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菜菌核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汪雷 刘瑶 +4 位作者 丁一娟 王雨 万华方 梅家琴 钱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93,共9页
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已有文献与本研究室的研究结果,文章就核盘菌的致病过程和致病机理、油菜菌核病抗病资源筛选、抗病育种现状、抗性遗传规律、抗病QTL定位及抗性基因发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致病机理 分子机制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叶色黄化突变体Bn.el1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殷家明 杨惠娟 +4 位作者 彭柳 黄梦珠 唐章林 李加纳 李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对一个单倍体×二倍体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叶色黄化突变体Bn.el1的光合色素质量浓度、农艺性状、叶色遗传和无机营养元素对叶色的影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叶色黄化突变体从苗期到蕾苔期表现新叶黄化,为总叶绿素缺乏型黄化突变体,其... 对一个单倍体×二倍体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叶色黄化突变体Bn.el1的光合色素质量浓度、农艺性状、叶色遗传和无机营养元素对叶色的影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叶色黄化突变体从苗期到蕾苔期表现新叶黄化,为总叶绿素缺乏型黄化突变体,其经济性状较野生型对照变差,叶色黄化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叶色黄化性状的产生很可能与铁元素的吸收、转运或利用效率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叶色黄化突变体 叶绿素 铁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茎秆理化性质与倒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张建 陈金城 +1 位作者 唐章林 王瑞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3-765,共3页
油菜植株茎秆内部的理化特性,尤其是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及机械组织的面积与茎的抗倒伏关系密切。试验测定了9种田间表现不同类型材料的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木质素密度、粗纤维密度和机械组织面积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木质素含... 油菜植株茎秆内部的理化特性,尤其是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及机械组织的面积与茎的抗倒伏关系密切。试验测定了9种田间表现不同类型材料的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木质素密度、粗纤维密度和机械组织面积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木质素含量、机械组织面积在抗倒材料和不抗倒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倒伏材料分别为倒伏材料的1.2倍和1.5倍。木质素和粗纤维的密度在不同表现类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其与植株茎秆倒伏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倒伏 茎秆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鉴定与筛选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致富 李勤菲 +6 位作者 张永晶 崔艺馨 许汪洁 贺亚军 万华方 李晓荣 钱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2,共8页
秋旱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的播种和生长。从遗传基础广泛的白菜型油菜资源中筛选抗旱材料,对于培育抗旱油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于萌发期对5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白菜型油菜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并测定种子萌发抗... 秋旱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的播种和生长。从遗传基础广泛的白菜型油菜资源中筛选抗旱材料,对于培育抗旱油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于萌发期对5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白菜型油菜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并测定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根长、相对芽长。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抗旱性鉴定参数,并确立了白菜型油菜资源抗旱性筛选的工作液为200 g/L的PEG-6000。选用该工作液于萌芽期对203份白菜型油菜资源进行了抗旱筛选,结果表明,模拟干旱胁迫下,大部分材料的抗旱性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所有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了排序,鉴定出了抗旱性最强的PI226505白菜型油菜,其来源为Iran,为油菜下一步抗旱性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抗旱性 PEG胁迫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半矮杆新品系10D130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清元 李军庆 +5 位作者 崔翠 卜海东 阴涛 颜银华 李加纳 张正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5,212-215,共9页
株型改良是油菜高产、优质育种的主攻方向之一。矮杆及半矮杆株型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和经济系数、减少收获难度。10D130是一个半矮杆新品系,用10D130和常规优良品种中双11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P1、F1、P2、B1、B2和F2),以主基... 株型改良是油菜高产、优质育种的主攻方向之一。矮杆及半矮杆株型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和经济系数、减少收获难度。10D130是一个半矮杆新品系,用10D130和常规优良品种中双11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P1、F1、P2、B1、B2和F2),以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组合株高及其关联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D130×中双11组合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的遗传均受到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D-0模型)。其中,株高性状加性效应值为–8.58,显性效应值为7.44,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中分别为23.52%、0.91%和17.81%;一次有效分枝起始部位的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22.11,显性效应值为3.13,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中分别为49.95%、40.85%和61.15%;主花序长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2.21,显性效应值为–3.53,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中分别为0.68%、47.94%和40.07%。一次有效分枝间距的最适宜遗传模型为E-1模型(2对加-显-上位性主基因+加-显-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其中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0.55、显性效应值为–1.66,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0.74、显性效应值为–1.29,均表现超显性遗传,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分离世代群体中分别为10.99%、38.65%和44.10%。一次有效分枝部位高度、主花序长、有效分枝节间距和有效分枝数与株高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株型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培养方式和预培养基激素配比对甘蓝型油菜下胚轴转化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洁 黄团 +3 位作者 李加纳 殷家明 柴友荣 丁彩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9-53,共5页
利用根癌农杆菌共培养法转化甘蓝型油菜"华双4号"下胚轴,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报告基因gus的表达情况,研究了农杆菌培养方式和预培养基激素配比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LB培养基活化后的农杆菌再用添加AS的MS培养液继... 利用根癌农杆菌共培养法转化甘蓝型油菜"华双4号"下胚轴,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报告基因gus的表达情况,研究了农杆菌培养方式和预培养基激素配比对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LB培养基活化后的农杆菌再用添加AS的MS培养液继续培养6~30h对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的农杆菌培养方式对转化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在试验的6种农杆菌培养方式中s2-5的转化效果最好,即收集活化后的农杆菌用MS+AS+抗生素重悬培养24h,再用MS+AS培养6h;2,4-D与6BA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转化有重要影响,在试验的预培养基激素组合中,2,4-D2.00mg/L6BA0.25mg/L的组合转化效率最高;抗性愈伤率与转化效率之间不一定具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下胚轴 农杆菌培养方式 预培养基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清元 崔翠 +3 位作者 阴涛 陈东亮 张正圣 李加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93-1500,共8页
角果是油菜产量构成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长角果品种中双11和短角果材料10D130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该组合6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CP1、BCP2和F2)的果身长、角果长和果喙长进行遗... 角果是油菜产量构成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长角果品种中双11和短角果材料10D130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该组合6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CP1、BCP2和F2)的果身长、角果长和果喙长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的3个角果性状均呈连续分布,其中,果身长最适遗传模型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是1.75和–0.06,显性效应值分别是–0.59和–0.86,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和F2中分别是51.10%、74.23%和66.9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9.16%、17.11%和23.96%。角果长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其中,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0.34,显性效应为–0.81,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0.34,显性效应为–0.47,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和F2中分别是47.63%、68.51%和79.4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9.40%、20.89%和12.47%。果喙长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3模型(2对加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是0.2和–0.2,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和F2中分别是33.71%、72.75%和52.2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08%、5.37%和2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角果长 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差值QTL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超 李波 +5 位作者 曲存民 阎星颖 付福友 刘列钊 谌利 李加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9-254,共6页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重组自交系GH06×P174(SWU-1)和GH06×中油821(SWU-2)群体在2个环境中含油量差值的QTL。以SWU-1群体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2个含油量差值QTL,分别位于2个不同的连锁群,单个...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重组自交系GH06×P174(SWU-1)和GH06×中油821(SWU-2)群体在2个环境中含油量差值的QTL。以SWU-1群体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2个含油量差值QTL,分别位于2个不同的连锁群,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0.31%-12.45%;以SWU-2群体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3个含油量差值QTL,分别位于2个不同的连锁群,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60%-10.58%。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受环境影响较大,差值的变异幅度达到0-18.66个百分点,变异系数达到58.24%,说明在油菜的油脂合成中,存在对环境敏感和钝感的基因。含油量差值QTL与2个环境中分别检测到的含油量QTL没有明显的连锁关系,初步分析说明对环境敏感或钝感的基因与油脂合成基因不是同一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环境 差值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中甘蓝型油菜种皮木质素含量的QTL定位 被引量:7
9
作者 曲存民 付福友 +8 位作者 卢坤 谢景梅 刘晓兰 黄杰恒 李波 王瑞 谌利 唐章林 李加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98-1405,共8页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中油821为亲本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法"连续自交7代构建重组自交系,2007年分别在重庆市北碚区和万州区2个试验基地种植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中油821为亲本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法"连续自交7代构建重组自交系,2007年分别在重庆市北碚区和万州区2个试验基地种植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种皮木质素含量进行测定及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2个环境中共检测到12个种皮木质素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4个不同的连锁群,单个QTL可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4.50%~8.79%;在第3连锁群上检测到1个QTL与同一标记EM19ME23/130连锁,其余10个QTL位置不同;在北碚检测到的QTL主要分布于第20连锁群,在万州检测到的QTL主要位于第3连锁群;部分种皮木质素的QTL与种胚类黄酮和种皮色泽的QTL位于相近区间,在北碚和万州种皮木质素含量与种胚类黄酮存在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甘蓝型油菜种皮木质素含量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基因表达受环境影响较大;油菜种皮木质素合成和类黄酮的积累可能受相同关键基因调控或者具有部分相同的合成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皮 木质素含量 QTL 重组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苗期磷高效基因型的TOPSIS法筛选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卢坤 钟巍然 +3 位作者 张凯 王瑞 郑钦玉 李加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本研究以8个经田间初步筛选的不同磷营养效率代表品系为材料,在缺磷和施磷条件下进行营养液培养试验,通过测定苗期与磷营养效率相关程度较高的根长、冠部和根部鲜重、单株干重、根冠比、磷含量、冠部和根部酸性磷酸酶活性8个指标,引入TO... 本研究以8个经田间初步筛选的不同磷营养效率代表品系为材料,在缺磷和施磷条件下进行营养液培养试验,通过测定苗期与磷营养效率相关程度较高的根长、冠部和根部鲜重、单株干重、根冠比、磷含量、冠部和根部酸性磷酸酶活性8个指标,引入TOPSIS法进行综合排序,以筛选出真正的磷高效甘蓝型油菜品系。结果表明:缺磷和施磷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品系W17(第1)和W39(第8)的TOPSIS排名相同,与田间试验结果一致;缺磷处理的W23及施磷处理的W11和W31的TOPSIS排名与田间试验结果一致;缺磷处理的W31和W290及施磷处理的其他4个品系的TOPSIS排名与田间试验结果相差1位;缺磷处理的W11、W27和W288的TOPSIS排名与田间试验结果相差2~4位。可以看出,TOPSIS法准确地筛选出了磷高效基因型甘蓝型油菜W17和磷低效基因型甘蓝型油菜W39;其他品系排序结果也与田间试验比较吻合,表明TOPSIS法可增加材料筛选的准确性,尤其适宜于极端品系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磷高效 TOPSIS法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家族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斌 陆俊杏 +6 位作者 彭茜 翁昌梅 王淑文 余浩 李加纳 卢坤 梁颖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9-805,共17页
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了MAPK7基因家族3个成员BnMAPK7-1、BnMAPK7-2和BnMAPK7-3的全长cDNA序列,它们最长标准mRNA分别为1593、1434和1547bp。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全部来自白菜,而且BnMAPK7-1/-2由白菜Bra03723祖先的基... 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了MAPK7基因家族3个成员BnMAPK7-1、BnMAPK7-2和BnMAPK7-3的全长cDNA序列,它们最长标准mRNA分别为1593、1434和1547bp。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全部来自白菜,而且BnMAPK7-1/-2由白菜Bra03723祖先的基因加倍产生,而BnMAPK7-3则由白菜Bra037234的祖先基因进化形成。同时,克隆获得BnMAPK7-1/-2的启动子序列,该启动子里含有多个与光诱导相关的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显示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家族在所有的组织器官中均表达,并发现该基因家族的表达受植物激素(MeJA、ABA和SA)、信号分子(H2O2)、逆境(高温)以及伤害(损伤和核盘菌)的诱导,初步证明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中起一定作用。实现了甘蓝型油菜MAPK7-1/-3基因的原核表达,并证明它们编码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MAPK7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籽粒含油量、蛋白质、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含量QTL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珍珍 李加纳 +4 位作者 Benjamin WITTKOP Martin FRAUEN 阎星颖 刘列钊 肖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4-1222,共9页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P174为亲本,通过单粒法连续自交8代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应用SSR标记绘制31个连锁群(LGs)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1437.1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3.89cM。对4个不同环境下RIL8群体中每个株系籽粒...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P174为亲本,通过单粒法连续自交8代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应用SSR标记绘制31个连锁群(LGs)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1437.1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3.89cM。对4个不同环境下RIL8群体中每个株系籽粒含油量、蛋白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进行了近红外检测。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量与其他3个性状均表现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别表现负相关和正相关。结合构建的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4个性状QTL,共检测到26个QTL,分布在N2、N3、N8、N9、N11、N13、N16和N17连锁群上,其中8个含油量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96%~21.83%;6个蛋白含量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12%~14.28%;4个纤维素含量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60%~17.29%;8个半纤维素含量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的6.66%~16.68%。在N8上,发现有含油量QTL与半纤维素含量QTL重叠的区段。在N9上,发现有纤维素含量QTL与半纤维素含量QTL重叠的区段,上述2个区段重叠QTL加性效应方向相反。本研究认为油菜种子含油量、蛋白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与这些QTL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为下一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蛋白质 纤维素 半纤维素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黑籽甘蓝型油菜类黄酮途径基因SNP位点检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曲存民 卢坤 +5 位作者 刘水燕 卜海东 付福友 王瑞 徐新福 李加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14-1924,共11页
类黄酮物质在植物花、叶、果实和种子颜色变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不同黄黑籽种皮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同源克隆方法,获得17个类黄酮基因全长ORF序列,在核酸和蛋白水平上分别序列差异比较表明,这些基因在不同... 类黄酮物质在植物花、叶、果实和种子颜色变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不同黄黑籽种皮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同源克隆方法,获得17个类黄酮基因全长ORF序列,在核酸和蛋白水平上分别序列差异比较表明,这些基因在不同黄黑籽材料中共存在41个不同拷贝成员。在核苷酸水平上,检测到 BnTT3、BnTT18、BnTTG1和BnTTG2的单核苷酸位点数目介于16-52之间,且BnTTG2在3个不同的位置上还存在多个碱基的连续性缺失现象(119-121 bp、183-189 bp和325-330 bp),但在蛋白水平上仅存在2-16个氨基酸位点差异,说明BnTT3、BnTT18、BnTTG1和BnTTG2在不同甘蓝型黄黑籽材料中存在单核苷酸位点差异,而单核苷酸位点突变不一定导致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在不同黄黑籽材料中仅BnTT3和BnTT18存在一致性的氨基酸突变位点(252和87),推测BnTT3和BnTT18可能在黄黑籽甘蓝型油菜种皮颜色差异形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位点的等位特异PCR可以区分材料间透明种皮基因,为特异基因芯片的开发及阐明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性状的基因及其作用位点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类黄酮途径 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 黄黑籽 透明种皮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湿害胁迫响应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阳阳 荆蓉蓉 +7 位作者 吕蓉蓉 石鹏程 李欣 王芹 吴丹 周清元 李加纳 唐章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06-1821,共16页
湿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前人在耐湿机制和生理响应等方面已经做了许多研究,但涉及油菜耐湿相关基因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248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进行湿害胁迫处理,调查了8个湿害响应的相关性状,基于60K Illumina Inf... 湿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前人在耐湿机制和生理响应等方面已经做了许多研究,但涉及油菜耐湿相关基因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248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进行湿害胁迫处理,调查了8个湿害响应的相关性状,基于60K Illumina Infinium SNP芯片基因型数据对各性状耐湿系数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湿害响应候选基因预测。结果显示,湿害胁迫较正常灌溉油菜幼苗绿叶数减少,地上部干重和鲜重以及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叶片POD酶活性和MDA含量略有升高。地下部干重和鲜重在多数材料中降低,而在有些材料中升高,变化幅度均较小。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与耐湿系数显著关联的SNP标记36个,可解释表型变异8.28%~12.95%,其中17个所关联的耐湿系数在基因型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其所在的Blocks共覆盖了71个候选基因,包括Blast到同源拟南芥基因64个,主要编码转录因子(如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factor IIF、bZIP68、myb-like HTH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family protein)、转运蛋白(如SUC2)、生长抑制子(如ING2)、蛋白磷酸酶(如Protein phosphatase 2C family protein)、DNA/RNA结合蛋白[如bHLH DNA-binding superfamily protein、RNA-binding(RRM/RBD/RNP motifs)family protein]、激素响应蛋白(如ARF8、ADC2、ERD6、NF-YC9)以及氧化胁迫、渗透胁迫、盐胁迫或水分剥夺响应蛋白(如ERD6、NP1、TIR-NBS-LRR、CRT1b)等。本研究可为揭示甘蓝型油菜耐湿机理和培育耐湿新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湿害胁迫响应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半矮秆新种质10D130株高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军庆 崔翠 +4 位作者 陈雪峰 唐静 卜海东 李加纳 周清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1-646,共6页
株高是油菜重要的株型改良性状之一,与油菜的产量、抗倒伏能力和机械收获适应性紧密相关。本研究利用株高性状差异较大的半矮秆新种质10D130和常规品种中双11号进行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分析群体(P1、P2、F1、F2、B1、B2),以主基因+多基... 株高是油菜重要的株型改良性状之一,与油菜的产量、抗倒伏能力和机械收获适应性紧密相关。本研究利用株高性状差异较大的半矮秆新种质10D130和常规品种中双11号进行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分析群体(P1、P2、F1、F2、B1、B2),以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组合株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D130×中双11号组合株高受到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D-0模型)。其中,株高性状加性效应值为-8.58,显性效应值为7.44。在B1、B2和F23个分离世代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3.52%、0.91%和17.8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0.05%、68.05%和39.35%。10D130半矮秆遗传分析表明在该材料的运用上不仅要考虑主基因的作用、还要考虑多基因与环境对株高性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株高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胁迫下42个油菜品种(系)耐旱性的评价 被引量:24
16
作者 郭雪松 唐章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共7页
采用不同浓度PEG处理模拟干旱条件,研究42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油菜品种(系)在种子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表现,筛选耐旱性好的油菜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系)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较大,根长、芽长、发芽指数均随着PEG浓度的提高而极... 采用不同浓度PEG处理模拟干旱条件,研究42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油菜品种(系)在种子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表现,筛选耐旱性好的油菜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系)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较大,根长、芽长、发芽指数均随着PEG浓度的提高而极显著降低.发芽率在10%PEG处理时略高于对照,15%PEG处理时显著低于对照.42个供试油菜品种(系)中,耐旱性较好的占23.8%;比较耐旱的占61.9%;耐旱性较差的占14.3%.其中88009的耐旱性最强,黔油4号的耐旱性最弱.在2种浓度PEG处理下,根长和发芽指数与隶属值间的秩相关系数分别达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根长和发芽指数可作为油菜种子萌发期耐旱性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耐旱性 评价 种子萌发期 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及苗期耐旱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丹丹 唐章林 +2 位作者 荆蓉蓉 文均 马宇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6,共9页
以耐旱性差异较大的甘蓝型油菜三六矮和科里纳-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2∶4家系为作图群体,通过SSR标记构建了包含15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762.95cM,相邻标记平均距离6.25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 以耐旱性差异较大的甘蓝型油菜三六矮和科里纳-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2∶4家系为作图群体,通过SSR标记构建了包含15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762.95cM,相邻标记平均距离6.25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两种环境条件下,对苗期叶绿素质量分数、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保水力、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分数5个耐旱相关性状及其耐旱系数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8个QTL,分布在第1,3,5,12连锁群,单位点解释表型变异的6.6%-12.4%.在第5连锁群检测到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片保水力的QTL重叠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耐旱性状 遗传图谱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子叶GUS基因瞬间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伶俐 李加纳 +3 位作者 殷家明 柴友荣 许本波 林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为提高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外源基因的瞬间表达率和优化遗传转化体系,利用根癌农杆菌共培养法转化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湘油15带柄子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US基因瞬间表达情况,研究... 为提高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外源基因的瞬间表达率和优化遗传转化体系,利用根癌农杆菌共培养法转化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湘油15带柄子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US基因瞬间表达情况,研究了预培养基、蔗糖浓度、无机盐浓度和乙酰丁香酮对GUS基因瞬间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培养基为MS+6-BA1.0mg/L+2,4-D 1.0mg/L、菌悬液为MS+蔗糖30g/L+乙酰丁香酮100μmol/L或1/2MS+蔗糖60g/L+乙酰丁香酮100μmol/L时GUS基因瞬间表达率较高,达到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子叶 根癌农杆菌 GUS基因 瞬间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PP_(333))对甘蓝型油菜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雪峰 唐章林 +2 位作者 王丹丹 李军庆 李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以"中油821×品93-496选系"为材料,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幼苗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不同体积质量分数多效唑(PP333)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可溶性糖、可... 采用盆栽试验,以"中油821×品93-496选系"为材料,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幼苗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不同体积质量分数多效唑(PP333)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一定时间内有所增加,但干旱胁迫下喷施PP333可使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与干旱胁迫相比,干旱胁迫下喷施PP333能进一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有效降低丙二醛的质量分数.体积质量分数为100~300mg/L的PP333处理均能提高油菜幼苗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甘蓝型油菜 抗旱性 生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MAPK1超量表达提高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淑文 陆俊杏 +5 位作者 万华方 翁昌梅 王珍 李加纳 卢坤 梁颖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5-750,共6页
植物MAPKs(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在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课题组前期克隆了甘蓝型油菜BnMAPK1基因,并获得BnMAPK1超量表达植株。本文以甘蓝型油菜中油821DH系为对照,以超量表达BnMAPK1的转基因油菜为试材,... 植物MAPKs(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在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课题组前期克隆了甘蓝型油菜BnMAPK1基因,并获得BnMAPK1超量表达植株。本文以甘蓝型油菜中油821DH系为对照,以超量表达BnMAPK1的转基因油菜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测定染病叶片病斑的大小及病斑周围叶片的草酸含量,并用qRT-PCR检测转基因植株4个病程相关蛋白(OXO、Cu/Zn-SOD、PR2、PR3)编码基因在核盘菌胁迫下的相对表达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BnMAPK1超量表达可显著抑制核盘菌对离体叶片的侵染,控制染病叶片内草酸毒素的积累,可能可以解除核盘菌对OXO表达的负调控,使另外3个与病程相关蛋白基因(Cu/Zn-SOD、PR2、PR3)表达上调。表明BnMAPK1超量表达可有效提高油菜菌核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MAPK1 甘蓝型油菜 菌核病 抗性 病程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