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潜力视角下城市更新单元划分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1
作者 李和平 张荣明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84,共14页
城市更新由“散点更新”逐渐转向“片区统筹更新”,城市更新单元作为统筹更新方式的基本边界、更新传导载体和更新实施的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城市更新单元在划分中存在着“问题导向”思维弱化更新潜力发挥、空间评价与范围划分逻辑... 城市更新由“散点更新”逐渐转向“片区统筹更新”,城市更新单元作为统筹更新方式的基本边界、更新传导载体和更新实施的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城市更新单元在划分中存在着“问题导向”思维弱化更新潜力发挥、空间评价与范围划分逻辑脱节等问题。基于资源潜力视角,解析了其具有的机会价值、空间度量、阈值判断等特征;探索性构建了“基于资源调查的更新潜力评估-基于非监督聚类划分单元边界-统筹资源潜力划定更新单元”的城市更新单元划分路径;并以重庆市渝中区更新单元划分和更新规划策略作为实证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更新单元 资源潜力 重庆市渝中区 非监督空间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视角下历史街区与邻近地区共生模式判别及其协同更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竞 张芮珠 +2 位作者 刘环宁 刘鹏 曹珂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5,共10页
历史街区与其邻近地区具有密切的空间、功能关联。既有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法多以应对快速城市化建设冲击和缓解街区传统功能衰退为导向,聚焦历史街区本体层面的空间保护与功能发展,轻忽街区与邻近地区的共生联系,易造成历史街区空间、... 历史街区与其邻近地区具有密切的空间、功能关联。既有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法多以应对快速城市化建设冲击和缓解街区传统功能衰退为导向,聚焦历史街区本体层面的空间保护与功能发展,轻忽街区与邻近地区的共生联系,易造成历史街区空间、功能“孤岛化”问题,不利于其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本文引入遗产保护整体性思想和共生理论,以历史街区与其邻近地区为共生单元,探索解析两种空间场域在功能、交通、设施、文化等方面的共生关联,并据此归纳出博弈共生、嵌入共生、耦合共生三种共生模式,提出竞合协同、触媒活化、边缘织补三种协同更新路径,以期为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研究、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邻近地区 空间场域 共生模式 整体保护 统筹发展 协同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转型下重庆市城市更新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瓴 唐坚 +2 位作者 方小桃 刘冬旭 刘江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9,共7页
城市更新是一项多元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面向空间治理的重要公共政策。研究梳理了城市更新制度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指出城市更新实施路径在地化探索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基于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视角,分析城市更新实施困境,通过对重庆市现... 城市更新是一项多元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面向空间治理的重要公共政策。研究梳理了城市更新制度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指出城市更新实施路径在地化探索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基于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视角,分析城市更新实施困境,通过对重庆市现行城市更新制度和实践案例的剖析,从创新管控方法、合理引导市场、丰富公众参与渠道等方面系统总结城市更新实施路径,以期为各地城市更新制度设计与治理模式的转型重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制度建设 空间治理 实施路径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L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肖竞 齐才砚 +2 位作者 谢嫣然 李若晨 曹珂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 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建构了以建筑功能类型和历史范型关联解析为研究路径,以时期划分、语境解析、特征识别、谱系建构为研究步骤,以建筑属性特征3要素(区位条件、权属主体、称谓方式)和形态特征3要素(空间组织、形体轮廓、装饰细部)为研究要素的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方法。通过多样区、多时段关联解析,梳理、识别出1840年—1980年间中国公寓建筑建造的历史语境、多元特征和时代价值,并据此建构出以住宅、宿舍、旅社3大类及其9亚类、18小类功能类型和以开埠通商、民族革命、抗战斗争、解放建国初、人民公社与三线建设5阶段22类历史范型为类属坐标的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相关方法、结论可为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和公寓建筑遗产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历史 近现代建筑 公寓建筑 遗产谱系 历史范型 城市历史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风貌区的价值评价与规划策略--以重庆大田湾传统风貌区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闫怡然 李和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80,共8页
传统风貌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拓展。但相关价值评价框架与既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还不能较好地适应传统风貌区。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格局与风貌""建筑与场所""历... 传统风貌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拓展。但相关价值评价框架与既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还不能较好地适应传统风貌区。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格局与风貌""建筑与场所""历史文化"三大保护层次下的七类价值构成要素为基础的传统风貌区价值评价体系,并据此提出基于保护层次和价值构成要素分类的不同保护与更新取向的规划策略组合,并以重庆大田湾传统风貌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风貌区 价值评价 保护层次 价值构成要素 保护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社区建成环境的适老性问题识别——基于审计工具的重庆地区实证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春彧 张雪 牟燕川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7,共6页
社区是“在地养老”的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社区建成环境的适老性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影响显著。我国山地城市形态特殊,建成环境的微观适老性问题相比平原城市更复杂、更严重,但目前针对山地城市社区的适老性评价工具较少。社区建成... 社区是“在地养老”的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社区建成环境的适老性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影响显著。我国山地城市形态特殊,建成环境的微观适老性问题相比平原城市更复杂、更严重,但目前针对山地城市社区的适老性评价工具较少。社区建成环境审计是一种逐条评估微观环境要素的方法,在适老性问题识别上具有全面、详细的优势。文章基于适应山地城市特征的高密度社区建成环境审计工具扩展版(The High-density Environment Audit Tool-Extension)的构建过程,选取重庆市主城区两个典型区域的123个交叉口、139个路段和22个集中活动空间作为样本进行实地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总结影响老年人社区室外活动的环境要素、需求要素,形成山地城市社区建成环境适老性问题的“环境-需求”识别体系,并以重庆市为例梳理、识别出主要问题的类型并讨论成因,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在地评价与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适老性 社区建成环境审计 评价工具 老年友好型社区 适老化改造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性视角下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研究
7
作者 李和平 杨惠乔 肖文斌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122,共12页
随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政策的出台,传统村落保护模式逐渐从个体化、散点化向区域化、网络化转变。本文聚焦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中如何建构整体性空间格局和如何制定科学的保护利用路径两个关键问题,引入关联性的理论视角,... 随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政策的出台,传统村落保护模式逐渐从个体化、散点化向区域化、网络化转变。本文聚焦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中如何建构整体性空间格局和如何制定科学的保护利用路径两个关键问题,引入关联性的理论视角,建构了传统村落的“区域空间—历史文化—功能结构”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研究提出基于综合关联评价的“统筹片区划定—村落层级传导—结构关联重建”的集中连片空间格局建构方法及其关联保护利用方法,并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加以实证分析,以期为其他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的保护利用提供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集中连片 关联性 整体性 酉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县域乡镇单元划定研究——以成渝地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谢鑫 李和平 +1 位作者 刘晓瑜 郭欢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借鉴空间生产理论,重新认知乡镇空间的“功能—等级—网络”多元属性,在此基础上,运用高德POI、手机信令、夜间灯光、空间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单元类型划分—单元中心选取—单元范围确定”的县域乡镇单元划定方法。同时,以成渝地区6... 借鉴空间生产理论,重新认知乡镇空间的“功能—等级—网络”多元属性,在此基础上,运用高德POI、手机信令、夜间灯光、空间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单元类型划分—单元中心选取—单元范围确定”的县域乡镇单元划定方法。同时,以成渝地区6个典型区县为例,开展乡镇单元划定实证研究,并基于划定结果建立一套适用于成渝地区的乡镇单元划定标准:在单元类型方面,以功能主导型为主,以功能综合型为辅;在单元模式方面,存在多中心式、单中心式、并列式和独立式4种模式;在单元数量方面,重庆县域内单元以10~12个为宜,四川以4~7个为宜;在单元规模方面,除特殊情况外,单元内乡镇数量以2~4个为宜,旨在为各地开展乡镇单元划定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单元划定 多源数据 空间生产理论 成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生态”视角下山地城市水系空间韧性提升规划策略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荷 杨培峰 +2 位作者 张竹昕 刘伍洋 姜文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3-59,共7页
建成环境内部自然生态系统的人工干预式营建对于重构生态系统韧性和提升城市空间韧性有着重要作用。山地城市水系空间韧性提升需要突破传统水系规划只关注既有河流网络本身及相关湿地空间的现状,扭转增量发展时期"设计结合自然&qu... 建成环境内部自然生态系统的人工干预式营建对于重构生态系统韧性和提升城市空间韧性有着重要作用。山地城市水系空间韧性提升需要突破传统水系规划只关注既有河流网络本身及相关湿地空间的现状,扭转增量发展时期"设计结合自然"的传统生态提升思路,通过"设计生态"的方式解决水系空间相对独特的生态脆弱性问题,并探索适应山地城市存量空间韧性提升规划的策略及方法。文章以四川巴中经开区水系规划为例,从水量平衡、水质提升、水网连通及水景赋活四个方面探讨山地城市水系空间韧性提升规划策略,重构与山地城市存量空间发展相适应的水系空间格局,以期为同类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水系空间 设计生态 韧性提升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空间管制要素、准则及区划--以四川省万源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珂 韩贵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7-62,共6页
以空间管制为政策手段,探索空间管制要素、准则及区划方法,对协调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保障山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互适平衡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四川省万源市为例,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风险避让和市政设施防护等方面... 以空间管制为政策手段,探索空间管制要素、准则及区划方法,对协调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保障山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互适平衡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四川省万源市为例,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风险避让和市政设施防护等方面,将空间管制要素划分为4大类,16小类;从用地的生态特性、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的要求,制定各要素的空间管制准则;并应用景观生态学,选取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指数,在分析万源市城市规划区景观格局现状及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取景观斑块,构建景观廊道,进行空间管制区划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和城市规划 山地城市 空间管制区划 GIS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道路网络建设与空间扩展的协调发展研究--以山东省招远市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勇 葛国钦 +2 位作者 万丹 刘玉龙 邱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8-54,共7页
村镇道路网络与建设空间协调发展是促进村镇地区健康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以山东省招远市14个乡镇单元为例,构建路网通达发展度、空间扩展发展度和"路网—空间"协调发展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协调发展规律。研究表明:... 村镇道路网络与建设空间协调发展是促进村镇地区健康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以山东省招远市14个乡镇单元为例,构建路网通达发展度、空间扩展发展度和"路网—空间"协调发展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协调发展规律。研究表明:招远市村镇道路网络建设较之空间扩展呈现滞后特征,主要表征为路网成熟性和对外联系便捷性较差,层级结构失衡与层级衔接较差是其主要成因;招远市村镇道路网络建设与空间扩展作用关系可以抽象为"两圈层,三类型,三传导"结构模式。文章可以为我国村镇地区道路网络与空间扩展协调发展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 道路网络 空间扩展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建设动力机制 被引量:32
12
作者 邹明妍 周铁军 潘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2-67,共6页
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传统农耕文明的空间结构逐渐瓦解,乡村建设大量兴起。但目前的乡村建设大多是物质资源的再转移,忽略对本土居民的参与、农民的行为逻辑和农村的生产模式等环节的考虑。行动者网络理论是内生... 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传统农耕文明的空间结构逐渐瓦解,乡村建设大量兴起。但目前的乡村建设大多是物质资源的再转移,忽略对本土居民的参与、农民的行为逻辑和农村的生产模式等环节的考虑。行动者网络理论是内生式发展的基础理论,文章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通过梳理文献,提出乡村建设是以村民为主体的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共同参与的异质性网络的建立与更新过程,乡村是各异质行动者共同参与构建的不断变化的异质性网络空间,转译是乡村网络空间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借助ANT理论可以更好地实现乡村建设中微观范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行动者网络理论 动力机制 转译 利益联盟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性视角下的三峡库区文物复建区活态保护策略研究——以奉节夔州古建筑群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佩玲 毛华松 +1 位作者 彭浪 邹远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86,共6页
抢救式的三峡库区文物搬迁保护,带来文物与原生自然环境和伴生人文环境的断裂,造成库区文化遗产的破碎化困境。针对三峡库区文物复建区的调查与分析,梳理出文物集中搬迁保护中文物原生空间环境以及伴生非物质文化、相关历史事件、居民... 抢救式的三峡库区文物搬迁保护,带来文物与原生自然环境和伴生人文环境的断裂,造成库区文化遗产的破碎化困境。针对三峡库区文物复建区的调查与分析,梳理出文物集中搬迁保护中文物原生空间环境以及伴生非物质文化、相关历史事件、居民生活关联的破碎化问题,并以奉节夔州古建筑群——奉节宝塔坪文物复建区为例,基于关联性理论,提出环境空间重构、文化内涵阐释、事件序列串联、功能更新相容等整体性保护策略,以期为库区文物复建区及相近文物保护类型的活态保护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遗产 文物复建区 三峡库区 活态保护 关联性 夔州古建筑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空间三维路径系统寻径方法与应用——以淮安井神盐化工业区更新改造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哲昊 唐芃 +1 位作者 宋伟 龙灏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25,共7页
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达、便捷、安全的三维路径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淮安井神盐化工业区更新改造的案例中,通过Java语言编程开发的面向多要素影响下的三维寻径算法模型被用来探索项目公共空间中的三维路径系统,得到的寻径结果数据... 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达、便捷、安全的三维路径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淮安井神盐化工业区更新改造的案例中,通过Java语言编程开发的面向多要素影响下的三维寻径算法模型被用来探索项目公共空间中的三维路径系统,得到的寻径结果数据被接入Grasshopper建模软件中进行方案的进一步深化设计,形成了从场地分析到路径系统探索到方案深化的“数字链”工作流程。在实际项目中完成的路径探索和应用,实现了数据驱动的分析与设计的良性互动,探索了城市公共空间路径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 三维路径探索 寻径算法模型 数字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农业公园“产—村—景”协同发展规划策略研究——以宜宾市“川红故里”农业公园规划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青青 毛华松 罗评 《园林》 2021年第7期50-57,共8页
山地农业公园是山地乡村在内的高质量转型创新模式之一,对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与居民增收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对平原与山地农业公园比较分析,发现山地农业公园具有多样融合的乡村景观、多元立体的农林生产体系、多点分散的旅游景区景点等... 山地农业公园是山地乡村在内的高质量转型创新模式之一,对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与居民增收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对平原与山地农业公园比较分析,发现山地农业公园具有多样融合的乡村景观、多元立体的农林生产体系、多点分散的旅游景区景点等特征,同时面临产业发展滞后、村民生活品质不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等发展困境,进而提出山地农业公园以自然生态保护为前提、农业产区发展为根本、社区发展为核心、旅游发展为触媒的“产—村—景”协同发展模式。并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巡司镇“川红故里”农业公园规划为具体实例,为山地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农业公园 产—村—景 协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平视角下超大城市公共绿地可达性综合测度研究——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瓴 兰强 罗婷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49,共7页
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公共绿地游憩服务供需不匹配、不均衡等现实后果,引发学界深入探讨公共绿地配置的社会公平性问题。以超大城市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立足社会公平的价值立场,融入生活圈建设的关键性思考,从“供给-出行-需求”三方面测... 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公共绿地游憩服务供需不匹配、不均衡等现实后果,引发学界深入探讨公共绿地配置的社会公平性问题。以超大城市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立足社会公平的价值立场,融入生活圈建设的关键性思考,从“供给-出行-需求”三方面测度公共绿地可达性,并综合分析其对应社区生活圈的层级分配关系,以及与不同社会群体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绿地配置的社会公平状况总体良好;中心城区各社区生活圈的公共绿地可达性水平相当;从中心城区全域尺度看,社会公平视角下公共绿地可达性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研究揭示了公共绿地游憩供给空间不均衡与需求空间分异的关系特征,进而更精细地评价公共绿地可达性所体现的社会公平性。基于此,提出应将社会公平研究建立在“有限公平”的认知基础之上,未来应更关注公共绿地游憩服务的全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超大城市 公共绿地 社会公平 有限公平 可达性 改进潜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视角下云南腾冲村落景观特征及演变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龙彬 赵耀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44,共10页
借助GIS空间技术手段,运用景观因子的定性分析和量化的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以云南省腾冲市传统村落为例,通过分层级方式探讨区域视角下村落景观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1)村落景观特征可从全境尺度和聚落尺度两个层级入手,... 借助GIS空间技术手段,运用景观因子的定性分析和量化的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以云南省腾冲市传统村落为例,通过分层级方式探讨区域视角下村落景观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1)村落景观特征可从全境尺度和聚落尺度两个层级入手,不同层级具有不同景观构成要素、形态与特征;(2)腾冲区域村落景观可划分为6个一级景观单元和13个二级景观单元;(3)腾冲村落景观存在区域相似性和渐变性,核心区与边缘区、坝区与山区存在明显差异性;(4)现有村落景观格局受到地理环境与交通线路、边疆治理与移民宽乡、民族迁徙与文化涵化、宗族社会与宗教民俗等共同作用。同时,为腾冲区域传统村落的整体连片保护提供研究支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村落景观 传统村落 系统聚类法 GIS 腾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和平 池小燕 +1 位作者 肖竞 张文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108,共8页
在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作为村镇聚落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和重要空间载体,结合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特征提出了3种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类型,分别是城... 在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作为村镇聚落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和重要空间载体,结合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特征提出了3种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类型,分别是城区/镇带动发展单元、产业带动发展单元、基础设施带动发展单元;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划分方法体系,包括单元中心测度、单元联系辐射范围和单元类型划分;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发展路径,提出不同类型单元的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广大城乡地区提供一种科学发展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乡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单元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演进趋势、动因及协调机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万民 王智 王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6-94,共9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各类保障性住房始终在住房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缓解了城市人口集聚后的安居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城市发展背景及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应对,从保障对象、保障方式、保障区位、建设标准等...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各类保障性住房始终在住房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缓解了城市人口集聚后的安居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城市发展背景及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应对,从保障对象、保障方式、保障区位、建设标准等方面探究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趋势及内在动因,提出“多层级梯度+弹性管控”的供应机制,从增量和存量角度缓解人地矛盾;建立“融合—共享—开放”的规划机制,从空间规划层面响应新需求结构;构建“智能互联+邻里互动+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以求推动保障性住房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演变趋势 住房政策 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乡融合发展动力识别与路径研究——以我国东、中、西部共72个典型区县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鑫 李和平 +1 位作者 李聪聪 付鹏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由城乡分离向城乡融合转型的历史过程。2019年,我国设立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作为新时期城乡发展的改革试点,其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是当前学界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内、外动力两个子系统构建城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由城乡分离向城乡融合转型的历史过程。2019年,我国设立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作为新时期城乡发展的改革试点,其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是当前学界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内、外动力两个子系统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共72个典型区县的城乡融合发展动力进行识别,总结出不同地区区县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动力机制提出城乡一体、差异协调和协同收缩3种不同类型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希望能为我国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BP神经网络 动力机制 发展模式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