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热循环对深海管线钢粗晶区组织与韧性的影响
1
作者 刘治文 韩鹏彪 +5 位作者 张亮 杨浩 贾书君 李拔 李子健 王蕾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采用热模拟机模拟深海管线钢的粗晶区,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夏比冲击试验表征了其组织和韧性,研究了二次热循环中不同峰值温度对深海管线钢粗晶区组织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为800℃时,... 采用热模拟机模拟深海管线钢的粗晶区,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夏比冲击试验表征了其组织和韧性,研究了二次热循环中不同峰值温度对深海管线钢粗晶区组织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为800℃时,管线钢粗晶区的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块状M-A组元在原奥氏体晶界呈现断续的链状结构,大角度晶界比例较低,冲击吸收功为37.8 J,表现出明显的脆化现象。当峰值温度为900℃时,组织主要为多边形铁素体和准多边形铁素体,大角度晶界比例较高,韧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管线钢 热影响区 M-A组元 晶界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法对不同强度低合金钢板残余应力测试
2
作者 刘佳磊 李昭东 +3 位作者 曹燕光 詹洪磊 杨忠民 张建卫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165,共9页
超声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残余应力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及构件的残余应力测量,但超声法受检测材料微观结构影响较大,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本工作基于声弹性理论研究了不同强度钢板微观结构对超声纵波波速以及残余应力检测结... 超声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残余应力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及构件的残余应力测量,但超声法受检测材料微观结构影响较大,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本工作基于声弹性理论研究了不同强度钢板微观结构对超声纵波波速以及残余应力检测结果的影响,并且通过钻孔法、X射线衍射法排除了所选超声测试样品存在应变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无应力条件下超声纵波在铁素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珠光体中传播速度次之,在马氏体中传播速度最慢,且晶粒尺寸对超声纵波波速也有影响。但当晶粒取向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时,相对于晶粒尺寸对超声纵波波速的影响,晶粒取向对超声纵波波速的影响更为显著。当使用不同的基准对同一钢板进行残余应力测试时,由于基准的微观结构不同,对残余应力测试结果造成的误差可达800 MPa左右。选择与被测材料微观结构相同的零应力基准,可以避免微观结构对超声测试的影响,显著增加超声测试残余应力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折射纵波 超声法 残余应力 声时差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变形管线钢热影响区软化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贾璐 刘意春 +2 位作者 贾书君 李拔 刘清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44,共8页
为了研究抗大变形管线钢热影响区出现软化区的具体原因,本文采用焊接热模拟实验研究了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焊接热循环过程,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EBSD、透射电镜和冲击实验,分析了热影响区软化区的组织变化、晶体学特征和冲击韧... 为了研究抗大变形管线钢热影响区出现软化区的具体原因,本文采用焊接热模拟实验研究了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焊接热循环过程,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EBSD、透射电镜和冲击实验,分析了热影响区软化区的组织变化、晶体学特征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当母材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时,焊接热影响区的软化区出现在峰值温度600~700℃的高温回火区,此时组织转变成硬度较低的粗大铁素体+回火贝氏体,并且回复过程加快,组织中亚结构的大幅度减少和位错密度的显著降低是产生软化区的主要原因;软化区的韧性较好,但是在800℃的临界区,M/A组元发生了聚集和粗化,并且大角度晶界比例降低,导致了韧性低谷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大变形管线钢 软化区 焊接热模拟 位错密度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钒微合金钢的淬透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晓闲 孙新军 +3 位作者 杨庚蔚 李昭东 虞澜 雍岐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2,共5页
利用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实验,结合碳化钒的析出热力学计算,研究V对低碳钢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含量的增加,实验钢的淬透性提高。VC的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880℃淬火温度下,0.22C钢中固溶V含量随着钢中添加的V含量增加而增加... 利用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实验,结合碳化钒的析出热力学计算,研究V对低碳钢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含量的增加,实验钢的淬透性提高。VC的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880℃淬火温度下,0.22C钢中固溶V含量随着钢中添加的V含量增加而增加。当钢中添加V含量大于0.137%(质量分数)时,VC将在奥氏体中析出,固溶C含量开始减少。综合考虑固溶C含量、固溶V含量及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等因素,对实验钢理想临界直径进行计算,发现理想临界直径的变化趋势与末端淬火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透性 末端淬火实验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铜镍结构钢高温氧化层和内表层缺陷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翊之 杨才福 +1 位作者 柴锋 苏航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83,共6页
为了改善高铜镍结构钢的热加工性能,对其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热力学计算分析了氧化层的形貌和组成.研究表明:实验钢氧化层厚度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基本呈线性增大;温度高于1 150℃条件下氧化层和基体间出现氧化... 为了改善高铜镍结构钢的热加工性能,对其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热力学计算分析了氧化层的形貌和组成.研究表明:实验钢氧化层厚度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基本呈线性增大;温度高于1 150℃条件下氧化层和基体间出现氧化产物沿奥氏体晶界分布的网状过渡层,该结构属于一种内表层缺陷.Cu以固溶体形式存在于氧化层中.高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富Si液相向奥氏体晶界渗透是形成这种内表层缺陷的主要原因,而钢中含量较高的Ni加大了氧化层与基体间界面的粗糙度,两种元素协同作用促进形貌复杂的过渡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铜镍结构钢 高温氧化 富Si氧化产物 内表层缺陷 热力学计算 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车轮钢的组织韧化工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跃 潘涛 +3 位作者 陈刚 崔银会 苏航 彭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1,共6页
为改善高速车轮钢韧性,从而提高高速车轮运行安全性,通过改变辗轧变形温度(tD)及踏面淬火温度(tQ),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车轮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SEM)技术、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定量金相技术等研究了车轮钢... 为改善高速车轮钢韧性,从而提高高速车轮运行安全性,通过改变辗轧变形温度(tD)及踏面淬火温度(tQ),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车轮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SEM)技术、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定量金相技术等研究了车轮钢珠光体组织.试验结果表明:车轮钢韧性随着tD与tQ的降低而升高,强度变化不大;tD与tQ的降低导致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同时得到细化的珠光体球团组织,是韧性优化的直接原因.进一步断口分析与EBSD分析表明,单个珠光体球团可形成一个解理面,且解理面滑移带终止于珠光体球团界,与珠光体球团内部小角度晶界相对应,可认为珠光体球团是车轮钢韧性的控制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热处理 珠光体球团 韧性 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CR流程Ti微合金化超高强钢的第二相析出行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麒琳 毛新平 +1 位作者 孙新军 杜海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2-35,共4页
利用Gleeble-1500D模拟机进行了Ti微合金钢的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其在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流程下Ti(C,N)沉淀析出行为。结果表明,Ti微合金钢在TSCR流程中存在两类含Ti析出物:正方形的或矩形的TiN和球形或不规则形状TiC。TiN析出物主要在... 利用Gleeble-1500D模拟机进行了Ti微合金钢的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其在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流程下Ti(C,N)沉淀析出行为。结果表明,Ti微合金钢在TSCR流程中存在两类含Ti析出物:正方形的或矩形的TiN和球形或不规则形状TiC。TiN析出物主要在连铸凝固前钢液中和铸坯均匀化加热时析出,在连轧时起到抑制动态再结晶晶粒生长的作用;而TiC析出物主要是在连轧和卷取时析出,对Ti微合金钢起沉淀强化作用。为了提高Ti微合金钢沉淀强化效果,应在TSCR流程中增加TiC的体积分数和减小TiC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R流程 TI微合金钢 Ti(C N)析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奥氏体低温钢力学性能及Hall-Petch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欢 孙新军 +1 位作者 王小江 肖书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8,共8页
高锰奥氏体低温钢作为一种经济型低温钢材料,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研究晶粒尺寸对高锰奥氏体低温钢的影响,本文对其进行了不同工艺的固溶处理,测试了不同晶粒尺寸实验钢的室温拉伸及低温冲击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背散射... 高锰奥氏体低温钢作为一种经济型低温钢材料,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研究晶粒尺寸对高锰奥氏体低温钢的影响,本文对其进行了不同工艺的固溶处理,测试了不同晶粒尺寸实验钢的室温拉伸及低温冲击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等方法进行表征并计算其Hall-Petch关系式.-196℃冲击实验结果表明,高锰奥氏体低温钢拥有良好而稳定的超低温冲击性能,且其超低温冲击性能不随晶粒尺寸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经计算实验钢屈服强度所对应的Hall-Petch常数K_y为7. 27 MPa·mm^(0. 5),明显小于其他被研究的奥氏体高锰钢.进一步计算拉伸过程中不同真应变ε对应的Hall-Petch常数K(ε),发现在拉伸过程中,受TWIP效应产生的变形孪晶影响,K(ε)值随应变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真应变达到0. 3时,组织内变形孪晶不再继续生成,加工硬化过程不再进行,K(ε)也达到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L-PETCH关系 高锰奥氏体低温钢 晶粒尺寸 TWIP效应 形变孪晶 低温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区淬火温度对Ni-Cr-Mo-V系高强船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天阳 罗小兵 +3 位作者 项重辰 丁汉林 柴锋 潘涛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为改善高强船体钢高屈强比、回火区间窄的问题,研究了两相区二次淬火温度对Ni-Cr-Mo-V系高强船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二次淬火温度,研究实验钢冲击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OM、TEM、XRD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 为改善高强船体钢高屈强比、回火区间窄的问题,研究了两相区二次淬火温度对Ni-Cr-Mo-V系高强船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二次淬火温度,研究实验钢冲击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OM、TEM、XRD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淬火温度区间内,材料的性能表现出两种变化趋势。当淬火温度在640~700℃时,实验钢的强度随着二次淬火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而韧性下降。在该淬火温度范围内,实验钢的机械性能由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组织和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决定。随着二次淬火温度的上升,双相组织中铁素体的比例从40%降至10%,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从11%下降至1%。当二次淬火温度从700℃增加到780℃时,实验钢的强度和韧性变化不明显,原因是二次淬火的温度已经超过了A3温度,实验钢组织转变为单一的马氏体组织,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不大(7.3~8.5μm)。综上,在680℃下进行两相区二次淬火可以获得最佳的强度和韧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区淬火 强度 韧性 屈强比 逆转变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轧温度与终冷温度对440 MPa级船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何有洪 杨成 +3 位作者 柴希阳 师仲然 罗小兵 刘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106,共7页
围绕船体钢强度升级与高效焊接的需求,设计了低C-Nb-V复合微合金化钢,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与不同终冷温度下440 MPa级船体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未再结晶区终轧,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钢的晶粒得到细化,临界区轧制使钢中大小角... 围绕船体钢强度升级与高效焊接的需求,设计了低C-Nb-V复合微合金化钢,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与不同终冷温度下440 MPa级船体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未再结晶区终轧,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钢的晶粒得到细化,临界区轧制使钢中大小角度晶界密度大幅提高,同时带状珠光体逐渐退化,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逐渐演变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在力学性能上体现为强度逐渐提高而-40℃冲击功保持稳定。随着终冷温度的降低,晶粒细化不明显,但是钢中大、小角度晶界密度显著提高,钢的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转变为准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再转变为贝氏体+针状铁素体,在力学性能上体现为强度与-40℃冲击功的一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40 MPa船体钢 终轧温度 终冷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铬含量耐候钢在高湿热模拟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健 陈玉鑫 +2 位作者 黄涛 汪兵 刘清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58,共6页
采用周期轮浸加速腐蚀试验箱模拟南海高湿热环境,在该环境中对2种铬质量分数(1.990%,3.194%)耐候钢进行周浸腐蚀试验,对周浸腐蚀不同时间的耐候钢进行了电化学试验,研究了不同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并与Q235钢(铬质量分数0.164%)的进行了... 采用周期轮浸加速腐蚀试验箱模拟南海高湿热环境,在该环境中对2种铬质量分数(1.990%,3.194%)耐候钢进行周浸腐蚀试验,对周浸腐蚀不同时间的耐候钢进行了电化学试验,研究了不同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并与Q235钢(铬质量分数0.164%)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铬含量越高,试验钢的腐蚀速率越小;在腐蚀初期,铬质量分数3.194%钢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容抗弧半径较大,电荷转移电阻和总电阻(锈层电阻+电荷转移电阻)最大,耐腐蚀性能最好;在腐蚀后期,由于出现腐蚀加速现象,铬质量分数3.194%钢的锈层电阻、电荷转移电阻和总电阻均小于铬质量分数1.990%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铬耐候钢 高湿热环境 周浸腐蚀 电化学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1500MPa级Nb-Ti低合金直接淬火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庚蔚 孙新军 +2 位作者 李昭东 李晓闲 雍岐龙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通过低成本成分设计,在控制轧制的基础上,应用直接淬火+回火工艺制得抗拉强度1 500 MPa级经济型低合金高强高韧钢,测定了该合金成分体系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直接淬火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 通过低成本成分设计,在控制轧制的基础上,应用直接淬火+回火工艺制得抗拉强度1 500 MPa级经济型低合金高强高韧钢,测定了该合金成分体系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直接淬火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抗拉强度逐渐下降,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40℃冲击功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回火温度为200℃时,试验钢获得了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达到1 730 MPa,屈服强度为1 400 MPa,-40℃冲击功为43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高韧钢 直接淬火 回火 马氏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CrMo钢高速车轴坯的试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顾家琳 刘淑华 +6 位作者 周惠华 潘涛 王玉玲 吴海英 施惠基 汝继来 朱静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4,共6页
为了高速列车车轴制造的国产化,试验研究25CrMo钢高速车轴坯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5CrMo钢高速车轴坯的成分和洁净度应符合EN 13261-2009标准对EA4T钢的要求,且合金元素含量偏中上线较好;轴坯要保证具有足够的锻造比;经... 为了高速列车车轴制造的国产化,试验研究25CrMo钢高速车轴坯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5CrMo钢高速车轴坯的成分和洁净度应符合EN 13261-2009标准对EA4T钢的要求,且合金元素含量偏中上线较好;轴坯要保证具有足够的锻造比;经适当的正火、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工艺,可保证得到的轴坯常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满足车速200~250km·h-1高速列车车轴的要求,且具有优异的缺口疲劳性能,经热处理工艺获得的材料最优疲劳缺口敏感系数为0.16,远低于EN13261-2009标准最大的允许值0.63;当25CrMo钢成品轴坯的晶粒尺寸控制在8级以上、且在轴坯最大直径1/2半径处的组织为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复相组织时,其具有最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轴 轴坯 热处理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取温度对高Nb微合金钢组织、力学性能及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小江 孙新军 +3 位作者 李昭东 张正延 雍岐龙 李员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42,共8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试验机和透射电镜(TEM)对一种高Nb微合金钢在400,450℃和500℃不同卷取温度下的组织、力学性能和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卷取过程中过冷奥氏体转变所得贝氏体组织分别为... 采用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试验机和透射电镜(TEM)对一种高Nb微合金钢在400,450℃和500℃不同卷取温度下的组织、力学性能和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卷取过程中过冷奥氏体转变所得贝氏体组织分别为粒状贝氏体(GB)、板条贝氏体铁素体(BF)+GB和板条BF。不同卷取温度下的实验钢析出的第二相主要为(Nb,Mo)C在位错线上的随机析出,部分区域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相间析出。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Nb,Mo)C析出量减少,粒子平均尺寸增大。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高,低温冲击韧性下降。强度提高是由于尺寸小于10nm的(Nb,Mo)C大量析出产生的析出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取温度 组织 强度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铝层状复合板的拉伸力学性能与界面失效过程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小兵 蒋国民 +4 位作者 王强 张小立 伊军英 曲锦波 杨才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25-2135,共11页
采用准静态拉伸实验研究钢/铝复合板在1×10^(-4)~1×10^(-2)s^(-1)应变速率范围的拉伸力学性能与变形行为,通过扫描电镜表征分析复合界面的组织演变与失效机理。结果表明:钢/铝轧制复合界面生成厚度约8μm、含有少量金属间化合... 采用准静态拉伸实验研究钢/铝复合板在1×10^(-4)~1×10^(-2)s^(-1)应变速率范围的拉伸力学性能与变形行为,通过扫描电镜表征分析复合界面的组织演变与失效机理。结果表明:钢/铝轧制复合界面生成厚度约8μm、含有少量金属间化合物Fe_(2)Al_(5)和Fe_(4)Al_(13)的过渡层。复合板的强度与钢、铝层之间满足混合法则,界面具有强化作用但易产生微裂纹,界面断裂失效和基层应变硬化导致应力-应变曲线波动。高应变速率加载使界面层急剧断裂,曲线波动程度增大,但断口的界面分离程度减小。准静态拉伸过程,钢/铝界面最先萌生裂纹,层间附加应力引起界面裂纹长大并扩展至铝层内部,钢层随后颈缩导致复合板断裂失效。提高钢/铝界面的结合强度可以改善层状复合板的变形协调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铝复合板 拉伸试验 复合界面 断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3.5%NaCl溶液中显微组织及Cr元素含量对低合金钢腐蚀初期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灏 姜杉 +1 位作者 柴锋 杨才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80-86,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动电位极化曲线等方法,研究了流动3.5%NaCl溶液中,珠光体含量及铁素体晶粒尺寸不同对含Cr低合金钢在腐蚀初期耐蚀性的影响。并分析了Cr元素对该低合金钢在流动加速腐蚀初期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C元...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动电位极化曲线等方法,研究了流动3.5%NaCl溶液中,珠光体含量及铁素体晶粒尺寸不同对含Cr低合金钢在腐蚀初期耐蚀性的影响。并分析了Cr元素对该低合金钢在流动加速腐蚀初期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C元素含量的提高使显微组织中珠光体的相对含量上升,试验钢的腐蚀失重随钢中珠光体含量的上升而提高。铁素体晶粒尺寸不同的试验钢腐蚀失重基本相同。腐蚀过程中珠光体内的渗碳体并未发生腐蚀,所以渗碳体作为电化学反应的阴极材料,其含量的变化是影响低合金钢流动加速腐蚀初期腐蚀速率的重要因素。Cr元素含量的提高,使试验钢显微组织中珠光体的含量相应提高,加速了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织 CR元素 流动加速腐蚀 低合金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钢回温变形时的组织转变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行为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江南 杨才福 王瑞珍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31,共8页
采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进行回温变形热压缩实验,研究回温温度对微合金钢组织转变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背散射电子衍射观察实验钢的微观组织和晶粒取向,并对形变时的应力-应变曲线进... 采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进行回温变形热压缩实验,研究回温温度对微合金钢组织转变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背散射电子衍射观察实验钢的微观组织和晶粒取向,并对形变时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钢回温变形可获得超细晶组织,晶粒平均等效直径约2μm;在回温过程中变形发生动态回复形成亚晶组织,峰值温度变形发生铁素体动态再结晶形成超细晶粒;动态再结晶机制包括晶界迁移和亚晶的转动生长,回温到700℃和750℃时以前者为主,再结晶不充分,保留了条带状变形铁素体,800℃变形时,两者共同作用,形成均匀的等轴状超细晶组织;通过线性回归计算得到实验钢峰值温度变形时铁素体动态再结晶激活能Qd=250.18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回温轧制 铁素体动态再结晶 超细晶 大角度晶界 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MPa级钢显微组织对力学与使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斌 孙新军 +2 位作者 李昭东 雍岐龙 翁宇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9-153,157,共6页
Nb、Ti、V微合金钢常常因轧制工艺的不同而导致其力学性能截然不同。对在工业生产中力学性能出现显著差异的700 MPa级微合金钢的微观结构,采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物理化学相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轧后冷却速率的不同而... Nb、Ti、V微合金钢常常因轧制工艺的不同而导致其力学性能截然不同。对在工业生产中力学性能出现显著差异的700 MPa级微合金钢的微观结构,采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物理化学相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轧后冷却速率的不同而形成的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部分贝氏体三类组织,其力学性能特征分别表现为:屈服强度低、抗拉强度低、冲击功高、断后伸长率高;屈服强度高、抗拉强度高、冲击功适中、断后伸长率适中;屈服强度低、抗拉强度高、冲击功低、断后伸长率低。第二相粒子(Ti,Nb,V)C的析出量及其尺寸分布的不同,以及铁素体晶粒尺寸差异是产生强度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而较多大尺寸不规则状M/A岛的形成是该钢种冲击功明显下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0 MPa级钢 微合金化 显微组织 析出物 使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区回火温度对Mn-Mo系微合金钢亚稳奥氏体形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陆 孙新军 +2 位作者 李昭东 雍岐龙 王长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仪、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两相区回火温度对一种Mn-Mo系微合金钢亚稳奥氏体形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相区回火温度低于650℃时,实验钢的亚稳奥氏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室温下的体积分数随... 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仪、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两相区回火温度对一种Mn-Mo系微合金钢亚稳奥氏体形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相区回火温度低于650℃时,实验钢的亚稳奥氏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室温下的体积分数随着两相区回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当两相区回火温度高于650℃时,亚稳奥氏体的稳定性显著降低,在回火冷却过程中,部分奥氏体转变为"新鲜"马氏体,室温亚稳奥氏体体积分数随两相区回火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当两相区回火温度为650℃时,钢中亚稳奥氏体具有最佳的体积分数和稳定性配合。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当两相区回火温度为650℃时,实验钢的力学性能最佳,其屈服强度为748MPa,抗拉强度为813MPa,伸长率为27.5%,-20℃和-100℃的冲击功分别为217J和117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Mo系微合金钢 两相区回火 亚稳奥氏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含量及卷取温度对TSCR流程生产Ti微合金高强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麒琳 孙新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在TSCR流程上研究Mn含量和卷取温度对Ti微合金高强度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中Mn含量的升高,铸坯与热轧成品板组织细化,其强度显著提高;而卷取温度的降低虽使热轧板组织得到细化,但抑制了纳米尺寸含Ti相的充分析出,热... 在TSCR流程上研究Mn含量和卷取温度对Ti微合金高强度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中Mn含量的升高,铸坯与热轧成品板组织细化,其强度显著提高;而卷取温度的降低虽使热轧板组织得到细化,但抑制了纳米尺寸含Ti相的充分析出,热轧板强度降低。由此可见,在细化组织的同时提高纳米尺寸析出物数量是生产Ti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连轧 TI微合金钢 Mn 卷取温度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