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双碳”目标下三峡库区极端气候的模式评估及未来预估
1
作者 李伊能 周育琳 +2 位作者 魏兴 史瑞博 陈蒙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8,共6页
深入探究三峡库区极端气候变化的规律与机制,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借助17个CMIP6全球气候模式的日尺度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泰勒图分析法及定量化指标S值评估模式数据的模拟能力,通过C... 深入探究三峡库区极端气候变化的规律与机制,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借助17个CMIP6全球气候模式的日尺度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泰勒图分析法及定量化指标S值评估模式数据的模拟能力,通过CDBC偏差校正器对日尺度模式数据进行偏差校正以提升模拟准确度。此外,结合综合优选的多模式集合,计算极端气候指数R50、TXx、TNn并验证校正效果。最后,对三峡库区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时期不同情景下的极端气候指数进行预估。结果表明,从CMIP6模拟能力评估结果来看,三峡库区日最低气温数据在历史期的模拟表现最佳;经过CDBC偏差校正的CMIP6模式,能更准确地模拟历史期研究区内R50、TXx、TNn的空间变化;三峡库区未来极端气候指数超历史期水平,随着情景加剧和“双碳”目标的推进,R50普遍增长,TXx和TNn普遍升高,且区域差异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CMIP6 多模式集合 “双碳”目标 极端气候指数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的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径流变化归因识别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蒙恩 魏兴 +2 位作者 周育琳 史瑞博 李伊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4,245,共10页
[目的]径流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发生变化,探索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原因对水库科学调度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库区“腹心”万州段1960-2019年的气象水文数据,首先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 [目的]径流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发生变化,探索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原因对水库科学调度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库区“腹心”万州段1960-2019年的气象水文数据,首先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分析和小波分析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径流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最后采用2种Budyko水热耦合平衡方程,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率。[结果](1)研究区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z|>2.58),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年)出现拐点,随后年内分配更加均匀。(2)与蓄水前相比较,蓄水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年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27.9%~29.2%和70.8%~72.1%。(3)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和建设水利工程影响流域年径流量,林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和三峡库区的建设影响研究区水文循环过程使年径流量减少。[结论]研究结果定量描述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对下一阶段三峡库区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万州段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时空演变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对三峡库区万州段特大暴雨的模拟分析
3
作者 史瑞博 周育琳 +2 位作者 魏兴 陈元珺 方丽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7,共13页
为提升三峡库区万州段暴雨模拟与预报精度,基于中尺度模式WRF及FNL再分析资料,针对三峡库区万州段4次典型暴雨事件,由5种云微物理方案、3种积云对流方案、RRTM长波辐射方案、Dudhia短波辐射方案、YSU边界层方案和Noah陆面方案组合的15... 为提升三峡库区万州段暴雨模拟与预报精度,基于中尺度模式WRF及FNL再分析资料,针对三峡库区万州段4次典型暴雨事件,由5种云微物理方案、3种积云对流方案、RRTM长波辐射方案、Dudhia短波辐射方案、YSU边界层方案和Noah陆面方案组合的15种物理参数组合方案,系统分析不同参数化方案组合对降水时空特征的模拟能力,并优选物理参数化方案,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WRF模式,提高模拟精度。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降水时空变化特征,但强降水时段存在超前现象,且降水模拟值普遍偏低,每小时降水量的平均绝对误差范围为-0.62~-0.12 mm,48 h累积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相对误差范围为-66.90%~16.75%;WSM6-GD-Noah-RRTM/Dudhia(A5)方案综合表现最佳,其48 h累积降水量模拟相对误差仅为2.79%,对大雨和暴雨量级模拟的平均TS评分最高,达到0.26,尤其是暴雨中心降水量值显著优于其他方案;A5方案模拟的降水特征与实况最为吻合,为提升该区域气象模拟精度和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特大暴雨 参数化方案 TS评分 误差分析 三峡库区万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入渗对粗粒土柱孔隙及渗透性影响试验研究
4
作者 毛海涛 张超 +2 位作者 袁古城 何涛 谷易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浑水渗流在水利工程的反滤设计、浑水浇灌、堤坝渗流控制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目前理论多采用稳定渗流计算方法,忽略了渗流过程中粗细颗粒与水力的耦合作用。自制渗流装置,将不同控制粒径浑水、不均匀系数粗粒土柱和水头等作为基本控制因... 浑水渗流在水利工程的反滤设计、浑水浇灌、堤坝渗流控制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目前理论多采用稳定渗流计算方法,忽略了渗流过程中粗细颗粒与水力的耦合作用。自制渗流装置,将不同控制粒径浑水、不均匀系数粗粒土柱和水头等作为基本控制因素,研究不同工况下浑水中悬浮颗粒对粗粒土土柱中的渗透特性影响;推导了变渗透系数浑水渗流计算微分方程,通过对比验证和公式修正,结果表明:粗粒土中颗粒淤积率与控制粒径C_(0.075)含量符合Boltzmann函数关系;C_(0.075)是重要的影响因子,浑水颗粒在粗粒土柱的运移、沉积和淤堵形态过程大致可分为4种形态:表层堆积淤堵形态(S型);表层-内部双重淤堵形态(S-I型);内部孔隙淤堵形态(I型);暂态孔隙淤堵形态(P型)。土柱C_(u)越大,孔隙度越小,浑水颗粒在粗粒土中运移也越困难,土柱填充性就越差;水头加剧了颗粒在土柱内部运移的速度,但也加速了其在顶部的沉积并封堵;S型时土柱0~2cm渗透系数下降速率最大,封堵时总体渗透系数最小,2cm以下相对孔隙率及随深度逐渐减小;S-I和I型土柱下部渗透系数明显滞后于上部,相对孔隙率存在临界深度(约为4~6cm);P型时土柱整体相对孔隙率基本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渗流 粗粒土 浑水 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上下游河段水沙特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毛海涛 王正成 +1 位作者 林荣 邹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161-169,共9页
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关系着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基于2002-2016年期间,三峡水库上、下游设置的11所重要控制性水文站水文泥沙监测资料,深入系统地探讨水文泥沙参量的变化特征,进一步... 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关系着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基于2002-2016年期间,三峡水库上、下游设置的11所重要控制性水文站水文泥沙监测资料,深入系统地探讨水文泥沙参量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分析水文泥沙参量的相关性和三峡水库的冲淤特性,探究了泥沙特性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自施工期蓄水、初期蓄水、试验性蓄水的整个过程,对三峡水库上下游河道的水沙特性影响较大。越靠近三峡大坝的河段,受三峡水库的影响越大;三峡水库抬高水位,导致上游大部分河道流速变小,河道过水断面和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导致入库泥沙越来越少,越来越细;三峡水库上游长江干流和支流上修建的梯级电站拦蓄了大量的泥沙,年输沙量、年均含沙量、中值粒径、年输沙模数都显著降低。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均含沙量、年输沙模数在2004-2013年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曲线变化规律类似,2013年后受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出现弱相关;年径流量能表征泥沙参量的变化特性;年输沙量和年均含沙量在2002-2016年间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007年前三峡水库淤积量呈增长趋势,其后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量逐渐降低。在水库冲淤和泥沙特性方面,汛期三峡水库水位对其影响较大;枯水期的高水位对其影响并不大。研究成果将为长江流域梯级电站和航道的规划设计、三峡水库的运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蓄水 泥沙淤积 年径流量 水沙特性 三峡水库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锌污染紫色土交流电阻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申纪伟 毛海涛 +1 位作者 王正成 闫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为探究交流电阻率法监测紫色土锌污染环境的可行性,文章选取了万州长江周边农田典型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含水量、干密度、锌含量等因素对紫色土交流电阻率的影响,建立了紫色土受锌污染影响的交流电阻率测试模型。研究表明:测试电流... 为探究交流电阻率法监测紫色土锌污染环境的可行性,文章选取了万州长江周边农田典型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含水量、干密度、锌含量等因素对紫色土交流电阻率的影响,建立了紫色土受锌污染影响的交流电阻率测试模型。研究表明:测试电流频率选择高频时,交流电阻率稳定,而在低频范围内,则变化较大;交流电阻率对含水量敏感;环境质量标准关注范围内,交流电阻率受锌含量的影响随含量增大而减小;基于电阻率测试模型,获取紫色土的有关密度、含水量、交流电阻率,便可预测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污染监测 紫色土 交流电阻率 测试模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非线性强度评价指标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恒滨 张学富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2,共5页
通过分析Mohr-Coulomb和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现有的围岩屈服评价指标,提出了以I_(1),J_(2)为基准的屈服评价指标。在线性屈服准则中两者是等价的,在非线性强度准则中,以I_(1)为基准的屈服评价指标较小,建议采用以J_(2)为基准的屈服... 通过分析Mohr-Coulomb和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现有的围岩屈服评价指标,提出了以I_(1),J_(2)为基准的屈服评价指标。在线性屈服准则中两者是等价的,在非线性强度准则中,以I_(1)为基准的屈服评价指标较小,建议采用以J_(2)为基准的屈服评价指标。对于以J_(2)为基准的广义Hoek-Brown准则的求解存在着数学上的困难,将其转换为等效强度参数代入Mohr-Coulomb准则屈服评价指标表达式,进而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屈服评价。算例分析表明:隧道开挖支护后的等效塑性应变和屈服评价指标规律一致,验证了该屈服评价指标的正确性;隧道屈服评价指标可以直观的显示隧道应力集中程度及围岩安全状态的演绎规律,能够更准确的描述围岩受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围岩稳定性 屈服评价指标 HOEK-BROWN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高温作用后微观力学特征与热力耦合模拟研究
8
作者 李冕 严张萍 唐鑫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1-502,共12页
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与开发呈现出“非常规、深层、难开采”等新特点,储层环境和岩体结构极为复杂。为明确储层勘探开发中的有利温度点及力学特征,本文选取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样品,针对常温(25℃)及高温作用(300℃、400℃、500℃)下的... 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与开发呈现出“非常规、深层、难开采”等新特点,储层环境和岩体结构极为复杂。为明确储层勘探开发中的有利温度点及力学特征,本文选取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样品,针对常温(25℃)及高温作用(300℃、400℃、500℃)下的页岩样品,结合纳米压痕、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开展了页岩油储层在高温作用下微观力学性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脆性矿物(硬组分)的弹性模量和硬度显著大于黏土基质(软组分),硬组分的压痕表面深度较深,且在400℃高温作用下,压痕深度明显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在300℃至500℃的高温作用区间,页岩的整体力学性质呈“V”形变化趋势。在400℃高温作用后,页岩孔隙可见度增大,微裂隙显著增加,受力后出现剪切和张性开裂,弹性模量和硬度显著下降。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好,拟合值接近“1”,表明温度引起的页岩微观结构变化是其力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非常规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微观力学依据,有助于深入理解高温作用对储层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作用 微观结构 纳米压痕实验 原子力显微镜实验 热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芦塘矿晚二叠世煤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邹建华 王冰峰 +2 位作者 王慧 田和明 李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17-3127,共11页
近年来,由于稀有金属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传统矿床的逐渐耗竭,煤和含煤岩系被认为是提取稀有金属的潜在来源。为了解重庆芦塘矿晚二叠世煤中Li,Ga,Nb,Ta,Zr,Hf和稀土元素(REY)的成矿潜力,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X射线荧光... 近年来,由于稀有金属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传统矿床的逐渐耗竭,煤和含煤岩系被认为是提取稀有金属的潜在来源。为了解重庆芦塘矿晚二叠世煤中Li,Ga,Nb,Ta,Zr,Hf和稀土元素(REY)的成矿潜力,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测试了煤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矿物组成。研究发现,芦塘矿晚二叠世煤为高硫中低灰无烟煤,煤中高含量的硫(5.06%)与海相沉积环境有关。煤中矿物主要为伊利石、伊蒙混层、高岭石和黄铁矿,其次为钾长石、方解石、铁白云石、石英、黄钾铁矾和熟石膏。与世界硬煤相比,芦塘煤中富集Li,Be,B,F,V,Cr,Zn,Ga,Ge,Se,Zr,Nb,Mo,Ag,Cd,Hf,Ta,Hg,Th,U和REY,其中Li,Ga,Nb,Ta,Zr,Hf和REY的富集系数分别为7.81,2.19~7.99,6.58,8.39,5.82和2.85。从顶至底沿着煤层剖面,Li,Ga,Nb(Ta),Zr(Hf)和REY含量逐渐升高。由于与灰分呈明显的正相关,煤中Li,Ga,Nb(Ta),Zr(Hf)和REY主要赋存于矿物中。芦塘煤中稀土元素以中稀土富集型为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δCe和δEu表明,煤中矿物质不来源于康滇古陆的基性玄武岩。煤中Li,Ga,Nb(Ta),Zr(Hf)和REY富集的主控因素是地下水对煤层下伏凝灰岩的淋滤作用。芦塘矿晚二叠世煤的煤灰中REY可作为提取稀土元素的潜在原料,其伴生的Li,Ga,Nb(Ta),Zr(Hf)等有益金属可共同提取,其工业利用价值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塘矿 晚二叠世煤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高边坡紫色土抗剪强度的水敏性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海均 毛海涛 +3 位作者 严新军 申纪伟 侍克斌 杨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4-983,共10页
为了研究高边坡紫色土的抗剪强度及变形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围压下对不同含水率的非饱和重塑紫色土进行了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含水率及围压条件下,土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呈现出“持续硬化”甚至“加速硬化”... 为了研究高边坡紫色土的抗剪强度及变形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围压下对不同含水率的非饱和重塑紫色土进行了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含水率及围压条件下,土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呈现出“持续硬化”甚至“加速硬化”现象。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经历了3个阶段:轴向应变0%~2.3%为弹性阶段,2.3%~4%为应变硬化阶段,4%后逐渐变为屈服阶段。在同一围压下,土体主应力差峰值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其峰值下降幅度最大可达67.37%。不同含水率下的最大主应力差与围压均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在给定含水率下,主应力差峰值随围压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其峰值增大幅度最大可达150.98%,但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这种增大趋势逐渐减小,且围压对紫色土抗剪强度影响约为含水率对其影响的66.63%。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壤的内聚力先增加后减小,峰值处的含水率为12%;而土壤的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现一阶线性减小,且下降程度最大可达56.88%。土体任意平面(破坏面)上σ-τ曲线的斜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破坏包面逐渐变缓。分析并讨论了含水率对紫色土内部结构、颗粒间作用力及特性的影响,以期为三峡库区高边坡紫色土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试验 抗剪强度 含水率 非饱和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三峡水库中陡土坡消落区等高种植的土工结构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新 高芳 +4 位作者 刘正学 张立冬 郝艳龙 郭远臣 刘亚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在当前三峡库区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下,采取何种适合的生态治理技术以解决库区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生态治理模型整体框架结构,提高中、陡土坡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稳定性;通过... [目的]探讨在当前三峡库区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下,采取何种适合的生态治理技术以解决库区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生态治理模型整体框架结构,提高中、陡土坡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稳定性;通过等高种植平面绿化技术、土工格室垂直绿化技术,提高消落区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通过不同高层区段消落区适宜植物"乔—灌—草—藤(177~170 m)、"灌—草—藤"(170~160m)、"草—藤"配置(160~145m),对消落区的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及景观层次起提高作用。[结果]通过模型设计,将传统混凝土护坡技术与现代生态护坡技术相结合、等高种植平面绿化技术与土工格室垂直绿化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高度统一、系统稳定性与开放性的高度统一、植被覆盖率与景观层次的高度统一。[结论]该土工结构模型的应用对三峡水库中陡土坡消落区生态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区 中陡土坡 生态护坡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中梁山煤田凝灰岩中战略性金属的浸出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建华 王慧 +4 位作者 刘述平 陈虹雨 刘峰 田和明 李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76-1884,共9页
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底部广泛分布一层由基性火山灰经热液流体蚀变的凝灰岩。凝灰岩中富集稀土元素(REY),Nb和Ga等战略性金属,称之为一种新型的煤型战略性金属矿床。然而,凝灰岩中战略性金属的可提取性如何,尚不清楚,制约了这些金... 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底部广泛分布一层由基性火山灰经热液流体蚀变的凝灰岩。凝灰岩中富集稀土元素(REY),Nb和Ga等战略性金属,称之为一种新型的煤型战略性金属矿床。然而,凝灰岩中战略性金属的可提取性如何,尚不清楚,制约了这些金属的开发利用。为此,以重庆中梁山煤田晚二叠世凝灰岩为对象,采用(NH4)2SO4,H2SO4,NaOH,HCl和HF等试剂对凝灰岩中REY,Nb,Ga,Al2O3和SiO2进行分步连续浸出。结果表明,(NH4)2SO4能浸出约30%的REY,表明凝灰岩中离子吸附型REY占比大于30%,其余的战略性金属均以矿物相形式存在。(NH4)2SO4—H2SO4—NaOH—HCl—HF分步连续浸出可有效提取凝灰岩中的REY,Ga,Nb等战略性金属。REY,Ga,Nb,Al2O3,SiO2的总浸出率分别为86.52%,67.32%,54.70%,87.87%和98.97%。浸出后的残渣以硫铁矿为主,也可以被综合利用。整个分步连续浸出的较优条件为:①(NH4)2SO4质量浓度为15 g/L,浸出温度为20℃,浸出时间为12 h,液固比为1;②H2SO4质量分数为60%,浸出温度为130℃,浸出时间为3 h,液固比为3;③NaOH质量分数为45%,浸出温度为130℃,浸出时间为2.5 h,液固比为3;④HCl质量浓度为150 g/L,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2 h,液固比为3;⑤HF质量分数为15%,浸出温度为75℃,浸出时间为2 h,液固比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出试验 战略性金属 凝灰岩 晚二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渗流—应力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谷易 毛海涛 +1 位作者 何涛 张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1,60,共9页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紫色土在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下的渗透特性和抗剪强度特性,深入探究紫色土应力—渗流的耦合关系,为农业工程、边坡工程、水土保持等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借助SLB-1A型应力应...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紫色土在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下的渗透特性和抗剪强度特性,深入探究紫色土应力—渗流的耦合关系,为农业工程、边坡工程、水土保持等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借助SLB-1A型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分析多因素耦合对紫色土抗剪强度特性和渗透性的变化。[结果]含水率对三峡库区紫色土的黏聚力c与内摩擦角φ的影响程度不同,并在含水率为11%处取得峰值,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二者变化趋势符合线性变化的特征;紫色土渗透性的变化在不同含水率梯度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且含水率在11%~13%之间时差异性相对显著;以渗透压等于40 kPa为临界值,紫色土的渗透性降低形式不同;主应力差控制值越大,不同含水率紫色土的渗透性降低越显著。[结论]渗透—剪切作用下,含水率和围压极大影响了紫色土的抗剪强度,其黏聚力在含水率11%处取得峰值,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符合线性变化;相同条件下,主应力差控制值越大,不同含水率紫色土的渗透性降低越显著,主应力差的贡献率高于含水率。各因素对影响紫色土渗透性的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渗透压>主应力差>围压>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含水率 渗透—剪切 剪切强度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万州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4
作者 范祖金 魏兴 +2 位作者 李佳文 周育琳 陈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浅层地下水作为重庆市万州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是推动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为研究重庆市万州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于2021年10月采集浅层地下水样品56组.综合运用... 浅层地下水作为重庆市万州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是推动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为研究重庆市万州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于2021年10月采集浅层地下水样品56组.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万州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离子来源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以淡软水为主,且呈弱碱性,阴阳离子以HCO^_(3)^(-)、Ca^(2+)为主,浅层地下水类型以HCO_(3)-Ca为主;由研究区中部至边缘地区,阴离子类型由HCO_(3)型向HCO_(3)·SO_(4)、HCO_(3)·Cl·SO_(4)和Cl·SO_(4)型演变,阳离子类型由Ca型向Ca·Mg、Na·Ca和Na·Ca·Mg型演变;浅层地下水离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硅酸盐岩和岩盐溶滤;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受岩石溶滤作用、正向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作用控制;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沿浅层地下水流向,浅层地下水离子浓度呈递增趋势,岩盐、方解石和白云石均发生溶解,西部浅层地下水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强于东部.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万州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圈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控制因素 重庆市万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对三峡库区万州段降水和气温的模拟能力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佳文 周育琳 +1 位作者 魏兴 范祖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40,共9页
为了准确预估三峡库区未来的水文气象变化趋势,为库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借助12种CMIP6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和多模式集合MME,采用平均值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泰勒图分析法和TS评分法,分别从季节月平均气温和降水、... 为了准确预估三峡库区未来的水文气象变化趋势,为库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借助12种CMIP6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和多模式集合MME,采用平均值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泰勒图分析法和TS评分法,分别从季节月平均气温和降水、突变年份和综合模拟能力评估全球气候模式在万州段的适应性。结果表明:①在降水模拟结果方面,三峡工程蓄水前模式ACCESS-CM2的模拟效果较好,蓄水后MME对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好;②在气温模拟结果方面,三峡工程蓄水前MME的模拟效果较好,蓄水后模式ACCESS-CM2的模拟效果较好;③综合来看,模式ACCESS-CM2对蓄水前后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模拟 CMIP6气候模式 平均值分析法 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 泰勒图分析法 三峡库区万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三峡库区万州段蓄水前后降雨径流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毛海涛 邹敏 +1 位作者 何涛 黄庆豪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3,共7页
基于万县水文站的降雨-径流实测资料,引入Copula函数模型,定量分析蓄水过程对降雨-径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Copula联合分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阶段的降雨-径流关系。蓄水前降雨和径流均满足皮尔逊Ⅲ型分布。施工期和初步蓄水阶段,... 基于万县水文站的降雨-径流实测资料,引入Copula函数模型,定量分析蓄水过程对降雨-径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Copula联合分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阶段的降雨-径流关系。蓄水前降雨和径流均满足皮尔逊Ⅲ型分布。施工期和初步蓄水阶段,降雨和径流分别为Gumbel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试验性蓄水阶段的降雨为对数正态分布,径流恢复到皮尔逊Ⅲ型分布。施工期及初步蓄水阶段较蓄水前的降雨量和径流量均减少,变幅区间分别减少38.4%和20.6%。试验性蓄水阶段年降雨量增大,变幅区间增加24.5%,而年径流量减少,变幅区间减少57%。研究成果可对三峡库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关系 三峡库区 COPULA函数 年降雨量 年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云模型和线性规划优化算法的山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莉 倪波 +3 位作者 强跃 吴恒滨 汪魁 赵东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3,共10页
泥石流是一种由暴雨或地震诱发常发生在山区的破坏力强大的地质灾害,为了提前预防和减少其破坏能力,使用特定算法评价其危险性十分必要。采用云模型雾化特性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后耦合,得到合理的权重阈值区间。以线性规划... 泥石流是一种由暴雨或地震诱发常发生在山区的破坏力强大的地质灾害,为了提前预防和减少其破坏能力,使用特定算法评价其危险性十分必要。采用云模型雾化特性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后耦合,得到合理的权重阈值区间。以线性规划优化算法通过设定目标函数后对各评价指标在权重区间内动态取值,从而得到各个泥石流沟渠最危险评分。改进了单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公式,构建覆盖更全面的综合云模型,输入最大危险评分对研究区泥石流沟渠进行危险性分级。将该研究应用在汶川地震后北川县产生的72条泥石流沟渠实例中,其评价结果显示与研究区实际地形环境情况相吻合,为相似类型泥石流灾害的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线性规划 云模型 耦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钢纤维混杂增强水泥基材料抗冲击性能及阻裂能力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远臣 刘芯州 +3 位作者 王雪 叶青 向凯 王锐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为更好地研究钢纤维混杂方式对水泥基材料的增强作用,本研究使用长度分别为6 mm(S)、13 mm(M)和35 mm(H)的三种钢纤维,进行单掺、双掺、三掺制备钢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采用圆柱体试件进行落锤冲击试验,从冲击次数及耗能、破坏形态、裂... 为更好地研究钢纤维混杂方式对水泥基材料的增强作用,本研究使用长度分别为6 mm(S)、13 mm(M)和35 mm(H)的三种钢纤维,进行单掺、双掺、三掺制备钢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采用圆柱体试件进行落锤冲击试验,从冲击次数及耗能、破坏形态、裂缝宽度发展等方面探究混杂方式对水泥基材料抗冲击性能及阻裂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从单掺到三掺,材料抗冲击性能逐渐增强。钢纤维单掺对水泥基材料强度及抗冲击性能提升效果依次为:M>H>S;双掺组合方式从优到劣为:M+H>S+M>S+H,当1.5%(体积分数,下同)M与0.5%H混掺时材料的增强、增韧效果最佳,28 d抗折强度为22.6 MPa,较单掺M和H分别提高了3.2%和31.4%,抗压强度为154.8 MPa,较单掺M和H分别提高了40.1%和65.5%,初裂与破坏冲击耗能比单掺M和H分别提高了23.5%、425%和36.7%、300%;三掺最优掺量为0.5%S、0.5%M和1%H,初裂和破坏冲击耗能比最优双掺M1.5H0.5组分别提高了33.3%、1.9%。双参数的Weibull分布可以合理地描述钢纤维混杂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初裂冲击次数(N1)和破坏冲击次数(N2)。S抑制微裂缝的产生与扩张,M和H阻止宏观裂缝在不同受荷阶段的发展,在不同结构层次、不同受荷阶段发挥逐级阻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钢纤维混杂 抗冲击性能 阻裂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超浅埋偏压铁路隧道爆破施工控制与振动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磊 姜渝 +4 位作者 岳志良 张昕 苟小英 冉兴雯 郭正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1-95,共15页
针对山岭隧道洞身浅埋段地形偏压、围岩风化严重、爆破施工风险高等问题。首先,通过岩石力学性能试验获取砂泥岩互层区岩石的物理和力学参数;其次,对超浅埋偏压隧道开展爆破全过程仿真分析,研究适用于超浅埋偏压隧道爆破施工的参数优化... 针对山岭隧道洞身浅埋段地形偏压、围岩风化严重、爆破施工风险高等问题。首先,通过岩石力学性能试验获取砂泥岩互层区岩石的物理和力学参数;其次,对超浅埋偏压隧道开展爆破全过程仿真分析,研究适用于超浅埋偏压隧道爆破施工的参数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超浅埋偏压隧道安全施工综合减振措施并对其减振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对采用综合减振措施施工的超浅埋偏压隧道开展爆破振动试验与现场监测,并研究在砂泥岩互层区的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段间延时爆破、改变楔形掏槽孔形式以及调整楔形掏槽孔布设位置的综合减振措施后,超浅埋偏压段峰值振速得到控制,平均减振率近30.00%;现场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中爆破主频频率主要集中在10~50 Hz,且各测点振速均在安全允许质点振速内;现场爆破试验后试验掌子面破岩效果良好,围岩未出现超欠挖情况,岩壁稳定;测点距离爆源越近,受地形影响越小,数值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率就越高,最高拟合率达98.82%;基于量纲原理建立的考虑岩性、高程差和坡度的爆破振速预测公式与现场爆破振动试验数据拟合精度更高,其相关性高达0.92。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超浅埋偏压隧道爆破振动响应的控制,同时也为该类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埋偏压隧道 爆破振动控制 爆破试验及监测 振动传播规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理论优化的地下咸水层CO_(2)溶解性能灰色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利飞 钟品志 +4 位作者 张旗 董文卓 余波 韦海宇 杨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在地下咸水层封存过程中,CO_(2)的溶解反应将会影响其封存容量和稳定性,并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为合理分析CO_(2)在地下咸水层中的溶解性能,基于马尔科夫理论对灰色GM(1,1)模型进行优化,构建CO_(2)溶解性能灰色预测模型... 在地下咸水层封存过程中,CO_(2)的溶解反应将会影响其封存容量和稳定性,并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为合理分析CO_(2)在地下咸水层中的溶解性能,基于马尔科夫理论对灰色GM(1,1)模型进行优化,构建CO_(2)溶解性能灰色预测模型。通过预测单因素影响下CO_(2)在地下咸水层中的溶解性能,科学分析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结果表明:通过压强、温度及矿化度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CO_(2)在水中溶解性能,得出CO_(2)溶解性能灰色马尔科夫优化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7%、17.73%、0.21%;与灰色GM(1,1)模型相比,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0.35、1.56、3.41百分点,CO_(2)溶解性能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研究成果为CO_(2)在地下咸水层中的溶解封存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能 CO_(2)溶解封存 马尔科夫理论 灰色GM(1 1)模型 相对误差 预测性能 咸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