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9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新生不同BMI等级心脏储备能力的比较——以重庆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严小波 郭兴明 +3 位作者 杨勇 钟丽莎 谢梅兰 肖守中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5,90,共3页
以641名普通大学新生(男生350名,女生291名)为实验对象,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中国成人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进行分组,通过对D/S比值和心率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息状态下,体重正常组学生与其他组学生的D/S比值和心率均存在显... 以641名普通大学新生(男生350名,女生291名)为实验对象,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中国成人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进行分组,通过对D/S比值和心率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息状态下,体重正常组学生与其他组学生的D/S比值和心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BMI值与D/S比值和心率之间有密切关系,BMI正常的学生比BMI偏高或偏低的学生具有更高水平的心脏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心功能 D/S值 B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果动态可视的细胞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邱菊辉 蒲颖 +5 位作者 雷明星 吴伟 王业启 张筱娟 王贵学 罗彦凤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重庆大学细胞基因工程实验课程团队基于转基因斑马鱼开展细胞基因工程研究,构建了直观可视化、病理现象化、动态实时化和手动操作化的转基因斑马鱼实验体系,首先构建表达硝基还原酶(NTR... 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重庆大学细胞基因工程实验课程团队基于转基因斑马鱼开展细胞基因工程研究,构建了直观可视化、病理现象化、动态实时化和手动操作化的转基因斑马鱼实验体系,首先构建表达硝基还原酶(NTR)和荧光蛋白的转基因鱼,然后用甲硝唑(MTZ)处理杀死荧光阳性细胞,直观可视地观察到转基因鱼脑部血管出血的病理现象。该实验体系包含细胞基因工程课程的所有核心实验,将该科研成果运用于课程教学,有效提高了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也为本研一体化的细胞基因工程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该实验课程的改革实践将为生物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和生物医学工程一流学科建设赋能,为发展生物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注入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基因工程实验教学 结果动态可视 斑马鱼 本研一体化 教学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农作物品种管理工作面临形势与对策建议
3
作者 张颖韬 任勤策 +5 位作者 朱世国 王家喜 杨文军 邬亚 王文华 金良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8期148-150,156,共4页
通过阐述“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粮油产能”等对品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分析重庆市农作物品种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提出“加强试验能力建设、品种试验管理”等对策,为农作物种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 面临形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任建敏 邹全明 +1 位作者 彭承琳 王缚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纳米技术 纳米机器人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工程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邵阳 王翔 蔡绍皙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探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在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所致脓毒症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内毒素的化学结构和内毒素在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中扮演的角色 ,并比较不同生物技术在治疗脓毒症中的效果。显示脓毒症与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内... 探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在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所致脓毒症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内毒素的化学结构和内毒素在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中扮演的角色 ,并比较不同生物技术在治疗脓毒症中的效果。显示脓毒症与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有关 ,脓毒症的治疗缺乏有效药物。固定化多粘菌素B(PMX -B)血液灌流可特异地吸附血液中内毒素 ,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浓度 ,改善血液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脓毒症 内毒素 治疗 革兰氏阴性菌 外科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实验室研究工作进展
6
作者 徐世荣 龙勉 蔡绍皙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4-317,共4页
关键词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实验室 科研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流动对组织工程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剪切力分布影响
7
作者 徐锐 陈国宝 +2 位作者 张昌 杨力 吕永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4-431,共8页
目的考察振荡流动以及三维支架孔径和孔隙率对生物反应器内流速和剪切力分布的影响,并根据理论计算结果为脱细胞骨三维支架和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制备提出优化方法。方法针对实验室前期制备的骨组织工程用脱细胞骨三维支架和灌注式生物反应... 目的考察振荡流动以及三维支架孔径和孔隙率对生物反应器内流速和剪切力分布的影响,并根据理论计算结果为脱细胞骨三维支架和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制备提出优化方法。方法针对实验室前期制备的骨组织工程用脱细胞骨三维支架和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将脱细胞骨三维支架简化为各向同性的多孔介质,对生物反应器内的流速和剪切力分布进行理论建模。结果振荡流作用时,多孔支架材料内速度和达西剪切力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不同半径处流速和达西剪切力差异减小,有利于在骨组织工程中对种子细胞进行均匀三维培养。提高入口灌流速度可提高平均达西剪切力;增加多孔支架孔径或孔隙率对支架内流速峰值影响不大,但会显著降低平均达西剪切力;提高入口振荡流动振荡频率可降低支架内流速最大峰值,显著减小不同半径处流速的差异。结论适宜的振荡流易产生利于骨组织工程干细胞所需剪切力,研究结果有望为优化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三维培养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计算流体力学 组织工程学 数值模拟 剪切力 振荡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红萍 赵川榕 王贵学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血管生物力学主要探讨血管细胞如何感知力学刺激、力学如何影响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开发多种数理模型来分析力学因素对疾病的作用。近年来,血管生物力学领域的研究蓬勃发展,各科研团队从不同方向解析血管的力学生物学过程,以期深入了解血... 血管生物力学主要探讨血管细胞如何感知力学刺激、力学如何影响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开发多种数理模型来分析力学因素对疾病的作用。近年来,血管生物力学领域的研究蓬勃发展,各科研团队从不同方向解析血管的力学生物学过程,以期深入了解血管生物力学因素影响各种血管疾病进程的调控机制,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基于力学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国内外专家团队并结合本团队研究工作,对血管力学生物学领域近期的研究热点和新兴趋势进行总结探讨,为把握血管力学生物学领域热点和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提供系统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物力学 力学生物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血管支架 动脉瘤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细胞片工程构建平滑肌组织及其生物力学研究
9
作者 王晟 邓林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肌组织 平滑肌细胞 材料表面改性 力学特性 器官移植 组织工程 高分子材料 生物力学研究 丙烯酞胺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力学生物学负调控内皮细胞功能
10
作者 汪洋 黄俊玚 +8 位作者 石雯 董铸峰 邹航 向小青 杨淼龙 刘志峰 李晓彤 王贵学 尹铁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7-77,共1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衰老早于内皮细胞(endo thelial cells,ECs),旨在探究衰老VSMCs对ECs的调控,以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互作对相关疾病的贡献。方法免疫印迹检测衰老与年轻血管VSMCs表型... 目的本研究基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衰老早于内皮细胞(endo thelial cells,ECs),旨在探究衰老VSMCs对ECs的调控,以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互作对相关疾病的贡献。方法免疫印迹检测衰老与年轻血管VSMCs表型标志物表达;体外梯度硬度增加培养板培养ECs后免疫印迹检测功能与表型标志物表达。此外,衰老VSMCs经Flexcell-4000T 10%幅度、1 Hz加载12 h后收取上清,超高速离心获取外泌体并进行力学响应micro RNA(mi RNA)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的mi RNAs模拟物处理ECs并进行靶基因预测与免疫印迹验证。结果衰老血管高表达合成型标志物,低表达收缩型标志物;硬度增加导致ECs功能失调、高表达间充质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筛选出的上下调力学响应mi RNA:mi R-107-3p、mi R-743b-5p的靶基因预测与验证表明二者可分别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α-SMA。结论衰老VSMCs可通过力学响应mi RNA和硬度增加的力学生物学方式负调控内皮细胞功能、增加衰老血管疾病易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功能 力学生物学 血管平滑肌细胞 外泌体 血管疾病 功能失调 间充质 合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吞噬不同电荷纳米颗粒的力学生物学研究
11
作者 张红萍 邱菊辉 王贵学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49,共1页
目的纳米颗粒(NPs)具有良好的生物分布、稳定性和持续释放动力学,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系统。通过静脉给药的NPs会被血管最内层的内皮细胞吞噬。然而,NPs的电荷如何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吞噬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对... 目的纳米颗粒(NPs)具有良好的生物分布、稳定性和持续释放动力学,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系统。通过静脉给药的NPs会被血管最内层的内皮细胞吞噬。然而,NPs的电荷如何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吞噬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对不同电荷NPs的吞噬情况。方法氨基和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NPs分别作为正电荷NPs(p NPs)和负电荷NPs(n NPs),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吞噬细胞,在低剪切应力条件(LSS)和层流切应力条件(NSS)下吞噬NPs3 h,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吞噬后细胞内的荧光强度进行对比。利用Apo E-/-小鼠模型和小鼠部分颈动脉结扎模型,体内模拟振荡剪切应力(OSS),以研究不同剪切应力对HUVEC吞噬不同电荷纳米颗粒的影响。利用不同化学抑制剂抑制吞噬过程,以研究HUVEC吞噬两种纳米颗粒的路径。结果体内外模型证明,LSS和OSS条件下,与p NPs相比,HUVEC吞噬n NPs更多;吞噬后,大多数p NPs与溶酶体共定位。利用不同化学抑制剂抑制吞噬过程,发现HUVEC吞噬不同电荷纳米颗粒可能经历不同的吞噬路径。结论LSS和OSS条件下,HUVEC更容易吞噬n NPs,且HUVEC吞噬不同电荷纳米颗粒可能经历不同的吞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血管内皮细胞 颈动脉结扎 化学抑制剂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HUVEC 释放动力学 生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尾静脉形成的内皮细胞行为及力学生物学机制研究
12
作者 赵川榕 文霖 +3 位作者 张涛 王瑾暄 王业启 王贵学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8-68,共1页
目的为适应组织器官氧气和营养的需要,血管新生后局部毛细血管被选择性地修剪,形成具有明确分级的功能化的血管网络结构,这一过程叫血管修剪。然而,关于血流动力学调控血管修剪的机制尚未阐明。方法通过共聚焦延时拍摄观察斑马鱼尾静脉(... 目的为适应组织器官氧气和营养的需要,血管新生后局部毛细血管被选择性地修剪,形成具有明确分级的功能化的血管网络结构,这一过程叫血管修剪。然而,关于血流动力学调控血管修剪的机制尚未阐明。方法通过共聚焦延时拍摄观察斑马鱼尾静脉(Caudal vein,CV)的形成及血管修剪过程,通过原位杂交、斑马鱼基因敲除和敲入,q PCR、WB、Ch IP等实验探索调控斑马鱼CV修剪的分子机制。结果与结论首先发现斑马鱼CV形成是伴随着血管环减少的血管修剪过程,由内皮细胞的迁移运动导致,该过程内皮细胞黏附连接(VE-cadherin)和细胞骨架(F-actin)的动态变化在形态上与血管吻合相反。进一步发现斑马鱼CV修剪过程中,直径相同的两根分叉血管血流速度低的血管将被修剪,血流速度大的血管将保留。机制上,发现klf6a在尾部静脉丛中高表达,与被修剪血管有共定位,并能响应血流动力学。敲降或敲除klf6a表明,klf6a的缺失抑制内皮细胞迁移、VE-cadherin和F-actin动态重排,导致CV修剪受阻。进一步发现tagln2是klf6a的下游直接靶基因。敲降或敲除tagln2导致CV修剪受阻,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及VE-cadherin和F-actin动态重排。斑马鱼体内过表达tagln2 m RNA可有效拯救klf6a缺失导致的CV修剪受阻。综上,klf6a响应血流动力学调控下游靶基因tagln2调控斑马鱼CV修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基因敲除 细胞骨架 原位杂交 力学生物学 血流速度 斑马鱼 迁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X1介导拥挤应力促进肝癌干性的力学生物学机制
13
作者 邢小莹 艾征东 +1 位作者 汤泽慧 刘万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7-407,共1页
目的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显示,力学载荷(基质刚度和压应力等)有利于维持肝癌干细胞的干性,然而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Ybox结合蛋... 目的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显示,力学载荷(基质刚度和压应力等)有利于维持肝癌干细胞的干性,然而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Ybox结合蛋白1(YBX1)作为一种DNA/RNA结合蛋白,参与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等多种类型癌症干细胞干性的调节,但有关其是否介导力学因素调控肝癌干细胞的干性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癌细胞快速增殖导致的拥挤应力对肝癌干细胞干性的影响,明确YBX1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对肝癌细胞进行拥挤应力加载培养,并检测其干性特征的变化。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干细胞成球和小鼠移植瘤实验等检测拥挤应力对肝癌干细胞干性和致瘤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结果拥挤应力通过诱导YBX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促进了肝癌干细胞干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增强了其克隆球形成能力和致瘤性。同时,拥挤应力可通过激活YAP1途径调控YBX1的基因转录,促进肝癌的干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拥挤应力调控肝癌干性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肝癌干细胞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干性 黑色素瘤 力学因素 肝癌细胞 致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应力通过组蛋白乳酸化修饰调控肝癌干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14
作者 丰凡 杨力 王春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9-449,共1页
目的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导致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和耐药的关键因素之一。LCSCs调控肝癌发生发展涉及多因素的参与,其中力学因素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响应力学刺激时会发生表观... 目的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导致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和耐药的关键因素之一。LCSCs调控肝癌发生发展涉及多因素的参与,其中力学因素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响应力学刺激时会发生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并影响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功能,进而参与关键细胞过程。乳酸化修饰是糖酵解和乳酸水平的指标,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功能。然而,关于力学因素是否通过乳酸化修饰调控LCSCs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本文探讨力学应力刺激调控LCSCs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位点及下游分子机制。方法(1)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挤压应力加载模型;(2)采用GC-MS代谢组学等方法检测挤压应力刺激对LCSCs糖酵解水平和乳酸生成的影响;(3)采用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挤压应力刺激对LCSCs组蛋白乳酸化修饰水平的影响;(4)采用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挤压应力刺激对LCSCs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1)挤压应力刺激导致LCSCs糖酵解水平和乳酸生成水平显著升高;(2)挤压应力刺激导致LCSCs组蛋白H3K14和H3K56位点乳酸化修饰水平显著上升;(3)挤压应力刺激通过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促进LCSCs的增殖、迁移和耐药性。结论挤压应力通过组蛋白乳酸化修饰调控LCSCs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发生 肝癌干细胞 挤压应力 力学刺激 乳酸水平 力学因素 微流控技术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标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集专用要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解析
15
作者 张艳丽 李婧 +2 位作者 孟祥峰 李澍 王浩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6-921,共6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监管部门对数据集的质量控制也在不断加强。202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重要行业标准YY/T 1949-2024《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集专用要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是我国首个针对特...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监管部门对数据集的质量控制也在不断加强。202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重要行业标准YY/T 1949-2024《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集专用要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是我国首个针对特定疾病领域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集质量评价的专项标准。该标准在既有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通用标准框架下,重点围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数据集,系统性地提出了专业化的质量要求与测试方法。该标准的实施将为数据集制造责任方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的研发质量,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Y/T1949-2024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数据质量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4种致病微生物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杨平 杨迎伍 +2 位作者 陈伟 王国民 李正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94,共5页
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耗时长、灵敏性差,难以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要求,建立和完善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针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根据其特异基因设计出4对引物... 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耗时长、灵敏性差,难以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要求,建立和完善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针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根据其特异基因设计出4对引物,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梯度离心处理、改良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基因组DNA和多重PCR(multiplex PCR)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这4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通过人工污染检测和市场样品检测,同时进行传统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只需经过增菌4~8h其最低检出限可达1cfu/mL,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检测和临床检验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多重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7
作者 时兰春 王伯初 +1 位作者 杨艳红 戴传云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8-142,共5页
低强度超声波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是一个比较新的热点研究领域。超声波作用的物理机制主要包括机械传质作用、加热作用和空化作用。研究发现低强度超声波可以促进底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强化反应物进入及生成物离开酶活性中心的过程 ... 低强度超声波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是一个比较新的热点研究领域。超声波作用的物理机制主要包括机械传质作用、加热作用和空化作用。研究发现低强度超声波可以促进底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强化反应物进入及生成物离开酶活性中心的过程 ,提高酶的活性 ;改变细胞膜的透性 ,加强物质运输 ,促进有益物质的生成 ;提高整个细胞的新陈代谢效率 ,加速细胞生长 ;增加细胞膜的透性 ,有助于细胞对药物的吸收。因而可以将之应用于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肿瘤的生物治疗中。文中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 ,在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此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低强度超声波 生物技术 应用 机械传质作用 加热作用 空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8
作者 杨艳红 王伯初 +1 位作者 时兰春 王庆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85,共5页
阐述了复合微生物制剂与单菌株相比较有共生、共荣、共养 ,从而有节约成本 ,解决发酵反馈抑制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等的优越性。系统举例描述了复合微生物来源、组成、生理特性 ,进一步阐明了其综合优点 ,并分类阐述了在农业、工业、医药... 阐述了复合微生物制剂与单菌株相比较有共生、共荣、共养 ,从而有节约成本 ,解决发酵反馈抑制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等的优越性。系统举例描述了复合微生物来源、组成、生理特性 ,进一步阐明了其综合优点 ,并分类阐述了在农业、工业、医药、环保等方面在国际国内的广泛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同时还分析了复合微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 ,希望复合微生物制剂能更好地服务于世界的各行各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制剂 综合应用 研究进展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改性聚乳酸及其体外生物可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罗彦凤 王远亮 +3 位作者 牛旭锋 吴杨兰 潘君 石梁萍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9,共5页
脂肪族二胺改性聚乳酸是一种具良好亲水性的新型生物材料.详细考查该材料在生理环境中的降解规律对于调整聚合物的合成工艺并对材料进行恰当改性使其具有与体内和/或体外细胞/组织生长速率相匹配的降解和吸收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聚(... 脂肪族二胺改性聚乳酸是一种具良好亲水性的新型生物材料.详细考查该材料在生理环境中的降解规律对于调整聚合物的合成工艺并对材料进行恰当改性使其具有与体内和/或体外细胞/组织生长速率相匹配的降解和吸收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聚(DL-乳酸)(PDLLA)和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为对照,详细研究了丁二胺改性聚乳酸(BMPLA)的体外降解行为,包括pH值(以pH=6.45的蒸馏水为介质)、分子量和失重率(以0.1M、pH=7.4的PBS为介质)的变化情况,试验温度:37±0.5℃.为更好地模拟材料在动物体内的降解环境,在整个降解试验中都不更换介质.结果表明:BMPLA已基本克服了聚乳酸降解过程中的酸性增强,没有出现PDLLA和MPLA表现的酸致自催化降解现象;BMPLA的分子量(特性黏度)降低速率较PDLLA和MPLA均匀,表示其力学强度是逐渐减小,而不像PDLLA和MPLA呈现体型降解特征,且随二胺含量的增加,其降解速率逐渐减小,提示BMPLA是一种降解产物不呈现酸性、降解过程不呈现体型降解特征、降解速率可调的新型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二胺 聚乳酸 新型 DL-乳酸 脂肪族 马来酸酐 体外 生物材料 动物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凭青 吴明生 +1 位作者 王远亮 朱久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1-85,共5页
低温是限制农作物分布和产量的一种非生物胁迫因素 ,因此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对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植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非冻低温作用后其抗寒性获得增强 ,这种现象被称为植物的低温驯化。最近 10年来 ,随着对植物低温驯化的分... 低温是限制农作物分布和产量的一种非生物胁迫因素 ,因此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对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植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非冻低温作用后其抗寒性获得增强 ,这种现象被称为植物的低温驯化。最近 10年来 ,随着对植物低温驯化的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应用于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的基因包括两大类 :保护基因与调控基因 ,两者都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驯化 分子机制 基因工程 植物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