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病毒介导的神经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渝 王大勇 +3 位作者 王祖贵 范大礼 翁政 邓忠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191-2193,共3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Ad-NGF)基因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方法取SD大鼠16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缝合,随机分为Ad-NGF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NGF)局部注射组、空腺病毒载体组和生理盐水(NS)局部注射组。术后第31...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Ad-NGF)基因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方法取SD大鼠16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缝合,随机分为Ad-NGF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NGF)局部注射组、空腺病毒载体组和生理盐水(NS)局部注射组。术后第31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神经电生理测定,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较其余3组可显著增加局部NGF蛋白质表达水平,改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神经传导速度。结论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可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损伤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球头-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帕金森患者股骨颈骨折12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园东 朱勇军 +3 位作者 王信 李平 万睿 张健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大直径球头-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方法,治疗老年帕金森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帕金森患者合并股骨颈骨折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65岁至87岁,平均年龄76.17岁。假体... 目的:探讨采用大直径球头-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方法,治疗老年帕金森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帕金森患者合并股骨颈骨折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65岁至87岁,平均年龄76.17岁。假体类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2例,人工双极股骨头10例。置换后3个月随访,进行围置换期并发症、影像学、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等方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置换期,置换术后3周出现脱位1例,无深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骨盆平片上出现髋臼侧透亮线1例,无骨溶解、松动及股骨柄下沉;Harris评分:90分至100分3例,80分至89分5例,70分至79分3例,<70分1例。结论:大直径球头-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帕金森患者股骨颈骨折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脱位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股骨颈骨折 骨水泥 髋关节置换 大直径球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6水平在小鼠术后早期内植物感染中的筛查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姚海 刘涛 +4 位作者 王信 李平 周园东 朱勇军 张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5-279,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早期内植物感染模型,比较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小鼠内植物感染模型提供一种早期的血清学标志物。方法40只6~8周龄雌性Babl/cdx鼠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将金属内植物逆行植入C、D... 目的建立小鼠早期内植物感染模型,比较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小鼠内植物感染模型提供一种早期的血清学标志物。方法40只6~8周龄雌性Babl/cdx鼠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将金属内植物逆行植入C、D组小鼠股骨远端,于B、D组右膝关节腔内接种5×105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unit,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C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第3天分别测定两组小鼠IL-6和CRP水平。术后第7天分别行X线检查,组织切片HE染色,细菌培养检查,内植物电镜扫描。结果术后第3天,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血清IL-6表达的影响有显著影响,但内植物对血清IL-6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同时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内植物对血清C.RP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诊断感染标准,A、C组术后无感染,B、D组分别有8只、10R小鼠感染。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小鼠早期内植物感染模型。与C.RP相比,血清IL.6水平能更早筛查小鼠术后内植物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C-RP 小鼠 内植物 早期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B/PEO共聚物复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渝 王大勇 +1 位作者 王祖贵 翁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研究PHB/PEO共聚物复合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分别进行自体神经移植、免疫抑制下的异体神经移植、PHB/PEO导管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桥接缺损及PHB/PEO神经导管移植。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 目的:研究PHB/PEO共聚物复合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分别进行自体神经移植、免疫抑制下的异体神经移植、PHB/PEO导管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桥接缺损及PHB/PEO神经导管移植。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和神经电生理测定进行神经功能测试。神经纤维计数和电镜观察研究神经解剖结构。结果:PHB/PEO导管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纤维计数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无差异,显著优于异体神经移植组和PHB/PEO神经导管移植组;组织学和电镜检测显示PHB/PEO导管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纤维和髓鞘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相似,而显著优于其余2组。结论:在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PHB/PEO导管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神经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而显著优于异体神经移植和PHB/PEO神经导管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B/PEO共聚物 周围神经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在人骨肉瘤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渝 邓忠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00-1903,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主要亚型在人骨肉瘤143B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143B细胞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KC主要亚型α、β和γ磷酸化形式p-PKCα、p-PKCβ、p-PKCγ和多药耐药蛋白-1(mutidrugresistance protein-1,MDR...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主要亚型在人骨肉瘤143B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143B细胞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KC主要亚型α、β和γ磷酸化形式p-PKCα、p-PKCβ、p-PKCγ和多药耐药蛋白-1(mutidrugresistance protein-1,MDR-1)在人骨肉瘤143B/WT野生型细胞和143B/ADM耐药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PKC特异性抑制剂staurosporine抑制PKC对MDR-1蛋白表达的影响;CCK法检测药物敏感性;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和细胞外排罗丹明水平。结果相对于143B/WT野生型细胞,143B/ADM耐药细胞中p-PKCα表达显著增加,而p-PKCβ和p-PKCγ表达则无明显差异,同时143B/ADM耐药细胞中MDR-1表达也明显上调;143B/ADM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指数为15.7,而加入staurosporine抑制143B/ADM细胞PKC表达后,细胞耐药指数下降为5.5(P<0.01);143B/ADM耐药细胞接受ADM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为(28.41±4.33)%,而其PKC表达被抑制后,细胞内阿霉素浓度增加的同时(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为(70.63±4.80)%(P<0.01),外排罗丹明减少,同时MDR-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人骨肉瘤耐药细胞中过表达的PKCα可通过调控MDR-1参与骨肉瘤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肉瘤143B细胞 阿霉素 蛋白激酶C 多药耐药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