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微导管传感器设计与仿真研究
1
作者 冉鹏 焦追追 +1 位作者 刘薇 赖映兵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85,共8页
目的 研究微导管传感器在血液周期性流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和电压输出变化,探究设计可实时监测压力信息与狭窄病变信息的微导管传感器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双向流固耦合模型对微导管传感器和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在... 目的 研究微导管传感器在血液周期性流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和电压输出变化,探究设计可实时监测压力信息与狭窄病变信息的微导管传感器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双向流固耦合模型对微导管传感器和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在各关键帧中传感器在轴向和环向的力学特征,并比较在健康血管和狭窄血管中传感器力学特征的差异性;构建PVDF力电仿真模型,导入传感器上的力学信号,分析两种场景下传感器的电压输出。结果 在健康血管中传感器的轴向和环向输出值较为平均,其比值接近1,而在发生狭窄病变的血管中,传感器的轴向输出产生明显差异,其比值为0.3~0.6,且在环向狭窄区域出现异常分布,其狭窄方向的分量与平均值的比值远大于1。力电仿真进一步揭示传感器可以将力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其输出值为8.01~225.2 mV。结论 在健康血管和狭窄病变血管中,传感器所受的力学特征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通过对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分析得到血管狭窄病变的位置和狭窄方向,而PVDF传感器可以将这些力学特征转换为更易处理的电学信号。研究结果为新型微导管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 数值模拟 微导管传感器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导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中的多元角色定位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张正黎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8-130,共3页
立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高校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外部驱动力量和影响因素,切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员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唤醒者、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培育者、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者、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者,要主动找准... 立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高校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外部驱动力量和影响因素,切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员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唤醒者、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培育者、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者、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者,要主动找准自己在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中的多元角色定位。高校要发挥好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功能,从入口关、课堂关、实践关和制度关等角度入手,优化实践路径,提升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岗位胜任力和业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 创新创业教育 协同机制 角色定位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密集递归残差U-Net的皮肤病变图像分割
3
作者 赵德春 袁杨 +2 位作者 秦璐 韦莉 叶昌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皮肤病变区域的准确分割对计算机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皮肤病变图像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并存在噪声干扰,给皮肤病变区域准确分割造成了困难,极大影响了分割的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密集递归残差U-Net模型(IDR2U-Net),实... 皮肤病变区域的准确分割对计算机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皮肤病变图像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并存在噪声干扰,给皮肤病变区域准确分割造成了困难,极大影响了分割的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密集递归残差U-Net模型(IDR2U-Net),实现皮肤病变区域自动分割。首先,将编码层和解码层中的原始卷积块优化为递归残差卷积模块,并且使用密集连接,缓解了梯度消失问题;其次,引入特征自适应模块,通过加强有效特征和抑制无关背景噪声,增强相邻特征之间的融合程度;接着,设计双重注意力机制,其中空间注意力增大全局信息的利用效率,通道注意力用于加强通道特征间的相关性,提升网络对皮肤病变区域分割的准确率,同时采用联合Dice系数与交叉熵的损失函数训练分割网络,解决皮肤镜图像中类别不平衡的问题;最后,采用ISIC 2017皮肤病变数据集中的2000余张图片进行了消融实验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IDR2U-Net模型在Jaccard、Dice系数和准确率上分别达到了78.86%、86.92%和94.61%。改进后的模型不仅提高了精度,还实现了更精细的图像分割,特别是在处理边界模糊图像时,能有效减少欠分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变图像分割 U型网络 密集递归残差卷积模块 特征自适应模块 双重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Transmembrane Protein 68 to Triglyceride Synthesis and Lipid Droplet Formation Differs From 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4
作者 YU Qing FU Yang-Yang +3 位作者 ZENG Fan-Si PANG Hui-Min HUANG Fei-Fei CHANG Ping-A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5-715,共11页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transmembrane protein 68(TMEM68)in an alternative triacylglycerol(TAG)biosynthesis pathway,and determine the interplay between TMEM68 and the canonical TAG synthesis enzyme acyl-CoA:diacylgly...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transmembrane protein 68(TMEM68)in an alternative triacylglycerol(TAG)biosynthesis pathway,and determine the interplay between TMEM68 and the canonical TAG synthesis enzyme acyl-CoA: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Methods Effects of exogenous fatty acid and monoacylglycerol on TAG synthesis and lipid droplet(LD)formation in TMEM68 overexpression and knockout cells treated with DGAT inhibitor or not were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LD morphology,Oil Red O staining,and measurement of TAG levels.LDs were stained with fluorescence dye and observed by confoc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TAG levels were determined with an enzyme-based triglyceride assay kit.Colocalization of TMEM68 and DGAT1 was detected by co-expression and confoc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their interaction was determined by co-immunoprecipitation.RT-qPCR and immunoblotting assa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DGAT1.Results The synthesis of TAG catalyzed by TMEM68 was independent of DGAT activity.Surplus exogenous fatty acids and monoacylglycerol promoted TAG synthesis mainly through DGAT in human neuroblastoma cells.The LDs formed by TMEM68 were different in morphology from those by DGAT.In addition,TMEM68 and DGAT1 colocalized in the same endoplasmic reticulum(ER)compartment but did not interact physically.TMEM68 overexpression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DGAT1,the major DGAT enzyme involved in TAG synthesis,while TMEM68 knockout had little impact.Conclusion The TMEM68-mediated TAG synthesis pathway has distinct features from the canonical DGAT pathway,however,TMEM68 and DGAT may coregulate intracellular TAG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ACYLGLYCEROL lipid droplet TMEM68 G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网络的情绪识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舒涵 牟宇锋 +6 位作者 李存波 李沛洋 李发礼 卢竞 尧德中 颜红梅 徐鹏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1-784,共14页
情绪识别使计算机系统具备感知人类情感的能力,它已成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网络分析方法是神经影像领域常用的神经认知分析方法,它通过捕获脑区间交互... 情绪识别使计算机系统具备感知人类情感的能力,它已成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网络分析方法是神经影像领域常用的神经认知分析方法,它通过捕获脑区间交互关系构建脑网络,以此描述大脑不同区域的信息流动状态和功能协作状况。由于情绪功能本身涉及多脑区协作,脑电网络的分析方法凭借其出色的脑区信息交互捕获能力在情感识别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脑电网络情绪识别的研究背景、原理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详细介绍,并讨论了基于脑电网络分析的情绪识别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识别 脑电网络 EEG 情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蓟多酚提取工艺及其减脂功效
6
作者 谭权钦 陶文扬 +3 位作者 周万怡 邢建荣 杨颖 孙全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8-2337,共10页
为促进精准营养产品的研发与资源利用,对菜蓟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减脂功效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菜蓟内苞片、外苞片和茎中多酚、黄酮的提取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P<0.05)影响,以冷冻干燥的效果最佳。经单因素试验... 为促进精准营养产品的研发与资源利用,对菜蓟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减脂功效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菜蓟内苞片、外苞片和茎中多酚、黄酮的提取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P<0.05)影响,以冷冻干燥的效果最佳。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获得的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0。本试验条件下,从内苞片中提取的多酚具有最高的体外脂肪酶抑制活性与胆酸钠结合率,脂肪酶抑制率达37.6%,与阳性对照药物奥利司他接近。高脂小鼠模型明确从菜蓟茎、内苞片、外苞片中提取的多酚具有减脂效果,其中,以从内苞片中提取的多酚效果最佳,有助于减小脂肪细胞体积,降低肝脏脂肪堆积,上述指标及小鼠体重增加量、附睾脂肪系数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菜蓟多酚具有减脂功效,应用潜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蓟 多酚 提取 减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离子浓差极化芯片研制及其生化检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贺志恒 王小丽 +1 位作者 葛闯 徐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8-1631,共14页
离子浓差极化(ion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ICP)现象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在微纳交界面处的一种电富集现象,将ICP现象与微流控分析技术相结合,可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中带电粒子预富集、目标物分离、靶标物检测等领域。本文首先对IC... 离子浓差极化(ion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ICP)现象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在微纳交界面处的一种电富集现象,将ICP现象与微流控分析技术相结合,可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中带电粒子预富集、目标物分离、靶标物检测等领域。本文首先对ICP原理及微流控ICP芯片进行了简要介绍,梳理总结了ICP芯片的制备技术和方法,其中重点关注了微流道结构设计、纳米结构制备与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首先对基础单通道ICP芯片的结构进行分析,进而对并行通道ICP芯片结构以及集成多功能的微流控ICP芯片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列举了ICP芯片中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而,讨论了优化ICP芯片的富集效能途径,可通过引入多场耦合、阀门控制等多种手段,实现对靶标物的富集效能优化。最后,针对ICP芯片在多种带电生化样本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指出ICP芯片在匹配检测目标生物特性方面面临挑战,需要提高富集效率和选择性,解决流体控制、混合及传输问题。可以看到,微流控ICP芯片具有处理样本流量低、分离富集效果好、检测效率高以及易于集成化和小型化等优势,在生化检测领域展示出很好的研究意义和实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浓差极化 微纳结构 微流控芯片 分离富集 生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