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腋淋巴结转移受体阴性乳腺癌加用内分泌治疗1例报道 被引量:2
1
作者 金梁斌 汲广岩 +3 位作者 孔令泉 厉红元 任国胜 吴凯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8-448,共1页
1病史资料患者,女,40岁,因左乳包块入我院,查体左乳外上扪及一增厚块,约5 cm×5 cm大小,质中,界欠清,活动度差,左腋扪及约2.5 cm×2 cm肿大淋巴结,质中,光滑,活动度差,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左乳包块及左腋肿大融合淋巴结核心穿刺活... 1病史资料患者,女,40岁,因左乳包块入我院,查体左乳外上扪及一增厚块,约5 cm×5 cm大小,质中,界欠清,活动度差,左腋扪及约2.5 cm×2 cm肿大淋巴结,质中,光滑,活动度差,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左乳包块及左腋肿大融合淋巴结核心穿刺活检示:左乳腺癌和左腋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淋巴结转移 内分泌治疗 阴性乳腺癌 肿大淋巴结 加用 受体 病史资料 左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气管浸润1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作文 刘胜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7-748,共2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cancer,NEC)为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肿瘤,以累及胃、胰腺、肺多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甲状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yroid,NECT)伴气管浸润病例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甲状腺 浸润 气管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异常表达B7-H4对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沈依帆 黄文炼 +3 位作者 徐曼 苏新良 王欣 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7-870,874,共5页
目的:探讨B7-H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外周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B7-H4在乳腺浸润性癌、癌旁组织和纤维腺瘤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B7-H4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EL... 目的:探讨B7-H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外周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B7-H4在乳腺浸润性癌、癌旁组织和纤维腺瘤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B7-H4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ELISA芯片检测T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B7-H4在乳腺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为84.62%(44/5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纤维腺瘤组织(P<0.01,P<0.01)。体外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B7-H4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的增殖指数Ki67无明显影响;但B7-H4诱导CD8^+T细胞凋亡的作用强于CD4^+T细胞。B7-H4组FOXP3^+T/CD4^+T也高于空白组(P<0.05)。B7-H4组较空白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IL-17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癌异常表达B7-H4。B7-H4在体外能促进CD8^+T细胞凋亡、促进T细胞分泌TGF-β1和IL-17。B7-H4在削弱乳腺癌微环境的抗肿瘤细胞免疫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4 乳腺癌 CD8^+T细胞 细胞凋亡 TGF-Β1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何卫阳 苟欣 +4 位作者 任国胜 肖明朝 王明 邓远忠 汤召兵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2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从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间126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其中行回肠膀胱术45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1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近、远期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2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从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间126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其中行回肠膀胱术45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1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近、远期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回肠膀胱术组的尿瘘、不全肠梗阻、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对上尿路的损害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出血量[(365±37)mL与(395±63)mL]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都是较好的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但回肠膀胱术因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应为高龄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并发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34
5
作者 邢雷 孔令泉 +3 位作者 厉红元 任国胜 罗凤 吴凯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携带PICC化疗的187例乳腺癌患者中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情况。结果:187例携...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携带PICC化疗的187例乳腺癌患者中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情况。结果:187例携带PICC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放置PICC188根,PICC管总置管时间为14,399天,平均置管时间为76.6天,最长170天。4例在PICC置管后14~112d(平均45.25d)出现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发病密度为0.28/PICC置管1 000天(0.28‰)。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携带PICC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少数病例可能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早期发现,正确诊治,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ICC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癌干细胞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6
作者 屈洪波 范原铭 +6 位作者 韩明利 罗浩军 谢佳 刘红 刘毫 吴诚义 汤为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P-糖蛋白(P-gp)表达差异,探讨其与乳腺癌干细胞(BCSCs)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及BCSCs标志物... 目的通过对比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P-糖蛋白(P-gp)表达差异,探讨其与乳腺癌干细胞(BCSCs)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及BCSCs标志物CD44及CD24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中CD44及CD24蛋白表达;有限稀释法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单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ABCG2、P-gp、CD44及CD2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化疗前乳腺癌组织相比,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表达与CD4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χ2=41.34,r=0.83;χ2=22.81,r=0.61);而其与CD24蛋白表达呈负相关(χ2=-21.25,r=0.72;χ2=-17.26,r=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BCSCs微球体"直径明显增加,且化疗后BCSCs含量是化疗前BCSCs含量的2.5倍;Western blot显示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BCSCs微球体"细胞ABCG2、P-gp及CD4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CD2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疗赋予残存乳腺癌组织"癌干细胞样"特征,导致乳腺癌多药耐药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耐药相关蛋白 乳腺癌耐药蛋白 P-糖蛋白 化疗抵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R7/CXCL12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和黏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科 厉红元 +4 位作者 苏新良 王小毅 谭金祥 孔令全 任国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7及其配体CXCL12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移动性、侵袭能力以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 CXCR7基因的表达,分别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CXCR7 mRNA及蛋白表达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7及其配体CXCL12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移动性、侵袭能力以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 CXCR7基因的表达,分别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CXCR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移动性的变化;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黏附实验检测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能力。结果有效沉默CXCR7的表达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XCR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XCL12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移动速度减慢,侵袭能力和黏附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CXCR7表达的改变能够调节人乳腺癌细胞移动性、侵袭和黏附能力。CXCL12/CXCR7生物轴在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细胞 细胞移动性 细胞侵袭 细胞黏附 CXCR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糖尿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系统治疗后糖耐量异常状况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卢林捷 王瑞珏 +4 位作者 孔令泉 汲广岩 刘胜春 厉红元 吴凯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了解无糖尿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系统治疗后糖耐量异常状况。方法:对121例系统治疗(手术治疗和/或化疗)结束后3个月以上无糖尿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行OGTT检测,检测空腹及OGTT餐后2 h血糖值以明确此类患... 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了解无糖尿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系统治疗后糖耐量异常状况。方法:对121例系统治疗(手术治疗和/或化疗)结束后3个月以上无糖尿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行OGTT检测,检测空腹及OGTT餐后2 h血糖值以明确此类患者有无伴随糖耐量异常,同期6例有糖尿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未行OGTT检测。结果:患者平均随访年龄为50.4岁,系统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在121例无糖尿病病史的乳腺癌患者中:糖尿病(即未知晓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发生率分别为19.8%(24/121)和45.5%(55/121),糖耐量相对正常仅占34.7%(42/121);在所有127例系统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中已知晓糖尿病、未知晓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发生率分别为4.72%(6/127)、18.9%(24/127)和43.3%(55/127),其中糖尿病的未知晓率高达80%。约80%的糖尿病及74.5%糖尿病前期的诊断需经OGTT餐后2 h血糖检测确诊而非空腹血糖检测。结论:系统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糖代谢紊乱,伴有高比例的未知晓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对此类患者建议行OGTT检测,以利于早期诊断和防治糖尿病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糖耐量异常 未知晓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肿瘤糖尿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GPR30、ERα和PR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飞 罗浩军 +2 位作者 罗平 杨光伦 涂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GPR30、ERα和PR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06-2009年101例甲状腺癌组织标本,包括乳头状腺癌83例、滤泡状腺癌9例、髓样癌6例、未分化腺癌3例,患者年龄45.9(9~9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GPR30、ERα和PR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06-2009年101例甲状腺癌组织标本,包括乳头状腺癌83例、滤泡状腺癌9例、髓样癌6例、未分化腺癌3例,患者年龄45.9(9~93)岁;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GPR30、ERα和PR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以及相互间的差异。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GPR30、ERα和PR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少量表达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2%、85.1%、79.2%;除在≥45岁年龄组患者肿瘤中ERα表达率高于〈45年龄组外(r=-0.2383,P〈0.05),GPR30和ERα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子及患者MAC IS预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GPR30与ERα(r=0.2518)、PR(r=0.3207)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雌激素受体GPR30和ERα共同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雌激素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30 ERΑ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FOXC2对TGF-β_1诱导的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屈洪波 吴诚义 +3 位作者 范原铭 韩明利 陈鑫 汤为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0-856,共7页
目的:探讨沉默叉头框C2(FOXC2)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逆转作用和对乳腺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用5μg/L TGF-β1处理,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 目的:探讨沉默叉头框C2(FOXC2)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逆转作用和对乳腺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用5μg/L TGF-β1处理,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EMT相关标志物表达。慢病毒介导的FOXC2-siRNA载体转染至TGF-β1诱导成功的MCF-7细胞,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FOXC2及EMT相关标志物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紧密连接蛋白1(CLDN1)、纤维连接蛋白1(FN1)mRNA及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沉默FOXC2表达对TGF-β1诱导的MCF-7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TGF-β1可诱导MCF-7细胞向间质样细胞表型转换,并上调间质样标志物FN1表达和下调上皮样标志物E-cad及CLDN1表达;而沉默FOXC2表达可逆转已间质化的MCF-7细胞恢复至上皮表型,并降低其侵袭性。结论:TGF-β1可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EMT并增加其侵袭性,且TGF-β1这种诱导作用能被FOXC2-siRNA所逆转,并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FOXC2 MCF-7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剑波 金梁斌 +3 位作者 孔令泉 厉红元 任国胜 吴凯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首次确诊时甲状腺功能(甲功)状况及化疗期间的甲功变化。方法:检测并比较112例原发性乳腺癌首诊患者与235例同期良性乳腺疾病患者首次入院时的甲功、93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期间的甲功及120例乳腺癌患者相邻两...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首次确诊时甲状腺功能(甲功)状况及化疗期间的甲功变化。方法:检测并比较112例原发性乳腺癌首诊患者与235例同期良性乳腺疾病患者首次入院时的甲功、93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期间的甲功及120例乳腺癌患者相邻两疗程化疗前的甲功变化。结果:乳腺癌首诊患者甲功低下发生率为21.4%,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甲功低下发生率仅为7.2%,首次入院时乳腺癌首诊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低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t=-2.036,P=0.042),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甲功较化疗前降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t=13.427,P<0.001;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t=3.732,P<0.001;FT3:Z=-10.264,P<0.001;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t=8.201,P<0.001],相邻两疗程化疗前甲功无显著性变化(T3:t=0.170,P=0.865;T4:t=1.458,P=0.147;FT3:t=0.180,P=0.858;FT4:t=-0.973,P=0.333;TSH:t=-0.877,P=0.383)。结论:乳腺癌患者首次确诊时多伴随低甲状腺功能状态,化疗期间甲功明显降低而在下一疗程化疗前甲功又明显恢复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功能低下 乳腺癌 新内分泌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伟 苏新良 +5 位作者 吴凯南 周静 胡代星 曹宜嘉 毛雨 任浩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相关因素,探讨Cont-CLNs清扫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 目的:分析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相关因素,探讨Cont-CLNs清扫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单侧PTC患者149例,均已接受甲状腺全切以及预防性Cont-CLNs清扫。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包膜外侵犯、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喉前淋巴结、Ipsi-CLNs与Cont-CLNs转移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Ipsi-CLNs转移率和Cont-CLNs转移率分别为73.2%和23.5%,其中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与Cont-CLNs转移均不相关(P=0.792、0.097、0.531、0.578、0.269、1.000),包膜外侵犯(P=0.017)、喉前淋巴结转移(P=0.006)和Ipsi-CLNs转移(P<0.001)与Cont-CLNs转移相关。但多因素分析后发现Ipsi-CLNs转移数目≥3枚是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结论:包膜外侵犯、喉前淋巴结和Ipsi-CLNs是Cont-CLNs的影响因素;当Ipsi-CLNs转移数目≥3枚,且合并喉前淋巴结或包膜外侵犯时,可考虑行ContCLNs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CXCR7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科 厉红元 +4 位作者 苏新良 王小毅 谭金祥 孔令全 任国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005-2008,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CXCR7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7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方法针对CXCR7构建编码shRNA序列的重组表达载体;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C... 目的通过构建CXCR7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7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方法针对CXCR7构建编码shRNA序列的重组表达载体;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CXCR7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构建针对CXCR7短发夹状RNA序列的表达载体,经酶切及测序证实与设计完全一致;将2个CXCR7shRNA载体(CXCR7-shRNA1;CXCR7-shRNA2)转染MDA-MB-435s细胞后,CXCR7mRNA及蛋白平均降低;抑制CXCR7的表达后,CXCR7-shRNA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增多(P<0.05),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结论重组表达载体CXCR7-shRNA1、CXCR7-shRNA2能有效抑制靶基因CXCR7的表达,进而可抑制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而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细胞 细胞周期 凋亡 CXCR7 SH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激活GPER-EGFR-ERK通路促进人乳腺癌SKBR-3细胞系增殖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维东 罗浩军 +3 位作者 李振华 余腾华 杨光伦 涂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283-2287,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介导雌激素对人乳癌细胞系SKBR-3增殖的影响。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检测钙离子探针标记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CCK-8法观测细胞的增殖生长,流式细...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介导雌激素对人乳癌细胞系SKBR-3增殖的影响。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检测钙离子探针标记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CCK-8法观测细胞的增殖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regu-late kinase,p-ERK)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7-β雌二醇(E2)与GPER激动剂(G1)(E2、G1处理组)刺激SKBR-3细胞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120 s开始迅速升高,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CCK-8测定的(E2、G1处理组)相对细胞数分别是对照组的(2.08±0.07)倍和(2.00±0.04)倍;流式细胞术检测E2、G1处理组细胞增殖指数(PI)(E2、G1处理组)为(43.12±0.38)%、(42.43±0.52)%,较对照组(29.19±0.29)%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E2处理组p-ERK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EGFR拮抗剂AG1478、ERK拮抗剂U0126均可抑制E2、G1触发的相应变化,PI3K拮抗剂WM则不能。结论雌激素激活GPER-EGFR-ERK通路促进人乳腺癌SKBR-3细胞系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GPER SKBR-3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DH^1+、CD44^+/CD24^-重叠与乳腺癌基因亚型和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曾妮 韩明利 +4 位作者 屈洪波 朱志坤 蔡建英 陈力学 吴诚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比较ALDH1+和CD44+/CD24-作为人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时在基因亚型中的分布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相关方面的异同,并了解两种标志物互补后在基因亚型中的分布和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染、双染技术检测203例未接受放化... 目的比较ALDH1+和CD44+/CD24-作为人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时在基因亚型中的分布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相关方面的异同,并了解两种标志物互补后在基因亚型中的分布和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染、双染技术检测203例未接受放化疗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重叠表达ALDH1+、CD44+/CD24-表型的情况。结果所有乳腺癌组织中重叠表达ALDH1+/CD44+/CD24-表型为5%,主要存在于HER-2(18%)型和Triple negativ型(45%),病理类型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其2年无病生存率低于其他表型(P<0.05)。结论少数乳腺癌患者(5%)为ALDH1+/CD44+/CD24-/low表型,主要存在于Triple negative型,病理类型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2年无病生存率低于其他表型。ALDH1+和CD44+/CD24-可能标志不同层次的乳腺癌干细胞,未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互补检测ALDH1+和CD44+/CD24-可能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标志物 乳腺癌 ALDH1 CD44 CD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甲亢的乳腺癌患者微创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及化疗后甲低1例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剑波 邢雷 +5 位作者 汲广岩 孔令泉 刘胜春 厉红元 任国胜 吴凯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9-380,共2页
1病史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右乳包块5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甲状腺Ⅱ°肿大,右乳12点方向扪及一约15 mm×10mm大小包块,距乳头约10 mm,质中,界清,光滑活动,无压痛。双侧腋窝、锁骨上下区域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乳腺彩超... 1病史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右乳包块5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甲状腺Ⅱ°肿大,右乳12点方向扪及一约15 mm×10mm大小包块,距乳头约10 mm,质中,界清,光滑活动,无压痛。双侧腋窝、锁骨上下区域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乳腺彩超示:右乳12点方向腺体内异常回声,约13 mm×8 mm大小,距乳头6 mm,边界欠清晰,形状不规则,以低回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甲状腺危象 微创术后 化疗后 肿大淋巴结 甲低 甲亢 病史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癌干细胞分离培养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董华英 吴诚义 陈元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172-2176,共5页
目的从不同周期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培养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观察其体外增殖和分化特性,研究新辅助化疗对BCSCs分离培养的影响。方法在添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a,SFM)中悬浮培... 目的从不同周期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培养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观察其体外增殖和分化特性,研究新辅助化疗对BCSCs分离培养的影响。方法在添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a,SFM)中悬浮培养细胞获得富含BCSCs的微球体(mammospheres,MSs),通过克隆形成实验研究微球体细胞(mammospheres-derived cells,MSDCs)的自我更新能力;在添加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MSDCs诱导其分化,研究其分化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SA和Nestin在MSDCs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MSDCs中的AL-DH1+细胞含量。结果化疗1个周期的5例乳腺癌标本经培养均无MSs形成,化疗2个周期的6例标本经培养其中3例有MSs形成,化疗3个周期以上的9例标本中的5例可以直接分离出MSs,其余4例仅得到少量坏死的细胞和组织碎片;MSDCs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贴壁分化;MSDCs均含有ALDH1+细胞。结论从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BCSCs宜选取化疗2个周期后的标本;新辅助化疗可以富集BCSCs;ALDH1+表型的BCSCs比CD44+CD24-表型的BCSCs在乳腺癌中分布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疗 肿瘤干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清扫策略 被引量:48
18
作者 孙荣华 潘先均 +2 位作者 苏新良 吕清建 吴凯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7,共8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方面存有较大分歧。该研究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择区淋巴结清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方面存有较大分歧。该研究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择区淋巴结清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判cN。标准的准确性。结果:全组患者均行患侧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320例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Ⅱ-Ⅴ区)或择区淋巴结清扫(Ⅱ-Ⅳ区中的部分或全部),90例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活检。73.2%(338/462)符合cN0标准,病理证实其中有184例淋巴结转移,cN0标准误诊率达60.9%。颈部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5.4%(302/462),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6%(197/462),“跳跃转移”率为13.1%(42/320),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0%(45/90)。男性、肿瘤累及腺叶上1/3、肿瘤T3或T4、多中心病灶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肿瘤累及腺叶上1/3是喉前淋巴结转移及“跳跃转移”的危险因素。喉前淋巴结转移及中央区淋巴结2个以上转移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JJn(分别为85.7%~83.3%,P〈0.05)。结论:现行cN0标准不能作为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依据;甲状腺乳头状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依次为Ⅲ区、Ⅱ区、Ⅳ区、V区;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建议将Ⅵ区淋巴结送冰冻病理;当喉前淋巴结有转移或Ⅵ区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时,或肿瘤累及腺叶上1/3者,有必要行侧颈区(或择区)淋巴结清扫;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需予以重视;中央区淋巴结再分亚区具有重要意义,应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CN0 术中冰冻 喉前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孕激素受体状况对青年乳腺癌的远期预后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作文 刘胜春 +4 位作者 吴凯南 任国胜 厉红元 苏新良 杨光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状况对青年乳腺癌的远期预后价值。方法:对370例≤35岁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及PR状况,并随访。结果:370例中366例随访,随访时间24~288月,...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状况对青年乳腺癌的远期预后价值。方法:对370例≤35岁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及PR状况,并随访。结果:370例中366例随访,随访时间24~288月,平均132.46月。ER及PR阳性率分别为44.86%(166/370)和38.11%(141/370)。ER及PR状况与2年及5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8、10、15年生存率中ER(+)与ER(-)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2,P=0.014;χ2=7.025,P=0.008;χ2=6.221,P=0.013);PR(+)组8年生存率明显高于PR(-)组(χ2=9.552,P=0.002);ER(+)PR(+)组的2年生存率与ER(-)PR(-)组无差异(χ2=1.963,P=0.161),5年及8年生存率明显高于ER(-)PR(-)组(χ2=7.365,P=0.007;χ2=5.236,P=0.022)。结论:ER及PR是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中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ER、PR同时检测对青年乳腺癌的预后更有价值,ER(-)、PR(-)及ER(-)PR(-)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应积极施行包括化疗在内的综合辅助治疗,加强随访,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青年 远期预后 受体 雌激素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在乳腺癌MCF-7细胞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庆 伍俊仪 +3 位作者 袁杰 杨海兵 陈茂山 杨光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49-2254,共6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MCF-7R中新型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对促凋亡蛋白Bim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CF-7和MCF-7R经过浓度为1μmol/L的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处理后细胞形态... 目的研究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MCF-7R中新型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对促凋亡蛋白Bim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CF-7和MCF-7R经过浓度为1μmol/L的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处理后细胞形态的变化;qRT-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他莫昔芬耐药株MCF-7R中促凋亡蛋白Bim(Bcl-2L1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株Bim蛋白表达水平和两种细胞中总的GPER和膜上GPER的表达水平;两种细胞中分别以(无水乙醇、TAM、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TAM、GPER特异性激动剂G1)处理后,检测Bim的蛋白表达水平;MCF-7R细胞中分别抑制PI3K-Akt及MAPK/Erk两条信号通路后,再加入TAM,检测Bim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发现MCF-7细胞经TAM处理后细胞大部分变透亮且悬浮,而MCF-7R无明显变化;MCF-7R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im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较MCF-7都降低(P<0.05);耐药细胞中总GPER的蛋白表达量较MCF-7无明显变化而膜上的表达量升高(P<0.05);MCF-7经TAM处理后,Bim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而MCF-7R中却无明显变化,但在MCF-7R中加入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后再用TAM处理,Bim蛋白水平增加(P<0.05);耐药细胞中PI3K/AKT及MAPK/Erk信号通路处于活化状态,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后再加入TAM,耐药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量增加(P<0.05);在MCF-7中加入TAM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MCF-7R经TAM处理后无明显差异,但抑制GPER或Erk信号通路后,再加入TAM处理,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乳腺癌TAM耐药细胞MCF-7R中TAM作为GPER的激动剂,活化信号通路MAPK/Erk抑制Bim表达。抑制GPER或MAPK/Erk信号通路,可使耐药细胞对TAM恢复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他莫昔芬耐受 BIM GPER/GPR30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