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秦莉 赵秀娟 周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4-528,共5页
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是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的一种新型MR分子成像技术,能从分子水平反映组织细胞内游离蛋白质的浓度特性。近年,APT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显示出较大优势,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预测提供重要影像... 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是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的一种新型MR分子成像技术,能从分子水平反映组织细胞内游离蛋白质的浓度特性。近年,APT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显示出较大优势,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预测提供重要影像学信息,并逐渐用于研究人体其他部位肿瘤。本文综述APT成像在宫颈肿瘤、子宫肿瘤和卵巢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类器官诊治平台的质量控制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被引量:17
2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 +4 位作者 邹冬玲 赵宏 余佳 赵冰 王海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7-668,共12页
近年来,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为开发新的、更接近真实病理生理学状态的人类癌症模型开辟了新途径。源自患者的肿瘤类器官保留了原始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遗传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表型,不仅可作为识别和测试新型抗癌药物的优良模型,也... 近年来,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为开发新的、更接近真实病理生理学状态的人类癌症模型开辟了新途径。源自患者的肿瘤类器官保留了原始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遗传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表型,不仅可作为识别和测试新型抗癌药物的优良模型,也可通过肿瘤类器官的药物敏感性检测反馈患者的临床反应,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然而,与传统的组织样本库相比,活体类器官生物库的建立需要更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更高水平的技术标准。随着类器官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类器官已广泛覆盖多种实体瘤,类器官技术亦在2017年被评为生命科学领域年度技术,但国内对肿瘤类器官构建、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尚无质量控制标准,同时亦缺乏肿瘤类器官用于精准治疗的专家共识。因此,根据全球范围内多个团队基于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的药物敏感性检测在肿瘤精准治疗中已发表的研究数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针对肿瘤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制订了《肿瘤类器官诊治平台的质量控制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希望通过本共识,提高中国临床工作者及医学研究者对于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的认识,规范类器官诊治平台的质量控制,指导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在国内肿瘤精准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应用。本共识将根据未来开展的基于类器官的各项研究成果定期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诊治平台 质量控制 共识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器官模型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霞 张聪 邹冬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1-295,共5页
过去10年中,三维类器官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可以从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高效地建立类器官。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patient-derived tumor-organoids,PDOs)可以很好地保留亲本肿瘤的生理病理学及遗传学特征,最大限度地保持... 过去10年中,三维类器官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可以从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高效地建立类器官。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patient-derived tumor-organoids,PDOs)可以很好地保留亲本肿瘤的生理病理学及遗传学特征,最大限度地保持肿瘤异质性。PDOs已被用于阐明关键的科学问题,包括感染病原体或遗传/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耐药机制、预测患者对选定治疗方案的反应。随着类器官与肿瘤微环境的细胞成分共培养系统的建立,该技术现在也被应用于快速发展的免疫肿瘤学领域。本文综述了类器官技术在肿瘤精准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肿瘤 精准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例及文献学习
4
作者 何密斯 钟林 +1 位作者 王海霞 邹冬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5-727,共3页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是一种来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特殊类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GTN)。与多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不同,PSTT诊断依赖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是一种来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特殊类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GTN)。与多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不同,PSTT诊断依赖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相对较差,临床罕见,发病率为1/10万次~1/5万次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文献学习 NEOPLASM GESTATIONAL 特殊类型 GTN 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食管癌患者生存随访调查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雷海科 廖忠莉 +7 位作者 李小升 周琦 赵玉兰 何美 陈伟庆 周宏 张维 吴永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5,共8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均在前10位。目前重庆地区关于食管癌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报道较少,通过分析重庆市有特殊病种医保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为食管癌的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参考依...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均在前10位。目前重庆地区关于食管癌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报道较少,通过分析重庆市有特殊病种医保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为食管癌的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重庆市恶性肿瘤特病办理系统中2000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的162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在人口学特征方面的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婚姻、职业。临床治疗及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手术与否、病理类型、TNM分期。预后因素分析采用门诊、电话方式随访,以患者死亡为终点,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31日。计量资料采用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8.0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人口学特征显示,1622例食管癌患者年龄28~99岁,平均年龄(65.37±9.99)岁;男性患者1425例(占87.25%);汉族患者1601例(占98.71%);已婚患者1529例(占94.27%);患者职业是企业单位和(或)工人的人数较多,有473例(占29.16%)。临床治疗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741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占45.68%);患者病理学类型最多的是鳞癌,1272例(占83.68%);1042例患者有临床分期,其中Ⅲ~Ⅳ期有758例(占72.74%);中高度分化程度的患者511例(占82.82%)。患者随访结果结果显示,成功随访1289例(79.47%);研究对象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0.57个月(95%CI:18.31~22.83),1、3、5年观察生存率分别为65.22%、37.14%、26.93%。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浸润深度(T)、有无阳性淋巴结(N)、是否远处转移(M)、临床分期、是否手术与患者的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民族、职业、组织分化程度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是否手术、浸润深度(T)、有无阳性淋巴结(N)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患者生存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手术治疗和浸润深度T1-T2、T3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特病患者 生存随访 观察生存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类器官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洪基 王海霞 +2 位作者 汪玲 罗小刚 邹冬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类器官是一种优异的肿瘤和干细胞研究模型,对其生长或药筛等过程的各种类型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对类器官本身以及所代表疾病的了解。但人工观察和筛选类器官以及使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在处理类器官数据时,存在分析准确度与效率低、难... 类器官是一种优异的肿瘤和干细胞研究模型,对其生长或药筛等过程的各种类型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对类器官本身以及所代表疾病的了解。但人工观察和筛选类器官以及使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在处理类器官数据时,存在分析准确度与效率低、难度系数大、人工成本高以及带有一定主观性等问题。而人工智能在很多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已被证明会产生卓越效果。将人工智能引入类器官研究,有助于提升研究的客观性、准确性和速度,从而使类器官能更好地实现疾病建模、药物筛选、个性化医疗等。首先,类器官图像数据的人工智能分析取得了显著进展。结合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能够更精准地捕捉类器官的微观结构和变化,提高对类器官形态和生长的自动识别能力,达到较高的准确度,节约研究时间与成本。其次,对于类器官的组学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同样取得了重要突破:可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以及发现潜在的基因表达模式,为细胞发育和疾病机制的解析提供新的工具。再次,类器官其他类型的数据如电信号和光谱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对类器官类型和状态客观的分类,为类器官的全面表征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而在类器官重要应用领域—药物筛选方面,人工智能可为过程监测和结果预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高内涵显微镜图像和深度学习模型,研究者们能够实时监测类器官对药物的响应,实现了对药物作用的非侵入性检测,使药物筛选更加精准和高效。然而,尽管人工智能在类器官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仍然存在一系列挑战。数据获取的难度、样本质量和样本量的不足、模型解释性的问题等制约了其广泛应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致力于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增强模型解释性,并探索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方法,以更全面、可靠地应用人工智能于类器官研究中。因此本文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类器官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取得了明显的研究进展。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人工智能在类器官研究中的更深层次应用。未来,人工智能有望在类器官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速其向临床转化和精准治疗的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亚男 柳先锋 赵秀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00-1804,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herapy,H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herapy,H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宫颈癌术后需行延伸野放疗的患者20例,由同一名医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膀胱、直肠、肠袋、股骨头、脊髓、肾脏),同一名物理师分别进行HT和IMRT计划设计。比较2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al index,CI)、均匀指数(homogeneity,HI)、OAR限量参数。结果:靶区HI指数HT组(0.06±0.02)明显好于IMRT组(0.0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靶区CI指数HT组(0.78±0.05)略低于IMRT组(0.9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AR限量肠袋V40 Gy参数HT组[(120.97±83.46)cm3]大于IMRT组[(77.06±76.29)cm^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他限量HT组均优于IMRT组。靶区的剂量跌落指数(gradient index,GI)HT组明显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体内剂量在30%~50%范围内跌落更明显。结论:宫颈癌术后延伸野放疗采用HT和IMRT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但HT靶区均匀性更好。当对特定危及器官有更高保护需求时,HT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术后 延伸野放疗 螺旋断层放疗 调强放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用于铂耐药复发卵巢癌二线以上化疗后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马丽芳 邹冬玲 李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9-661,共3页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用于铂耐药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二线以上化疗后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确诊为铂耐药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患者,接受非铂类二线以上药物化疗至少4疗程,并已获得临床缓解或稳定后,给予口服阿帕替尼维持治...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用于铂耐药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二线以上化疗后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确诊为铂耐药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患者,接受非铂类二线以上药物化疗至少4疗程,并已获得临床缓解或稳定后,给予口服阿帕替尼维持治疗,初始剂量均为500 mg,qd,直至疾病进展或毒副作用不能耐受。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0版和CA125、HE4两个指标综合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常见毒性标准3.0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级。结果:36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52.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9.4%。在19例获得部分缓解的患者中,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8.1(2.5~23.1)个月,其中12例患者(63.2%)的缓解持续时间≥6个月,6例获得疾病稳定评价的患者中,中位稳定持续时间为5.85(3.2~9.3)个月,其中3例患者(50%)的疾病稳定状态持续时间≥6个月。阿帕替尼每天250 mg剂量,患者可以很好耐受。结论:阿帕替尼对铂耐药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二线以上化疗后的维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铂耐药型 复发性卵巢癌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与特殊类型宫颈腺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钟林 周琦 +2 位作者 王海霞 何密斯 邹冬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本研究将宫颈特殊类型腺癌分为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相关型和非HPV感染相关型,探讨不同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美国SEER数据库共468例宫颈特殊类型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HPV感... 目的:本研究将宫颈特殊类型腺癌分为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相关型和非HPV感染相关型,探讨不同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美国SEER数据库共468例宫颈特殊类型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HPV感染相关型(HPV-associated adenocarcinoma,HPVA)组和非HPV感染相关型(non-HPV-associated adenocarcinoma,NHPVA)组,采用卡方检验、Fisher检验、K-M法、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方面有明显统计学差异。NHPVA组比HPVA组期别更晚(P=0.001),肿瘤分化更差(P<0.05)。肿瘤相关死亡率在NHPVA组(70/205,34.1%)明显高于HPVA组(53/263,20.2%),NHPVA组总体预后差于HPVA组(P=0.001)。5个病理亚型间预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2),浆液性癌预后最差。结论:基于是否感染HPV对宫颈特殊类型腺癌进行分类能预测患者预后,从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将对临床工作产生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管型腺癌 HPV感染相关型 非HPV感染相关型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版FIGO分期ⅠA2~ⅡA1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选择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娜 邹冬玲 +4 位作者 郭明芳 黄月 陈杜可 谭霞 周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5-690,共6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和不同手术路径对预后的影响及术后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共217例2018版FIGO分期为ⅠA2~ⅡA1期的宫颈癌患者,除外ⅠB3期。手术路径有开腹及腹腔镜2种,经手术后评估危险因素,术... 目的:分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和不同手术路径对预后的影响及术后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共217例2018版FIGO分期为ⅠA2~ⅡA1期的宫颈癌患者,除外ⅠB3期。手术路径有开腹及腹腔镜2种,经手术后评估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分为放疗组、化疗组及放化疗联合治疗组,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17例患者经腹腔镜手术者122例,经开腹手术者95例,2种手术路径对患者预后的差异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示仅有深肌层浸润者占比48.85%,仅有淋巴脉管间质浸润占比9.22%,有2个中危因素者占比28.57%,有3个中危因素者占比4.61%。有淋巴脉管间质浸润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有不良影响,是ⅠA2~ⅡA1期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与无淋巴脉管间质浸润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放疗组、化疗组和放化疗联合治疗组各组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级骨髓抑制在放化疗组发生率最高,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推荐放疗作为ⅠA2~ⅡA1期宫颈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中危因素 放疗 化疗 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模具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秀娟 何亚男 +4 位作者 吴海燕 李华伟 杨婷婷 王冬 周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00-404,共5页
目的:通过3D打印个体化模具辅助插植,降低宫颈癌近距离治疗难度。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30例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15例3D打印组(试验组)和15例通用施源器组(对照组)。评估两... 目的:通过3D打印个体化模具辅助插植,降低宫颈癌近距离治疗难度。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30例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15例3D打印组(试验组)和15例通用施源器组(对照组)。评估两组治疗情况、靶区适形指数(coformity index,CI)、高危临床靶区(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area,HR-CTV)90%体积的最低吸收剂量(D90)、危及器官(organs-at-risk,OARs)受量及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无子宫穿孔,对照组子宫穿孔率为8.97%(7/78)。试验组的CI为0.81±0.01,与对照组的0.61±0.0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R-CTV D90及膀胱的分次/总外照射等效剂量(equivalent dose in 2 Gy per fraction,EQD2)分别为6.65±0.06/91.84±1.35及3.75±0.07/71.02±1.39,与对照组的6.17±0.06/88.59±0.11及4.09±0.07/74.81±1.50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直肠及乙状结肠的受量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93.33%(14/15),与对照组的86.67%(13/1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个体化模具在辅助宫颈癌近距离插植治疗中有明显的优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有利于组织间插植技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近距离治疗 3D打印 辅助插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模具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重复使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秀娟 钟明松 +2 位作者 吴海燕 陈杜可 王冬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874-1880,共7页
目的 通过对比3D打印模具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预计划与多次实际治疗计划的剂量学,探讨同一模具在同一患者治疗过程中重复使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放疗宫颈鳞癌患者10例,同步放化疗联合3D打... 目的 通过对比3D打印模具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预计划与多次实际治疗计划的剂量学,探讨同一模具在同一患者治疗过程中重复使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放疗宫颈鳞癌患者10例,同步放化疗联合3D打印模具辅助近距离治疗。比较3D打印模具预计划与多次实际治疗计划参数:CT扫描次数,高危临床靶区(high risk clinical target area, HR-CTV)体积和D剂量、靶区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 CI),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 OARs)2 cm^(3)接收到的吸收剂量(D);分析患者近期疗效及2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s, LCR)、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两种计划参数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患者生存结局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共设计3D打印模具10个、完成84次CT扫描、47次实际治疗;预计划与第1次实际治疗HR-CTV体积及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离治疗次数越多,HR-CTV体积越小,且靶区CI越好;HR-CTV D_(90)及OARs均满足临床要求;中位随访23.5个月,2年的LCR、DFS、OS分别为100%、90%、80%。结论 3D打印模具可重复用于同一宫颈癌患者近距离治疗,但伴随肿瘤退缩需根据CT定位调整进针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近距离治疗 3D打印模具 重复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2018年FIGO新分期ⅢC期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龙行涛 周琦 +2 位作者 王冬 陈月梅 金福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5-733,共9页
背景与目的: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18年子宫颈癌新分期增加了ⅢC期。但是,ⅢC期这类患者存在高度异质性,其预后差异可能较大。探讨子宫颈癌2018年FIGO新分期系统对ⅢC期患者预... 背景与目的: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18年子宫颈癌新分期增加了ⅢC期。但是,ⅢC期这类患者存在高度异质性,其预后差异可能较大。探讨子宫颈癌2018年FIGO新分期系统对ⅢC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收治的子宫颈癌Ⅲ期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生存状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纳入研究病例418例,其中ⅢA期42例(10.0%),ⅢB期120例(28.7%),ⅢC1期190例(45.5%),ⅢC2期66例(15.8%)。在4组人口学特征中,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他包括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肿瘤大小、放射治疗类型、是否巩固化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ⅢC1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54.1%,高于ⅢB期的40.6%及ⅢA期的4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2及P=0.484)。ⅢC2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3.1%,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ⅢC1期较ⅢA(HR=1.432,95%CI:0.867~2.366,P=0.161)和ⅢB期(HR=1.261,95%CI:0.871~1.827,P=0.219)均没有明显增加死亡风险;ⅢC2期独立增加死亡风险为ⅢA期近3倍(HR=2.958,95%CI:1.757~4.983,P<0.001)。基于T分期ⅢC1期患者预后存在显著差异(5年生存率T1为72.2%,T2为54.1%,T3为18.6%,P<0.001)。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T分期是影响ⅢC1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ⅢC1(T1)期患者5年生存率反而显著高于ⅢA期(P=0.004)和ⅢB期(P<0.001)。基于病理学分期及影像学分期ⅢC1期患者预后差异显著,ⅢC1p(T1/T2a)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64.5%,明显高于ⅢC1r(T2b/T3)期的34.9%(P<0.001);ⅢC1p(T1/T2a)期患者预后反而显著优于ⅢB期患者(P<0.001)。结论:ⅢC2期能准确预测预后,但ⅢC1期患者预后异质性较大,其预后判断还需要结合T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分期 国际妇产科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明芳 邹冬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放疗前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治疗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IB2~IVA期宫颈鳞癌患者150... 目的:探讨放疗前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治疗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IB2~IVA期宫颈鳞癌患者150例,均在放疗前行NACT,评估患者的治疗及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分析1年和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36例(24%)放疗期间未能同步化疗,而同步化疗的患者中有48例(42.11%)未足疗程完成;55例(36.67%)放疗时程>56 d;71例(47.33%)发生了Ⅲ级以上骨髓抑制。近期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84.66%,其中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仅25.33%。112例(74.67%)给予不同程度的后续辅助治疗。1年和3年OS、PFS分别为90.0%和66.7%、66.7%和46.7%。结论:LACC患者放疗前行NACT,降低了放疗的耐受性,延长了放疗时程,影响了同步化疗的实施,未延长患者的OS、PFS,并未改善LAC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同步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宫颈鳞癌卵巢转移1例报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海霞 钟林 邹冬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6-228,共3页
转移性卵巢癌的患病率为5%~30%,最常见于胃肠道(结肠和胃)、乳腺、子宫内膜和阑尾转移。而继发于宫颈癌特别是早期宫颈鳞癌罕见,继发于宫颈癌前病变全子宫切除术后更未见文献报道。现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继发于宫颈癌前病... 转移性卵巢癌的患病率为5%~30%,最常见于胃肠道(结肠和胃)、乳腺、子宫内膜和阑尾转移。而继发于宫颈癌特别是早期宫颈鳞癌罕见,继发于宫颈癌前病变全子宫切除术后更未见文献报道。现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继发于宫颈癌前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全子宫切除术后的卵巢转移鳞癌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卵巢转移 宫颈鳞癌 转移性卵巢癌 全子宫切除术后 阑尾转移 LESIONS 子宫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消除量联合放化疗对巨块型ⅢB期宫颈鳞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秀娟 李林 +1 位作者 唐郢 周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9-293,共5页
目的:观察阴道消除量在巨块型ⅢB期宫颈鳞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49例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巨块型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阴道消除量+同步放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 目的:观察阴道消除量在巨块型ⅢB期宫颈鳞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49例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巨块型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阴道消除量+同步放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6.0个月,完全缓解率为83.7%(41/49),局部复发率为4.1%(2/49),远处转移率为34.7%(17/49)。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76.6%、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为26.7%、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is free survival,DMFS)率为26.7%、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为77.8%。出现的3~4级急性期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占40.82%(20/49)、腹泻占20.41%(10/49)、尿频占6.12%(3/49);出现的3~4级晚期不良反应中放射直肠炎占20.41%(10/49)、膀胱炎占8.16%(4/49)。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放疗时程影响OS、LCR(P<0.05),A点EQD2剂量影响DMFS、LCR(P<0.05),同步放化疗后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未转阴者复发率为61%(11/18)。结论:巨块型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在阴道消除量联合放化疗中生存获益,但直肠、膀胱的不良反应增加,建议个体化治疗。放疗时程是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SCC可用于宫颈癌随访及监测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块型 宫颈鳞癌 放化疗 阴道消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癌的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
17
作者 余庆 邹冬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76-579,共4页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是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人群发病率仅为0.6/10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2%。85%~95%的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为鳞癌,其次为腺癌,而腺鳞癌、黑色素瘤、肉瘤、生殖细胞肿瘤、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等更为罕见。其诊断仍以病理...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是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人群发病率仅为0.6/10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2%。85%~95%的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为鳞癌,其次为腺癌,而腺鳞癌、黑色素瘤、肉瘤、生殖细胞肿瘤、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等更为罕见。其诊断仍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因其病例数少,国内外均缺乏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故其治疗方案均参考子宫颈癌治疗方式。但随着免疫与靶向治疗相关研究的发展,基因检测对诊断及后续治疗的指导作用逐渐加重。本文就目前已有的阴道癌的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做相关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阴道癌 人群发病率 生殖细胞肿瘤 后续治疗 靶向治疗 分子诊断 腺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前病变子宫切除术后再发阴道残端癌临床分析
18
作者 王海霞 何密斯 +4 位作者 何昊 马丽芳 黄一琴 黄月 邹冬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子宫切除术后再发阴道残端癌患者的合理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收治的24例宫颈癌前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后...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子宫切除术后再发阴道残端癌患者的合理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收治的24例宫颈癌前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再发阴道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确诊为阴道残端癌时平均年龄为(55.83±7.64)岁;全子宫切除术后至发生阴道残端癌的平均间隔时间为(54.83±36.23)个月;83.33%(20/24)的患者高危HPV阳性。2例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7例患者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化疗,11例患者采用放化疗,4例患者放弃治疗。结果:20例患者治疗后进入随访,1例患者失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4.95±32.98)个月,19例患者中2例死亡,总生存率为89.47%。结论:CIN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癌重在预防,治疗需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阴道残端癌 HP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全程管理新格局
19
作者 周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5-639,共5页
卵巢癌是常见且致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反复复发,疗效差,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卵巢癌全程管理有望提高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在回顾卵巢癌治疗措施的发展、演进,在卵巢癌手术、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进展的基础上,引发了对... 卵巢癌是常见且致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反复复发,疗效差,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卵巢癌全程管理有望提高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在回顾卵巢癌治疗措施的发展、演进,在卵巢癌手术、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进展的基础上,引发了对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断和思考,并进一步提出了卵巢癌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全生命周期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