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支持对乡村远程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某省属开放大学1617名乡村学习者的实证数据分析
1
作者 白然 谢浩 谢青松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89,共8页
乡村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不仅关乎学习者的个人发展,也是远程开放教育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成效体现。基于学习者特点与社会支持理论的综合分析,提出面向乡村远程学习者的社会支持理论框架,并基于1 617名学习者问卷数据,考察了社会支持... 乡村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不仅关乎学习者的个人发展,也是远程开放教育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成效体现。基于学习者特点与社会支持理论的综合分析,提出面向乡村远程学习者的社会支持理论框架,并基于1 617名学习者问卷数据,考察了社会支持与学习者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实证结果显示,学校支持、地方支持两类社会支持对学习者学习效果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支持对学习效果影响具有差异性,学校支持对学业表现的直接效应更大,地方支持对学习成效的直接效应更大。研究结果提示,社会支持在远程开放教育培养乡村人才中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应进一步探寻乡村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规律,提升开放大学社会支持水平,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远程学习者 社会支持 学习效果 开放大学 乡村人才振兴 地方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庆酉阳油茶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2
作者 周昊天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2期10-12,共3页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油茶产业是我国木本油料的主要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油茶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巩固脱贫...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油茶产业是我国木本油料的主要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油茶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通过分析重庆酉阳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油茶产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进而提出重庆酉阳油茶产业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重庆酉阳 油茶产业 开发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阈下重庆乡村民宿聚落化建设模式研究
3
作者 张翔 《花卉》 2024年第16期193-195,共3页
重庆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优良的天然条件。从重庆大渡口区金鳌田园和南岸区南山放牛村的乡村民宿聚落实例解读出发,分析了乡村民宿聚落化建设的优势,并着重探究了重庆乡村民宿聚落化建设的主要措施,旨在为重庆本土乡... 重庆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优良的天然条件。从重庆大渡口区金鳌田园和南岸区南山放牛村的乡村民宿聚落实例解读出发,分析了乡村民宿聚落化建设的优势,并着重探究了重庆乡村民宿聚落化建设的主要措施,旨在为重庆本土乡村民宿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乡村民宿 聚落 金鳌田园 放牛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教育课程的文化异化表征及其复归
4
作者 刘玉萍 谭明杰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8,共9页
发展老年教育是提升社会福祉、促进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但其课程建设呈现价值取向工具化、主体文化互动弱化、内容建构浅表化等文化异化表征。基于马林诺夫斯基文化功能理论,系统剖析课程文化异化的成因与机制,构建“文化需求—整合驱... 发展老年教育是提升社会福祉、促进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但其课程建设呈现价值取向工具化、主体文化互动弱化、内容建构浅表化等文化异化表征。基于马林诺夫斯基文化功能理论,系统剖析课程文化异化的成因与机制,构建“文化需求—整合驱动—价值实现”的文化实践逻辑,为课程文化复归提供理论支持。具体可通过构建适老化学习环境、多元化学习场景、智能化学习生态实现场域重建,通过文化身份认同与他者关照的结合、课程文化认知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文化本质与创新发展的和谐共生实现主体重塑,通过提升课程情境适配性、课程内容的实践性、课程体验的多样性实现载体创新,并通过以文化约束式准则开展趋同对话、以文化响应式教学开展激情对话、以文化互动式活动开展自由对话实现对话重构。由此重建课程文化功能、释放内在张力,回应老年群体人文精神需求,助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 老年课程 课程文化 文化异化 课程体系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4.0发展:内涵、场景及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伟远 谢青松 +2 位作者 许玲 宗序连 赵宏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7,共8页
职业教育4.0是工业4.0时代教育数智化转型的题中之义,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培养适应智能社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教育生态的根本变革。其内涵涵盖五大维度:教育理念革新、智能化基础设施重构、... 职业教育4.0是工业4.0时代教育数智化转型的题中之义,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培养适应智能社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教育生态的根本变革。其内涵涵盖五大维度:教育理念革新、智能化基础设施重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转型、动态评价体系构建和教师数智素养提升,并呈现出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动态匹配、大规模和个性化学习结合、智能素养与技能培养深度融合的主要特征。人工智能的关键应用场景包括:管理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政策规划与资源分配;教学支持创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课程设计、自动化行政任务,赋能教师聚焦创造性教学;个性化学习服务,借助自适应平台提供定制化内容与实时反馈。基于人工智能带来的根本性变革,需从五个方面进行应对:完善“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政策布局,推动产教协同;制定技术标准,保障数据互通与伦理规范;强化教师数字素养与智能教学能力;推广免费开源工具,降低应用成本;采用多维度的智能评价模式,实现教育质量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4.0 智能化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学习力:内涵意蕴、系统模型与增益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绍红 黄贵英 曹雨柔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成人学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关注的重要领域。成人学习力是成人学习者在终身学习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能力以及支持这些能力持续发展的潜在能量系统,其形成过程即成人个体走向终身学习者的成长历程。从目的论和动力论的双重视角来... 成人学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关注的重要领域。成人学习力是成人学习者在终身学习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能力以及支持这些能力持续发展的潜在能量系统,其形成过程即成人个体走向终身学习者的成长历程。从目的论和动力论的双重视角来看,成人学习力的具体内涵不仅包括激发和提升成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愿和能力,也充当维持终身学习活动的动力能源,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和个体学习潜能。在结构上看,成人学习力主要由基础性、表现性和调节性三大要素构成,分别对应心理、能力和元认知层面,形成一个“动机—行为—调节”三维系统模型。成人学习力的增长和提升涉及个体、教育和社会三者的相互作用。个体层面的修炼包括增强终身学习的内在认知、促进个性化经验的学习能力转化和构建目标驱动的自我导向学习范式;教育层面的增益需要消除外部学习障碍的负面影响、系统化培育学习力及开发多模态的学习力测评工具;社会层面则需致力于培育积极的终身学习文化,构建高质量的成人学习供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力 成人学习力 终身教育 系统模型 增益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历史回溯、典型模式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娥 张岩 彭茂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7,共6页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回溯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谱系与发展脉络,其政策演进遵循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逻辑,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历经30余年的实践探索,多地形成了省域中高职一...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回溯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谱系与发展脉络,其政策演进遵循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逻辑,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历经30余年的实践探索,多地形成了省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典型模式,如江苏“小学院、大学校”中职上挂的开放性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上海整合资源升格的“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院校模式、浙江优质高职下沉县域的区域一体化模式、深圳建立区域职教集团的中高职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对省域典型经验模式分析,可以为我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在顶层设计、机制建立、内核要素衔接等方面提供经验借鉴和策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 人才培养体系 经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特征融合驱动的肺腺癌分类算法研究
8
作者 刘亚楠 孟赋涵 +1 位作者 罗家洋 冯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3,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模型自适应融合的肺腺癌亚型分类算法(ViT-CLSNet),通过将ViT和DenseNet并行融合,构建双流网络,增强对异型性特征的建模能力。此外,设计了一种新型高阶联合注意力机制(HOCAM),可有效定位肺腺癌的局部腺体结构。进一...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模型自适应融合的肺腺癌亚型分类算法(ViT-CLSNet),通过将ViT和DenseNet并行融合,构建双流网络,增强对异型性特征的建模能力。此外,设计了一种新型高阶联合注意力机制(HOCAM),可有效定位肺腺癌的局部腺体结构。进一步通过深度自适应融合模块(AFB)提高双流网络在特征融合阶段的自适应性。实验结果显示,ViT-CLSNet在肺腺癌数据集上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90.92%,相比最优对比网络提升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图像 图像分类 模型融合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正兵 刘玉丽 丁可可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6-41,共6页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致力于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发展对推动形成新...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致力于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发展对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结构意义重大,同时需要适度推进优质本科扩容。高等教育发展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三个中介机制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发展对中部和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高于东部地区,即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文化资本存量不同而存在结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X证书学分转换的现实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的实践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倩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0-86,共7页
1+X证书学分转换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在推进1+X证书学分转换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则通约性、标准可识性、转换后置性、对应关系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其进程... 1+X证书学分转换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在推进1+X证书学分转换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则通约性、标准可识性、转换后置性、对应关系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其进程。要加快实现1+X证书学分转换,必然要逐一击破阻碍要素,提出通过“课证融合”统整课程,通过“通用+共享”构建普适规则,通过“前修后助”畅通等级关系,通过教学过程与培训过程保持关系一致等路径,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 证书学分转换 现实问题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乡村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娟娟 郭永彦 《南方农机》 2023年第4期120-123,共4页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与改善,老百姓更加关注高质量的情感需求。目前乡村旅游的产品结构和发展模式,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功能上,游客的体验感和归属感欠缺。课题组基于重庆文旅融合...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与改善,老百姓更加关注高质量的情感需求。目前乡村旅游的产品结构和发展模式,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功能上,游客的体验感和归属感欠缺。课题组基于重庆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提出了遵循绿色生态环保发展的理念、发展研学旅行、发展康养旅游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探寻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困境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付玲 《南方农业》 2021年第33期103-105,共3页
分析重庆市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事业发展的困难,认为造成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难的原因有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足、金融人才的匮乏及金融风险监管不灵活4个方面,为此提出了应对策略:注重农村居民金融知识的培养,加大农村地... 分析重庆市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事业发展的困难,认为造成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难的原因有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足、金融人才的匮乏及金融风险监管不灵活4个方面,为此提出了应对策略:注重农村居民金融知识的培养,加大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金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灵活金融监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普惠金融 发展困境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育数字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现实逻辑、内涵要义及发展路向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谢青松 高茜 许玲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从宏观政策层面为我国指明了建设中国式学习型社会的战略方向。“二十... 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从宏观政策层面为我国指明了建设中国式学习型社会的战略方向。“二十大”报告关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是基于人与学习关系深化、教育与学习观念变革、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等历史背景提出来的,其本质核心是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价值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学习型大国,方法支撑是教育数字化技术的全面应用。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了数字化学习型社会建设理念,并从文化意识引导、数字技术应用、强化治理监测等维度提出实施建议,期望为我国加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进程提供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大国 教育数字化 学习成果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逻辑解构:教育培训计划与评价参照框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青松 李薇 田海林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8,共9页
新兴数字技术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加剧了欧盟教育的结构性变革。通过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欧盟从中长期宏观政策规划层面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评价基准,推动了各类区域教育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欧盟重视职业... 新兴数字技术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加剧了欧盟教育的结构性变革。通过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欧盟从中长期宏观政策规划层面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评价基准,推动了各类区域教育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欧盟重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基于欧盟教育和培训计划制定了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照框架,涵盖三个层级的治理结构,四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周期,适切全纳的指示性描述符,以及可量化的质量保证参照指标,为欧盟成员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评价指标框架与政策实施参照。欧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实施逻辑对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借鉴:第一,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推进数字技术支撑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第二,塑造全民终身学习文化,构建基于资历衔接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第三,契合数字学习环境与生态系统,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衔接全球化和大移民趋势,发展国际对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职业教育 质量保证 职业培训 资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农特生鲜产品配送协同机制探究
15
作者 刘会珍 《广东蚕业》 2022年第7期139-141,共3页
文章基于重庆市农特生鲜产品的配送需求分析,结合产地和消费地两端的需求特点,梳理重庆市地理标志产品,提出以干线冷链运输和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城市农特生鲜配送体系,以干线冷链运输解决重庆市丘陵地带农户散点分布、农村面积占比大、运... 文章基于重庆市农特生鲜产品的配送需求分析,结合产地和消费地两端的需求特点,梳理重庆市地理标志产品,提出以干线冷链运输和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城市农特生鲜配送体系,以干线冷链运输解决重庆市丘陵地带农户散点分布、农村面积占比大、运输时间较长的问题,以批发市场为核心满足不同销售模式情况下对城市配送的需求,以批发市场作为调节城市需求的核心点,注重批发市场的规模和选址设置,设置前置仓提升配送体系的柔性,形成产地运输与城市配送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农特生鲜 农产品 城市配送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腐蚀作用下隧道衬砌承载力演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文正 徐林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腐蚀性地层中的硫酸根、氯离子将致使隧道衬砌混凝土酥松、强度下降和钢筋锈蚀,从而导致衬砌整体承载能力的退化,其退化规律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揭示硫酸盐-氯盐复合腐蚀环境中钢筋混凝土衬砌承载力演变规律,该文提出一种多因素... 腐蚀性地层中的硫酸根、氯离子将致使隧道衬砌混凝土酥松、强度下降和钢筋锈蚀,从而导致衬砌整体承载能力的退化,其退化规律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揭示硫酸盐-氯盐复合腐蚀环境中钢筋混凝土衬砌承载力演变规律,该文提出一种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受腐蚀衬砌承载力演变计算方法。首先,建立考虑外部荷载、季节温差等因素影响的硫酸根-氯离子耦合传输方程组,量化腐蚀离子传输导致的材料宏观力学响应,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钢筋混凝土衬砌承载力演变计算公式,研究腐蚀环境下隧道衬砌承载力的退化特征,最后用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该研究成果建立腐蚀离子的微观传输过程与隧道衬砌宏观承载力演化之间的直接联系,为腐蚀性地层隧道结构的耐久性评估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衬砌 腐蚀 承载力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玉丽 马正兵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39,共6页
文章基于中国31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依次递增的区域异质性;同时,这种促进作用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呈现非线... 文章基于中国31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依次递增的区域异质性;同时,这种促进作用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前,中国部分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了面板门槛模型中的门槛值,对于这些省份而言,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市场机制、政府行为和社会服务三条中介渠道驱动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数字经济 中介效应 门槛回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昊天 段小梅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9,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贸易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阵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厘清新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贸易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阵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厘清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技术革命性突破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主体支撑等三方面总结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外贸形势复杂严峻等现实困境。要从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球绿色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总结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贸易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HRDE在机械设备声信号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儒林 汪进 谢忠志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1,共12页
针对现有故障诊断方法存在接触式采集、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平滑先验分析和层次反向散布熵的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SPA将声音信号分解为趋势项和去趋势项。随后,利用HRDE提取趋势项和去趋势项信号的层次熵值,构建故... 针对现有故障诊断方法存在接触式采集、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平滑先验分析和层次反向散布熵的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SPA将声音信号分解为趋势项和去趋势项。随后,利用HRDE提取趋势项和去趋势项信号的层次熵值,构建故障特征样本;最后,利用蜜獾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关键参数进行搜索,建立参数最优的故障识别模型,将故障特征输入到HBA-SVM分类器中进行故障识别,并基于离心泵和滚动轴承两种机械设备的实验评估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分别取得了100%和97%的故障识别精度。相较于其他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提取声信号中的故障信息,实现更高精度的故障诊断,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信号 平滑先验分析 层次反向散布熵 机械设备 蜜獾算法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青松 李雪婵 张伟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0,共10页
统筹各类教育协同创新是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治理结构性变革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为三类教育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国际比较研究,从本体... 统筹各类教育协同创新是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治理结构性变革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为三类教育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国际比较研究,从本体论和方法论视角发现国际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模式主要包括协议代言模式、衔接贯通模式、并行双轨模式和趋同融合模式;协同创新的路径主要包括学分转换、转学教育、双部门大学和资历名册;协同创新的机制主要有法律制度、资历框架、学分银行、过往学习成果认证和质量保证。国际理论研究与实践为我国三类教育的协同创新提供了以下启示:第一,基于数字技术实施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建立“三教”衔接与贯通的基础;第二,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系统规划课程设置,打通“三教”协同与融合的通道;第三,基于教育强国目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三教”协同创新的制度与标准;第四,基于数字技术应用,搭建“三教”协同创新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协同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资历框架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