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二孩政策下重庆市不同流向区域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被引量:6
1
作者 谭江蓉 《西北人口》 CSSCI 2018年第3期44-51,共8页
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重庆市户籍流动人口按不同流向区域划分为市内流动、流出到西部地区(不含重庆)、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四种类型,分析比较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重庆市不同流向区域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影... 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重庆市户籍流动人口按不同流向区域划分为市内流动、流出到西部地区(不含重庆)、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四种类型,分析比较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重庆市不同流向区域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重庆市仅有17.89%的流动人口明确打算会再生育一个孩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一孩年龄等变量影响着重庆市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研究结果还发现,重庆市不同流向区域流动人口之间的二孩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已在流入地买房对不同流向区域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有着明显不同,市内流动和流入到西部地区的近距离流动人口中,已在流入地买房者比没在流入地买房者生育二孩的可能性高出20%以上,而流向东中部地区的流动人口其可能性两者相比却还要低10%以上。一孩性别也对重庆市不同流向区域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一孩为男孩相比一孩为女孩的流动人口,中部地区打算生育二孩的可能性低64.4%,而市内流动样本两者的可能性相比还要高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二孩政策 流动人口 二孩生育意愿 区域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收入增长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谭灵芝 孙奎立 王国友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0年第5期64-77,共14页
利用SNA方法识别重庆地区农户收入增长的空间依赖关系,借助指数随机图模型(EGRM)分析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空间关系的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各区县之间农户收入增长存在空间依赖关系,该关联紧密程度上升速度较快;农户增收空间... 利用SNA方法识别重庆地区农户收入增长的空间依赖关系,借助指数随机图模型(EGRM)分析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空间关系的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各区县之间农户收入增长存在空间依赖关系,该关联紧密程度上升速度较快;农户增收空间关联网络日益紧密,仍存在不平衡发展态势;农户增收网络体现互惠性特征,但非均衡的非互惠关系在整个农户增收网络中仍存在;较高农业GDP占比、人均经济作物商品产值和农业商品产值等对农户增收空间网络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协变量网络中,经济空间网络对农户增收影响最强,种植结构空间网络、地理空间网络影响逐渐式微。应从优化整体空间网络结构、强化关键节点对其他节点收入增长影响等方面入手,加强政策干预、打破区域行政藩篱,促进农户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增收 指数随机图模型 网络分析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岁以下随迁子女的父职照料对流动女性就业参与的影响研究——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谭江蓉 姜春云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6,共10页
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和交互效应检验,分析3岁以下随迁子女的父职照料对流动女性就业参与的影响程度以及这种影响的代际和户籍异质性,并进一步检验了家庭特征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3... 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和交互效应检验,分析3岁以下随迁子女的父职照料对流动女性就业参与的影响程度以及这种影响的代际和户籍异质性,并进一步检验了家庭特征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3岁以下随迁子女父职照料对流动女性就业参与存在显著的正向激励。相较于母亲单独照料3岁以下随迁子女,父职照料使流动女性就业参与的概率提升约35.4%,且这种影响存在代际和户籍方面的异质性。此外,进一步的交互效应检验还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和最小随迁子女年龄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即3岁以下随迁子女父职照料对流动女性就业参与的正向影响,会因为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和3岁以下随迁子女的年龄越大而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职照料 随迁子女 流动女性 就业参与 性别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碳减排强度收敛检验及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谭灵芝 姜晓群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71,共14页
利用Topsis方法与灰色关联理论对2011-2019年我国省际碳减排强度协调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选取基尼系数、δ-收敛模型和β-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我国碳减排非均衡发展态势,进而构建面板Tobit模型识别省际碳减排强度协调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利用Topsis方法与灰色关联理论对2011-2019年我国省际碳减排强度协调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选取基尼系数、δ-收敛模型和β-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我国碳减排非均衡发展态势,进而构建面板Tobit模型识别省际碳减排强度协调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结构和经济可持续竞争力两个指标其权重最高,我国省际碳减排强度整体相对差异呈“扩大—缩小”趋势,地区间相对差异是主导地区相对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消费碳排放占比与产业结构、FDI和净出口碳排放占比等交互效应对省际碳减排协调度正向显著。中部地区投资碳排放占比与政府财政规模、政府财政规模与城镇化率的交互作用具有负向抑制作用。西部地区投资与政府财政规模的交互效应为负向显著,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率的交互作用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应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依靠市场手段,做好区域协调碳减排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 碳减排强度 低碳经济 产业结构 城镇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模式对流动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江蓉 杨君 《绿色科技》 2022年第6期240-245,253,共7页
推动女性尤其是流动女性就业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性别平衡,实现性别红利,激发潜在的社会生产力。由于不同的流动模式对女性就业状态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从个... 推动女性尤其是流动女性就业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性别平衡,实现性别红利,激发潜在的社会生产力。由于不同的流动模式对女性就业状态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从个人特征、流动特征和家庭功能三个层面出发,实证分析了不同流动模式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结果发现:配偶随迁时女性就业几率比单人流动低19.4%;子女随迁时比女性单人流动的就业几率低32.5%;祖辈随迁时,流动女性的就业几率会显著提高34.3%。运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方法对上述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成立。为了释放流动女性的性别红利,提出了建议:对流动的模式进行调整与优化,同时政府、社会、家庭等主体要加大对流动女性劳动参与的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模式 流动女性 劳动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武荣伟 王堠崟 +1 位作者 王远鑫 陈利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0-1512,共13页
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次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刻画近20年来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的分布格局,并采用分数响应模型,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要素和人口迁移3个维度,识别县域尺度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年间,... 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次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刻画近20年来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的分布格局,并采用分数响应模型,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要素和人口迁移3个维度,识别县域尺度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年间,中国绝大多数县域步入“老龄化社会”,部分县域步入“老龄社会”,成渝地区、内蒙古中部、长三角外围等地区县域步入“超老龄社会”。2)人口老龄化分布的空间结构模式多样。总体上,胡焕庸线是人口老龄化分布的明显分界线,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县域老龄化程度高于西北半壁县域,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人口老龄化呈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梯度扩散的特征;局部看,人口老龄化呈现“均质化”“逆核心—边缘”“核心—边缘”等多样的空间结构特征。3)自然环境奠定人口老龄化分布的宏观格局,社会经济要素是老龄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人口迁移对老龄化空间格局的重塑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胡焕庸线 时空格局 县域尺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和待遇支付政策探讨——基于全国15个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比较 被引量:40
7
作者 周磊 王静曦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9-97,共9页
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15个试点城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基金结余等因素制定了长期护理保险实施方案。不同城市在... 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15个试点城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基金结余等因素制定了长期护理保险实施方案。不同城市在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和待遇支付方面存在差异。由于资金筹集和待遇支付关系到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性与公平性,因此,受到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15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和待遇支付政策的梳理与比较,重点探讨了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渠道、参保范围、筹资标准、支付条件以及支付水平等问题。并对长期护理保险实施过程中,参保范围是否覆盖居民、筹资来源是否独立筹资以及是否差别化补偿三个主要争议进行了讨论。本文从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定位、建立长效多元的筹资机制和水平适度的待遇支付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长期护理保险 失能人员 资金筹集 待遇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食品模式、安全监管困境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纪杰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2,共5页
"互联网+"食品是把互联网和食品两个不同的行业融为一体所产生的一种新业态,与传统实物市场相比,"互联网+"食品市场呈现出交易网络性、准入门槛低、信息不对称等新特征,也导致"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出现... "互联网+"食品是把互联网和食品两个不同的行业融为一体所产生的一种新业态,与传统实物市场相比,"互联网+"食品市场呈现出交易网络性、准入门槛低、信息不对称等新特征,也导致"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出现了交易监管空白、消费维权困难、行业制度缺失、监管能力受限等新问题,传统的"审、查、罚"监管方式已无法适应"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食品模式、安全监管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以网管网"思路,以期创新"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食品安全 以网管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地要素产出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谭灵芝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51,共11页
目前,土地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更多地表现为非线性空间网络结构。基于我国30省市2005、2010和2015年省级土地要素弹性数据,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解析我国土地要素弹性的网络特征及其空间效应,并对我国不同省份经济... 目前,土地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更多地表现为非线性空间网络结构。基于我国30省市2005、2010和2015年省级土地要素弹性数据,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解析我国土地要素弹性的网络特征及其空间效应,并对我国不同省份经济空间地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从整体而言,土地要素投入空间关联紧密度逐渐增加、网络等级水平逐步降低,部分区域间经济均衡性在增强;高中心度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部分中部省份,对其他省份产生了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整体网络结构和个体网络结构对土地要素贡献率变动有显著影响,并有助于区域均衡发展。因此,制定土地政策必须深刻认清我国土地投入的空间网络关系和网络特征,高度重视不同区域间的土地要素的空间联系,通过产业转移、资金、技术等的流动提高土地级差收益和土地贡献率,促进区域间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和空间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土地产出弹性和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要素弹性 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社会网络分析 省际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GE模型的我国三类碳减排政策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谭灵芝 孙奎立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1-47,共7页
本文利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单一碳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复合政策(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等三类碳减排政策对碳减排率和总产出影响,发现碳税对碳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有中长期效应;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影响在短期内波动性较... 本文利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单一碳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复合政策(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等三类碳减排政策对碳减排率和总产出影响,发现碳税对碳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有中长期效应;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影响在短期内波动性较强;复合制度影响介于二者之间。在不同减排目标下,单一碳税制更适合持久性碳减排,而单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则适合局部和快速化目标实现。因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在高碳排放生产行业应推行单一碳税政策;通过采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促进企业发展模式转变;整体上,政府应积极推进实施复合制度,确保减排的政策效果和经济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GE 碳税 碳排放交易机制 减排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灵芝 孙奎立 储伟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8-863,共6页
目的分析当前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四阶段概率量表(PPS)抽样方法,在重庆市涪陵区和长寿区抽取6所农村小学,抽取700名留守儿童样本,并在同班级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非留守儿童为对比研究对象。利用心理韧性量表(RSCA... 目的分析当前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四阶段概率量表(PPS)抽样方法,在重庆市涪陵区和长寿区抽取6所农村小学,抽取700名留守儿童样本,并在同班级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非留守儿童为对比研究对象。利用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自编问卷。通过不同养育类型儿童心理韧性比较反映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水平,并采用结构方程(STEM)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主要因素。结果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均值[(3.736±0.475)分]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均值[(4.226±0.426)分]。留守儿童的“目标专注”和“情绪控制”两个因子均值低于非留守儿童,也低于样本平均值。但留守儿童“积极认知”与“人际协助”两个因子均值与非留守儿童较为接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因子差异最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班级网络(标准化因子载荷为0.845),其次是父母特征(标准化因子载荷为0.732)与家庭教养方式(标准化因子载荷为0.519),排在后两位的是社区支持(标准化因子载荷为0.454)和个人特征(标准化因子载荷为0.351)。结论良好的班级支持、父母职业与收入、家庭教养方式等对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有正向推进作用,社区在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形成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韧性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下多方参与的演化博弈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夏涛 《西北人口》 CSSCI 2019年第2期59-68,共10页
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程度的急速加深,高龄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会越来越多,他们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而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就是应对之策。文章在分析了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各主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地... 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程度的急速加深,高龄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会越来越多,他们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而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就是应对之策。文章在分析了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各主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部门-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源-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家庭"三者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影响三个博弈主体方行为策略选择与演化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解析了三个博弈主体方各自行为达成稳定状况的条件。研究结果显示,任何一方行为的演化及其趋势都直接受另外两方策略行为选择的影响;降低地方政府与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源的合作成本、提高双方合作的超额收益,同时增加双方不合作时的负效应;还要降低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家庭的参与成本,提高其参与收益;这是推进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关键。文章建议完善对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源的支持政策,降低其运营成本;要强化对机构养老服务的监管,促使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政府要制定普惠性的机构养老服务价格标准,降低老年人的入住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 演化博弈 合作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对育龄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田诺澜 谭灵芝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1期18-26,32,共10页
在信息时代和“三孩”背景下,互联网为育龄女性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探讨互联网对育龄女性就业的影响,基于2018、2020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育龄女性就业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互联网的使... 在信息时代和“三孩”背景下,互联网为育龄女性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探讨互联网对育龄女性就业的影响,基于2018、2020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育龄女性就业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互联网的使用能够促进育龄女性非农就业,提高受雇就业水平;不同互联网认知对育龄女性就业影响不同;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不同地区、教育水平以及年龄等特征育龄女性的非农和受雇就业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地区城市户口初中及以上学历,年龄在30~49岁的育龄女性获得非农和受雇型工作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该研究可为精准施策、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促进育龄女性就业,从而释放就业潜力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育龄女性 非农就业 受雇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谭灵芝 张宇争 周宗社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32,共9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市(除西藏自治区外)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使用双向固定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减缓我国农村的相对贫困,加入各...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市(除西藏自治区外)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使用双向固定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减缓我国农村的相对贫困,加入各控制变量后结论依旧稳健;农民的人力资本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多维相对贫困之间的重要作用机制,数字普惠金融会影响农民的人力资本,进而对农村的多维相对贫困产生影响,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多维相对贫困的作用越强;分区域回归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在东部、北部地区较为明显,而在中西部、南部地区的影响较小,原因是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不完善、农民的金融素养不足,北部地区的传统金融发展不足且机械化程度高,农民从数字普惠金融中获得的边际效应更高。据此,建议持续推动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建设,结合各地实际,推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同时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合作,共同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多维相对贫困 数字基础设施 农民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国碳排放量潜在增长率估算 被引量:7
15
作者 谭灵芝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169,共9页
采用生产函数法,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产生的碳排放量纳入到碳排放总量增长框架中,借助年度省级面板数据对2000—2016年各要素碳排放产出弹性进行计算,估算我国潜在碳排放量增长率,并预测分省潜在碳排放量。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量增... 采用生产函数法,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产生的碳排放量纳入到碳排放总量增长框架中,借助年度省级面板数据对2000—2016年各要素碳排放产出弹性进行计算,估算我国潜在碳排放量增长率,并预测分省潜在碳排放量。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量增长仍是投资驱动型和工业增长型;从供给侧角度看,潜在碳排放量增长率的下降,主要源于投资结构向好,净出口向中高端延伸所引致。但需求侧管理所产生的消费领域碳排放量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投资和净出口碳排放量的减少;根据预测结果,经济在三种发展情境下(基准、乐观、悲观),碳排量变化差异都不大;分省预测结果可知,不同区域潜在碳减排率仍存较大差异。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 要素 潜在增长率 区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与“守”协同治理:构建社会保障共同体——社会契约视域下的社会保障责任划分与践行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香雪 杨宜勇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3,共12页
社会保障契约是同一社会中不同的行为主体在协商一致基础上为公民提供风险保护以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而达成的一种社会契约。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社会保障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之域,社... 社会保障契约是同一社会中不同的行为主体在协商一致基础上为公民提供风险保护以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而达成的一种社会契约。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社会保障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之域,社会保障责任的划分和践行成为"立契约"和"守契约"的关键。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契约处于"立契约"的完善阶段,多元主体的社会保障责任划分和践行还存在不清和不当,需要通过"立"与"守"协同的契约治理来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强法治建设,弘扬契约精神,提升各责任主体践行社会保障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推动相关主体积极依约践责;通过高效合理的责任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多元责任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 契约治理 社会保障责任 责任主体 责任分担 利益共享 社会保障共同体 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地养老、家属随迁与中国流动老人居留意愿 被引量:5
17
作者 古恒宇 李薇 +1 位作者 刘晔 武荣伟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3-1133,共11页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2类典型流动原因(异地养老、家属随迁)对流动老人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异地养老对流动老人居留意愿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而家属随迁对居留意愿产生显著抑...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2类典型流动原因(异地养老、家属随迁)对流动老人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异地养老对流动老人居留意愿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而家属随迁对居留意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异地养老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比家属随迁群体更高;(2)流动群体内部因素和流入城市外部特征共同影响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3)不同流动原因的流动老人居留意愿选择呈现差异化的机制,家属随迁流动老人的居留选择以家庭为核心,城市自然舒适度等外部环境对其产生一定补偿效应;(4)异地养老流动老人的居留选择以个人养老目的为核心,依赖于城市群的政策利好及便利养老设施等外部条件,且受流入地社会网络联系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地养老 家属随迁 流动老人 居留意愿 影响机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巴黎”时代气候适应国际合作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
18
作者 姜晓群 周泽宇 +2 位作者 林哲艳 代兴良 谭灵芝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4-495,共12页
纵深并拓宽气候适应国际合作,是《巴黎协定》增强适应行动的主要内容,是"后巴黎"时代延续全面适应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地调研和梳理主要国家/集团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以及全球气候适应国际合作重点领域的基础上,... 纵深并拓宽气候适应国际合作,是《巴黎协定》增强适应行动的主要内容,是"后巴黎"时代延续全面适应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地调研和梳理主要国家/集团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以及全球气候适应国际合作重点领域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近年来开展的政府间交流机制,双、多边合作机制,国际组织合作以及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南南合作等适应气候变化合作重点工作,总结出资金缺乏、合作渠道多元化不足、国际合作模式亟待深化以及"后疫情"时代经济绿色复苏的挑战是中国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后巴黎"时代,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深化气候适应国际合作将落脚于深度参与全球气候适应治理机制的建设、深化与全球适应中心的合作、探索气候适应国际合作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以及进一步开拓跨国对标城市间的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气候适应 国际合作 全球适应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补助能提高义务教育学生的人力资本吗?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静曦 周磊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5-76,共12页
义务教育学生贫困补助是我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贝克尔的家庭教育投入理论,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最新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贫困补助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贫困补助降低了辍... 义务教育学生贫困补助是我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贝克尔的家庭教育投入理论,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最新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贫困补助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贫困补助降低了辍学率,同时提高了学生认知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贫困补助对家庭的贫困程度越高的学生人力资本提高作用越强,但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效果有限。本文研究表明,贫困补助较好实现了"控辍保学"的政策目标,同时改善了贫困儿童的认知能力,但贫困补助作为一种现金补贴,并不能够取代父母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补助 家庭教育投入理论 倾向得分匹配法 人力资本 义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