要的碳库。2016年8月,通过对荣成马山里海域的现场调查,发现了面积为58.26 hm^(2)的海草床,其海草的种类为红纤维虾形草(Phyllospadix iwatensis)和丛生鳗草(Zostera caespitosa)。红纤维虾形草分布面积为54.50 hm^(2),占该海域海草床总面积的93.5%,分为北部和南部2个带状区域,平均茎枝密度为(368.0±18.2)shoots/m^(2),平均生物量(干重,下同)为(297.0±41.5)g/m^(2)。丛生鳗草分布面积为3.76 hm^(2),占海草床总面积的6.5%,呈现斑块状分布,与红纤维虾形草交错而生,平均茎枝密度为(691.2±17.1)shoots/m^(2),平均生物量为(534.0±70.7)g/m^(2)。马山里海域海草床主要分布在平均水深为(2.8±0.3)m的以岩礁为主的底质上。海草的生长状况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与水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水深和陆源污染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合历史资料,发现该海域海草床退化现象较严重,其主要威胁因素是人为干扰,主要包括渔业生产、养殖活动和陆源污染输入。建议合理规划周边海域的养殖规模和密度、加强陆源污染物管控和开展海草床生态修复工程,以期为温带海草床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海草种类 分布面积 生态特征 马山里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庙岛群岛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悦 于国旭 +3 位作者 徐勇 李新正 王金宝 隋吉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110,共15页
根据2022年8月大潮期间庙岛群岛岛屿的潮间带和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对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潮间带定量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52种,其中甲壳动物最多(17种);定性... 根据2022年8月大潮期间庙岛群岛岛屿的潮间带和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对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潮间带定量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52种,其中甲壳动物最多(17种);定性调查共鉴定42种,软体动物最多(30种)。潮下带定量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39种,低于潮间带定量调查,其中软体动物最多(26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234个/m^(2),平均生物量为82.82 g/m^(2)。潮下带平均丰度为180.2个/m^(2),平均生物量为708.02 g/m^(2)。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1.187、1.723和0.540;潮下带H′、D和J′平均值均高于潮间带,分别为1.301、2.204和0.669。在本次潮间带定量调查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施氏玻璃钩虾(Hyale schmidti)、平背蜞(Gaetice depressus)、潮间海钩虾(Pontogeneia littorea)等。潮下带优势种与潮间带不同,为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s)、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等。聚类分析和nMDS分析表明,在20%的相似性水平上,庙岛群岛潮间带和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分别可划分为4个和3个群落。与周边海域潮间带历史资料相比,调查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在物种数量、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方面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岛群岛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雯雯 何帅 +4 位作者 郝林华 李晓莉 李文杰 李衍祥 陈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9-124,共6页
海岛生态系统可货币化的文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服务和景观价值。采用分区旅行费用法评估海岛已开发旅游资源区的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基于相同等级旅游资源的价值等量化假设,构建了海岛尚未开发旅游资源区的景观价值评估方法,以位于... 海岛生态系统可货币化的文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服务和景观价值。采用分区旅行费用法评估海岛已开发旅游资源区的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基于相同等级旅游资源的价值等量化假设,构建了海岛尚未开发旅游资源区的景观价值评估方法,以位于渤海海峡的长岛为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19年长岛海岛文化服务价值为860.83亿元,平均分布密度为1.62亿元/km^(2),其中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占28.23%,景观价值占71.77%;(2)文化服务价值空间分布从高到低排序:南部>北部>中部;有居民定居的海岛的文化服务价值大于无居民岛;(3)已开发旅游资源区的消费者剩余是游客旅行成本的2.31倍,是长岛综合旅游收入的3.56倍。长岛旅游资源区的价值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而且开发严重不足,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对未开发旅游资源区加大开发力度,提高长岛旅游资源区的价值转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生态系统 旅游资源 文化服务 休闲娱乐 景观价值 长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刺参苗种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措施
17
作者 刘锡胤 张秀梅 +4 位作者 史文凯 高峰 刘立明 马兆虎 李衍祥 《海洋与渔业》 2021年第5期110-111,共2页
迄今为止,刺参育苗仍以室内集约化生产方式为主。随着规模扩张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规范的生产方式所致的病害频发、出池稚参(俗称“小白点”)保苗成活率低、药残超标等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本文从分析亲参、水质、投入品等因素入手... 迄今为止,刺参育苗仍以室内集约化生产方式为主。随着规模扩张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规范的生产方式所致的病害频发、出池稚参(俗称“小白点”)保苗成活率低、药残超标等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本文从分析亲参、水质、投入品等因素入手,总结出提高苗种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质量 投入品 集约化生产方式 规模扩张 相应措施 主要技术措施 集约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