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洲矿业集团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1
作者 李振江 王吉青 +1 位作者 王苹 孟凡丽 《黄金科学技术》 2008年第4期78-80,共3页
金洲公司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采取各种措施对矿山的废石、尾矿砂、水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基本实现矿山生产无废排放,既最大化地利用了矿产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企业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综合利用 保护环境 金洲矿业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创强 打造百年金洲
2
作者 俞锦方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年第3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金洲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创新 产品质量 经营理念 镀锌管道行业 企业文化 品牌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莘莘学子多能人 异国创业任驰骋——记湖南金洲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少祥
3
作者 盛伟 《湖南农业》 2018年第3期38-38,共1页
年方26岁的雷少祥,出生在宁乡市一个种茶世家。2012年,正在读高二的雷少祥,考入莫斯科大学。他将自家制作的茶叶作为礼品送给导师,导师又将茶叶分享给同事,通过口碑相传,优质的中国茶叶很快在莫斯科大学传开,为他拉开了跨国经商的序幕。
关键词 金洲集团 俄罗斯 莫斯科地铁 农产品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气压对磁控溅射ZAO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付恩刚 庄大明 +2 位作者 张弓 杨伟方 赵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3-545,共3页
 工作气压在ZnO∶Al(ZAO)薄膜制备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直接决定着薄膜的性能。本文利用中频交流磁控溅射方法,采用氧化锌铝(ZnO与Al2O3的质量比为98∶2)陶瓷靶材,在基体温度为250℃,工作气压范围为0.2~8.0Pa条件下,制备了ZAO...  工作气压在ZnO∶Al(ZAO)薄膜制备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直接决定着薄膜的性能。本文利用中频交流磁控溅射方法,采用氧化锌铝(ZnO与Al2O3的质量比为98∶2)陶瓷靶材,在基体温度为250℃,工作气压范围为0.2~8.0Pa条件下,制备了ZA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观察,利用分光光度计和霍尔测试仪测量了薄膜的光学和电学性能,研究了制备薄膜时不同的工作气压(氩气压力PAr)对薄膜的结构、形貌、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工作气压的增加,薄膜的电阻率先略有下降然后上升,相应地,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先略有上升然后下降,而可见光谱平均透过率保持在80%以上。当基体温度为250℃,氩气压力为0.8Pa时,薄膜的电阻率最低,为4.6×10-4Ω·cm,方块电阻为32Ω时,在范围为490~600nm的可见光谱内的平均透过率可达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O薄膜 性能 磁控溅射 工作气压 工艺参数 电阻率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牟平-乳山成矿带拆离断层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喜安 赵国春 +3 位作者 宋玉波 田飞 董汉文 高建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7,共9页
通过对比牟乳成矿带和其西部变质核杂岩区金矿床的控矿构造、成矿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可知,这些金矿床具有同构造、同成矿期、同物质来源的特点,控矿构造同为拆离断层,其中牟乳成矿带为拆离断层上盘发育的,一系列近似平行且等间距的NNE... 通过对比牟乳成矿带和其西部变质核杂岩区金矿床的控矿构造、成矿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可知,这些金矿床具有同构造、同成矿期、同物质来源的特点,控矿构造同为拆离断层,其中牟乳成矿带为拆离断层上盘发育的,一系列近似平行且等间距的NNE向的断层控矿。预测在牟乳成矿带下部,即在拆离断层附近可能存在品位更高、厚度更大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拆离断层 控矿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温度对磁控溅射沉积ZAO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付恩刚 庄大明 +4 位作者 张弓 方玲 梁展鸿 吴敏生 杨伟方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利用中频交流磁控溅射方法 ,采用氧化锌铝陶瓷靶材 [w(ZnO) =98%、w(Al2 O3 ) =2 % ]制备了ZAO(ZnO∶Al)薄膜 ,观察了基体温度对ZAO薄膜的晶体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采用光学分度计和电... 利用中频交流磁控溅射方法 ,采用氧化锌铝陶瓷靶材 [w(ZnO) =98%、w(Al2 O3 ) =2 % ]制备了ZAO(ZnO∶Al)薄膜 ,观察了基体温度对ZAO薄膜的晶体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采用光学分度计和电阻测试仪测量了薄膜的光学、电学特性 ,采用霍尔测试仪测量了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和霍尔迁移率。结果表明 :沉积薄膜时的基体温度对薄膜的结构、结晶状况、可见光透射率以及导电性有较大的影响。当基体温度为 2 5 0℃ ,Ar分压为 0 8Pa时 ,薄膜的最低电阻率为 4 6× 10 -4Ω·cm ,方块电阻为 35Ω时 ,可见光 (λ =5 5 0nm)透射率高达 9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体温度 磁控溅射沉积 ZA0薄膜 氧化锌 氧化铝 电阻率 透射率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平—乳山金矿带构造特征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旭芬 刘建朝 +1 位作者 张学仁 于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3期10-15,共6页
牟平—乳山金矿带位于胶东半岛东部,金成矿条件较好。荆山群、NNE向断裂及昆嵛山花岗岩岩体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含金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中。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地质等资料进行构造解译,研究了牟乳金矿带的构造特征... 牟平—乳山金矿带位于胶东半岛东部,金成矿条件较好。荆山群、NNE向断裂及昆嵛山花岗岩岩体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含金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中。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地质等资料进行构造解译,研究了牟乳金矿带的构造特征。通过对金矿带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断裂带的特征及形成机理、矿床的构造成因、牟乳金矿带的构造及成矿特征等进行分析和归纳,认为本区金矿床具有呈斜方网状排布、等距性和斜列性分布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金矿找矿靶区,筛选出7个有利成矿区,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成矿规律 成矿预测 牟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金青顶金矿床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海燕 李胜荣 +5 位作者 张秀宝 周起凤 张运强 刘振豪 张海芳 王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5-1137,共13页
金青顶金矿床内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的研究表明:从黄铁绢英岩阶段(Ⅰ)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黄铁矿热电导型的变化规律是P<N(Ⅰ)→P<N(Ⅱ)→P>>N(Ⅲ)→P>>N(Ⅳ);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均值αp和出现率P%由浅部到深部,... 金青顶金矿床内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的研究表明:从黄铁绢英岩阶段(Ⅰ)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黄铁矿热电导型的变化规律是P<N(Ⅰ)→P<N(Ⅱ)→P>>N(Ⅲ)→P>>N(Ⅳ);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均值αp和出现率P%由浅部到深部,总体为逐渐降低,局部呈波状起伏,与矿石平均金品位呈正相关关系。黄铁矿的热电系数-温度投图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温度集中在130~310℃,为中-低温矿床。黄铁矿的P%值由浅部至深部,沿矿体侧伏方向递减,推测成矿热液从NNE下方沿断裂向SSW上方运移,与矿体的侧伏方向一致;黄铁矿热电性参数填图显示,αp和P%沿矿体侧伏方向出现与富矿段基本吻合的6个局部高值区,在-785m以下,αp和P%都呈明显降低趋势,推测Ⅱ号矿体在深部可能趋于尖灭。金青顶金矿床内黄铁矿的导型变化梯度与玲珑西山及玲珑东山金矿床相近,推测其延伸规模可能与玲珑西山及玲珑东山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物学 黄铁矿 热电性 金矿床 金青顶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北乳山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稀土矿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孙国曦 胡文瑄 +3 位作者 胡受奚 张文兰 张光辉 耿仙湖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6-456,共11页
通过显微分析和电子探针测试 ,对乳山金矿石英脉中首次发现的稀土矿物独居石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发现石英脉中独居石与钾化花岗岩围岩中的独居石既有相似性 ,又有一定差异 ,前者LREE更为富集 ,说明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LREE得到进一步集... 通过显微分析和电子探针测试 ,对乳山金矿石英脉中首次发现的稀土矿物独居石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发现石英脉中独居石与钾化花岗岩围岩中的独居石既有相似性 ,又有一定差异 ,前者LREE更为富集 ,说明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LREE得到进一步集中 .与不同地区、不同成因独居石的化学成分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的对比分析表明 ,乳山金矿石英脉中独居石LREE最高 ,尤其以La最为显著 .对含金石英脉、钾化花岗岩、煌斑岩和变质岩的稀土元素分析发现 ,前两者关系密切 ,与煌斑岩也有一定联系 ,但与变质岩关系不大 .在统一的深部构造背景下 ,通过花岗岩钾化蚀变作用形成了含金成矿流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含金石英脉 稀土矿物 独居石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胡八庄金矿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蔡亚春 范宏瑞 +4 位作者 胡芳芳 杨奎峰 蓝廷广 于虎 柳玉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41-1351,共11页
胡八庄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典型的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出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富CO2包裹体、CO2-H2... 胡八庄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典型的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出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富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成矿早期(第Ⅰ阶段)主要为富CO2包裹体,主成矿期(第Ⅱ阶段)CO2-H2O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成矿后期(第Ⅲ阶段)H2O溶液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早期(第Ⅰ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60~360℃,盐度1.0%~7.4%NaCleqv;主成矿期(第Ⅱ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0~269℃,盐度1.7%~13.1%NaCleqv;成矿后期(第Ⅲ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4~189℃,盐度0.9%~8.8%NaCleqv。成矿早期为中-高温、富含挥发份、低盐度的流体,到主成矿期演化为中低温、含少量挥发份、盐度变化范围大的CO2-H2O-NaCl流体体系,成矿后期流体的温度、盐度和挥发份含量均降低。对各成矿阶段石英的H-O同位素研究表明,胡八庄金矿成矿早期既有岩浆水又有大气降水参与,大气降水较少地参与了成矿,到了主成矿期成矿流体为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混合流体。成矿阶段S同位素研究表明胡八庄金矿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循环淋滤的围岩。温度降低和流体不混溶可能是胡八庄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蚀变岩石中绢云母Rb-Sr等时线获得的胡八庄金矿的成矿时代为126.5±5.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成矿时代 胡八庄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三甲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被引量:29
11
作者 胡芳芳 范宏瑞 +3 位作者 于虎 刘振豪 宋林夫 金成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37-2044,共8页
三甲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三甲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_2O-CO_2包裹体、富 CO_2包裹体和 H_2O 溶... 三甲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三甲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_2O-CO_2包裹体、富 CO_2包裹体和 H_2O 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 H_2O-CO_2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富CO_2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气液比变化较大,常与早期 H_2O 溶液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接近,显示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在成矿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原生 H_2O 溶液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前(第Ⅰ阶段)H_2O-CO_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_(h,TOT),至液相)为280℃至416℃,成矿期(第Ⅱ和Ⅲ阶段)富 CO_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210~330℃,同期的 H_2O 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3~377℃,成矿后(第Ⅳ阶段)H_2O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6~207℃。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 CO_2-H_2O-NaCl 型热液,成矿应力场转变导致的流体减压沸腾作用可能是三甲金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脉状金矿床 三甲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焊管温度监控系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世权 徐德怀 +2 位作者 樊丁 徐德茹 田禾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共4页
针对高频焊管生产测量环境恶劣以及依靠经验观察来控制焊接温度的特点,提出高频焊管温度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抗干扰强、测量精度高的比色测温仪采集焊接温度,通过LabVIEW控制高频电源的输出功率,实现温度调整,通过PID控制实现闭环控制.... 针对高频焊管生产测量环境恶劣以及依靠经验观察来控制焊接温度的特点,提出高频焊管温度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抗干扰强、测量精度高的比色测温仪采集焊接温度,通过LabVIEW控制高频电源的输出功率,实现温度调整,通过PID控制实现闭环控制.实验证明,监控系统能够准确检测高频焊管的焊接温度,并有效地提高温度的稳定性.最后提出影响高频焊管温度监控系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测温仪 高频焊管 监控系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金青顶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与金矿化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海燕 李胜荣 +5 位作者 张秀宝 张运强 周起凤 崔举超 刘振豪 宋玉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3,共9页
金青顶金矿围岩蚀变发育,从近矿到远矿依次发育黄铁绢英岩化、绢英岩化和钾长石化,并呈近似对称的带状分布。由地表至深部,钾长石化蚀变强度有增大的趋势,局部出现膨大收缩的豆荚状构造特征;绢英岩化浅部较发育,深部反复尖灭重现;黄铁... 金青顶金矿围岩蚀变发育,从近矿到远矿依次发育黄铁绢英岩化、绢英岩化和钾长石化,并呈近似对称的带状分布。由地表至深部,钾长石化蚀变强度有增大的趋势,局部出现膨大收缩的豆荚状构造特征;绢英岩化浅部较发育,深部反复尖灭重现;黄铁绢英岩化带宽度很窄,仅浅部独立成带产出。各类蚀变过程中与Au成矿相关的Ag、As、Hg等元素含量增加,蚀变围岩中成矿元素以带入为主,推测围岩的主要作用是冷却成矿热液,并改变其化学性质,使成矿物质在有利的容矿空间沉淀富集,而非提供成矿物质的母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蚀变 微量元素 金青顶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石城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蓝廷广 范宏瑞 +5 位作者 胡芳芳 杨奎锋 刘玄 刘振豪 宋玉波 于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2-1522,共11页
石城金矿位于胶东牟平-乳山成矿带南端,为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床。其成矿流体阶段可分为3个,相应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为:(1)成矿早期(第1阶段)富CO2包裹体;(2)主成矿期(第2阶段)H2O包裹体和含CO2包裹体;(3)成矿后期(第3阶段)H2O包裹体。第1... 石城金矿位于胶东牟平-乳山成矿带南端,为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床。其成矿流体阶段可分为3个,相应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为:(1)成矿早期(第1阶段)富CO2包裹体;(2)主成矿期(第2阶段)H2O包裹体和含CO2包裹体;(3)成矿后期(第3阶段)H2O包裹体。第1阶段均一温度为256~360℃,盐度3.71%~6.88%NaCl,第2阶段均一温度为168~270℃,盐度4.49%~10.24%NaCl,第3阶段均一温度为123~178℃,盐度0.35%~7.59%NaCl。其中主成矿期为中低温、低盐度的CO2-H2O-NaCl流体体系。H、O同位素表明石城金矿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水形成的混合热液,C、O同位素则反映了地幔富CO2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而S同位素进一步揭示了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石城金矿的出现表明研究区至少存在两期成矿事件,早期成矿时代约120Ma,主要为石英+黄铁矿型矿石,晚期成矿时代小于111Ma,主要为多金属硫化物型矿石,以石城金矿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多金属硫化物 石城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乳山脉状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演化 被引量:60
15
作者 胡芳芳 范宏瑞 +3 位作者 沈昆 翟明国 金成伟 陈绪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29-1338,共10页
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中部的乳山金矿(原称金青顶金矿)是目前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细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乳山金矿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有两种类型:CO_2... 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中部的乳山金矿(原称金青顶金矿)是目前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细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乳山金矿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有两种类型:CO_2~H_2O 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钾长石化蚀变岩、黄铁绢英岩和弱蚀变花岗岩的石英中含有丰富的 CO_2-H_2O 包裹体,而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 CO_2-H_2O 包裹体数量逐渐减少,以富水的 CO_2-H_2O 两相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弱蚀变花岗岩、钾长石化岩石和黄铁绢英岩石英中的 CO_2-H_2O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36~377℃;而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0~324℃。成矿早期流体为富含挥发份(X_(CO_2)高达0.53)、中低盐度(3.33~10.48 wt% NaCl)的流体,到主成矿期逐渐演化为以含较低的 CO_2的富水流体(X_(CO_2)为0.01~0.05) 和水溶液流体,盐度为1.23~12.55Wt% NaCl。金和硫化物(尤其是黄铁矿)紧密共生,说明金主要以金硫络合物形式被搬运,CO_2包裹体的广泛存在则表明其对成矿流体的 pH 变化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水/岩反应、温度下降和压力降低引起的流体不混溶可能是乳山金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脉状金矿束 乳山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金青顶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黄铁矿微量元素及He-Ar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7
16
作者 张运强 李胜荣 +5 位作者 陈海燕 张秀宝 周起凤 崔举超 宋玉波 郭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金青顶金矿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英单脉型金矿,其金储量超过50 t,规模为大型。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的研究十分必要。笔者通过Ⅱ号矿体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微量元素的研究发现,其Co/Ni为2.317~11.734(平均7.17),显示主要为热液成... 金青顶金矿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英单脉型金矿,其金储量超过50 t,规模为大型。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的研究十分必要。笔者通过Ⅱ号矿体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微量元素的研究发现,其Co/Ni为2.317~11.734(平均7.17),显示主要为热液成因;高场强元素(HFSE)特征显示,成矿早期以富F流体为主,主成矿期以富Cl流体为主;稀土配分模式显示成矿物质并不是直接来源于围岩昆嵛山二长花岗岩。对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3He/4He、40Ar/36Ar分别为0.1~2.2 Ra(平均值0.60 Ra),462.7~1 507.5(平均值831),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地壳,并与深部幔源流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合,且上升过程中有少量大气降水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微量元素 氦氩同位素 成矿流体 金青顶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乳山英格庄金矿碲化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17
作者 周起凤 李胜荣 +4 位作者 陈海燕 宋玉波 张运强 张秀宝 崔举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47-1856,共10页
本文通过电子探针微束分析,在胶东牟平-乳山成矿带内的英格庄金矿发现碲银矿、辉碲铋矿,并在胶东地区首次发现楚碲铋矿,该矿物系列以复杂的连生关系呈细小片状产出于白云石及石英矿物颗粒间。碲化物电子探针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本区碲化物... 本文通过电子探针微束分析,在胶东牟平-乳山成矿带内的英格庄金矿发现碲银矿、辉碲铋矿,并在胶东地区首次发现楚碲铋矿,该矿物系列以复杂的连生关系呈细小片状产出于白云石及石英矿物颗粒间。碲化物电子探针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本区碲化物普遍贫碲。依据碲化物及其共生矿物的产出关系和矿物化学成分,推测其形成顺序为黄铁矿→镍黄铁矿→辉碲铋矿→楚碲铋矿→碲银矿。依据碲化物矿物共生组合对体系中碲化物形成时的fTe2和fS2进行了限定,logfTe2范围为-19.5~-11.2,logfS2上限为-16.8;并试图对碲的来源及其地质意义进行探讨,认为英格庄金矿中碲化物的发现揭示了深成幔源的信息,鉴于碲与金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密切关系,认为金矿赋矿围岩荆山群和昆嵛山杂岩体提供成矿物质来源的可能性不大,而早白垩世的构造-岩浆活动特别是壳幔物质的交换过程与金成矿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银矿 楚碲铋矿 辉碲铋矿 英格庄 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英格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旭芬 刘建朝 +3 位作者 于虎 高坡 张雪 成欢 《黄金科学技术》 2010年第5期99-105,112,共8页
英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半岛东部的牟乳金矿带内石沟—巫山断裂的南端,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荆山群、NNE向断裂构造及昆嵛山花岗岩岩体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含金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中。在综合分析矿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观察及光... 英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半岛东部的牟乳金矿带内石沟—巫山断裂的南端,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荆山群、NNE向断裂构造及昆嵛山花岗岩岩体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含金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中。在综合分析矿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观察及光薄片鉴定,研究了矿石及蚀变围岩的特征。依据石英脉体特征及穿插关系、矿石组构和矿物生成顺序,将成矿过程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围岩蚀变以矿脉为中心,大体呈带状分布,各带渐变过渡。进而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并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指出在本矿区东侧有很好的找矿前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格庄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环境下岩石声发射地应力测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啸 汪仁建 +1 位作者 李秋涛 彭康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3,共5页
为了研究深部条件下不同埋藏深度对地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地表重定向技术及一种自主研发的二次取芯技术,取得了地表以下1 050 m、1 150 m、1 250 m、1 350 m和1 450 m共5个不同深度的岩石声发射试件,利用岩石声发射Kaiser效应原理,... 为了研究深部条件下不同埋藏深度对地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地表重定向技术及一种自主研发的二次取芯技术,取得了地表以下1 050 m、1 150 m、1 250 m、1 350 m和1 450 m共5个不同深度的岩石声发射试件,利用岩石声发射Kaiser效应原理,测得不同水平标高地应力,经理论计算得出相应的主应力。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地应力呈较明显的线性变化。实测巷道应力与理论计算应力分布情况相似。其结果对于该矿区的采矿工程布置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深部采矿 地应力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青顶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空间定位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善宝 张宝林 +5 位作者 徐兴旺 王杰 蔡新平 陈雁 宋保昌 祁民 《黄金科学技术》 2005年第3期7-16,共10页
综合评述了金青顶金矿矿化分带、成矿年龄、流体包裹体以及深部采矿露头新资料。经过详细的观察,确认了一批流体成矿构造证据。结合不同赋存标高上的成矿元素、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压力和成分的分布特征,提出了该矿床新的成矿... 综合评述了金青顶金矿矿化分带、成矿年龄、流体包裹体以及深部采矿露头新资料。经过详细的观察,确认了一批流体成矿构造证据。结合不同赋存标高上的成矿元素、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压力和成分的分布特征,提出了该矿床新的成矿流体定位机理:该矿床是由一期中高温高压成矿流体经降温降压侵入定位、形成成矿流体的固结外壳后,再经未固结的残余流体发生第二次内爆沸腾、快速降温降压固结的产物。金成矿作用发生在两期流体与围岩作用阶段:(1)深部以金为主的降温降压结晶固结,(2)浅部金—多金属隐爆结晶固结,从而导致金青顶金矿的矿化分带现象。对于矿体分带规律的新认识,有助于指导该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深部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青顶金矿 成矿流体 空间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