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防己碱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罗福玲 赵恒光 +3 位作者 章卓 李洪忠 万敬员 周岐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对乙酰氨基酚对照组及粉防己碱5,15,45mg/kg...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对乙酰氨基酚对照组及粉防己碱5,15,45mg/kg组。用LPS100μg/kg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药物处理后每30min测体温一次,连续监测6h,观察大鼠的体温变化;运用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中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并用EIA法检测其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试剂盒检测肝组织MPO水平。结果:粉防己碱能有效抑制LPS诱导的大鼠发热反应,显著降低脑组织中COX-2和PGE2的表达,抑制肝脏MPO水平。结论:粉防己碱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中COX-2和PGE2的表达,降低肝组织中MPO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脂多糖 发热 环氧化物酶2 前列腺素E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总皂甙协同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扩增与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建伟 王亚平 +1 位作者 王莎莉 姜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59-963,共5页
为探讨人参总皂甙(totalsaponins of panaxginseng,TSPG)协同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HPC)扩增与分化的作用,收集人脐血、骨髓细胞并采用StemsepTM干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HSC/HPC,用不同剂量TSPG加入不同组合... 为探讨人参总皂甙(totalsaponins of panaxginseng,TSPG)协同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HPC)扩增与分化的作用,收集人脐血、骨髓细胞并采用StemsepTM干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HSC/HPC,用不同剂量TSPG加入不同组合的造血生长因子进行培养,检测细胞总数、CD34+细胞和CD33+细胞比例及集落形成细胞总数(CFC)、粒系祖细胞(CFU-GM)数量变化。结果显示:10-70μg/mlTSPG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脐血细胞总数、CFC数和CD34+细胞数,50μg/ml是最佳刺激浓度,可使细胞总数、CFC数和CD34+细胞数分别增至(2470.5±79.96)×103、(53.96±4.29)×100%和(21.86±3.09)×100%;20μg/ml是液体培养诱导骨髓CD34+细胞向粒系分化的最佳浓度,可使细胞总数、CFU-GM和CD33+细胞分别增至(133.2±9.03)×103、(26.78±1.91)×100%和(16.98±1.73)×100%;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检测显示,TSPG(10-50μg/ml)均能提高CD34+细胞形成CFU-GM的集落产率,以TSPG20μg/ml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合适剂量的TSPG能够促进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与定向诱导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甙 CD34^+造血干/祖细胞 细胞扩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5及p53与汉防己甲素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林云 任文艳 +6 位作者 廖云鹏 王涵 朱茄慧 胡莹 李福书 周娅 何百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流式及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浓度Tet对MCF-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Tet对MCF-7细胞IGFBP-5表...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流式及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浓度Tet对MCF-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Tet对MCF-7细胞IGFBP-5表达的影响;应用CCK-8分析Tet及IGFBP-5过表达或沉默表达对Tet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Tet对MCF-7细胞p53表达的影响,以及过表达IGFBP-5和(或)Tet对乳腺癌MCF-7细胞p53表达的影响。结果 Tet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诱导G1期阻滞,并降低PCNA表达水平;同时,Tet明显增加MCF-7细胞凋亡比例,升高Bad的蛋白水平,降低Bcl-2的蛋白水平。Tet上调MCF-7细胞IGFBP-5的表达水平,过表达IGFBP-5增加Tet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而沉默IGFBP-5则减弱Tet的这种作用。Tet升高MCF-7细胞的p53蛋白水平,降低MDM2的蛋白水平;过表达IGFBP-5增强Tet对p53表达的促进和对MDM2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Tet对MCF-7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IGFBP-5而增强p53信号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乳腺癌 MCF-7 增殖 IGFBP-5 p53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苛求芽孢杆菌胞外尿酸酶的表征及其在血清尿酸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运胜 赵利娜 +3 位作者 杨根庆 陶佳 卜友泉 廖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考察苛求芽孢杆菌(ATCC 26904)分泌型尿酸酶的特性和将其应用于直接动力学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的有效性。方法苛求芽孢杆菌分泌的尿酸酶经DEAE-cellulose层析纯化后,用于以积分法分析尿酸酶反应曲线预测反应体系本底的直接动力... 目的考察苛求芽孢杆菌(ATCC 26904)分泌型尿酸酶的特性和将其应用于直接动力学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的有效性。方法苛求芽孢杆菌分泌的尿酸酶经DEAE-cellulose层析纯化后,用于以积分法分析尿酸酶反应曲线预测反应体系本底的直接动力学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结果苛求芽孢杆菌分泌的尿酸酶只含1种肽链,分子量为34.7kD(1kD=0.9921ku),其米氏常数为(0.22±0.01)mmol/L(n=11),黄嘌呤抑制常数为(36±3)μmol/L(n=4)。用此尿酸酶,只要被分析反应曲线终点的底物浓度低于起点的30%,应用积分法就能可靠预测本底;直接测定反应前吸收,可使直接动力学尿酸酶法不受常见血清成分、酶活性变化和15μmol/L黄嘌呤等干扰。监测0.025U/ml尿酸酶反应5min的数据,其线性响应范围为1~50μmol/L;所得临床标本血清尿酸含量(Ct)与过氧化物酶偶联间接终点平衡法(Ce)正相关(Ck=-0.008+1.046Ce,r=0.996,n=206),但Bland—Altman法分析表明两种方法不一致。结论苛求芽孢杆菌分泌的尿酸酶可用于直接动力学尿酸酶法测定尿酸,并可保障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动力学尿酸酶法 血清尿酸测定 苛求芽孢杆菌分泌型尿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罗福玲 万敬员 周岐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9-324,共6页
内毒素耐受(endotoxin tolerance)早在50多年前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清楚。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作为脂多糖(LPS)的主要受体,参与LPS信号的跨膜转导,与LPS耐受密切相关。在内毒素耐受过程... 内毒素耐受(endotoxin tolerance)早在50多年前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清楚。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作为脂多糖(LPS)的主要受体,参与LPS信号的跨膜转导,与LPS耐受密切相关。在内毒素耐受过程中,TLR4转导通路中的信号蛋白及下游转录因子在数量、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可引起炎性因子释放减少、抗炎因子产生增加,并导致特定信号通路(如PI3K通路)和负性调节因子(如SHIP1、SOCS、FLN29等)的激活。除此之外,TLR2通路、G i蛋白、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以及一些信号分子的剪接异构体等也参与了内毒素耐受现象的发生。总之,内毒素耐受是一个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种生物物质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是机体抵抗G-细菌感染的重要保护机制。因此,探索内毒素耐受的机制,寻求机体内源性的抗炎机制将为败血症等一些致死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内毒素 耐受性 TOLL样受体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洪忠 万敬员 +3 位作者 张力 罗福玲 章卓 周岐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02-906,共5页
目的研究大蒜素(allicin)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A模型,检测大鼠致炎后体重变化及足爪肿胀度,石蜡切片HE染色对关节组织作病理检查,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Western-blo... 目的研究大蒜素(allicin)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A模型,检测大鼠致炎后体重变化及足爪肿胀度,石蜡切片HE染色对关节组织作病理检查,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Western-blot法检测关节软组织中环加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蛋白的表达,EIA法测定关节软组织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NO试剂盒检测关节软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大蒜素(6、12mg·kg-1)腹腔注射给药能剂量依赖性的减轻AA大鼠的关节炎症,抑制AA大鼠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下调AA大鼠踝关节软组织中高水平COX-2和iNOS蛋白的表达,并降低关节软组织中PGE2水平和NO含量。同时病理检查发现大蒜素可抑制AA小鼠滑膜增生,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大蒜素对AA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初步机制与其调节免疫、抑制COX-2、iNOS及其他炎症介质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佐剂性关节炎 炎症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现代中医临证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博 万敬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05-2508,共4页
黄连在现代中医临证中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肿瘤以及妇科、儿科、五官、皮肤等疾病中,执繁就简,把黄连现代中医临证应用分为清上、清中以及清下3种,同时,对于黄连现代研究将基础医学、基础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同临床... 黄连在现代中医临证中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肿瘤以及妇科、儿科、五官、皮肤等疾病中,执繁就简,把黄连现代中医临证应用分为清上、清中以及清下3种,同时,对于黄连现代研究将基础医学、基础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同临床紧紧结合起来,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技术,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来探讨,找到更为准确的黄连及其系列方剂的作用靶点,从而使黄连中医临证研究形成一个开放性包容中西医现代中药研究新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临床应用 中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3: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靶点?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孟娇 万敬员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2,共3页
COX-3是环氧合酶的一种新型剪接异构体,与COX-1源于同一基因。不同物种如犬、鼠、人类,COX-3基因序列不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不同,COX-3蛋白的功能可能不同。COX-3对对乙酰氨基酚的抑制作用非常敏感,被认为是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靶点。C... COX-3是环氧合酶的一种新型剪接异构体,与COX-1源于同一基因。不同物种如犬、鼠、人类,COX-3基因序列不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不同,COX-3蛋白的功能可能不同。COX-3对对乙酰氨基酚的抑制作用非常敏感,被认为是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靶点。COX-3的发现可能成为解开对乙酰氨基酚解热止痛作用机制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3 对乙酰氨基酚 剪接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SSA、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文高 洪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2-1826,共5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黄芪、丹参、三七和降香)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黄芪、丹参、三七和降香)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替米沙坦和芪参益气滴丸)和对照组(替米沙坦),均接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胰岛素注射降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血压(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SSA、IL-6及TNF-α等指标的改变。停服芪参益气滴丸继续替米沙坦等治疗6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两组治疗后BP、FBG、HbA1c、血清SAA、IL-6、TNF-α、SCr、尿β2-MG及UAE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之间治疗后的BP、FBG、SCr、HbA1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SAA、IL-6、TNF-α、尿β2-MG、UAE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停服芪参益气滴丸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上述指标仍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能有效、持久地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其肾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炎症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替米沙坦 糖尿病肾病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法”理论的中医现代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博 万敬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70-2072,共3页
"清法"是中医治则治法体系中重要组成之一,现代医学广泛运用于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各种疾病的防治。临床把清法归纳为清解、清透、清化、清利、清下、清补、清引八法。中医清法理论经历不同的发展演变过程... "清法"是中医治则治法体系中重要组成之一,现代医学广泛运用于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各种疾病的防治。临床把清法归纳为清解、清透、清化、清利、清下、清补、清引八法。中医清法理论经历不同的发展演变过程,现代医学在此基础上通过医学气候学、应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技术,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从更高的层次水平来探讨中医"清法"理论的现代研究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法 治则治法 中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和活性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博 万敬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52-2755,共4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细胞因子和活性氧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的探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处理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6 h后,分别用酶连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生成...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细胞因子和活性氧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的探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处理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6 h后,分别用酶连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生成;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信使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相对于空白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地促进巨噬细胞生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产生活性氧,上调Toll样受体4信使RNA和蛋白表达(P<0.05);进一步发现小檗碱剂量依赖地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生成;减轻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活性氧产生;下调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结论:小檗碱能有效地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和活性氧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oll样受体4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 巨噬细胞 Toll样受体 促炎症细胞因子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过负荷致小鼠神经退行性变与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应激系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红梅 何百成 周歧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研究铝过负荷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与脑内氧化应激系统和抗氧化应激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氯化铝溶液(相当于400 mg/kg Al3+)灌胃小鼠,每天1次,1周6天,连续3月,建立铝过负荷所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模型。以被动回避性学习记忆... 目的:研究铝过负荷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与脑内氧化应激系统和抗氧化应激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氯化铝溶液(相当于400 mg/kg Al3+)灌胃小鼠,每天1次,1周6天,连续3月,建立铝过负荷所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模型。以被动回避性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识别能力的改变、大脑皮层和海马总SOD、SOD2活性和MDA含量变化、以及海马病理学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铝过负荷能明显导致小鼠进行性被动回避性学习记忆和空间识别能力障碍;出现海马神经元核固缩和神经元丢失;脑组织总SOD和SOD2活性及MDA含量呈平行变化,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各时点SOD和SOD2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铝过负荷明显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铝负荷引起脑内氧化应激反应和抗氧化应激系统动员失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过负荷 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 SOD SOD2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反馈平衡调节与清热解毒中药抗脓毒症相关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博 万敬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9-541,共3页
天然免疫TLR信号是机体防御病原体第一道防线,但过度活化失控导致脓毒症,因此,寻找其平衡的分子靶标和有效药物就显得尤其重要。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s)是TLR信号关键分子,它连接受体和下游转录因子,决定天然免疫的信号流向,影响... 天然免疫TLR信号是机体防御病原体第一道防线,但过度活化失控导致脓毒症,因此,寻找其平衡的分子靶标和有效药物就显得尤其重要。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s)是TLR信号关键分子,它连接受体和下游转录因子,决定天然免疫的信号流向,影响其结局。研究发现,这些信号激酶可发生多态性表达,产生正性和负性的分子异构体,平衡机体防御和炎症。无疑,调控正负IRAK激酶平衡将成为防控脓毒症的新靶标。清热解毒中药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活性,现代医学用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的方法,从调控IRAK激酶信号中确证平衡天然免疫的内源性机制,阐明了清热解毒中药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炎症 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 中医药 清热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临证思想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博 万敬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8-830,共3页
中医临证思想决定中药的现代研究实践,同时中药的现代研究也大大丰富充实了中医现代临证思想。中西医汇通,中医临证思想从"宏观辨证思维"向"宏观—微观辨证结合"与"病证结合"思想模式转变,使中医临证思... 中医临证思想决定中药的现代研究实践,同时中药的现代研究也大大丰富充实了中医现代临证思想。中西医汇通,中医临证思想从"宏观辨证思维"向"宏观—微观辨证结合"与"病证结合"思想模式转变,使中医临证思想发生了第三次质的改变,在此指导下的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技术,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从更高的层次水平来探讨中药研究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药研究 中医临证思想 中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宝素的组织分布和排泄研究
15
作者 刘颖菊 尚京川 +3 位作者 高丽佳 周丽平 母昭德 何颖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2171-2173,共3页
目的研究八宝素(Hylotelephin)的组织分布和排泄,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紫外检测法,以蒽为内标,苯甲酰氯为衍生剂,甲醇-水为流动相,测定静脉注射八宝素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Beagle犬静脉注射八宝素10.6mg/kg... 目的研究八宝素(Hylotelephin)的组织分布和排泄,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紫外检测法,以蒽为内标,苯甲酰氯为衍生剂,甲醇-水为流动相,测定静脉注射八宝素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Beagle犬静脉注射八宝素10.6mg/kg后5min药物已迅速分布到各组织;药后90min大部分组织中药物含量明显低于5min时的含量。药物主要分布在肾、肝和脾组织,其次在心、肺、肠等组织中。肾、肝和脾中的药物含量与相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接近。大鼠静脉注射八宝素36mg/kg后从尿、粪和胆汁(0~48h)中排泄的原型药物分别占给药总量的88.45%,0.61%和1.08%;给药后3h67%药物已从体内排出。结论八宝素在Beagle犬体内分布和排泄较快,药物主要分布在肾、肝、脾和血浆等组织中,主要以原型药物方式由尿液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素 组织分布 排泄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S-RARα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验证(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翀 钟梁 +6 位作者 王东生 刘北忠 廖飞 郝坡 刘畅 金丹婷 王春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0-505,共6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特征性染色体易位,产生的PML-RARα融合基因在其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PML-RARα融合蛋白在细胞内被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切割为PML突变蛋白(核定位信号NLS缺失)和RARα突变体(NL...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特征性染色体易位,产生的PML-RARα融合基因在其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PML-RARα融合蛋白在细胞内被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切割为PML突变蛋白(核定位信号NLS缺失)和RARα突变体(NLS-RARα,包含有PML的核定位信号),这两段蛋白质在APL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NLS-RARα的生物学功能,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白血病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作用的蛋白质.首先PCR技术扩增NLS-RARα编码序列,克隆至诱饵载体pGBKT7,测序鉴定后将其转化酵母AH109.免疫印迹检测到诱饵蛋白表达后,将含有诱饵载体的AH109与含有白血病cDNA文库的酵母Y187交配,在含有X-α-gal的营养缺陷性培养基上选择和筛选二倍体酵母.经回转实验和测序分析验证得到8个与NLS-RARα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进一步验证这些相互作用,克隆其中的JTV-1蛋白,利用间接免疫荧光,GST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成功验证了它与NLS-RARα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探讨APL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S-RARα蛋白 白血病 酵母双杂交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QMUH-011的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齐红 胡湘南 +3 位作者 闫丽萍 凌巧 万敬员 刘颖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0-646,共7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CQMUH-011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和佐剂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3种模型,观察CQMUH-011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通过耳肿胀度、棉球肉芽肿干重、关节炎指数、足围肿胀度... 目的:观察和探讨CQMUH-011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和佐剂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3种模型,观察CQMUH-011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通过耳肿胀度、棉球肉芽肿干重、关节炎指数、足围肿胀度和踝关节病理切片反映相应炎症的严重程度,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相应的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结果:新化合物CQMUH-011能明显降低小鼠耳肿胀度、大鼠棉球肉芽肿干重和踝关节肿胀度,减轻关节炎指数,缓解关节病理损伤;并降低血清中TNF-α、IL-6和NO浓度,减少MDA含量,抑制MPO活性。结论:新化合物CQMUH-011对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QMUH-011 抗炎作用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QMUH-011对巨噬细胞增殖与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凌巧 张思思 +1 位作者 胡湘南 刘颖菊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4-808,共5页
目的观察CQMUH-011对巨噬细胞增殖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QMUH-011预处理不同时间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QMUH-0011对LPS刺激不同时间后RAW264.7... 目的观察CQMUH-011对巨噬细胞增殖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QMUH-011预处理不同时间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QMUH-0011对LPS刺激不同时间后RAW264.7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碳廓清实验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检测CQMUH-011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结果 1μmol·m L^(-1)CQMUH-011预处理24 h,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显著(P<0.01),对LPS刺激不同时间后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1β均有显著降低作用(P<0.01)。CQMUH-011 225μg·kg^(-1)对小鼠碳廓清速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 CQMUH-011对巨噬细胞增殖、炎症因子产生及吞噬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QMUH-011 巨噬细胞 增殖 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IT4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自噬通路的调控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晓姣 李婧 罗福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检测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DNA damage-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的表达及其对下游的细胞蛋白合成、增殖和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对15例人皮肤... 目的:检测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DNA damage-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的表达及其对下游的细胞蛋白合成、增殖和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对15例人皮肤BCC组织和正常皮肤15例进行检测,比较两者DDIT4、p S6K1、p4E-BP1和LC3Ⅱ/Ⅰ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DDIT4(0.247±0.152,P=0.005)在BCC中的表达被明显抑制,伴p4E-BP1表达(0.290±0.169,P=0.015)和LC3Ⅱ/Ⅰ的比值(0.692±0.154,P=0.007)降低,但p S6K1(0.837±0.050,P=0.000)表达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差异。结论:DDIT4在BCC中的表达受抑制,可能通过其下游的mTORC1通路进而促进癌细胞的蛋白合成和增殖能力,但自噬流受阻,参与BCC的发生发展过程;DDIT4及其下游通路信号可能作为BCC的进一步治疗及预后研究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 基底细胞癌 肿瘤增殖 自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脓毒症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梦 万敬员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9-272,共4页
脓毒症是由感染、手术、创伤等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死亡率高。但它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过度免疫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等多因素有关。自噬作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免疫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抗原... 脓毒症是由感染、手术、创伤等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死亡率高。但它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过度免疫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等多因素有关。自噬作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免疫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抗原提呈,积极清除细胞内病原体,通过多种方式调节免疫应答。随着对脓毒症的深入研究,发现自噬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有望为未来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故本文将对自噬和脓毒症发病进程的关系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脓毒症 炎症反应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