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英高校本科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以英国知山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1
作者 张磊 乐涛 孙琦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6期86-88,共3页
以英国知山大学和我国重庆师范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为例,采用“教育四步比较法”,对中英两校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总量及结构、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法进行了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在借鉴知山大学和国... 以英国知山大学和我国重庆师范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为例,采用“教育四步比较法”,对中英两校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总量及结构、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法进行了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在借鉴知山大学和国外其他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学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设置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师范大学校园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熊昊洋 杨泽华 +1 位作者 池美凤 周勇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期31-32,共2页
为了解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的植物多样性,提高校园植物资源利用率,采用实地调查法,对校园内不同区域内的植物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共记录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植物103科248属306种,包括草本、竹本、木本、藤本4种基本生活型。立足... 为了解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的植物多样性,提高校园植物资源利用率,采用实地调查法,对校园内不同区域内的植物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共记录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植物103科248属306种,包括草本、竹本、木本、藤本4种基本生活型。立足校园植物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结合绿化配置、植物物候等信息,提出了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植物 植物调查 科学传播 重庆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科学领域本科生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以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金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3期11998-11999,共2页
以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为例,从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开放的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手段和多元化考核体系相结合几方面探讨了生命科学领域本科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旨在加强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
关键词 生命科学 本科生 科研能力 创新意识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对重庆地区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范茂 杨学亭 +4 位作者 张健 刘倩 赵正武 廖敦秀 杭晓宁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3,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高产、温室气体低排放水稻品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观测重庆地区主推的6个水稻品种(中浙优H7、渝两优华占、Q香优352、... 【目的】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高产、温室气体低排放水稻品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观测重庆地区主推的6个水稻品种(中浙优H7、渝两优华占、Q香优352、神农优446、渝香优8133、渝香203)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并对比其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结果】在6个水稻品种中,仅中浙优H7的CH_(4)排放通量呈双峰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收获期;其余5个品种的CH_(4)排放通量均呈单峰趋势,且峰值均出现在抽穗期—灌浆期。不同品种的CH_(4)排放总量为175.77~274.10 kg/ha,其中,Q香优352的CH_(4)排放总量最低,而渝香优8133排放总量最高,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N_(2)O的明显排放峰出现在稻田落干后,排放总量为-0.100~0.464 kg/ha,各品种间的N_(2)O排放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渝香优8133的N_(2)O排放总量为负值。不同品种水稻产量为4.94~8.20 t/ha,其中Q香优352产量最高,渝两优华占产量最低,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全球增温潜势分析显示,中浙优H7的全球增温潜势最高,达7.67 t CO_(2)e/ha,而Q香优352的全球增温潜势最低,为4.98 t CO_(2)e/ha。不同水稻品种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0.61~1.54 t CO_(2)e/t,其中Q香优352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而中浙优H7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高。【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Q香优352产量最高,且CH_(4)排放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低,更适宜在重庆及类似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甲烷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排放 水稻产量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缙云山萤火虫多样性及栖息地调查
5
作者 代川虎 崔凯晞 +3 位作者 谷娜 闫振天 余佳豪 陈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2,共13页
萤火虫是指萤科Lampyridae和雌光萤科Rhagophthalmidae的统称,是重要的资源昆虫,也是重要的环境指示昆虫,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为明确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萤科Lampyridae和雌光萤科Rhagophthalmidae昆虫的种类、分布... 萤火虫是指萤科Lampyridae和雌光萤科Rhagophthalmidae的统称,是重要的资源昆虫,也是重要的环境指示昆虫,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为明确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萤科Lampyridae和雌光萤科Rhagophthalmidae昆虫的种类、分布及栖息地特性,于2020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分别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延展区内展开了系统调查。此次调查覆盖了从高海拔至低海拔的不同区域,采用目视观察和扫网采集相结合的方法,成功采集并制作标本,随后对其开展形态分类鉴定、种群密度测定和地理区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萤科2亚科7属12种,其中萤亚科有2属5种,包含扁萤属一未知种;熠萤亚科有5属7种;种群密度分析显示重庆市大学城高速公路旁与大学城杨家沟水库种群密度变化显著;由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分析可知,该保护区萤火虫有5种分布型,以西南—华南—华中分布型为主,占54.5%;由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分析可知,该保护区以东洋界为主,占63.64%。该研究揭示了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萤科和雌光萤科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该区域萤火虫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探明我国萤火虫区系积累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科 雌光萤科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调查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章冰川 廖琪 +3 位作者 张世燕 何树林 乔梁 周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3-765,共13页
【目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高效治理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源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以不同浓度甲氨基... 【目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高效治理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源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以不同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72 h后计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_(10),LC_(25)和LC_(50)值;采用稻茎浸渍法以LC_(10),LC_(25)和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48 h,测定F0代雌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统计F_(1)代卵历期、1-5龄若虫历期、成虫寿命、成虫前历期、总发育历期、成虫产卵前期、成虫总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构建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利用Timing-MSChart软件预测白背飞虱未来60 d种群动态。【结果】处理72 h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_(50),LC_(25)和LC_(10)值分别为0.831,0.222和0.068 mg/L。与对照组相比,LC_(10),LC_(25)和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使白背飞虱F0代雌成虫平均寿命分别缩短了7.19%,24.81%和34.21%,单雌产卵量分别减少22.24%,31.22%和41.53%;LC_(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5龄雌若虫历期,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雄成虫寿命和总发育历期,LC_(25)和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成虫产卵前期和总产卵前期,且显著降低了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_(1)代净增殖率(R_(0))显著降低,LC_(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_(1)代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延长;LC_(10),LC_(25)和LC_(50)这3个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明显抑制了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结论】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胁迫会显著影响白背飞虱成虫寿命和繁殖能力,并降低其后代种群数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田间科学防治白背飞虱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亚致死效应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阿维菌素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飞 何树林 +4 位作者 周操 陈再炎 徐杉 李旭东 章冰川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1228,共8页
【目的】阿维菌素是林业系统中常用的杀虫剂之一。该研究旨在探究阿维菌素对天敌昆虫——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阿维菌素对松褐天牛肿腿蜂成蜂的毒力,并用亚致死剂量LD_(10)... 【目的】阿维菌素是林业系统中常用的杀虫剂之一。该研究旨在探究阿维菌素对天敌昆虫——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阿维菌素对松褐天牛肿腿蜂成蜂的毒力,并用亚致死剂量LD_(10)(3.20×10^(-5)μg/头)和LD_(30)(8.86×10^(-5)μg/头)阿维菌素处理松褐天牛肿腿蜂雌成蜂,测定其F_(1)代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存活率及雌、雄成蜂寿命等参数的变化,并组建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结果】与空白对照(未做任何处理)相比,LD_(10)和LD_(3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均能显著缩短松褐天牛肿腿蜂雄成蜂寿命,但对卵、幼虫及蛹的历期无显著影响,但LD_(1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还显著延长了松褐天牛肿腿蜂雌成蜂寿命。同时,LD_(10)和LD_(3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下松褐天牛肿腿蜂F_(1)代雌成蜂的平均单雌产卵量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升高了24.70%和64.56%。此外,F1代种群参数结果表明,LD_(10)和LD_(3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使松褐天牛肿腿蜂平均世代周期(T)均显著延长,分别较空白对照组增加了7.01%和4.38%,但是对内禀增长率(r)与周限增长率(λ)无显著影响;LD_(1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后松褐天牛肿腿蜂净增殖率(R_(0))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亚致死剂量的阿维菌素会抑制松褐天牛肿腿蜂后代的存活率,同时也能显著促进后代雌成蜂繁殖力,对后代种群增长无显著影响,阿维菌素是一个不影响天敌种群存活的较为理想的林业害虫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阿维菌素 亚致死效应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开州区沃柑全产业链生产质量控制
8
作者 向文煜 任悦阳 +5 位作者 陈卓尔 周照杨 王思贤 张利 陈守燕 乐涛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12期62-64,共3页
柑桔产业是重庆市开州区农业支柱性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沃柑产量在开州柑桔产量中占比越来越高、效益显著。在市场中,质量好、商品性好的产品,其价格比一般产品要高一倍以上。目前,尚无关于沃柑的生产质量控制标准。为... 柑桔产业是重庆市开州区农业支柱性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沃柑产量在开州柑桔产量中占比越来越高、效益显著。在市场中,质量好、商品性好的产品,其价格比一般产品要高一倍以上。目前,尚无关于沃柑的生产质量控制标准。为进一步提高沃柑品质和质量安全,基于全产业链视角,探索了开州沃柑从生产至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全产业链 质量控制 开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产吲哚乙酸的Bacillus cereus YT2-1C的鉴定及促生作用
9
作者 张慧 卢文才 +2 位作者 王冬 刘倩 马连杰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0-309,共10页
【目的】分析高产吲哚乙酸的YT2-1C菌株促生抑菌潜力,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通过菌株形态特征、16S rRNA和31个看家基因比对结果对菌株进行鉴定,定量测定菌株IAA的产量,分析菌株在产铁载体、溶磷、解钾、产蛋白酶、固氮和... 【目的】分析高产吲哚乙酸的YT2-1C菌株促生抑菌潜力,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通过菌株形态特征、16S rRNA和31个看家基因比对结果对菌株进行鉴定,定量测定菌株IAA的产量,分析菌株在产铁载体、溶磷、解钾、产蛋白酶、固氮和抑菌方面的潜力。进一步通过育苗和田间试验验证菌株的促生效果,并从基因组水平初步分析了菌株与促生相关的功能基因。【结果】YT2-1C菌株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株IAA产量高达193μg/mL,具有产铁载体、溶磷、产蛋白酶和抑菌的能力。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接种YT2-1C菌株的基质,显著增加黄瓜、辣椒和番茄的株高、叶绿素、茎粗和鲜重;黄瓜移栽田间后,仍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YT2-1C菌株具有54个与促生相关的基因,5个非核糖体肽合成相关的基因。【结论】蜡样芽胞杆菌YT2-1C是一株具有促生防病功能的菌株,对黄瓜、辣椒和番茄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含有多个与促生防病相关基因,为其微生物菌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菌 蜡样芽胞杆菌 菌株YT2-1C IAA 育苗基质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寄生车轮虫宿主新记录及种内分化研究
10
作者 唐发辉 蒋玉椒 +2 位作者 秦微微 夏萍 赵元莙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1,共10页
为探索重寄生车轮虫(Trichodina hyperparasitis Chen&Hsieh,1984)种内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广泛采样分离获得寄生于乌鳢(Channa argus)与月鳢(Channa asiatica)鳃部的重寄生车轮虫3个地理株系,即重庆沙坪坝乌鳢寄生株系(S株系)... 为探索重寄生车轮虫(Trichodina hyperparasitis Chen&Hsieh,1984)种内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广泛采样分离获得寄生于乌鳢(Channa argus)与月鳢(Channa asiatica)鳃部的重寄生车轮虫3个地理株系,即重庆沙坪坝乌鳢寄生株系(S株系)、重庆大足乌鳢寄生株系(D株系)与贵州凯里月鳢寄生株系(K株系),其中贵州凯里为重寄生车轮虫的地理新记录,月鳢为其宿主新记录。结合形态学与分子证据对重寄生车轮虫不同株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基于附着盘形态学量化与主成分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三地理株系在虫体大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株系是虫体最大的株系(P<0.05),也是齿体最长的株系(P<0.05),K株系是齿体数最少的株系;S株系与K株系在附着盘整体结构与齿体形态方面存在一定的种内差异(P<0.05);基于SSU rDNA序列的株系比较结果显示,K株系与其他2株系间存在10个碱基变异位点,但3株系间序列相似度为99.45%—100%,遗传距离为0.001—0.003;基于SSU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重寄生车轮虫与近缘种之间形成了宿主种类特有的单系,即“鲈形目Perciformes支系”与“鲇形目Siluriformes支系”;同时在其种内也形成了宿主种群特有的单系,即“乌鳢支系”与“月鳢支系”。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重寄生车轮虫并非一定营“重寄生”生活,且偏好寄生于鳢属(Channa)鱼类;其中乌鳢寄生的两株系间较近缘,与月鳢寄生的株系间则较远缘,且各株系间已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与形态分化;推测对于外寄生车轮虫而言,第一生境即宿主的类型可能是影响车轮虫种间或种群分化最直接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 种内分化 SSU rDNA 鳢属鱼类 重寄生车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P教学模式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教学为例
11
作者 陆俊杏 徐娇 李威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9期204-206,92,106,共5页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中许多专业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也仅“浮于表面”。SNP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主构建。在建模和论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中许多专业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也仅“浮于表面”。SNP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主构建。在建模和论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教学为例,探讨和分析了SNP教学模式在遗传学课程中的价值,为遗传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教学 SNP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语言在生物科学研究绘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蓝洋 何秀 +1 位作者 朱诚勖 张玉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35,143,共13页
R语言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和可视化绘图功能,可以在Window、Linux以及Mac系统上使用,并且根据其编写新代码或调整已有代码可轻松实现科研中数据呈现与图形绘制的要求.然而其代码学习较为艰难、R-package使用复杂,所以未受到科研新手... R语言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和可视化绘图功能,可以在Window、Linux以及Mac系统上使用,并且根据其编写新代码或调整已有代码可轻松实现科研中数据呈现与图形绘制的要求.然而其代码学习较为艰难、R-package使用复杂,所以未受到科研新手的青睐.基于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的背景,整理汇集已出版的文献、公共数据库以及国家统计局中提供的数据,使用R语言、R编辑器RStudio并载入相关的R-package绘制出地图、热图、关联网络图、韦恩图和柱形图等高质量的图片,并提供相应的脚本与说明,以方便生物科研人员直接更改使用.本研究对生物科研中合理、直观地表述研究结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并进行了详细讨论,且与其他绘图软件作了比较,以期R语言能够成为生物科学领域科研工作者入门学习、研究应用中绘制图片的首选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 热图 关联网络图 韦恩图 柱形图 R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细鳞鲑与拉氏鱥代谢特征及游泳能力的比较
13
作者 吴奇 王洪 +5 位作者 王丽英 彭敏锐 郑雪丽 李平 付世建 夏继刚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8,共8页
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与其主要猎物鱼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游泳能力的种间差异及其生理机制,采用鱼类游泳代谢仪,分别测定了两种实验鱼野生种群有氧运动能力[步法转换速度Gait transition speed(U_(gait)... 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与其主要猎物鱼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游泳能力的种间差异及其生理机制,采用鱼类游泳代谢仪,分别测定了两种实验鱼野生种群有氧运动能力[步法转换速度Gait transition speed(U_(gait))和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U_(crit))]、无氧运动能力[匀加速游泳速度Constant acceleration test speed(U_(cat))]、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有氧代谢空间(Aerobic metabolic scope,MS)、运动耗氧率及单位距离运动能耗(Energetic cost of transport,COT)等。结果表明:(1)秦岭细鳞鲑U_(crit)和U_(cat)高于拉氏鱥(P<0.05),但二者r U_(gait)、rU_(crit)和r U_(cat)差异不显著(P>0.05);(2)秦岭细鳞鲑RMR、MMR、MS等代谢特征均显著高于拉氏鱥(P<0.05),并且特定流速下秦岭细鳞鲑运动耗氧率及COT高于拉氏鱥;(3)秦岭细鳞鲑U_(crit)与MS、MMR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或正相关的趋势,拉氏鱥U_(crit)与其MS和MMR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提示,整体上秦岭细鳞鲑与拉氏鱥的相对游泳能力相近,但秦岭细鳞鲑的游泳效率更低;秦岭细鳞鲑的代谢潜能更大,代谢潜能是维持其运动表现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游泳速度 有氧代谢空间 游泳效率 种间关系 秦岭细鳞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玉米叶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与草地贪夜蛾肠道菌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韦俊宏 唐运林 +7 位作者 顾偌铖 吴燕燕 邹详明 张祯 陈洁 李春峰 潘国庆 周泽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23,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重庆地区玉米叶内生细菌的组成以及这些内生细菌与入侵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以采集自巫山地区被草地贪夜蛾入侵的玉米地里的玉米嫩叶为材料,运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尝试对其内生细菌进行初步的分离培养... 为进一步了解重庆地区玉米叶内生细菌的组成以及这些内生细菌与入侵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以采集自巫山地区被草地贪夜蛾入侵的玉米地里的玉米嫩叶为材料,运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尝试对其内生细菌进行初步的分离培养,并通过16S rDNA测序开展了优势菌的属水平鉴定.此次共分离获得了22个细菌分离株,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它们归类到11个分类单元,分属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与前期研究得到的该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菌群数据比较可以发现,玉米内生细菌中包括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在内的5个属可以在草地贪夜蛾肠道中分离到,表明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多数可能源自其食物,但是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中常见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并未在玉米嫩叶中分离到,说明它们可能是主要存在于草地贪夜蛾肠道中的微生物.该研究对草地贪夜蛾所取食的玉米叶中内生细菌的种类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后续研究玉米叶内生细菌和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草地贪夜蛾 肠道微生物 植物内生菌 玉米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炭疽病生防菌株TN2的筛选鉴定与抑菌效果
15
作者 刘倩 马连杰 +5 位作者 张慧 王冬 范茂 廖敦秀 赵正武 卢文才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7-297,共11页
【目的】筛选和鉴定一种具有防治辣椒炭疽病能力的生防菌株,评估其防治效果,并探究其对辣椒果实抗病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抑菌物质的稳定性。【方法】将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的单一菌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辣椒离体生防试验进行筛选,最终获... 【目的】筛选和鉴定一种具有防治辣椒炭疽病能力的生防菌株,评估其防治效果,并探究其对辣椒果实抗病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抑菌物质的稳定性。【方法】将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的单一菌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辣椒离体生防试验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一株拮抗效果显著的细菌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鉴定,并测定其接种后辣椒内丙二醛(MDA)含量、防御酶活性以及抑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结果】在平板拮抗试验中,TN2菌株对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达70%以上。同时,通过离体生防试验验证,TN2处理后辣椒植株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综合菌株TN2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TN2为贝莱斯芽胞杆菌。TN2能够增强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 PAL)、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使MDA含量相对阳性对照处理减少,且在不同处理下,其抑菌物质相对稳定。【结论】贝莱斯芽胞杆菌TN2菌株具有良好的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潜力,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生防菌株应用于辣椒炭疽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 贝莱斯芽胞杆菌 生物防治 鉴定 抗菌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艳 田尚 皮春燕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对采集的1500份标本进行鉴定并查阅相关文献,共统计出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34科65属206种(含苔类13科14属25种,藓类21科51属181种,重庆市新记录80种),并整理了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名录。其中优势科有丛藓科、青藓科、真藓科、灰藓科、... 对采集的1500份标本进行鉴定并查阅相关文献,共统计出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34科65属206种(含苔类13科14属25种,藓类21科51属181种,重庆市新记录80种),并整理了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名录。其中优势科有丛藓科、青藓科、真藓科、灰藓科、绢藓科和羽藓科,占总种数的62.14%;优势属有青藓属Brachythecium、真藓属Bryum、绢藓属Entodon、美喙藓属Eurhynchium、毛口藓属Trichostomum、凤尾藓属Fissidens、湿地藓属Hyophila和灰藓属Hypnum,占总种数的41.26%。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和东亚成分为主,分别占32.75%和30.41%;其次是热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通过与临近4个地区的苔藓植物区系比较发现,重庆市主城区与同纬度的杭州市区苔藓植物区系属、种相似性系数最高;而与其地理距离较近的3个区县的属、种相似性系数较低,这主要是由于重庆市主城区与杭州市区处于同纬度,且均以城市人工生境为主。本研究丰富了重庆市苔藓植物资料,为重庆市苔藓植物区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区系 生物多样性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木虱若虫与成虫复眼的结构研究
17
作者 李敏儿 董露露 +5 位作者 谢予希 袁祥智 王飞凤 王小平 黄求应 桑文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3,共8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若虫与成虫复眼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变化,以更好地了解柑橘木虱的视觉系统发育。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柑橘木虱1~5龄若虫和雌、... 本研究旨在明确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若虫与成虫复眼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变化,以更好地了解柑橘木虱的视觉系统发育。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柑橘木虱1~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柑橘木虱1~5龄若虫复眼呈椭圆球形,雌、雄成虫复眼呈半球形;复眼表面均光滑,无感觉毛,且位于复眼中心区域的小眼排列紧密、整齐,呈六边形,而边缘区域的小眼呈近圆形或多边形,小眼表面微向外凸起。每个小眼由角膜、晶体、初级色素细胞、视网膜细胞、次级色素细胞和基膜等组成。沿小眼纵轴方向8个视网膜细胞呈圆环形排列,向心侧细胞膜特化延伸成微绒毛,形成辐射状排列的感杆,感杆融合形成融合型感杆束。柑橘木虱的复眼为并列像眼,且若虫与成虫单个复眼小眼数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柑橘木虱的复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成熟,小眼数目迅速增加,表明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视觉能力的需求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复眼 小眼 外部形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环境颜色和光照强度对慈鲷个性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赵浩翔 龚文奥 +1 位作者 夏继刚 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1,共9页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慈鲷(Cichlidae)幼鱼个性的影响,研究选取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幼鱼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设置养殖环境颜色(白色、红色、橙色、蓝色)和光照强度(35、300、2000lx),比较实验鱼在12种不同组合的环境中社会性...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慈鲷(Cichlidae)幼鱼个性的影响,研究选取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幼鱼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设置养殖环境颜色(白色、红色、橙色、蓝色)和光照强度(35、300、2000lx),比较实验鱼在12种不同组合的环境中社会性、勇敢性和攻击性差异。结果显示,在300lx光照强度下,红色养殖环境中实验鱼的社会性最高,并且在相同环境配置下实验鱼的攻击性相对较低,表明这种环境有效地平衡了社会性与攻击性。在蓝色养殖环境和300lx光照强度下,实验鱼的社会性和攻击性接近红色养殖环境,同时勇敢性较高,显示出较为积极的探索行为。研究表明,不同颜色养殖环境和光照强度使淡黑镊丽鱼幼鱼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个性行为反应,文章建议添加红色或蓝色元素作为水族馆养殖环境的背景,并将光照强度设置为300lx,可为淡黑镊丽鱼创造一个既能促进其社会性和勇敢性,又能适度控制其攻击性的最佳养殖环境,该组合不仅促进了个体鱼类的探索倾向以及群体间的互动联系,也有效遏制了负面刺激因素的扩散和传播。研究从观赏鱼养殖福利视角出发,通过行为学方法初步揭示了淡黑镊丽鱼在不同环境因素中的个性特征,为今后观赏鱼类行为学研究和水族业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环境 光照强度 个性 慈鲷 观赏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sh-Pull”策略防治柑橘木虱研究现状
19
作者 林文汉 王静 +2 位作者 周雨彤 桑文 邱宝利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30,共11页
柑橘作为世界上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病虫害日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在为害柑橘的众多害虫中,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为害最为严重,其成虫和若虫不仅能直接刺吸为害柑橘、柠檬等芸香科植物,还是传播柑橘... 柑橘作为世界上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病虫害日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在为害柑橘的众多害虫中,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为害最为严重,其成虫和若虫不仅能直接刺吸为害柑橘、柠檬等芸香科植物,还是传播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重要媒介。“Push-Pull”策略作为害虫生态调控(Ecological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ests,ERMP)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经济、简便、有效、绿色”等优点。通过推广普及“Push-Pull”技术,将有助于控制柑橘木虱的为害,推动我国柑橘产业绿色发展。本文以综述“Push-Pull”策略为例,分别介绍了“Push”和“Pull”两个组分的研究进展,展望“Push-Pull”策略在防治柑橘木虱的发展应用,希望能为柑橘生产过程中经济、简便、有效地治理柑橘木虱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推动我国柑橘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控 柑橘木虱 “Push-Pull”策略 驱避 引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肠道共生菌的多样性及功能研究
20
作者 刘媛 姜欣怡 +4 位作者 商洛华 张丽娜 欧达 陈智明 侯有明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9,共13页
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最为丰富的生物类群,其肠道内栖居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这些肠道共生菌对宿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宿主的生长发育及生殖、营养代谢、免疫防御、植物与昆虫互作调节以及帮助宿主降解有毒或有害物质等生理过程中发... 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最为丰富的生物类群,其肠道内栖居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这些肠道共生菌对宿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宿主的生长发育及生殖、营养代谢、免疫防御、植物与昆虫互作调节以及帮助宿主降解有毒或有害物质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其肠道共生菌组成在种内和种间呈现显著的多样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微生态学领域的应用,全球学者对鳞翅目肠道共生菌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本文以鳞翅目昆虫为研究对象,综合阐述了鳞翅目昆虫肠道共生菌的多样性、传播方式、驱动因素及生物学效应,旨在为揭示鳞翅目昆虫与肠道共生菌的互作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害虫治理及肠道共生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农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肠道共生菌 微生物多样性 驱动因素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