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源外泌体的微流控传感芯片分析技术进展
1
作者 杨创 何红 +1 位作者 葛闯 徐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5,共11页
外泌体作为纳米级囊泡,由多种细胞分泌,携带核酸、蛋白质和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通过介导细胞间通讯,在多种生理调控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肿瘤诊疗领域,外泌体作为独特的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以及预后评估中展... 外泌体作为纳米级囊泡,由多种细胞分泌,携带核酸、蛋白质和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通过介导细胞间通讯,在多种生理调控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肿瘤诊疗领域,外泌体作为独特的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以及预后评估中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微流控分析技术凭借其高集成度、高灵敏度和快速分析能力,逐渐成为外泌体富集与检测研究的核心工具。综述了免疫吸附、纳米过滤、侧向确定性位移分离、介电泳分离和声泳分离等外泌体分离与富集技术,以及集成荧光、电化学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等检测分析技术,在微流控芯片的微结构设计和新材料研发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对比了传统分离检测方法与微流控分析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针对复杂样本中外泌体富集与辨识的挑战,探讨了基于微流控分析技术的肿瘤源外泌体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展望了微流控芯片在外泌体高敏高效检测方面的发展前景,为肿瘤精准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流控分析技术 分离富集 光电原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肿瘤异常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谭婧宇 卢梅梅 +3 位作者 梁静秋 徐文敏 罗含荑 张海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36-1340,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237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访,检测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AP表达情况,利用卡方检验分析TAP... 目的:研究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237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访,检测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AP表达情况,利用卡方检验分析TAP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收集患者外周血传统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的表达数据,分析外周血TAP表达与CEA和CA19-9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TAP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37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AP阳性率为59.92%。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不同Dukes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之间,外周血TAP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AP表达与CEA和CA19-9的表达无关(P>0.05)。TAP阳性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CEA表达和CA19-9表达等因素后,外周血TA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总生存期依然显著相关(HR=2.511,95%CI=1.494~4.221,P<0.05)。此外,外周血TAP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预测的风险比大于传统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AP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外周血中TAP的表达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异常蛋白 生存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压力负荷现状与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邓本敏 饶洪英 +2 位作者 兰花 罗叶昕 杨鸿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6-1380,共5页
本文对癌症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the Primary Family Caregivers,PFCs)多维度的压力负荷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建议构建多层面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相关管理部门层面、临床医护人员层面及家庭层面的信息资源提供、技能训练、人文关怀... 本文对癌症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the Primary Family Caregivers,PFCs)多维度的压力负荷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建议构建多层面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相关管理部门层面、临床医护人员层面及家庭层面的信息资源提供、技能训练、人文关怀、经济支持等,以降低癌症患者PFCs压力,促进PFCs身心健康,提高癌症患者及其PFCs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家庭照顾者 压力负荷 干预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吴静 曾晓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86-588,共3页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可使乳腺癌细胞的单链DNA损伤修复受阻,而BRCA突变可造成乳腺癌细胞的双链DNA损伤修复功能缺失,因此PARP抑制剂治疗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gene,...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可使乳腺癌细胞的单链DNA损伤修复受阻,而BRCA突变可造成乳腺癌细胞的双链DNA损伤修复功能缺失,因此PARP抑制剂治疗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gene,BRCA)突变乳腺癌是通过同时阻断单链DNA和双链DNA损伤修复,导致细胞的DNA损伤修复失败,使癌细胞死亡。目前已研发出多种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PARP抑制剂,该类药物主要抑制PARP1和PARP2两种亚型。本文总结PARP抑制剂用于治疗BRCA突变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并对多种PARP抑制剂单用或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抑制剂 BRCA突变 乳腺癌 作用机制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钠辅助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 被引量:6
5
作者 丁晏 程兴 +3 位作者 王世强 毛德强 向廷秀 杨海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5,共7页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sodium fluorescein,SF)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S...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sodium fluorescein,SF)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SF辅助下手术将患者分为SF辅助组和非SF辅助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肿瘤切除范围、局部复发率、术后生存时间等相关指标上的差异,并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45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6~77岁,中位年龄54岁。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3~35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8.9%(40/45)和33.3%(15/45)。SF辅助手术20例(44.4%),非SF辅助手术25例(55.6%)。SF组与非SF组在性别、年龄、术前卡诺夫斯基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肿瘤位置(幕上或幕下)、颅内转移数量、有无颅外转移、术后综合治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术后头部放疗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SF组相比,SF组肿瘤全切率更高(17/20 vs.14/25),局部复发率更低(2/20 vs.9/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荧光素钠辅助)、手术切除范围及是否接受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荧光素钠辅助是安全可行的工具,有助于识别脑转移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边界,提高全切率,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钠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瘤 手术切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相关性恶心和呕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邓本敏 陈月梅 +6 位作者 边志衡 鞠进 周迎春 张欢 张晓娟 阳仁美 徐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9期1384-1390,共7页
目的:构建化疗相关性恶心和呕吐(CINV)风险预测模型,为预防CINV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系统文献检索法筛选CINV高危风险因素,于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在重庆市12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对化疗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癌症支持治疗多国协作组止吐评... 目的:构建化疗相关性恶心和呕吐(CINV)风险预测模型,为预防CINV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系统文献检索法筛选CINV高危风险因素,于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在重庆市12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对化疗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癌症支持治疗多国协作组止吐评价工具(MAT)中文版评估CINV发生情况,以未发生呕吐或MAT中恶心数字评分<3分为结局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NV独立风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CINV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2215例患者中,发生呕吐或MAT中恶心数字评分≥3分的有639例(2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11项CINV独立风险因素,构建的CINV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敏感度为81.7%,特异性为73.3%,P<0.001;模型拟合优度检验Hosmer-Lemeshow检验的χ2=8.652,P=0.372。结论:CINV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精准度,模型性能良好,可引导医务人员为化疗患者制定个性化、科学合理的止吐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恶心 呕吐 预测模型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IXON-MRA技术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血管关系时不同扫描方案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谭钰川 吕发金 +2 位作者 杨露 但汉丽 李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应用mDIXON-MRA技术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与血管关系,探讨其中不同团注流速和延迟扫描时间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共77例临床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腋窝区域的磁共振扩散序列及增强血管成像,随机... 目的应用mDIXON-MRA技术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与血管关系,探讨其中不同团注流速和延迟扫描时间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共77例临床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腋窝区域的磁共振扩散序列及增强血管成像,随机分4组进行动态扫描,分别给予不同对比剂流速:1.5 mL/s、2.0 mL/s、2.5 mL/s、3.0 mL/s,经过图像后处理重建,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估和分级,测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判断淋巴结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个不同的静脉团注流速组(1.5 mL/s、2.0 mL/s、2.5 mL/s、3.0 mL/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375±0.405、1.446±0.375、1.953±0.351、1.422±0.428,SNR分别是6.363±0.474、5.028±0.510、6.320±0.325、6.638±0.446,CNR分别是4.345±1.670、5.528±1.794、5.506±1.143、5.376±1.569,4组对显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与周围血管关系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的延迟扫描时间显示腋窝血管上有差异(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561±1.001和2.250±1.443,SNR分别是5.966±1.699和6.791±1.926,CNR分别是5.506±0.829和5.504±0.825。早期和晚期延迟时间显示血管也有差异(P<0.05),通过与乳腺手术评估结果对比,时相20显示效果最好,时相25~30与时相20显示效果接近,晚期延迟时间显示效果高于早期。结论mDIXON-MRA技术中不同团注流速和延迟扫描时间的显示腋窝淋巴结和血管关系的效果不同,本研究推荐选择团注流速1.5 mL/s,延迟扫描时间150 s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IXON 磁共振血管成像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IXON-MRA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可切除性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2
8
作者 谭钰川 吕发金 +3 位作者 郑伊能 杨露 但汉丽 李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1-546,共6页
目的评价mDIXON-MRA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是否可切除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磁共振中心进行磁共振检查的乳腺癌患者77例,术前行腋窝区域的mDIXON-MRA、T... 目的评价mDIXON-MRA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是否可切除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磁共振中心进行磁共振检查的乳腺癌患者77例,术前行腋窝区域的mDIXON-MRA、T1WI、T2WI、T2WI(f/s)及T1WI-CE成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所得图像根据医师阅片标准进行评估,通过判断淋巴结与周围血管的相互关系以评价淋巴结的可切除性,对比分析不同序列的评分差异。以乳腺科医师的术中判断为标准来绘制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进而分析不同序列诊断乳腺癌患者肿大淋巴结能否切除的效能。结果 mDIXON-MRA、T1WI、T2WI、T2WI(f/s)、T1WI-CE组评分平均值分别为(2.01±0.97),(2.22±1.05),(2.22±1.07),(2.42±1.06)和(2.53±1.02),5组序列对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可切除性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DIXON-MRA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最高为0.854,与多序列联合应用的AUC相当,评估效能最好。结论 mDIXON-MRA在多种磁共振序列中对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可切除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最高,其诊断效能与多序列联合应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IXON 磁共振血管成像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电刀切除术后宫颈环扎对妊娠结局与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梅 周旋 +3 位作者 周罗绮 赖少阳 葛逸盟 赵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有环形电刀切除(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手术史的孕妇在孕期行宫颈环扎术后对妊娠结局及阴道内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单中心研究,43例有LEEP手术史孕期行宫颈环扎术作为LEEP组,67例无LEEP手术史孕期行... 目的探讨有环形电刀切除(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手术史的孕妇在孕期行宫颈环扎术后对妊娠结局及阴道内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单中心研究,43例有LEEP手术史孕期行宫颈环扎术作为LEEP组,67例无LEEP手术史孕期行宫颈环扎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环扎术后至分娩时间、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阴道微生态Nugent评分、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群及pH值情况。结果LEEP组环扎孕周明显短于对照组[16.0(14.4,18.6)周vs.18.9(15.4,23.7)周,Z=-2.712,P=0.007],宫颈环扎术后至分娩时间中位数明显延长[128.0(81.0,159.0)d vs.87.0(48.0,144.0)d,Z=-2.374,P=0.018]。2组孕妇流产、顺产及剖宫产3种妊娠结局差异无显著性(χ2=0.319,P=0.852)。宫颈环扎术前LEEP组中阴道菌群优势菌为乳酸杆菌的孕妇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4例vs.50例,χ2=4.210,P=0.040),但环扎术后Nugent评分≥7分患者明显减少(5例vs.22例,χ2=6.553,P=0.038)。对照组环扎术后pH值较术前明显好转(47例vs.43例,配对χ2检验,P=0.009),优势菌群为乳酸杆菌的孕妇比例明显增多(50例vs.49例,配对χ2检验,P=0.000)。结论既往有LEEP手术史的孕妇在孕期行宫颈环扎手术后可以明显改善阴道微生态,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电刀切除术 宫颈环扎术 妊娠结局 阴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7调控lncRNA MALAT1影响食管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健 江跃全 +2 位作者 蔡华荣 尹哲 张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8-413,418,共7页
目的探讨mi R-217通过调控lnc RNA MALAT1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行为及其机制。方法 q PCR检测miR-21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不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 R-217与MALAT1之间的相互作用;MTT增... 目的探讨mi R-217通过调控lnc RNA MALAT1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行为及其机制。方法 q PCR检测miR-21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不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 R-217与MALAT1之间的相互作用;MTT增殖实验检测抑制miR-217后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变化情况;划痕愈合试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抑制miR-217后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行为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miR-217对MALAT1下游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与正常食管组织相比,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217的表达水平相对上调,与其他细胞株相比,Ec109细胞中miR-217表达最高;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217能与MALAT1的3’UTR特异性结合,可以调控MALAT1的表达与活性;抑制mi R-217的表达后可以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miR-217后MALAT1下游MIA2,ROBO1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miR-217可以调控MALAT1的表达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AT1 食管鳞状细胞癌 miR-217 MI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通过下调KLF4阻碍杯状细胞发育加剧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松巍 王亮 +1 位作者 李虎进 陈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7-1331,共5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phate,DSS)溶液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每天给予DSS喂养,连续7 d)、DSS+IL...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phate,DSS)溶液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每天给予DSS喂养,连续7 d)、DSS+IL-18组(给予DSS喂养连续7 d,同时给予腹腔注射1μg IL-18),每天测量小鼠体质量变化,7 d后HE染色检测肠黏膜损伤情况、肠道杯状细胞数量、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IL-18和Kruppel样转录因子-4(Kruppel-like factors-4,KLF4)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00),肠黏膜损伤,绒毛高度降低,结构紊乱,空泡状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对照组:43.600±7.092,DSS组:16.000±6.205,P=0.000),IL-18蛋白表达增加(对照组:0.444±0.073;DSS组:0.649±0.062,P=0.006),同时参与杯状细胞分化成熟的KLF4表达减少(对照组:0.934±0.053;DSS组:0.777±0.081,P=0.018)。与DSS组相比,DSS+IL-18组小鼠体质量减轻更加明显(P=0.000),肠黏膜损伤及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加剧(DSS+IL-18组:3.200±2.863,P=0.004),IL-18表达明显增加(0.903±0.037,P=0.002),KLF4表达减少(0.469±0.037,P=0.001)。结论:IL-18加剧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生长因子KLF4的表达,阻碍杯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溃疡性结肠炎 Kruppel样转录因子-4 杯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细菌相互作用光电检测技术
12
作者 谭浩兰 何红 +2 位作者 龚丽 葛闯 徐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8-1318,共11页
细胞/细菌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对于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医学诊疗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因微环境可控、生物相容性好、检测并行性、微型化等特性,正发展成为细胞/细菌及其相互作用研究的高效手段。本文在简要介绍... 细胞/细菌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对于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医学诊疗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因微环境可控、生物相容性好、检测并行性、微型化等特性,正发展成为细胞/细菌及其相互作用研究的高效手段。本文在简要介绍基于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的细胞-细菌分析方法和技术基础之上,对微流控芯片上细胞-细菌相互作用模型的建立进行了讨论,重点针对细胞-细菌及其相互作用过程的芯片检测进行了综述,尤其对芯片集成的光电检测技术及其测试效果进行总结和比较。通过芯片集成微流体控制、多种光电传感监测模块,使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成为细胞/细菌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分析和检测的支撑平台和优势手段。最后,对微流控光电检测技术在细胞-细菌相互作用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细菌相互作用 细胞-细菌共培养 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 光学检测法 电化学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24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勤 吴科 +4 位作者 李秀英 韩梅 黄一琴 邹冬玲 唐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2-1244,共3页
目的:总结妇科手术所致输尿管损伤的高危情况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妇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致输尿管损伤的高危因素及诊治经验。结果:术中发现损伤患者12例,子宫切除术6例(腹腔镜、开... 目的:总结妇科手术所致输尿管损伤的高危情况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妇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致输尿管损伤的高危因素及诊治经验。结果:术中发现损伤患者12例,子宫切除术6例(腹腔镜、开腹各3例),肿瘤细胞减灭术5例,盆腔淋巴结切除术1例;输尿管远端损伤7例,近端和中断损伤5例;输尿管破口缝合5例,端端吻合4例,输尿管膀胱再植3例;修补术后10例输尿管通畅、无扩张积水,2例轻度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术后发现损伤的患者有12例,均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损伤部位均在输尿管远端,1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1例行端端吻合,术后9例输尿管通畅、无扩张积水,3例轻度肾积水/输尿管扩张。结论: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能量器械使用、肿瘤侵犯输尿管、输尿管周围脓肿或粘连是引起输尿管损伤的高危因素;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输尿管损伤 输尿管膀胱再植 输尿管端端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敲除内源TCR增强TCR-T细胞对HPV16阳性宫颈癌SiHa细胞的杀伤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娟 李佳涛 庄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3-379,共7页
目的: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无内源TCR的TCR-T细胞并鉴定其在体外杀伤HPV16阳性宫颈癌SiHa细胞的功能。方法: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8^(+)T细胞和Jurkat细胞,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CD8+T、Jurkat细胞的TCR基因,制备过... 目的: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无内源TCR的TCR-T细胞并鉴定其在体外杀伤HPV16阳性宫颈癌SiHa细胞的功能。方法: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8^(+)T细胞和Jurkat细胞,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CD8+T、Jurkat细胞的TCR基因,制备过表达转基因TCR的重组慢病毒,在敲除内源性TCR的CD8^(+)T和Jurkat细胞中用慢病毒过表达转基因TCR制备TCR-T细胞,多色FCM检测TCR-T细胞中TCR和CD3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检测TCR-T细胞对HPV16阳性SiHa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CRIPSR/Cas9基因编辑技术高效地敲除了外周血CD8^(+)T细胞和Jurkat细胞中的TRAC和TRBC基因,敲除效率分别为(81.4±4.5)%、(98.5±0.07)%,制备的无内源TCR的TCR-T细胞高效表达转基因TCR,在外周血CD8^(+)T和Jurkat细胞中表达率为(66.0±17.8)%、(97.3±2.6)%,敲除内源TRAC和TRBC基因有效增强CD8^(+)T和Jurkat细胞膜表达转基因TCR(均P<0.01),敲除内源TCR增强TCR-T细胞特异性杀伤HPV16阳性的SiHa细胞[(71.4±1.0)%vs(35.1±2.0)%,P<0.01)]。结论:无内源TCR的TCR-T细胞显著增强转基因TCR的表达和对HPV16阳性宫颈癌SiHa细胞的靶向杀伤能力,为提高TCR-T细胞的临床疗效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SIHA CRISPR/Cas9 TCR敲除 TCR-T细胞 HPV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环境中肼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15
作者 林一民 周彬 +4 位作者 汤利娜 王丽娟 张稳稳 季卫刚 杨旭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0-66,共7页
用过量的糠醛衍生转化肼,用质谱对肼的糠醛衍生晶体进行结构定性,对肼糠醛衍生物的晶体、溶剂及肼糠醛衍生物的提取液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对比分析,获得可靠的定性定量分析信息,优化衍生、萃取和色谱分析等条件,用标准曲线、精密度和准... 用过量的糠醛衍生转化肼,用质谱对肼的糠醛衍生晶体进行结构定性,对肼糠醛衍生物的晶体、溶剂及肼糠醛衍生物的提取液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对比分析,获得可靠的定性定量分析信息,优化衍生、萃取和色谱分析等条件,用标准曲线、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进行方法评价。实验表明,在糠醛过量的条件下,肼完全转化为2糠醛嗪,保留时间为6.20 min,方法检出下限为0.007 8mg/L,相对标准偏差2.5%,加标回收率98%~100%。方法的色谱峰形对称、准确、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为不同实验室仪器及色谱柱条件下分析检测肼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条件探索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糠醛 衍生转化 职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婚年轻女性子宫腺肉瘤2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陈文娟 唐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8-730,共3页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17岁,未婚有性生活,以"不规则阴道流血2+年,加重半年"为主诉于2016年7月就诊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起病初期,阴道流血色鲜红、量较少,偶有少许鱼肉样组织物排出,半年前,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阴道流...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17岁,未婚有性生活,以"不规则阴道流血2+年,加重半年"为主诉于2016年7月就诊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起病初期,阴道流血色鲜红、量较少,偶有少许鱼肉样组织物排出,半年前,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阴道流血量明显增多,伴血凝块,大量组织物,伴头昏、乏力。否认怀孕史,病程中在外院多次查血HCG均为阴性,以"月经失调"接受激素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加重 不规则阴道流血 阴道流血量 血凝块 年轻女性 临床分析 月经失调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