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机械激励下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振动特性分析及优化
1
作者 葛帅帅 文一州 +2 位作者 张志刚 吴行 谢正邱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探究电磁-机械激励下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振动特性,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电机电磁特性及辅助槽对电机电磁转矩脉动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电机、传动系统、壳体总成的电驱动系统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电磁... 为探究电磁-机械激励下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振动特性,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电机电磁特性及辅助槽对电机电磁转矩脉动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电机、传动系统、壳体总成的电驱动系统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电磁激励和机械激励下电驱动系统壳体总成振动特性;研究了定转子开槽结构参数对电驱动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选取定子槽宽、转子槽宽、转子槽间距等敏感参数作为优化变量,构建Kriging响应面模型,对电机辅助槽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电机24阶、48阶电磁激励对系统振动的贡献较大,优化后振动加速度频域幅值在24f、f z1、48f处分别下降了32.8%、56.6%、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驱动系统 振动特性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端调速型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建模与参数匹配分析
2
作者 王欢 葛帅帅 +4 位作者 姜艳军 吴行 张志刚 郭栋 李明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8-946,共9页
针对前端调速型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分别分析6种差动轮系连接形式的临界工况点、主输入和调速输入构件调速区间等传动特性,研究其构件功率比与转速比关系,并结合实际风力发电机运行工况和制造要求,优化差动轮系连接形式。综合考虑风轮... 针对前端调速型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分别分析6种差动轮系连接形式的临界工况点、主输入和调速输入构件调速区间等传动特性,研究其构件功率比与转速比关系,并结合实际风力发电机运行工况和制造要求,优化差动轮系连接形式。综合考虑风轮、增速齿轮箱、差动轮系、调速电机等部件,建立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风能利用系数、叶尖速比、差动轮系结构参数、增速齿轮箱传动比等参数进行优化匹配分析,最终完成调速电机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传动系统 差动轮系 参数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器动态特性集总参数-神经网络联合模型
3
作者 刘雪莱 刘子谦 +3 位作者 郑益谦 王强 李涛 上官文斌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58,415,416,共7页
为了描述减振器的动态特性,将集总参数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结合,提出了一种能够精确描述减振器非线性动态特性的集总参数-神经网络联合模型。首先,在减振器测试台架上对一个减振器的动态特性进行测量,激励工况包括谐波激励和瞬态激... 为了描述减振器的动态特性,将集总参数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结合,提出了一种能够精确描述减振器非线性动态特性的集总参数-神经网络联合模型。首先,在减振器测试台架上对一个减振器的动态特性进行测量,激励工况包括谐波激励和瞬态激励两大类,测试得到减振器的动态力响应;其次,提出了联合模型的集总参数建模方法与参数辨识方法,并使用谐波激励下的测试数据完成了模型参数辨识;然后,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补偿减振器的力-速度非线性特征;最后,使用联合模型计算在瞬态激励下减振器的输出力,并与集总参数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减振器联合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有效补偿集总参数模型的非线性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器 联合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瞬态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荷谱的汽车后桥准双曲面齿轮高周疲劳寿命评估
4
作者 熊广林 李垚 +3 位作者 邓月 黄东 吴行 朱才朝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7,共7页
针对复杂工况下汽车后桥准双曲面齿轮接触疲劳失效问题,采用雨流计数法和Goodman平均应力方程,建立轮齿接触静力学模型,提取接触齿面载荷-时间历程,编制准双曲面齿轮载荷谱;研究基于载荷谱的准双曲面齿轮高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采用有限... 针对复杂工况下汽车后桥准双曲面齿轮接触疲劳失效问题,采用雨流计数法和Goodman平均应力方程,建立轮齿接触静力学模型,提取接触齿面载荷-时间历程,编制准双曲面齿轮载荷谱;研究基于载荷谱的准双曲面齿轮高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轮齿在载荷作用下的啮合/接触过程,揭示疲劳损伤准则对齿轮疲劳寿命预测的影响机制。所提方法对指导汽车后桥准双曲面齿轮高周疲劳寿命评估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双曲面齿轮 接触疲劳 载荷谱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斜齿轮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黄亚玲 秦大同 +1 位作者 罗同云 龚为伦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1-33,39,共4页
通过研究接触问题有限元基本理论,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斜齿轮啮合对进行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处理传统解析法无法处理的啮合问题结果比传统计算公式更为准确,且可定量地分析齿轮啮合应变与应力分布情况。
关键词 有限元 ANSYS 斜齿轮 应变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TA有限元软件的变速器齿轮齿面接触区域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许洪斌 贾鹏 李培军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45-47,共3页
变速器是汽车动力传递的重要部件,变速器齿轮更是变速器的关键部件。本文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ASTA强大的轮齿接触分析功能,针对汽车变速器传动系齿轮副进行了齿面接触区域的CAE仿真分析,并通过齿轮副滚齿接触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结... 变速器是汽车动力传递的重要部件,变速器齿轮更是变速器的关键部件。本文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ASTA强大的轮齿接触分析功能,针对汽车变速器传动系齿轮副进行了齿面接触区域的CAE仿真分析,并通过齿轮副滚齿接触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器 齿轮 接触区域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K形节流槽滑阀阀芯热变形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君 蒲小龙 +2 位作者 任芸 张涛 徐士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7-174,共8页
液压滑阀在高温使用过程中,由于黏性热效应使油液温升明显。同时,阀芯与壳体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小,使得阀芯受热变形出现磨损,导致滑阀不能正常工作。为研究温升对阀芯热变形的影响,采用CFD仿真分析软件对U+K形节流槽滑阀进行流-固热耦合... 液压滑阀在高温使用过程中,由于黏性热效应使油液温升明显。同时,阀芯与壳体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小,使得阀芯受热变形出现磨损,导致滑阀不能正常工作。为研究温升对阀芯热变形的影响,采用CFD仿真分析软件对U+K形节流槽滑阀进行流-固热耦合分析。在不同阀口开度下,对U+K形节流槽的深度、U形槽直径、K形槽高度以及K形槽的特征长度进行热-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并获取内部流场的温度场、速度场及压力场结果。将这些结果加载到阀芯上,分析温度对阀芯最大径向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阀口开度增大,在不同节流槽结构参数下,滑阀阀芯的径向最大变形量整体呈降低趋势,U+K形节流槽滑阀进出口压差逐渐降低,温度也呈下降趋势,并在某一开度下达到最小值;在不同K形槽高度下,最大径向变形量随着阀口开度增加呈减小趋势,整体阀芯径向最大变形量趋于平缓;在不同U形槽直径下,随着阀口开度和U形槽直径增加,阀芯径向最大变形量呈降低趋势,阀口开度越大,U形槽直径越大,越有利于减小阀芯的径向最大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阀 U+K形节流槽 阀芯热变形 热-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在相电感偏差时的电流重构策略
8
作者 王涛 赵丛森 +1 位作者 谭长成 向和达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567-4583,共17页
针对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相电感值偏差导致现有电流重构方法精度下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单电流传感器重构策略,实现在全占空比范围内交错电感偏差时各相电流的准确重构。首先,该文量化分析了相电感偏差对现有电流重构方法的影响,... 针对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相电感值偏差导致现有电流重构方法精度下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单电流传感器重构策略,实现在全占空比范围内交错电感偏差时各相电流的准确重构。首先,该文量化分析了相电感偏差对现有电流重构方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的电感偏差将导致重构电流产生高达18%的偏差。因此,该文进一步提出一种电感在线估算方法,通过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对直流母线电流多次采样,实时计算各相交错电感值。在此基础上,基于直流母线电流的采样值和估算电感值,构建在电流连续导通模式(CCM)和断续导通模式(DCM)下相电流重构的数学模型,实现相电流的准确重构。最后,搭建一套三相交错并联变换器样机,实验对比分析了在相电感偏差时所提出的电流重构策略和已有的电流重构方法的重构效果,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出的重构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变换器 电流重构 电感偏差 单电流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腔油冷机壳自然风冷驱动电机冷却性能研究
9
作者 黄泽好 谢彦景 +2 位作者 张霄霆 曹永鹏 李东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3-740,共8页
针对车辆驱动用高功率密度、大扭矩、小体积永磁同步电机的传统风冷结构有效散热面积小,以及运行时因存在电磁损耗而导致内部各部件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内腔油冷、机壳自然风冷的油风混合冷却方式,以满足驱动电机内部各部件的温... 针对车辆驱动用高功率密度、大扭矩、小体积永磁同步电机的传统风冷结构有效散热面积小,以及运行时因存在电磁损耗而导致内部各部件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内腔油冷、机壳自然风冷的油风混合冷却方式,以满足驱动电机内部各部件的温度性能要求。采用等效热网络法计算了不同工况下驱动电机定子绕组、定子、永磁体和转子的温度,得到驱动电机的最高温度出现在定子绕组处。随后,通过实验对驱动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的温度进行了测量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油风混合冷却驱动电机定子绕组及其余各部件的温度下降明显且均满足温度性能要求,说明油风混合冷却方式的散热性能良好,冷却效率高。研究结果可为车用驱动电机散热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电机 损耗 温度 油风混合冷却 冷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用户的电驱动总成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10
作者 邹喜红 肖谕凯 +3 位作者 苏航 洪浩 杨玺 周雨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7,共10页
为实现电驱动总成效率评价与用户端的关联,提出了基于用户实际行驶工况的效率评价方法。以采集的某型纯电动汽车用户工况数据为基础,基于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采样方法,预测了用户目标里程下的转矩-转速工况点分布。提出了以... 为实现电驱动总成效率评价与用户端的关联,提出了基于用户实际行驶工况的效率评价方法。以采集的某型纯电动汽车用户工况数据为基础,基于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采样方法,预测了用户目标里程下的转矩-转速工况点分布。提出了以台架效率数据为驱动建立效率预测模型的方法,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建立了效率预测模型。结合用户目标里程下的转矩-转速工况点分布和效率预测模型,提出并建立了关联用户的电驱动总成效率评价方法。本研究为更加全面了解电驱动产品用户端使用特征、合理评价电驱动总成效率和电驱动总成效率匹配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关联 电驱动总成 遗传算法 效率预测 效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控四轮转向车辆路径跟踪稳定性控制
11
作者 屈翔 张晓姗 +2 位作者 李亚娟 陈豪 周卓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4,共9页
针对高速和不同路面附着系数下车辆路径跟踪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设计一种考虑整车操纵稳定性的路径跟踪控制策略。根据线控四轮转向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线控四轮转向数学模型及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整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控四... 针对高速和不同路面附着系数下车辆路径跟踪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设计一种考虑整车操纵稳定性的路径跟踪控制策略。根据线控四轮转向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线控四轮转向数学模型及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整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控四轮转向前后轮都可控制的优点,以跟踪期望路径为目标,通过设计前轮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得到附加前轮转角来控制车辆行驶轨迹;然后以参考模型的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目标,设计积分滑模稳定性控制策略对后轮进行控制。基于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有效跟踪期望路径的同时,能够在高速和低路面附着系数下实现对整车的稳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四轮转向 路径跟踪 滑模控制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构型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扭振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欢 葛帅帅 +4 位作者 姜艳军 吴行 张志刚 郭栋 李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7-1885,共9页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结构更为复杂,其传动系统在多动力源复杂激励下扭转振动问题更加突出。针对某款P2构型混合动力汽车,综合考虑发动机、电机、无级变速器、离合器、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部件,采用Simcenter Ame...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结构更为复杂,其传动系统在多动力源复杂激励下扭转振动问题更加突出。针对某款P2构型混合动力汽车,综合考虑发动机、电机、无级变速器、离合器、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部件,采用Simcenter Amesim软件建立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集中质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传动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研究激振源频率与传动系统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仿真分析离合器一级弹簧刚度、二级接触刚度对传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通过优化刚度参数从而使得传动系统共振转速远离激振源常用工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构型混合动力汽车 传动系统 固有频率 共振转速 离合器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汽车功率分流传动系统扭转振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王欢 葛帅帅 +3 位作者 姜艳军 张志刚 郭栋 李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1,共9页
针对某款混合动力汽车,综合考虑发动机、电机、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部件,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功率分流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传动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分别研究电机和发动机激... 针对某款混合动力汽车,综合考虑发动机、电机、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部件,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功率分流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传动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分别研究电机和发动机激振频率与传动系统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仿真分析扭转减振器刚度对传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改变扭转减振器刚度从而使得传动系统共振转速远离发动机常用工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功率分流传动系统 固有频率 共振转速 减振器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预瞄距离的无人驾驶车辆轨迹跟踪控制
14
作者 刘铭 冷搏 +4 位作者 闻焕汐 熊璐 陈国芳 黄东 谭长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5-175,共11页
实现快速、准确的轨迹跟踪控制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此,本文建立了车辆预瞄偏差动力学模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构建了以前轮转角为控制量的轨迹跟踪控制器,以实现结合车辆状态和参考轨迹设计预瞄距离优化方法,提高跟踪精... 实现快速、准确的轨迹跟踪控制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此,本文建立了车辆预瞄偏差动力学模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构建了以前轮转角为控制量的轨迹跟踪控制器,以实现结合车辆状态和参考轨迹设计预瞄距离优化方法,提高跟踪精度。综合考虑车辆跟踪控制的准确性和行驶稳定性设计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搭建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双移线工况下进行不同车速的仿真试验,探索预瞄距离对控制结果的影响并设计预瞄距离优化方法。结果表明:与无预瞄距离优化相比,本文设计的轨迹跟踪控制器能够实现高精度控制,在车辆中高速行驶时,横向位移平均误差小于10 cm,航向角平均误差小于1°,并使车辆稳定性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轨迹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预瞄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观和微观分形几何的气敏传感器
15
作者 蒋安炎 王瑞雪 +3 位作者 王微 蒋茂刚 吴志远 张文理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2,共8页
灵敏度和检测下限是气体传感器的关键性能指标。文中基于分形几何设计传感器宏微观结构提升灵敏度和检测下限指标。在宏观结构上,基于Koch雪花柱和Menger海绵设计传感器基底结构,利用分形基底增加有效接触面积以提高气敏性能。在微观结... 灵敏度和检测下限是气体传感器的关键性能指标。文中基于分形几何设计传感器宏微观结构提升灵敏度和检测下限指标。在宏观结构上,基于Koch雪花柱和Menger海绵设计传感器基底结构,利用分形基底增加有效接触面积以提高气敏性能。在微观结构上,引入分形维数表征薄膜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制备了不同含量Au/MWCNTs传感器在不同温湿度下以NO2为目标气体进行测试。分形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可以表征薄膜的气敏性能,具有分形基底和40%Au/MWCNTs膜的传感器具有最高的分形维数和灵敏度,是传统结构(圆柱体)和MWCNTs膜的9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分形薄膜 灵敏度 检测下限 分形维数 分形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的氨基酸近红外非谐振动光谱解析
16
作者 唐妍 吴佳 +5 位作者 徐建洁 郭腾霄 胡建波 张航 刘永刚 杨云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49-3156,共8页
氨基酸作为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基团组成和手性结构所代表的功能均有差异,因此甄别其基本化学结构和分子振动信息将为构建基础生物分子光谱与结构相关性模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近红外光谱主要展... 氨基酸作为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基团组成和手性结构所代表的功能均有差异,因此甄别其基本化学结构和分子振动信息将为构建基础生物分子光谱与结构相关性模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近红外光谱主要展示各类含氢基团(如O—H、N—H和C—H等)的倍频和合频振动信息;振动信息比较复杂,加上常规红外光谱仪器分辨率限制等原因,导致实验测得的谱带变宽,无法准确对其振动模式进行指认,分析较为困难。理论计算可以对每个振动模式进行独立计算,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光谱信息,进而对实验得到的宽谱带进行解析,使其更易甄别和分析不同分子体系的各类基团的结构振动信息。采用非谐振DFT方法对氨基酸(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及由此三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谷胱甘肽)进行结构优化和非谐振振动分析,计算得到四种分子7500~4500 cm-1波段内的高精度NIR光谱,并对它们的谱图进行了详细的振动峰位指认。以振动强度作为标准,将整个近红外波段分为三个光谱区探究分子结构和组成基团对光谱特征的影响,对计算光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建立了光谱与结构间的对应关系。该研究为更深的理解氨基酸及多肽的结构性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非谐振动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车用扁线电机端部油冷效果分析及优化
17
作者 陈松 徐平祥 刘玉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5-173,共9页
以某款电动汽车用额定功率为230 kW的油冷扁线电机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参数建立分析模型,并进行高速工况下的损耗分析;基于传热学、流体力学以及有限体积法,对原有结构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前、后侧喷油口流速与压力分布不均,导致电... 以某款电动汽车用额定功率为230 kW的油冷扁线电机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参数建立分析模型,并进行高速工况下的损耗分析;基于传热学、流体力学以及有限体积法,对原有结构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前、后侧喷油口流速与压力分布不均,导致电机温度场分布不均、温差较大。针对前、后端喷油环喷淋不均、电机内部温差较大的情况,对冷却系统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然后,计算分析优化后冷却系统的流体场与温度场特性,并与优化前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喷油环前、后侧出口速度差与压差更为均衡,定子及其绕组前、后端的温差明显降低,绕组最高温度下降了9.1%,前、后侧端部绕组最大温差降低至优化前的17.3%,电机的整体冷却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线绕组 喷油冷却 电机损耗 流体场 温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齿轮轴的模态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符代竹 秦大同 +2 位作者 魏治国 杨亚联 龚为伦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18,共4页
分析了轻度混合动力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激振转矩,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齿轮轴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态分析.分析了该变速器齿轮轴的结构,并以轴颈半径作为设计变量,采用一阶优化法对轴的低阶固有频率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 分析了轻度混合动力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激振转矩,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齿轮轴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态分析.分析了该变速器齿轮轴的结构,并以轴颈半径作为设计变量,采用一阶优化法对轴的低阶固有频率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提高了前5阶固有频率,使变速器齿轮轴固有频率在激振扭矩的频率范围之外,从而有效地降低振动和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齿轮轴 模态分析 有限元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转向技术进展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胡建军 李彤 +1 位作者 龚为伦 秦大同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22,共6页
综述了汽车转向技术的发展,从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转向系统,电控液压转向系统,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下一代线控转向系统,主要叙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的控制策略,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综述了汽车转向技术的发展,从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转向系统,电控液压转向系统,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下一代线控转向系统,主要叙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的控制策略,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为国内企业自主研制开发汽车转向系统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转向 动力转向 电动助力转向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波信息熵在高速自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潘宏侠 都衡 马春茂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9-1164,1205,共6页
针对自动机工作时的短时冲击信号特征,首先,对其运动形态进行分解,截取与故障构件动作相对应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其次,利用多层小波包分解截取信号,对其频率成分及能量分布进行研究;然后,将小波包分解后频带能量大的信号重构进行局域波... 针对自动机工作时的短时冲击信号特征,首先,对其运动形态进行分解,截取与故障构件动作相对应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其次,利用多层小波包分解截取信号,对其频率成分及能量分布进行研究;然后,将小波包分解后频带能量大的信号重构进行局域波分解,同时提取局域波奇异谱熵、边际谱熵和特征空间谱熵定量描述信号状态的时域、频域和能量的变化,并将其作为故障特征量;最后,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对支持向量机的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遗传支持向量机(genetic algorithms-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GA-SVM)模型,将提取的特征量输入其中进行故障分类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与空间穷尽搜索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的识别结果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波 信息熵 自动机 遗传支持向量机 小波包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