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可穿戴传感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睿宁
陈太菊
+2 位作者
刘宏杰
张洪
罗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77-882,共6页
可穿戴传感技术因其无创、便携等特征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对检验医学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可穿戴传感技术从传统刚性结构到柔性贴片的发展,其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实用性等性能获得极大提升。本文就可穿戴...
可穿戴传感技术因其无创、便携等特征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对检验医学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可穿戴传感技术从传统刚性结构到柔性贴片的发展,其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实用性等性能获得极大提升。本文就可穿戴传感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与挑战进行综述,分析其在葡萄糖、电解质等小分子监测中的优势与不足,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检验医学新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监测
葡萄糖
小分子
即时检验
微针贴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纸基微流控的核酸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毅
孙金元
+4 位作者
陈嘉瑞
杨滨瑞
丁柯
罗阳
张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9-896,共8页
核酸分子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对疾病诊断具有关键价值。传统核酸检测技术受限于耗时长、需大型仪器设备等局限,严重制约了其在大规模、突发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纸基微流控具有便携、自驱动等优势,在整合等温扩增技术后,为核酸分子快速...
核酸分子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对疾病诊断具有关键价值。传统核酸检测技术受限于耗时长、需大型仪器设备等局限,严重制约了其在大规模、突发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纸基微流控具有便携、自驱动等优势,在整合等温扩增技术后,为核酸分子快速、准确的检测提供可能。本文从纸基微流控的设计出发,综述纸基微流控在核酸分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影响其检测灵敏度、稳定性等的干扰因素,为推动纸基微流控向临床转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核酸检测
等温扩增
即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输血前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3
作者
孙金元
杨毅
+2 位作者
罗文浩
张洪
罗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4-632,共9页
精准输血对疾病治疗、急诊抢救意义重大。开展输血前多项标志物检测是保障精准治疗的关键,是降低输血风险的前提。输血前检测主要是指为保证输血安全、预防交叉感染,从而对血型、凝血、感染等进行检测。其常规检测指标包括血型、交叉配...
精准输血对疾病治疗、急诊抢救意义重大。开展输血前多项标志物检测是保障精准治疗的关键,是降低输血风险的前提。输血前检测主要是指为保证输血安全、预防交叉感染,从而对血型、凝血、感染等进行检测。其常规检测指标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纤维蛋白原、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等。传统的临床输血前检测技术以免疫分析为主。随着临床救治需求由院内向现场救治拓展,电化学传感技术、微流控技术、光谱技术等新技术也逐步发展用于输血前快速检测。基于此,本文综述了不同输血前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分析了系列新技术在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输血前检测乃至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安全
检测技术
便携式
化学传感
即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流控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4
作者
万其武
包旭东
+2 位作者
丁柯
牟华明
罗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114,共8页
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微生物对于疫情防控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研究者们通过合理地设计微流控芯片,将微流控技术与各种检测技术相结合,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技术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
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微生物对于疫情防控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研究者们通过合理地设计微流控芯片,将微流控技术与各种检测技术相结合,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技术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微流控检测技术优势突出,具有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不高、样本需求量少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下病原微生物的精准、快速检测。本文对微流控技术在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及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提供研究思路,促进微流控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发展,提高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芯片
微流控
自动化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RISPR-Cas12a系统反式切割活性的凝血酶检测技术研究
5
作者
涂伟
刘芸悠
+4 位作者
赵贤贤
邓文平
黄廷
张洪
罗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7-962,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快速、灵敏的凝血酶检测技术,为多种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利用所筛选的高特异性凝血酶适配体设计发夹结构变构探针,用于高特异...
目的:通过构建快速、灵敏的凝血酶检测技术,为多种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利用所筛选的高特异性凝血酶适配体设计发夹结构变构探针,用于高特异性识别凝血酶并将凝血酶信号转化为核酸信号。在变构探针识别凝血酶后,适配体结合凝血酶引发变构探针变构,暴露Cas12a活性部分。CRISPR-Cas12a系统识别活性部分后,其反式切割特性被触发,开始无序切割周围存在的单链DNA荧光探针,导致标记在荧光探针两端的荧光基团(Cy3)和淬灭基团(BHQ)分离,使处于被淬灭状态的Cy3荧光重新出现。所产生的荧光信号的强度与体系中存在的凝血酶浓度呈正相关。结果:通过荧光实验证实所设计的变构探针对凝血酶表现出极高的识别特异性和稳定性;在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检测限为0.23 pmol/L。结论:该方法结合了高灵敏度、低成本和良好的便携性等优点,为凝血酶相关疾病的检测与精准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2a
凝血酶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菌介导肿瘤治疗的进展与思考
6
作者
汪梓宁
祝映
+1 位作者
罗阳
顾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23-932,共10页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探索新型肿瘤治疗方式、提高其靶向性和药物递送效率、避免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降低副反应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细菌既可以依赖天然的特性靶向缺氧、低pH、高渗透性和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又可...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探索新型肿瘤治疗方式、提高其靶向性和药物递送效率、避免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降低副反应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细菌既可以依赖天然的特性靶向缺氧、低pH、高渗透性和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又可以通过免疫调节、细菌毒素促凋亡、抑制血管新生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研究者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细菌,使之成为靶向性更高、穿透性更好的工程菌。此外,利用细菌外膜囊泡装载化疗药物或结合纳米材料抗肿瘤以及细菌联合化疗、放疗、光热/光动疗法的出现,使得细菌治疗肿瘤方面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细菌介导肿瘤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菌
靶向治疗
细菌外膜囊泡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ircRNA在衰老相关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文静
黎恒
+3 位作者
彭海
吴静芝
张洪
罗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0期90-100,I0001,共12页
环状核糖核酸(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由外显子和/或内含子组成共价闭合环结构,广泛表达于真核细胞中。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ircRNA已经成为衰老相关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circRN...
环状核糖核酸(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由外显子和/或内含子组成共价闭合环结构,广泛表达于真核细胞中。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ircRNA已经成为衰老相关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circRNA可以通过参与RNA-RNA调控网络或RNA-蛋白质复合体的形成,在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circRNA还具有作为衰老相关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因此,本文就circRNA的生物发生、生物学功能以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阐明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早期诊治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核糖核酸
衰老
作用机制
衰老相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穿戴传感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睿宁
陈太菊
刘宏杰
张洪
罗阳
机构
重庆大学医学院智慧检验与分子医学中心
重庆
市第一实验中学校
山东
大学
第二医院
检验
医学
中心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77-88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82072383、8187173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2125022)
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雏鹰计划资助项目(编号:CY210109)。
文摘
可穿戴传感技术因其无创、便携等特征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对检验医学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可穿戴传感技术从传统刚性结构到柔性贴片的发展,其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实用性等性能获得极大提升。本文就可穿戴传感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与挑战进行综述,分析其在葡萄糖、电解质等小分子监测中的优势与不足,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检验医学新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监测
葡萄糖
小分子
即时检验
微针贴片
Keywords
wearable technology
monitoring
glucose
small molecule
point-of-care testing
microneedle patch
分类号
R331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纸基微流控的核酸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毅
孙金元
陈嘉瑞
杨滨瑞
丁柯
罗阳
张洪
机构
重庆大学医学院智慧检验与分子医学中心
重庆大学
生物工程
学院
重庆
市第一实验中学校
重庆大学
附属江津医院科教外事部
山东
大学
第二医院
检验
医学
中心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9-89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8207238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2125022)
+3 种基金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BX20220194)
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资助项目(编号:2021YFQ0060)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编号:cstc2020jcyj-zdxmX0006)
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雏鹰计划资助项目(编号:CY210109)。
文摘
核酸分子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对疾病诊断具有关键价值。传统核酸检测技术受限于耗时长、需大型仪器设备等局限,严重制约了其在大规模、突发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纸基微流控具有便携、自驱动等优势,在整合等温扩增技术后,为核酸分子快速、准确的检测提供可能。本文从纸基微流控的设计出发,综述纸基微流控在核酸分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影响其检测灵敏度、稳定性等的干扰因素,为推动纸基微流控向临床转化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微流控
核酸检测
等温扩增
即时检验
Keywords
microfluidics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point-of-care testing
分类号
R331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输血前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3
作者
孙金元
杨毅
罗文浩
张洪
罗阳
机构
重庆大学医学院智慧检验与分子医学中心
重庆大学
生物工程
学院
山东
大学
第二医院
检验
医学
中心
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4-632,共9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2125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2383,8220263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BX20220194,2022M721937)资助项目。
文摘
精准输血对疾病治疗、急诊抢救意义重大。开展输血前多项标志物检测是保障精准治疗的关键,是降低输血风险的前提。输血前检测主要是指为保证输血安全、预防交叉感染,从而对血型、凝血、感染等进行检测。其常规检测指标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纤维蛋白原、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等。传统的临床输血前检测技术以免疫分析为主。随着临床救治需求由院内向现场救治拓展,电化学传感技术、微流控技术、光谱技术等新技术也逐步发展用于输血前快速检测。基于此,本文综述了不同输血前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分析了系列新技术在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输血前检测乃至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输血安全
检测技术
便携式
化学传感
即时检测
Keywords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portable
chemical sensing
point-of-care testing
分类号
O61 [理学—无机化学]
R44 [医药卫生—诊断学]
R392 [医药卫生—免疫学]
Q511 [生物学—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流控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4
作者
万其武
包旭东
丁柯
牟华明
罗阳
机构
重庆大学医学院智慧检验与分子医学中心
重庆大学
生物工程
学院
重庆大学
附属江津医院科教外事部
重庆大学
附属三峡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114,共8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125022)
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博士后科研启动项目(2022BHQDXM01)
重庆市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CSTB2022NSCQ-BHX0703)。
文摘
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微生物对于疫情防控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研究者们通过合理地设计微流控芯片,将微流控技术与各种检测技术相结合,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技术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微流控检测技术优势突出,具有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不高、样本需求量少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下病原微生物的精准、快速检测。本文对微流控技术在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及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提供研究思路,促进微流控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发展,提高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芯片
微流控
自动化
快速检测
Keywords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chip
microfluidics
automation
rapid detection
分类号
R446.5 [医药卫生—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RISPR-Cas12a系统反式切割活性的凝血酶检测技术研究
5
作者
涂伟
刘芸悠
赵贤贤
邓文平
黄廷
张洪
罗阳
机构
重庆大学
附属涪陵医院
医学
检验
科
陆军军医
大学
附属西南医院
医学
检验
科
山东
大学
第二医院
检验
医学
中心
重庆大学医学院智慧检验与分子医学中心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7-96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2125022、82072383、81871733)
重庆市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资助项目(编号:CSTC2020JSCX-CYLHX0001)
+3 种基金
四川省重点研发资助项目(编号:22ZDYF0318)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编号:CSTC2020JCYJ-ZDXMX0006)
重庆市教委重点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KJZD-M202000101)
重庆市教委研究生导师团队资助项目(编号:YDSTD1924)。
文摘
目的:通过构建快速、灵敏的凝血酶检测技术,为多种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利用所筛选的高特异性凝血酶适配体设计发夹结构变构探针,用于高特异性识别凝血酶并将凝血酶信号转化为核酸信号。在变构探针识别凝血酶后,适配体结合凝血酶引发变构探针变构,暴露Cas12a活性部分。CRISPR-Cas12a系统识别活性部分后,其反式切割特性被触发,开始无序切割周围存在的单链DNA荧光探针,导致标记在荧光探针两端的荧光基团(Cy3)和淬灭基团(BHQ)分离,使处于被淬灭状态的Cy3荧光重新出现。所产生的荧光信号的强度与体系中存在的凝血酶浓度呈正相关。结果:通过荧光实验证实所设计的变构探针对凝血酶表现出极高的识别特异性和稳定性;在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检测限为0.23 pmol/L。结论:该方法结合了高灵敏度、低成本和良好的便携性等优点,为凝血酶相关疾病的检测与精准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CRISPR-Cas12a
凝血酶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Keywords
CRISPR-Cas12a
thrombin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分类号
R331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菌介导肿瘤治疗的进展与思考
6
作者
汪梓宁
祝映
罗阳
顾玮
机构
重庆大学医学院智慧检验与分子医学中心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23-93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772061)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cstc2019jcyj-msxmX0266)。
文摘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探索新型肿瘤治疗方式、提高其靶向性和药物递送效率、避免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降低副反应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细菌既可以依赖天然的特性靶向缺氧、低pH、高渗透性和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又可以通过免疫调节、细菌毒素促凋亡、抑制血管新生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研究者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细菌,使之成为靶向性更高、穿透性更好的工程菌。此外,利用细菌外膜囊泡装载化疗药物或结合纳米材料抗肿瘤以及细菌联合化疗、放疗、光热/光动疗法的出现,使得细菌治疗肿瘤方面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细菌介导肿瘤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肿瘤
细菌
靶向治疗
细菌外膜囊泡
联合治疗
Keywords
tumor
bacterium
targeted therapy
bacterial outer membrane vesicle
combined therapy
分类号
R730.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ircRNA在衰老相关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文静
黎恒
彭海
吴静芝
张洪
罗阳
机构
重庆大学医学院智慧检验与分子医学中心
山东
大学
第二医院
检验
医学
中心
出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0期90-100,I0001,共12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12502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2009600,2022YFC2009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82241059)。
文摘
环状核糖核酸(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由外显子和/或内含子组成共价闭合环结构,广泛表达于真核细胞中。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ircRNA已经成为衰老相关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circRNA可以通过参与RNA-RNA调控网络或RNA-蛋白质复合体的形成,在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circRNA还具有作为衰老相关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因此,本文就circRNA的生物发生、生物学功能以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阐明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早期诊治提供新思考。
关键词
环状核糖核酸
衰老
作用机制
衰老相关疾病
Keywords
circular RNA
Aging
Action mechanism
Aging-related diseases
分类号
R363 [医药卫生—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可穿戴传感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与挑战
刘睿宁
陈太菊
刘宏杰
张洪
罗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纸基微流控的核酸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杨毅
孙金元
陈嘉瑞
杨滨瑞
丁柯
罗阳
张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输血前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孙金元
杨毅
罗文浩
张洪
罗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微流控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万其武
包旭东
丁柯
牟华明
罗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CRISPR-Cas12a系统反式切割活性的凝血酶检测技术研究
涂伟
刘芸悠
赵贤贤
邓文平
黄廷
张洪
罗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细菌介导肿瘤治疗的进展与思考
汪梓宁
祝映
罗阳
顾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circRNA在衰老相关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文静
黎恒
彭海
吴静芝
张洪
罗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