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覆盖件镀锌钢板的焊接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传德 贺光富 陈海英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根据轿车覆盖件材料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的设计要求,对厚度为0.8mm的一系列镀锌钢板[四个电镀锌(单面/双面)、两个热镀锌(镀层厚度不同)]与非镀层的低碳钢板(厚度分别为0.8、1.2、2.0mm)按照各种不同搭配组合进行焊接,测定不同条件下(焊接... 根据轿车覆盖件材料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的设计要求,对厚度为0.8mm的一系列镀锌钢板[四个电镀锌(单面/双面)、两个热镀锌(镀层厚度不同)]与非镀层的低碳钢板(厚度分别为0.8、1.2、2.0mm)按照各种不同搭配组合进行焊接,测定不同条件下(焊接电流、焊接时间、交-直流焊机)所得焊接试样的焊接点,检测其力学拉伸性能和焊接熔核的金相组织,从而确定镀锌钢板的最佳焊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钢板 低碳钢板 焊接 熔核 力学拉伸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汽车前碰撞横梁的轻量化设计与碰撞性能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冠 周佳 +4 位作者 刘志文 李落星 刘波 李晓青 刘扬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8,共9页
基于显式动力学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混合细胞自动机(HCA)作为优化计算模型,对铝合金前碰撞横梁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针对拓扑优化结果,采用模拟退火法优化横梁壁厚尺寸,获得薄壁、中空且带有加强筋结构的铝合金前碰撞横梁设计方案。以606... 基于显式动力学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混合细胞自动机(HCA)作为优化计算模型,对铝合金前碰撞横梁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针对拓扑优化结果,采用模拟退火法优化横梁壁厚尺寸,获得薄壁、中空且带有加强筋结构的铝合金前碰撞横梁设计方案。以6061铝合金前碰撞横梁替代某车型原钢质横梁,通过台车碰撞进行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铝合金前碰撞横梁比原钢质前碰撞横梁质量减轻了25%,且具有较高的抗弯曲强度,低速碰撞下,铝合金前碰撞横梁较原钢质件系统吸能提高了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碰撞横梁 混合细胞自动机 吸能性能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危险工况下汽车后扭力梁结构开裂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明军 赵永玲 +1 位作者 宋立新 毛显红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5,共5页
为找出某车后扭力梁结构在路面随机载荷激励下容易存在塑性变形进而出现开裂问题,对后扭力梁结构的强度进行分析。针对该车后扭力梁实际工作状态,提出了三种典型的危险工况。基于后扭力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复现其服役状态下的边界条... 为找出某车后扭力梁结构在路面随机载荷激励下容易存在塑性变形进而出现开裂问题,对后扭力梁结构的强度进行分析。针对该车后扭力梁实际工作状态,提出了三种典型的危险工况。基于后扭力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复现其服役状态下的边界条件,对后扭力梁三种典型危险工况的应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种典型危险工况下后扭力梁的上加强件和横梁加强件出现集中应力且超过了材料的屈服强度导致结构开裂,出现开裂现象的部位与实际情况吻合。基于实车道路试验对后扭力梁结构关键部位的应变信号测试,结果表明后扭力梁结构横梁加强件等关键部位的理论应变水平与试验值吻合很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扭力梁 开裂 危险工况 应力集中 道路应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后扭力梁橡胶衬套复杂边界条件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明军 张华 +3 位作者 侯之超 宋立新 毛显红 王俊翔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8,共5页
为消除后扭力梁橡胶衬套简化成铰接或圆柱副约束给数值计算带来的较大分析误差,对其边界约束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其工作模态参数,最后通过道路试验确定其边界条件。首先考虑车辆载荷及后扭力梁与相关结构之间的作用,重点讨... 为消除后扭力梁橡胶衬套简化成铰接或圆柱副约束给数值计算带来的较大分析误差,对其边界约束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其工作模态参数,最后通过道路试验确定其边界条件。首先考虑车辆载荷及后扭力梁与相关结构之间的作用,重点讨论橡胶衬套的复杂边界约束,对可能存在的边界约束状态予以研究。其次重构了满载条件下后扭力梁的有限元模型,进而计算得到对应工况下后扭力梁的工作模态参数。最后,基于整车道路实验和工作应变模态识别法得到后扭力梁低阶模态频率,通过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解决了后扭力梁结构橡胶衬套复杂边界约束难以确定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扭力梁 橡胶衬套 边界约束 工作模态 道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薄壁空心型材挤压壁厚减薄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4
5
作者 何芯 周佳 +2 位作者 李落星 刘波 刘扬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67,共6页
对镁合金薄壁空心型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壁厚减薄的缺陷,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挤压过程中金属流速和压力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焊合室内压力不均及出模口处沿挤压方向金属流动速度差异,是导致型材壁厚减薄的主要原因,且... 对镁合金薄壁空心型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壁厚减薄的缺陷,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挤压过程中金属流速和压力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焊合室内压力不均及出模口处沿挤压方向金属流动速度差异,是导致型材壁厚减薄的主要原因,且模拟得到的壁厚值与实际测量值基本吻合。提出了控制型材壁厚的改进方案,对型材挤压模具结构进行改进,即增加焊合室高度和修改分流孔尺寸。其中修改分流孔尺寸的方案能得到壁厚较均匀的型材,是可行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对复杂型材挤压生产中挤压模具和挤压工艺的优化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挤压 薄壁减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凸轮相位器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力 谢博强 +3 位作者 江亮 袁志强 付秋波 王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40,共5页
为研究各运行参数下可变凸轮相位器(VCP)的响应特性,构建了试验测试平台,提出了计算凸轮相位器动态响应时间的方法。该平台可测试发动机转速、润滑油温度和压力等运行参数下,相位变化最大转角时提前、滞后方向的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 为研究各运行参数下可变凸轮相位器(VCP)的响应特性,构建了试验测试平台,提出了计算凸轮相位器动态响应时间的方法。该平台可测试发动机转速、润滑油温度和压力等运行参数下,相位变化最大转角时提前、滞后方向的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相位提前方向调节响应速度小于滞后方向;发动机转速对相位器响应速度影响不明显;随着润滑油温度的升高,响应速度加快,但温度大于70℃时,响应变化的幅度减小;当润滑油压力增加,响应速度增大,且低压(0.4 MPa以下)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可变凸轮相位器 响应速度 试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均质压燃模式非常规排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魏远文 林灵 +1 位作者 段俊峰 李跃平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2,共3页
在ZS1100柴油机上进行了二甲醚均质压燃、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模式下的非常规排放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甲醚均质压燃非常规排放物主要是甲醛,其排放量主要与负荷变化相关,柴油机能够稳定运行的最大扭矩是20 N.m,混合燃料燃烧... 在ZS1100柴油机上进行了二甲醚均质压燃、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模式下的非常规排放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甲醚均质压燃非常规排放物主要是甲醛,其排放量主要与负荷变化相关,柴油机能够稳定运行的最大扭矩是20 N.m,混合燃料燃烧时,负荷可达到4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二甲醚 均质压燃 非常规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场道路与用户道路的当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万英 吴顺洪 +2 位作者 唐北平 贾建科 方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12期15-19,共5页
介绍了名义损伤的基本概念及关联用户用途的试车技术基本原理。通过目标用户调研,建立了90%用户用途目标。分别对试验场和用户道路的载荷谱进行了实车采集,通过名义损伤的对比,建立了试验场道路与用户道路的当量关系。基于特定车型的用... 介绍了名义损伤的基本概念及关联用户用途的试车技术基本原理。通过目标用户调研,建立了90%用户用途目标。分别对试验场和用户道路的载荷谱进行了实车采集,通过名义损伤的对比,建立了试验场道路与用户道路的当量关系。基于特定车型的用户用途目标,对现有的试车规范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试车规范能够较好地符合目标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场 耐久性试验 当量关系 载荷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综合法在车身结构动力学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冯海星 刘海立 +1 位作者 张松波 高云凯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1-815,共5页
采用模态综合法求解车身模态、车身结构在发动机激励下的响应和车身结构与驾驶室声腔耦合的声学响应。与传统的有限元分析的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模态综合法求解时,计算时间缩短18%~40%,而车身结构模态、频响和声固耦合响应的计算偏差分别... 采用模态综合法求解车身模态、车身结构在发动机激励下的响应和车身结构与驾驶室声腔耦合的声学响应。与传统的有限元分析的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模态综合法求解时,计算时间缩短18%~40%,而车身结构模态、频响和声固耦合响应的计算偏差分别在1%、5%和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结构 模态综合 计算效率 声固耦合 NV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r对AM80镁合金显微组织和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落星 梁桂平 +2 位作者 白星 刘波 刘扬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2,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温蠕变试验机等实验手段研究了碱土元素Ca,Sr对AM80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M80合金中复合添加0.2%Sr和0.5%~2.5%Ca,Ca、Sr元素可逐步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温蠕变试验机等实验手段研究了碱土元素Ca,Sr对AM80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M80合金中复合添加0.2%Sr和0.5%~2.5%Ca,Ca、Sr元素可逐步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Ca原子与Al原子优先结合在晶界处生成了高熔点相Al2Ca,抑制了低熔点相β-Mg17Al12的形成.AM80合金在高温蠕变过程中,β-Mg17Al12相在晶界处存在连续析出和非连续析出2种形式.β-Mg17Al12相非连续析出并且垂直于晶界,造成合金蠕变性能较差.当在合金中复合添加Ca,Sr后,高熔点相Al2Ca是主要的晶界强化相,替代低熔点的β-Mg17Al12相,从而减少β-Mg17Al12相的非连续析出,抑制了晶界滑动,改善了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当Ca质量分数增加到2.5%时,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织 AM80镁合金 蠕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扭力梁轴头载荷谱仿真及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明军 侯之超 +1 位作者 宋立新 毛显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111,共6页
为了更准确预测后悬架扭力梁疲劳寿命,对后扭力梁轴头载荷时间历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和试验验证。采用多体动态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运用扫频技术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以样车道路实测悬架弹簧垂向位移为参考,利用反求迭代法获... 为了更准确预测后悬架扭力梁疲劳寿命,对后扭力梁轴头载荷时间历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和试验验证。采用多体动态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运用扫频技术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以样车道路实测悬架弹簧垂向位移为参考,利用反求迭代法获得了轴头载荷的时间历程,并通过台架试验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结合部件的S-N疲劳特性曲线,采用准静态法和PalmgrenMiner线性累计损伤法对后扭力梁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后扭力梁结构最低寿命为76.4周,而较低寿命区位于横梁中间固定垫片的焊点处,并与实际相符。通过获得的后扭力梁轴头的载荷信息,可以准确地预测结构疲劳寿命,对结构载荷的迭代仿真和寿命预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扭力梁 载荷谱 迭代仿真 疲劳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吸振技术在车内轰鸣声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兰靛靛 闵福江 邵明亮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5-338,397,共4页
通过分析引起某车内轰鸣声的激励源和贡献量最大的传递路径,利用实验模态技术测试分析出传动轴的弯曲模态频率,判断出该车内轰鸣声产生的原因是传动轴的强迫振动;利用动力吸振技术,进行了动力吸振器力学参数的优化设计,提出了抑制传动... 通过分析引起某车内轰鸣声的激励源和贡献量最大的传递路径,利用实验模态技术测试分析出传动轴的弯曲模态频率,判断出该车内轰鸣声产生的原因是传动轴的强迫振动;利用动力吸振技术,进行了动力吸振器力学参数的优化设计,提出了抑制传动轴弯曲共振的工程方案。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车内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吸振技术 车内轰鸣声 发动机激励 传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80-xSr-yCa镁合金高温压缩变形行为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桂平 白星 +2 位作者 李落星 刘波 刘扬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3,共6页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一种新型AM80-xSr-yCa镁合金进行高温压缩变形实验,研究其在温度300℃~450℃、应变速率0.01s^-1~10s^-1叫条件下的流变行为。高应变速率下,试样的变形热带来的温升不可忽略,对真应力-真应变的测量...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一种新型AM80-xSr-yCa镁合金进行高温压缩变形实验,研究其在温度300℃~450℃、应变速率0.01s^-1~10s^-1叫条件下的流变行为。高应变速率下,试样的变形热带来的温升不可忽略,对真应力-真应变的测量值进行相应修正后,求得了本构方程中的系列常量。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的变化,强烈影响着合金流变应力的大小,流变应力值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金相组织观察表明,动态再结晶是该实验条件下晶粒细化和材料软化的主要机制,再结晶的程度主要受变形参数影响。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动态再结晶进行的越充分;应变速率越大,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80-xSr-yCa镁合金 热变形 流变应力 本构常量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61铝合金高温流变应力方程参数反求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冠 李落星 +1 位作者 刘波 李晓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11-3018,共8页
结合Gleeble-1500热模拟机在变形温度为300~500℃,应变速率为0.01~10S叫条件下通过等温压缩实验研究6061铝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采用未考虑温升效应的参数反求法及考虑温升效应的参数反求法求解流变应力方程参数,并与回归统计法得... 结合Gleeble-1500热模拟机在变形温度为300~500℃,应变速率为0.01~10S叫条件下通过等温压缩实验研究6061铝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采用未考虑温升效应的参数反求法及考虑温升效应的参数反求法求解流变应力方程参数,并与回归统计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未考虑温升效应的参数反求法求解流变应力方程参数具有高效、准确等优点,计算峰值应力平均误差为5.17MPa;与有限元软件结合考虑温升效应的参数反求法能够更好地描述真实的材料变形过程;3种方法得到的流变应力方程参数的偏差小于6.28%,采用多岛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反求得到的流变应力方程参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可靠性,参数反求法可替代传统回归统计法快速获得材料大变形条件下流变应力方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参数反求 流变应力方程 热压缩变形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试验在后扭力梁上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明军 宋立新 +1 位作者 赵永玲 毛显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4-56,共3页
针对汽车后扭力梁结构在道路随机载荷激励下容易出现振动疲劳现象,采用模态试验法对其在自由状态下的模态参数进行分析,获取其振动特性。通过对模态试验中的悬挂位置、激励位置和测点位置的优化,测得后扭力梁的自由模态频率。最后将模... 针对汽车后扭力梁结构在道路随机载荷激励下容易出现振动疲劳现象,采用模态试验法对其在自由状态下的模态参数进行分析,获取其振动特性。通过对模态试验中的悬挂位置、激励位置和测点位置的优化,测得后扭力梁的自由模态频率。最后将模态试验获取的后扭力梁结构前十阶自由模态频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模态试验方案能够获得较准确的结构自由模态频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扭力梁 振动疲劳 模态试验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制动感载比例阀的AMESim仿真及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以农 王意宝 +2 位作者 罗志前 王坚 李红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6-769,共4页
在气压传动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应用流体伺服控制理论建立气制动感载比例阀的数学模型。利用AMESim(Advanced Modeling Environment for Performing Simulations of Engineering System)仿真平台,对某全地域越野车气制动感载比例阀进行仿... 在气压传动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应用流体伺服控制理论建立气制动感载比例阀的数学模型。利用AMESim(Advanced Modeling Environment for Performing Simulations of Engineering System)仿真平台,对某全地域越野车气制动感载比例阀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该阀的输入、输出压力特性曲线。结果表明:随载荷增加,感载比例阀压力调节点上移,并在压力达到压力调节点之后使输出压力的增长率小于输入压力的增长率,有效防止后轮先于前轮抱死。与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仿真与试验相吻合,较好地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气制动系统元件及系统仿真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载比例阀 制动 多学科领域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平台 气动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尺寸最短路径的零件尺寸标注模式的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友利 刘飞 +1 位作者 董洪全 王晓慧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7,共7页
机械零件的尺寸标注模式有多种。尺寸标注模式影响着机械产品的精度和制造成本。为获得零件尺寸合理的标注模式,建立了包含零件尺寸标注所有可能模式的装配尺寸联系路径图;以满足装配体功能尺寸形成路径最短为目标,基于装配尺寸链最短... 机械零件的尺寸标注模式有多种。尺寸标注模式影响着机械产品的精度和制造成本。为获得零件尺寸合理的标注模式,建立了包含零件尺寸标注所有可能模式的装配尺寸联系路径图;以满足装配体功能尺寸形成路径最短为目标,基于装配尺寸链最短路径原则和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通过2种方法建立了装配体功能尺寸最短路径生成树。功能尺寸最短路径生成树确定了该装配体所有零件唯一合理的尺寸标注模式。研究结果为零件尺寸标注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新途径,且其易于计算机辅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尺寸联系路径图 功能尺寸 最短路径 尺寸标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钢车身零件局部几何特征设计意图及其图示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迪辉 申光举 +2 位作者 李光耀 陈卓 崔付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在分析先进高强度钢车身零件局部几何特征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提出并举例说明了零件局部几何特征设计意图的图示方法,讨论了该方法在零件冲压工艺设计中的应用。采用这种表达方法,冲压工艺分析人员根据车身零件设计人员提供的设计意图可... 在分析先进高强度钢车身零件局部几何特征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提出并举例说明了零件局部几何特征设计意图的图示方法,讨论了该方法在零件冲压工艺设计中的应用。采用这种表达方法,冲压工艺分析人员根据车身零件设计人员提供的设计意图可针对性地提出几何设计变更,改善零件的可制造性;车身零件设计部门根据冲压工艺分析部门提供的设计意图,优化零件设计。该方法的完善和推广,有望降低车身零件制造难度,缩短车身零件设计与制造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设计 先进高强度钢 几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化工艺对稀土微合金化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莉 黄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49-252,共4页
借助SEM及其附件EBSD等检测手段,对不同常化工艺后的稀土微合金化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试样表层及心部组织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了常化工艺对稀土微合金化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组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化过程中试样表层与心部存在着不同温... 借助SEM及其附件EBSD等检测手段,对不同常化工艺后的稀土微合金化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试样表层及心部组织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了常化工艺对稀土微合金化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组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化过程中试样表层与心部存在着不同温度梯度,试样表面更容易发生再结晶行为;800℃×3 min、900℃×3 min的常化工艺不能使试样完全发生再结晶,而1000℃×3 min的常化工艺会使试样再结晶晶粒异常长大;实验钢在900℃×4 min的常化工艺下组织均匀,有利于后续冷轧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常化 稀土 微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车身的接头灵敏度分析及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征宇 朱俊屹 +2 位作者 李落星 方向东 蔡志华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8年第5期20-24,共5页
在同平台车的概念设计阶段,针对车身性能优化问题,建立了基于详细接头结构的车身简化力学模型。运用接头灵敏度分析,筛选出对车身刚度影响较大的两个关键接头。运用HyperStudy软件,以接头的板厚及加强板形状为设计变量,通过多目标方法... 在同平台车的概念设计阶段,针对车身性能优化问题,建立了基于详细接头结构的车身简化力学模型。运用接头灵敏度分析,筛选出对车身刚度影响较大的两个关键接头。运用HyperStudy软件,以接头的板厚及加强板形状为设计变量,通过多目标方法对车身性能进行优化。优化后车身质量减少了0.16 kg,扭转刚度提高2.0%,一阶扭转模态提升2.3%,满足预期优化效果。最后分析了关键接头的刚度分布情况,当接头刚度分布比例减小时,表明接头刚度分布更加均衡,有利于提升车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模型 接头灵敏度分析 多目标优化 接头刚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