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A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人员流失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欢 范英丽 《企业活力》 2012年第9期67-70,共4页
人力资源是企业间竞争的有力武器之一,它对于组织的价值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珠海最大的汽车销售企业之一的A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目前面临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失情况严重、员工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给企业的持久经营... 人力资源是企业间竞争的有力武器之一,它对于组织的价值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珠海最大的汽车销售企业之一的A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目前面临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失情况严重、员工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给企业的持久经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A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应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健全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把好员工招聘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等举措,防止过高的人员流失率,留住人才,进而稳定企业的经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人员流失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工况的汽车碰撞乘员约束系统参数匹配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君媛 黄柏 +2 位作者 冯原 赵会 崔泰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3005-3008,共4页
针对单一工况匹配的安全气囊系统不仅在其他工况下不能保证对乘员的保护效能,而且还极有可能产生更大的伤害。以国产某轿车为例,建立该车的前排乘员侧约束系统的数学仿真模型,针对美国FMVSS208法规所要求的正面刚性固定壁障垂直碰撞的... 针对单一工况匹配的安全气囊系统不仅在其他工况下不能保证对乘员的保护效能,而且还极有可能产生更大的伤害。以国产某轿车为例,建立该车的前排乘员侧约束系统的数学仿真模型,针对美国FMVSS208法规所要求的正面刚性固定壁障垂直碰撞的四种工况进行乘员响应的仿真计算,并对该车的约束系统参数进行多工况优化,同时提出了基于多工况的乘员约束系统参数优化方法。所提方法能够使乘员约束系统在不增加配置的基础上,满足更多种工况下的假人伤害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 乘员约束系统 多工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底部复杂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8
3
作者 罗建曦 张扬军 詹樟松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0-333,共4页
针对汽车底部流场研究的困难 ,提炼物理数学模型 ,发展相应数值计算方法 ;对长安微型汽车外部复杂三维流场进行求解 ,计算风阻值与道路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在此数值计算结果基础上 。
关键词 汽车底部流场 数值模拟 空气动力学 数值计算 计算流体力学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汽车增压器叶轮快速熔铸工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祥 吕国芳 +1 位作者 魏良庆 任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09-112,共4页
以具有典型复杂曲面的汽车增压器叶轮为对象,开展了快速熔铸工艺研究。利用铸造工艺仿真软件进行产品工艺校验,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聚乳酸(PLA)模样,使用蜡制作浇冒系统。对PLA模样和浇冒系统组模,对模组进行挂砂、脱蜡和脱胶,获得完... 以具有典型复杂曲面的汽车增压器叶轮为对象,开展了快速熔铸工艺研究。利用铸造工艺仿真软件进行产品工艺校验,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聚乳酸(PLA)模样,使用蜡制作浇冒系统。对PLA模样和浇冒系统组模,对模组进行挂砂、脱蜡和脱胶,获得完整的型壳。经型壳焙烧、浇注、喷砂后得到最终铸件,最后进行铸件外观和性能的检测。本试验验证了快速熔铸工艺的可行性,为其它复杂零件的快速制造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快速熔铸 聚乳酸 增压器叶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点火系统电磁辐射发射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4
5
作者 郑亚利 汪泉弟 +1 位作者 郑淑利 李旭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57-1161,1150,共6页
首先分析了点火系统电磁辐射干扰的机理,并通过实验发现,点火系统低压侧电源线上的共模电流是产生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据此建立了点火系统电磁辐射发射的模型。继而在验证有限元法计算导线周围电磁场可行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整车点火系统... 首先分析了点火系统电磁辐射干扰的机理,并通过实验发现,点火系统低压侧电源线上的共模电流是产生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据此建立了点火系统电磁辐射发射的模型。继而在验证有限元法计算导线周围电磁场可行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整车点火系统电磁辐射发射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所建的整车点火系统电磁辐射发射模型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火系统 电磁辐射 有限元模型 天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志斌 卢汉奎 刘世豪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0-315,共6页
在ANSYS中以质量矩阵单元、刚性梁单元和弹簧单元为基本单元,应用APDL程序语言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参数化建模与模态分析,基于能量法解耦进行模态解耦度计算与分析;应用ANSYS中的优化模块对各个悬置元件的刚度进行优化配置,使得... 在ANSYS中以质量矩阵单元、刚性梁单元和弹簧单元为基本单元,应用APDL程序语言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参数化建模与模态分析,基于能量法解耦进行模态解耦度计算与分析;应用ANSYS中的优化模块对各个悬置元件的刚度进行优化配置,使得该悬置系统的6阶模态尽可能解耦;优化后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6阶模态频率分布在合理范围内,6阶模态的解耦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 悬置系统 模态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装备制动防抱死系统的侧向稳定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向瑜 高振海 +2 位作者 杨建磊 袁昌碧 谯艳娟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共2页
结合ABS系统对汽车侧向稳定性能的影响,对转弯制动等适用于ABS系统侧向稳定性能评价的典型试验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转弯制动工况的仿真分析,分析对比了整车装备ABS系统前后侧向稳定性能的改善。
关键词 ABS 侧向稳定性 转弯制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座椅头枕和调角器匹配对挥鞭伤影响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金景旭 宋学伟 +2 位作者 黄炫 崔泰松 尹长青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80-1286,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汽车座椅的防挥鞭伤性能,研究了座椅头枕和调角器参数匹配对乘员挥鞭伤的影响.基于CNCAP鞭打试验工况,建立并验证了某乘用车座椅鞭打试验力学模型.为研究座椅各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采用多参数多目标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在追尾... 为进一步提高汽车座椅的防挥鞭伤性能,研究了座椅头枕和调角器参数匹配对乘员挥鞭伤的影响.基于CNCAP鞭打试验工况,建立并验证了某乘用车座椅鞭打试验力学模型.为研究座椅各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采用多参数多目标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在追尾碰撞中汽车座椅设计参数匹配对乘员颈部伤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头枕位置距离头部较近、较高时,应匹配较大的调角器刚度;当头枕接触刚度及其旋转铰刚度较大时,应匹配较大的调角器刚度,反之则匹配较小的调角器刚度.2种匹配方式均可降低颈部伤害,为改进汽车座椅的防挥鞭伤性能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尾碰撞 挥鞭伤 座椅调角器 座椅头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汽车水泵优化设计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勇 蒋文萍 +4 位作者 杨昆 陈小东 胡铁刚 谢蓉 龚路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7-481,共5页
针对某增压直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水泵效率过低的问题,应用一维及三维CFD方法进行优化分析.首先根据发动机最大热负荷下冷却系统带走的热量,确定水泵的流量需求;其次采用一维CFD软件Flowmaster对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水泵的扬... 针对某增压直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水泵效率过低的问题,应用一维及三维CFD方法进行优化分析.首先根据发动机最大热负荷下冷却系统带走的热量,确定水泵的流量需求;其次采用一维CFD软件Flowmaster对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水泵的扬程需求;然后根据流量及扬程需求,对水泵进行详细设计,其中叶轮设计方式为闭式离心叶轮,且叶片前缘向压力面倾斜,蜗壳设计方式为梯形截面的扩张通道;最后采用三维CFD软件Fluent对设计的叶轮及蜗壳进行计算,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CFD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误差小于5%;优化后水泵在设计工况下满足设计需求,总效率较原水泵提高了26%;抗气蚀性能增强,必须汽蚀余量NPSHR降低0.4m.流场分析表明,新水泵较原水泵压力分布更均匀;新水泵消除了原蜗壳内的低速旋涡,使能量损失减少,能量转换效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 优化设计 CFD 冷却系统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座椅抖动及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改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晶晶 钟利萍 +3 位作者 郭鹏程 许玄 刘颖 李落星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0-55,共6页
针对某商用车座椅与车身匹配在整车道路试验中出现的座椅抖动及安全带固定点试验中强度不足的问题,首先利用台架扫频试验分析得出了座椅靠背的振动特性;其次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进行振动传递函数(VTF)分析,通过比较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 针对某商用车座椅与车身匹配在整车道路试验中出现的座椅抖动及安全带固定点试验中强度不足的问题,首先利用台架扫频试验分析得出了座椅靠背的振动特性;其次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进行振动传递函数(VTF)分析,通过比较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并采用振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找出了引起振幅过大的传递路径为右前悬架激励→地板安装孔Z向→座椅滑轨Z向→座椅靠背X向,进一步借助传递函数分析间接地预测出最终的响应;再次采用受力路径分析方法对安全带固定点试验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安全带固定点力学性能薄弱位置为地板;最后提出了座椅地板结构加强方案,改进后的座椅振动峰值降低了67%,主观评价抖动现象消除;并且该方案在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中增强效果较明显,改进后靠背前向位移减小146 mm,未超过RC平面,试验结果满足法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特性 振动传递函数分析 安全带固定点强度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发实践
11
作者 任勇 秦大同 +1 位作者 杨亚联 杨阳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30,共4页
混合动力汽车HEV(HybridElectricVehicle)有两个以上的动力源,通过加速助力、再生制动、怠速启停等措施和系统能量管理,可实现比常规汽车CV(ConventionalVehicle)更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采用集成发电机/电动机ISG(IntegratedS... 混合动力汽车HEV(HybridElectricVehicle)有两个以上的动力源,通过加速助力、再生制动、怠速启停等措施和系统能量管理,可实现比常规汽车CV(ConventionalVehicle)更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采用集成发电机/电动机ISG(IntegratedStarterandGenerator)和ISG控制器作为助力装置,采用蓄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作为能量平衡单元,采用多能源动力总成管理系统作为混合动力系统的中央控制单元,分别采用手动变速器MT(ManualTransmission)和自动变速器CVT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传动系统,完成了两款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样车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动汽车 ISG电机 蓄电池 无级变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点火系统建模及传导骚扰仿真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锋 陈立东 +2 位作者 翟建鹏 吴存学 张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3-897,共5页
为预测点火系统产生的传导骚扰,在预先建立点火系统各元件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利用三维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出各电路参数的基础上,运用Ansoft Simplorer仿真软件建立了整个点火系统传导骚扰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得到试验的验证,表明所... 为预测点火系统产生的传导骚扰,在预先建立点火系统各元件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利用三维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出各电路参数的基础上,运用Ansoft Simplorer仿真软件建立了整个点火系统传导骚扰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得到试验的验证,表明所建模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火系统 传导骚扰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电磁兼容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旭 吴存学 +4 位作者 何举刚 蔡恒 陈立东 翟建鹏 郭迪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6,共5页
在分析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电磁干扰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对干扰抑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在所搭建的点火系统电磁兼容试验台架上,对部分抑制措施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阻值较大及阻尼电阻长度较长的火花塞、在点火线圈的初级和次级绕... 在分析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电磁干扰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对干扰抑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在所搭建的点火系统电磁兼容试验台架上,对部分抑制措施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阻值较大及阻尼电阻长度较长的火花塞、在点火线圈的初级和次级绕组间加入屏蔽层,以及采用滤波器等可有效提高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点火系统 电磁干扰 抑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共振声子结构在汽车地毯低频隔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思文 张军 +3 位作者 章晓轩 刘宏玉 刘从光 朱冠妮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2-367,共6页
本文首次将局域共振声子带隙特性应用于汽车地毯的隔声设计中。基于局域共振思想,对地毯EVA隔声层进行微结构设计,使其产生一定的带隙特性,从而提高地毯的低频隔声量。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都表明,所设计的具有局域共振微结构的地毯隔声层... 本文首次将局域共振声子带隙特性应用于汽车地毯的隔声设计中。基于局域共振思想,对地毯EVA隔声层进行微结构设计,使其产生一定的带隙特性,从而提高地毯的低频隔声量。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都表明,所设计的具有局域共振微结构的地毯隔声层在400Hz附近的频率范围具有局域共振声子带隙,隔声量比没有微结构的地毯隔声层提高了约5d B,说明该设计方法在低频范围突破了隔声的质量定律,利用更轻量化的材料实现了更好的低频隔声效果,为汽车低频隔声技术和轻量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地毯 低频隔声 局域共振 声子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主漂移的自动驾驶车辆极限工况轨迹规划与控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少波 代灵峰 +3 位作者 王晨辉 刘丙军 褚志刚 谢文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0-1789,共10页
为兼顾自动驾驶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的稳定性与轨迹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自主漂移的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基于神经网络设计了神经网络轮胎动力学模型,提升了传统魔术轮胎公式的精度。为进一步拓展自动驾驶车辆极限工况下的... 为兼顾自动驾驶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的稳定性与轨迹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自主漂移的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基于神经网络设计了神经网络轮胎动力学模型,提升了传统魔术轮胎公式的精度。为进一步拓展自动驾驶车辆极限工况下的稳定边界,基于漂移时轮胎饱和及最大侧滑特性结合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相平面约束设计了漂移稳定边界,采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NMPC)在更大稳定范围内规划了安全漂移轨迹,并对规划轨迹进行了漂移跟踪控制。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充分利用漂移运动优势,在极限工况下确保车辆不发生失控,同时准确跟踪期望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工况 轨迹跟踪 稳定性控制 神经网络轮胎模型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木薯收获机机架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36
16
作者 廖宇兰 刘世豪 +2 位作者 孙佑攀 马庆芬 林茂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6-61,51,共7页
为了提高木薯收获机的工作性能,对其机架结构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在CAD/CAE协同设计平台下,对木薯收获机的机架进行静力学有限元分析和灵敏度分析,建立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求解后得到了6组非劣解。在所得6组优化设计方案和原方案中... 为了提高木薯收获机的工作性能,对其机架结构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在CAD/CAE协同设计平台下,对木薯收获机的机架进行静力学有限元分析和灵敏度分析,建立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求解后得到了6组非劣解。在所得6组优化设计方案和原方案中,采用模糊物元法和熵权法进行优选,获得了最佳机架结构设计方案。优化设计前、后的对比分析表明,机架质量减小4.29%情况下,最大变形减小27.04%,从而证明所提出的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机架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收获机 机架 轻量化 灵敏度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身台架疲劳强度试验方案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胡玉梅 陶丽芳 +2 位作者 邓兆祥 王攀 冯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0-303,228,共5页
综合运用多体动力学、有限元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预测等计算机仿真技术,预测了汽车车身在台架疲劳强度试验载荷作用下各点的应力分布,对车身高应力区域进行了疲劳寿命估计,为实际试验中应变片贴片的布置提供了指导。经试验验证,计算机仿... 综合运用多体动力学、有限元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预测等计算机仿真技术,预测了汽车车身在台架疲劳强度试验载荷作用下各点的应力分布,对车身高应力区域进行了疲劳寿命估计,为实际试验中应变片贴片的布置提供了指导。经试验验证,计算机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研究对车身台架疲劳强度试验方案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 计算机仿真 台架疲劳试验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内燃机NO_x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柏刚 赵建辉 +3 位作者 赵陆明 刘福水 胡铁刚 杨柏林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3-56,共4页
以一台2.0 L氢内燃机为测试对象,对其排放及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NOx随当量比Φ、点火提前角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Φ=0.88时,NOx生成量达到最大;在Φ<0.88时,NOx的生成量随Φ的增加而增加;在0.88<Φ<1.2时,NO... 以一台2.0 L氢内燃机为测试对象,对其排放及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NOx随当量比Φ、点火提前角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Φ=0.88时,NOx生成量达到最大;在Φ<0.88时,NOx的生成量随Φ的增加而增加;在0.88<Φ<1.2时,NOx生成量随Φ的增加急剧减少;当混合气比较稀薄时,点火提前角对NOx的贡献率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可用于氢内燃机稀薄燃烧技术的开发,可有效降低氢内燃机NO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氢内燃机 NOX排放 点火时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传递路径分析法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及评价 被引量:23
19
作者 龙岩 史文库 +2 位作者 梁天也 周舟 张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57-962,985,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传递路径分析法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分析与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实际工况测试数据建立整车传递特性模型,进行悬置传递特性分析与优化,并对整车车内振动进行预测,以国产某轿车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最后还提...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传递路径分析法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分析与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实际工况测试数据建立整车传递特性模型,进行悬置传递特性分析与优化,并对整车车内振动进行预测,以国产某轿车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最后还提出悬置系统性能的一种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传递特性 优化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带固定点新法规的座椅结构布置与改进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郭鹏程 徐从昌 +2 位作者 刘志文 方向东 李落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4,共7页
鉴于新法规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固定点》要求全车座椅都配备三点式安全带,导致座椅质量和荷载增加,本文中对某M1类车辆的座椅结构改进和轻量化。首先,对原车单体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进行建模仿真的结果表明,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 鉴于新法规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固定点》要求全车座椅都配备三点式安全带,导致座椅质量和荷载增加,本文中对某M1类车辆的座椅结构改进和轻量化。首先,对原车单体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进行建模仿真的结果表明,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的最大前向位移为433.1mm,超过RC平面,不满足法规要求。据此,基于传力路径提出结构改进方案,该方案仅使座椅质量增加0.18kg,却使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最大前向位移减小至104.3mm,最大应变由0.56减小至0.163,满足法规要求。接着,将满足法规要求的单体座椅放入白车身中进行分析,结果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最大前向位移和最大应变分别增至220.9mm和0.198,但仍满足法规要求。进一步通过灵敏度和应变分析对中排座椅提出轻量化方案,仿真结果是座椅质量减轻了1.95kg,而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的最大前向位移仅增加了10.4mm。最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很好吻合,安全带上固定点的前向位移仅相差8.7mm,前后支撑脚、安全带两个下锚点和车身地板的变形模式与幅值均与试验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带固定点 三点式安全带 结构改进 轻量化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