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医学科病房院内感染病原学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邵岚 王大武 +7 位作者 白定群 余和平 杜艳会 陈大为 李小宏 彭晓华 何佳 孔渝菡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院内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病史及“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收集 2014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 156 名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及 1605 名未发生院内... 目的: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院内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病史及“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收集 2014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 156 名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及 1605 名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康复医学科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86%(2014:7.16%;2015:7.73%;2016:10.34%;2017:10.61%);共检测病原菌 235 株,检出革兰阴性菌(G-)178 株(75.74%),革兰阳性菌(G+)49 株(20.85%),真菌 8 株(3.40%)。 G-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80 株,34.04%),G+中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 株,7.66%);5 种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株中,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占比最高的为鲍曼不动杆菌(73.91%);感染部位最常见的为泌尿系统,占 55.65%,其次为呼吸系统占 20.87%,血液系统感染占 8.70%;发生院内感染的疾病最常见的为脑卒中,占 36.54%,在发生院内感染的所有病种中以脊髓损伤的院感发生率最高,为 63.08%;男性(OR=2.105,95%CI=1.440~3.076,P=0.000)、留置尿管(OR=4.629,95%CI=3.087~6.942,P=0.000)、气管切开(OR=2.427,95%CI=1.293~4.557, P=0.006)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得分<60 分(OR=13.455,95%CI=7.585~23.869,P=0.000)为康复医学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留置胃管(OR=0.312,95%CI=0.166~0.587,P=0.000)可能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院内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菌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泌尿系感染最常见。发生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病种为脑卒中,而院感发生率最高的病种为脊髓损伤。男性、留置尿管、气管切开及 ADL 得分<60 分等可能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科 院内感染 细菌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清扫术后肩臂综合征的评估与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家存 孙沫逸 +31 位作者 任皎洁 郭伟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尚伟 刘绍严 张杰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杨凯 龚忠诚 席庆 韩冰 麦华明 陈彦平 章杰 吴亚东 李超 安常明 孙传政 袁华 杨帆 袁海光 吴丹冬 范帅 李飞 徐超 魏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7,共11页
颈淋巴清扫术(N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颈清术式在不断改良,但术中因剥离、牵拉等损伤副神经、肌肉、肌膜、筋膜及韧带引起的肩臂综合征(SS),仍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放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颈及手臂... 颈淋巴清扫术(N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颈清术式在不断改良,但术中因剥离、牵拉等损伤副神经、肌肉、肌膜、筋膜及韧带引起的肩臂综合征(SS),仍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放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颈及手臂疼痛、僵硬、麻木、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更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清术后SS的问题尚缺乏一个系统评估和康复管理方案。基于前期临床实践基础以及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邀请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的专家根据相关临床经验共同讨论、修改,从SS的病因、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康复策略及预防等方面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颈淋巴清扫术 肩臂综合征 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防治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乐女 陈大为 王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0-775,共6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改善了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但术后再狭窄是困扰其远期疗效的重大难题。气虚血瘀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血管支架植入前后的主要病理状态,补阳还五汤作为益气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可以... 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改善了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但术后再狭窄是困扰其远期疗效的重大难题。气虚血瘀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血管支架植入前后的主要病理状态,补阳还五汤作为益气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缺血再灌注的细胞供氧、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增生内膜中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并促进其清除和降解等多个环节,防治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益气活血化瘀 补阳还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大武 白定群 +8 位作者 邵岚 夏新蜀 余和平 李小宏 林海丹 陈大为 李开庭 雷飚 张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0-954,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与常规物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物理治疗,...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与常规物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应用被动定位被动复位(passive reproduction of passive positioning protocol,PRPP)、运动变化阈值(threshold to detect passive motion,TDPM)的方法测量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以及站立位前伸试验(standing forward reach test,SFRT)、躯干平衡量表测试(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发现机器人治疗组偏瘫侧膝关节45°目标PRPP(7.5±1.08)°、15°目标PRPP(14.9±2.71)°,伸膝TDPM(5.4±1.98)°、屈膝TDPM(4.3±1.25)°,SFRT(11.1±1.72)cm,TIS动态坐位平衡(8.4±0.21)分、协调性(3.4±0.32)分、总分(17.1±1.81)分。机器人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75°目标PRPP及TIS静态坐位平衡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及平衡功能,对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步态训练 脑卒中 本体感觉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林海丹 张韬 +2 位作者 陈青 李宏伟 白定群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32-1838,共7页
为探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Robot-assisted gait training,RAGT)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将16例ISCI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地面步行训练)及试验组(常规康复治疗+RA... 为探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Robot-assisted gait training,RAGT)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将16例ISCI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地面步行训练)及试验组(常规康复治疗+RAGT).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分别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Low extremity motor score,LEMS)及脊髓损伤步行指数II(Walking index for spinal cord injury II,WISCI II)评定.治疗后,两组患者LEMS均有提高(P<0.05),但试验组LE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WISCI I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试验组在治疗8周及12周后WISCI II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试验组WISCI II在训练12周后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RAGT与地面步行训练在提高肌力上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改善步行能力上RAGT优于地面步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 地面步行训练 脊髓损伤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骨骼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宏伟 张韬 +2 位作者 冯垚娟 林海丹 白定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8-791,共4页
外骨骼下肢康复机器人根据其辅助步行训练的特点可分为基于平板训练的机器人和平地行走训练机器人。这两类外骨骼下肢康复机器人均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得到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平衡功能的改善,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 外骨骼下肢康复机器人根据其辅助步行训练的特点可分为基于平板训练的机器人和平地行走训练机器人。这两类外骨骼下肢康复机器人均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得到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平衡功能的改善,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外骨骼下肢康复机器人 运动功能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程雪 白定群 彭晓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7-1332,共6页
脑卒中是导致成年人永久性残疾的原因之一[1]。2/3的脑卒中患者存在行走障碍,跌倒风险较高且活动能力明显下降[2]。随着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的逐年增高,卒中后康复需求问题也日益显著。研究表明脑卒中神经康复要点包括:高强度、高剂量... 脑卒中是导致成年人永久性残疾的原因之一[1]。2/3的脑卒中患者存在行走障碍,跌倒风险较高且活动能力明显下降[2]。随着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的逐年增高,卒中后康复需求问题也日益显著。研究表明脑卒中神经康复要点包括:高强度、高剂量、高重复性、任务导向性训练、自上而下(例如经颅磁刺激)与自下而上(例如机器人辅助训练)的方法的结合[3—6]。而康复机器人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逐渐用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尤其是神经功能受损所致的行走障碍[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发病率 行走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神经功能受损 脑卒中康复 任务导向性训练 跌倒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肾上腺和肾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邵岚 罗生军 +7 位作者 金菊英 高飞 何云锋 张尧 蒲军 王德林 吴小侯 唐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肾上腺和肾脏肿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肾脏肿瘤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RAS组和常规组,按照预设的纳...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肾上腺和肾脏肿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肾脏肿瘤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RAS组和常规组,按照预设的纳入排除标准,最终ERAS组纳入89例,其中肾上腺肿瘤38例、肾癌15例、肾囊肿36例。常规处理组纳入100例,其中肾上腺肿瘤49例、肾癌16例、肾囊肿35例。ERAS组按照预设的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与传统组相比,ERAS组的术后首次饮水时间[(3.1±1.7)h vs.(7.8±3.5)h,t′=-11.419,P=0.000]、术后首次进食时间[(7.6±3.7)h vs.(13.0±6.9)h,t′=-6.611,P=0.000]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9.1±4.9)h vs.(26.9±16.3)h,t′=-10.449,P=0.000]明显提前;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0.1±4.5)h vs.(23.2±15.4)h,t=-8.165,P=0.00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0.0±7.6)h vs.(15.0±9.0)h,t′=-4.157,P=0.000]和术后住院天数[(2.7±1.8)d vs.(3.6±2.1)d,t′=-3.128,P=0.002]明显缩短;术后2 h VAS疼痛评分[(3.3±0.8)vs.(4.3±0.8),t=-8.925,P=0.000]和术后首次下床时VAS评分[(2.5±0.6)vs.(3.4±0.7),t=-8.662,P=0.000]降低;手术时间[(55.8±32.5)min vs.(58.5±31.8)min,t′=-0.557,P=0.578]、术中出血量[(48.2±39.2)m L vs.(48.3±34.6)m L,t′=-0.008,P=0.994]、术后并发症(3/89 vs.6/100,χ2=0.712,P=0.398)、引流管留置时间[(24.4±16.2)h vs.(27.0±15.3)h,t′=-1.143,P=0.25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AS理念运用于肾上腺和肾脏肿瘤手术的围手术期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明显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舒适感,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肾上腺肿瘤 肾脏肿瘤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聚焦超声对大鼠膝关节僵硬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唐秋雨 毛琳 +1 位作者 白定群 易威威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08-1216,共9页
目的评估低强度聚焦超声(low-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LIFU)对大鼠膝关节僵硬中的疗效,并探究其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选取购自重庆医科大学动物房的15只8周龄、体质量为250~300 g的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空... 目的评估低强度聚焦超声(low-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LIFU)对大鼠膝关节僵硬中的疗效,并探究其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选取购自重庆医科大学动物房的15只8周龄、体质量为250~300 g的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5)、僵硬对照组(n=5)和僵硬超声组(n=5)。选取僵硬对照组和僵硬超声组大鼠建立膝关节僵硬模型,僵硬超声组行LIFU(频率1 MHz、功率1.5 W,20 min/次,5次/周)干预4周。分别于干预后第0、14、28天检测3组大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并对其关节后囊进行组织学分析。分离培养大鼠膝关节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根据是否进行TGF-β(10 ng/mL)诱导和LIFU干预,将其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LIFU组、TGF-β组及TGF-β+LIFU组,检测各组细胞纤维化相关指标及TGF-β/Smad通路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动物实验中,LIFU干预14 d时,僵硬超声组大鼠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僵硬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LIFU干预28 d时,僵硬超声组大鼠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僵硬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同时,僵硬超声组大鼠膝关节后囊纤维化水平较僵硬对照组改善明显,纤维化相关指标(α-SMA,TGF-β)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在细胞实验中,TGF-β组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促进纤维化相关指标(α-SMA,COL1A1,COL3A1)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并激活了TGF-β/Smad信号通路;而LIFU干预后,TGF-β+LIFU组较TGF-β组显著抑制TGF-β诱导的纤维化相关指标(α-SMA,COL1A1,COL3A1)的表达(P<0.05)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LIFU能够有效改善大鼠膝关节僵硬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僵硬 低强度聚焦超声 成纤维细胞 膝关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三叉神经刺激对慢性偏头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刘林林 朱俊超 +1 位作者 白定群 蒋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8-509,共12页
目的:探究经皮三叉神经刺激(external trigeminal nerve stimulation, eTNS)对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 CM)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NTG)法构建CM模型。模型大鼠接受不同参数的eTNS刺激:低频... 目的:探究经皮三叉神经刺激(external trigeminal nerve stimulation, eTNS)对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 CM)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NTG)法构建CM模型。模型大鼠接受不同参数的eTNS刺激:低频段低强度、高频段低强度、低频段高强度、高频段高强度。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明确eTNS对CM的作用及最佳刺激参数;检测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 TNC)部位CGRP、c-Fos、小胶质细胞标志物及炎症因子表达,明确eTNS治疗的潜在机制。结果:高频段低强度eTNS显著提升CM大鼠疼痛阈值,降低TNC部位CGRP、c-Fos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促炎因子释放,促进M2型标志物表达。结论:高频段低强度eTNS对CM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介导的中枢敏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三叉神经刺激 慢性偏头痛 中枢敏化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艳会 杜艳丽 +1 位作者 林海丹 王焕萍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2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试验组予综合康复治疗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2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试验组予综合康复治疗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及住院天数。结果: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下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健康教育 VAS:JOA下腰痛评分 住院天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偏瘫合并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和平 夏新蜀 +1 位作者 党元秀 曹万群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94,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合并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综合康复措施对32例偏瘫后合并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BMD)、疼痛指数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经康复治疗后,上述患者BMD...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合并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综合康复措施对32例偏瘫后合并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BMD)、疼痛指数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经康复治疗后,上述患者BMD、疼痛指数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减轻偏瘫患者废用性骨质疏松的程度,有助于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偏瘫 废用性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康复辅助器具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君 黄欢欢 +2 位作者 王俊 杨力凝 肖明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3-601,共9页
目的分析近10年康复辅助器具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2012至2021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合集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及VOSviewer可视化分析作者、国家/地区、机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与结... 目的分析近10年康复辅助器具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2012至2021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合集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及VOSviewer可视化分析作者、国家/地区、机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与结论国内外年发文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发文最多的团队为喻洪流团队,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国外发文最多的团队为Maysam G团队,发文最多的机构为匹兹堡大学。国家发文量最多及中介中心性最高的是美国。国内外康复辅助器具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康复辅助器具在特殊/脆弱人群中的应用、康复辅助器具及其相关专业服务的应用效果研究;预测基于智能感知、类脑计算、深度学习及虚拟/增强现实的智能辅助器具产品设计研发及应用研究是本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器具 康复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P通过促进自噬抑制髓核细胞胞外基质分解代谢
14
作者 易威威 唐秋雨 +2 位作者 陶白龙 李开庭 王大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7-1114,共8页
目的探讨YAP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接受腰椎手术患者的相对正常和退变的椎间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YAP在人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体外培... 目的探讨YAP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接受腰椎手术患者的相对正常和退变的椎间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YAP在人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体外培养人原代髓核细胞,通过IL-1β处理诱导髓核细胞退变,将实验分为对照组、IL-1β组、IL-1β+LV-YAP组、IL-1β+YAP-siRNA组和IL-1β+LV-YAP+3-MA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基质分解代谢及自噬水平变化。最后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利用MRI、阿利新蓝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YAP和LC3的表达及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YAP在退变椎间盘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对正常的椎间盘组织(P<0.05)。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IL-1β+LV-YAP组显著提高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中CollagenⅡ、Aggrecan和LC3-Ⅱ的蛋白表达(P<0.05),降低MMP-3和MMP-13的蛋白表达(P<0.05),而IL-1β+YAP-siRNA组则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作用。而予以自噬抑制剂3-MA预处理后明显降低IL-1β+LV-YAP组中GFP-LC3阳性颗粒数量和CollagenⅡ、Aggrecan、LC3-Ⅱ蛋白表达(P<0.05),且提高MMP-3和MMP-13的蛋白表达(P<0.05)。进一步在体内构建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YAP过表达促进LC3表达和抑制椎间盘退变。结论YAP过表达通过促进人髓核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延缓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P 椎间盘退变 自噬 细胞外基质 髓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邵岚 白定群 +3 位作者 余和平 王大武 李小宏 陈大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5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损伤平面T10—L1,ASIA分级C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5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损伤平面T10—L1,ASIA分级C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站立床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用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ASIA-LEMS),Berg平衡量表(BBS),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组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高于电动起立床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脊髓损伤 电动起立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住院健康教育路径的制订与实施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杜艳会 赵庆华 +2 位作者 刘玲 王焕萍 李燕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于出院前1周评价效...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于出院前1周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膀胱管理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并实行有效管理,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患者自护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住院患者 间歇性导尿 膀胱功能训练 健康教育路径 制订 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堵取石导管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罗生军 邵岚 +4 位作者 尹志康 陈刚 唐伟 吴小候 刘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4-827,共4页
目的:评估英诺伟TMIVX-SC10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镜取石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8月于我院就诊的单侧输尿管结石并行输尿管镜检患者299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封堵取石导管141例(A组),未应用158例(B组)。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评估英诺伟TMIVX-SC10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镜取石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8月于我院就诊的单侧输尿管结石并行输尿管镜检患者299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封堵取石导管141例(A组),未应用158例(B组)。比较2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的总体碎石成功率相当,A组为90.1%,B组为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输尿管上段结石A组为81.6%,B组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成功率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1.000,0.59);对成功施行输尿管镜碎石的例数中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6.2±13.4)min,B组为(44.9±28.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上段结石A组的手术时间为(39.2±12.0)min,B组为(53.3±26.2)min,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0);中段结石A组的手术时间为(43.0±14.1)min,B组为(45.3±20)min,差异无统计意义(P=0.754);下段结石A组的手术时间为(34.1±13.6)min,B组为(41.1±28.5)min,差异有统计意义(P=0.047);A组输尿管上段的结石的清除率为96.8%,B组为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中下段结石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1.000,0.479)。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结石封堵取石导管能显著提高输尿管上段结石经输尿管镜碎石的成功率,能显著缩短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取石导管 输尿管镜 钬激光 输尿管结石 结石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大黄素复合光动力处理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体外观测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青 李开庭 +3 位作者 田思 白定群 于廷和 虞乐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162-2166,共5页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AE)介导的光动力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AE介导的光动力(PDT)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Hoechst细胞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An...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AE)介导的光动力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AE介导的光动力(PDT)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Hoechst细胞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Anne-V/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DCFH-DA染色检测活性氧物质(ROS)产生;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AE介导的光动力作用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AE介导的光动力作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凋亡和继发性坏死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单纯光照射组、单纯AE光敏剂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而后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E介导的光动力在能量密度为12 J/cm2(药物浓度10μmol/L,光功率密度40 mW/cm2持续照射时间为300 s)作用后Hoechst细胞核荧光染色可观察到细胞核固缩、碎裂,可见凋亡小体;DCFHDA荧光染色发现PDT组细胞内ROS水平升高;JC-1荧光染色发现PDT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膜电位下降;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略有降低。结论 AE介导的光动力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且线粒体通路参与了AE介导的光动力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芦荟大黄素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对胃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段勤勤 高青 +1 位作者 李开庭 白定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16μg/ml)作用胃癌细胞(1、2、4、6、8 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在胃...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16μg/ml)作用胃癌细胞(1、2、4、6、8 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在胃癌细胞中的摄取情况;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0、2、4、8、16、32μg/ml)作用胃癌细胞4 h后,不同能量紫外光处理(紫外光波长为430 nm,连续输出方式,功率密度40 mW/cm2)胃癌细胞,光能量密度分别为:0.0、0.8、1.6、3.2、6.4、12.8、25.6 J/cm2,采用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率的变化;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16μg/ml)作用胃癌细胞4 h后,能量密度为(6.4J/cm2)紫外光处理(紫外光波长为430 nm,连续输出方式,功率密度40 mW/cm2)胃癌细胞,采用Hoechst33342细胞核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在胃癌细胞中的吸收时间在4 h达到高峰;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作用胃癌细胞4 h后,浓度低于8μg/ml时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5,P=0.074);单纯光照组与单纯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组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16μg/ml)介导的光动力(6.4 J/cm2)作用胃癌细胞12 h后,胃癌细胞凋亡率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PDT组高于空白对照组、纳米脂质体组;Hoechst33342细胞核荧光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固缩、碎裂,可见凋亡小体。结论: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作用能有效的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 光动力 胃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化姜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曾霞波 夏新蜀 +4 位作者 余和平 白定群 谭勇 何勇 许川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光敏化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光照时间的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光敏化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起抑制和杀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 目的:探讨光敏化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光照时间的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光敏化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起抑制和杀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和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姜黄素是一种新型的光敏剂,能有效的杀伤和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姜黄素 光动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