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市鄞州区农村雷电灾害浅析
1
作者 梁才 童千秋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302-304,共3页
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2021—2023年该区农村雷电灾害、雷电活动情况。结果显示:宁波市鄞州区农村雷电灾害和该区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情况基本吻合;鄞州区农村雷电灾害多发与该区农村自建房存量数据及自建房防雷... 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2021—2023年该区农村雷电灾害、雷电活动情况。结果显示:宁波市鄞州区农村雷电灾害和该区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情况基本吻合;鄞州区农村雷电灾害多发与该区农村自建房存量数据及自建房防雷现状密切关系。同时,针对该区农村自建房防雷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雷电灾害 防御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高质量建设的基层情况探索
2
作者 林宏伟 韦颖 +2 位作者 魏莎莎 林帆 夏静雯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232-235,共4页
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慈溪市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现状,重点从政策和配套资金支持、部门协作、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县级气象部门... 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慈溪市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现状,重点从政策和配套资金支持、部门协作、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县级气象部门在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中的难点和堵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期高质量推动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的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防灾减灾 标准化 高质量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动力降尺度方法在广东近海风资源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梦蛟 王臻臻 +6 位作者 张磊 文仁强 李华 夏静雯 辛欣 易侃 贾天下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利用WRF模式对ERA5再分析数据进行动力降尺度,获得近海高分辨率的WRF数据,并利用3座测风塔观测数据对WRF高分辨率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的风速与观测更为接近,ERA5易低估各层风速;WRF和ERA5对广东近海... 利用WRF模式对ERA5再分析数据进行动力降尺度,获得近海高分辨率的WRF数据,并利用3座测风塔观测数据对WRF高分辨率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的风速与观测更为接近,ERA5易低估各层风速;WRF和ERA5对广东近海主导风向的再现能力基本一致,且均能反映主导风向;WRF和ERA5风速的时间序列与观测的相关性都很高,均通过99%显著性检验;相较于ERA5,WRF拟合得到的威布尔参数与观测更为接近。因此相较于ERA5,WRF模拟数据更适用于对广东风能资源的评估。利用WRF模拟得到的广东近海风资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广东近海风能密度大(>200 W/m^(2)),有效风速的出现频率高(>0.88),且具有单一或两个主导风向,以上特征有利于广东近海的风能资源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适用性评估 海上风电 WRF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叶海龙 何利德 吴海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97-98,共2页
通过对油菜生育期内不同生长阶段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生长发育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对气温最为敏感,温高光足是油菜物候加快的主要气象因素,苗期低温干旱、大田生长期的低温多雨水则是其发育迟缓、物候偏迟的重要原因。同... 通过对油菜生育期内不同生长阶段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生长发育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对气温最为敏感,温高光足是油菜物候加快的主要气象因素,苗期低温干旱、大田生长期的低温多雨水则是其发育迟缓、物候偏迟的重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油菜生长过程中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生育期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动气象站测报软件常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明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6期219-219,共1页
新型自动气象站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设备,为保证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气象站测报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需要气象工作人员加强对该软件的学习和研究,达到操作规范和运用熟练的程度,能够提高... 新型自动气象站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设备,为保证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气象站测报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需要气象工作人员加强对该软件的学习和研究,达到操作规范和运用熟练的程度,能够提高观测质量,提高气象业务质量和气象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气象事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自动气象站 测报软件 常见问题 解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气象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系统 被引量:5
6
作者 廖桉桦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1425-1427,共3页
基于GIS平台,利用现有移动代理服务器和气象资料观测网络,构建强降水等气象要素预警短信系统,结果实现了强降水自动预警,降低了预警信息漏发误发的概率,提高了预警短信发送的针对性、时效性。
关键词 GIS平台 预警短信 自动发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水文雨量资料的融合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廖桉桦 顾人颖 何国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2期1707-1709,共3页
通过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实现了鄞州区气象、水文资料的实时共享,把雨量观测站点密度从平均间距6.2 km提升到3.2 km。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60 min累计降水量>3 mm时,气象站和水文站降水相对异差为6.5%,低于目... 通过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实现了鄞州区气象、水文资料的实时共享,把雨量观测站点密度从平均间距6.2 km提升到3.2 km。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60 min累计降水量>3 mm时,气象站和水文站降水相对异差为6.5%,低于目前国内中尺度气象站日降水量平均测量误差,可以将实况水文资料引入气象中使用,提高降水实测空间密度,为后期实况资料同化应用、中小尺度数值预报精细化释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水文 资料融合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鄞州区白岩山风能资源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杰 孙天添 +3 位作者 赵晓彤 蔡仕博 辛欣 闻丹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396-400,共5页
基于绿色发展背景,对浙东沿海宁波市鄞州区白岩山2018—2020年的风速风向及风功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80 m风机高度,可发电风速小时数占全年82.6%,其中未满负荷76.5%,满负荷6.1%,不可发电弱风速占17.3%。平均风速随高度基本呈... 基于绿色发展背景,对浙东沿海宁波市鄞州区白岩山2018—2020年的风速风向及风功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80 m风机高度,可发电风速小时数占全年82.6%,其中未满负荷76.5%,满负荷6.1%,不可发电弱风速占17.3%。平均风速随高度基本呈指数分布,拟合指数0.244;月平均风速最大值出现在12月,最小值出现在6月,其他月份与年平均风速较为接近;因下垫面和天气系统差异,同一季节不同月份,风廓线指数存在明显差异。6月风速值在全年中相对最小,是安排时间较长的大检修最佳时间,早晨6—9时是风速值在全天中最小时段,此时间段可安排短时检修。白岩山存在显著的季节主导风向,1—2月、9—12月主导风向为偏北风,5—7月主导风向为偏南风,风机角度可较少调整,风能利用率较高,3—4月及8月主导风向较为发散,尤其是8月,作为平均风速第二大的月份,需频繁调整风机偏航角度,以尽量提高风能利用率。2018年发电总量为162.22 GW·h,年有效小时数7742 h,12月发电量最大,3月发电量次之,6月发电量和有效风时数均为全年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利用率 风速 主导风向 浙东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期慈溪蜜梨气象指数保险气象指标合理性分析初探
9
作者 林宏伟 夏静雯 +3 位作者 沈翼辉 陈磊 茅吉锋 卢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90-196,共7页
利用慈溪市周巷镇区域气象自动站2017—2021年7—9月的气象观测资料、慈溪国家基本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和2020—2021年蜜梨(以翠冠梨和黄花梨为例)的落果观测数据,结合慈溪蜜梨种植保险理赔资料,统计分析了慈溪蜜梨成熟采收期大风灾害的... 利用慈溪市周巷镇区域气象自动站2017—2021年7—9月的气象观测资料、慈溪国家基本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和2020—2021年蜜梨(以翠冠梨和黄花梨为例)的落果观测数据,结合慈溪蜜梨种植保险理赔资料,统计分析了慈溪蜜梨成熟采收期大风灾害的发生频次,并与蜜梨气象指数保险理赔模型进行对照分析,对成熟期蜜梨气象指数保险的气象指标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来,蜜梨成熟采收期的大风发生概率接近常年或偏少,持续降水、高温等气象灾害发生概率较高。基于大风指数构建的蜜梨气象指数保险理赔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但同时还需考虑降水、高温等其他气象灾害因子的影响,以进一步提升保险理赔模型的合理性,为蜜梨产业持续兴旺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期 蜜梨 指数保险 气象指标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农田等土地利用变化对气象探测环境的影响评估
10
作者 夏静雯 王增辉 +1 位作者 王晶 周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1629-1632,共4页
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对宁波市2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观测站周边探测环境进行评估,通过对农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表明,鄞州国家基本气象站位于宁波核心都市区,气象探测环境受城市化进程影响较大,农田等面积不断缩减,导... 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对宁波市2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观测站周边探测环境进行评估,通过对农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表明,鄞州国家基本气象站位于宁波核心都市区,气象探测环境受城市化进程影响较大,农田等面积不断缩减,导致气象站“进城”而不得不几经搬迁。地处海岛的石浦国家基本气象站周边探测环境保护较好,农田等覆盖率维持在较高比例,历史气象观测资料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卫星 探测环境 LUCC 气象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鄞州区积雪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夏静雯 蔡仕博 +1 位作者 申子彬 陈晓海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138-1142,共5页
通过对1953年以来鄞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积雪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鄞州的积雪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年积雪日数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平均积雪深度为2.95cm,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1986年。温度对积雪的影响最为显著,当... 通过对1953年以来鄞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积雪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鄞州的积雪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年积雪日数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平均积雪深度为2.95cm,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1986年。温度对积雪的影响最为显著,当近地面温度低、对流层顶温度高,且大气干燥、不稳定能量高时,需谨防出现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积雪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日数 积雪深度 不稳定能量 鄞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设施栽培模式对甜瓜生长发育和环境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凡改恩 范雪莲 +3 位作者 葛芙蓉 张成义 蔡仕博 金伟兴 《长江蔬菜》 2024年第6期32-35,共4页
为研究爬地和吊蔓2种设施栽培模式对甜瓜生长发育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特开展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模式的夜间空气温度与湿度的变化曲线基本重合,爬地栽培白天的空气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空气湿度下降速度和增加速度均快于吊蔓栽培... 为研究爬地和吊蔓2种设施栽培模式对甜瓜生长发育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特开展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模式的夜间空气温度与湿度的变化曲线基本重合,爬地栽培白天的空气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空气湿度下降速度和增加速度均快于吊蔓栽培。2种栽培模式的夜间空气平均温度和平均湿度差异不明显;与吊蔓栽培相比,爬地栽培白天空气平均温度高2.08℃、昼夜平均温差高2.19℃,平均湿度低8.21个百分点。爬地比吊蔓栽培的盛花期提早2 d,成熟期提早4~6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1.46个百分点。爬地栽培的甜瓜叶色浓绿、小而厚,吊蔓栽培的叶色淡绿、大而薄;吊蔓栽培的节间长度、白粉病发病率均显著大于爬地栽培。吊蔓栽培的667 m^(2)产值和利润都明显高于爬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吊蔓 爬地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5100 m风场的宁波市近海风资源特性分析及评估
13
作者 王臻臻 夏静雯 +5 位作者 王健捷 辛欣 王杰 赵晓彤 叶天 闻丹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51-54,共4页
本文利用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数据和2座象山测风塔观测数据对ERA5100 m风场在宁波市近海的风资源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RA5易低估宁波市近海的风速,但能较好地再现风速冬夏季节大而春秋季节小的变化特征,以及以东北风和... 本文利用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数据和2座象山测风塔观测数据对ERA5100 m风场在宁波市近海的风资源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RA5易低估宁波市近海的风速,但能较好地再现风速冬夏季节大而春秋季节小的变化特征,以及以东北风和西南风为主的主导风向。同时,宁波市近海风能密度大(大于200 W/m^(2)),有效风速的出现频率高(大于0.8),且具有单一或2个主导风向,有利于风能资源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适用性评估 海上风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与南亚雨季对流和层云降水云内的温湿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夏静雯 傅云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3-580,共18页
为认知降水云内的大气温湿结构特点,本文利用1998至2012年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TRMM PR)和全球探空数据集(IGRA)的探测结果,融合计算获得了一套大气温湿廓线和降水廓线的准时空同步资料,并利用该融合资料研究了雨季东亚和南亚降水云... 为认知降水云内的大气温湿结构特点,本文利用1998至2012年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TRMM PR)和全球探空数据集(IGRA)的探测结果,融合计算获得了一套大气温湿廓线和降水廓线的准时空同步资料,并利用该融合资料研究了雨季东亚和南亚降水云内的温湿结构和不稳定能量特点。个例研究结果表明深厚对流降水表现出整层大气湿润、高空风速小的特点,层云降水则表现出850 h Pa以下大气湿润、水汽随高度升高显著减少、高空风速大的特点。统计结果表明东亚季风区降水强度更大,对流和层云降水的回波顶高度分别可达17 km和12km;南亚季风区降水强度较弱,回波顶高度比东亚约低1 km;统计结果还表明南亚季风区对流活动受季风推进的影响显著。两个季风区降水云团内的温度结构差异主要出现在近地面,南亚的近地面温度比东亚约高4°C,南亚对流降水云内的大气较东亚更干燥;整个雨季南亚降水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要大于东亚。本研究结果为模式模拟降水云温湿结构提供了观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测雨雷达资料 探空资料 融合 降水廓线 温湿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温异常模之线性相互作用及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锦华 张晨 +2 位作者 方珂 赵晓彤 孙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利用美国台风联合警报中心的best-track热带气旋信息数据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平衡反馈(EFA)以及广义平衡反馈分析(GEFA)方法,结合EOF,探讨海温异常模之线性作用及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TCGN)变化的影响。单个海盆SSTA模的EF... 利用美国台风联合警报中心的best-track热带气旋信息数据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平衡反馈(EFA)以及广义平衡反馈分析(GEFA)方法,结合EOF,探讨海温异常模之线性作用及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TCGN)变化的影响。单个海盆SSTA模的EFA结果显示,TCGN对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经向模(TP2)、北太平洋第二模(NP2)、热带印度洋海盆一致模(IOBM)、北大西洋第一模(NA1)及第二模态(NA2)的反馈响应显著。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TCGN变化与热带太平洋第一模(TP1)、IOBM、NA1有显著的统计关系。GEFA的结果显示,IOBM和NA1对TCGN变化的强迫作用通过0.1以上的显著性水平检验。GEFA与EFA的差异反映了TP2、NP2和NA2分别受其它海盆的影响明显;GEFA与多元回归结果的差异反映了TP1具有强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表明GEFA能够鉴别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生成 西北太平洋 海表温度异常模态 线性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对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干扰的一般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玲 黄晓兰 +2 位作者 王希华 王良衍 姜良才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4,共5页
调查分析了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受2005年“麦莎”和“卡努”两次强台风干扰后形成的倒木和林隙的现状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11株倒木中共有19个物种,其中以木荷和栲树所占的比例最大;所有倒木中以掘根方式形成的倒木所占比例最... 调查分析了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受2005年“麦莎”和“卡努”两次强台风干扰后形成的倒木和林隙的现状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11株倒木中共有19个物种,其中以木荷和栲树所占的比例最大;所有倒木中以掘根方式形成的倒木所占比例最大,且主要发生在林道旁和林内沟谷边;倒木径级多集中在50 cm以下,以10-30 cm区间所占的比例最大,高度的分布范围集中在10-20 m;在林内所形成的10个林隙中,以小林隙型为主,面积较大的林隙都集中在沟谷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倒木 林道 自然干扰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极端骤发干旱与传统干旱事件形成过程的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天 余锦华 施欣池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9-327,共9页
2009/2010年云贵地区(YGR)和2013年夏季中南地区(CSC)发生了近几十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事件。文中对比了两次干旱事件的发展速度,基于水分收支原理,诊断影响干旱发展的物理过程。结果显示,CSC干旱发展前,温度升高,蒸散发增加,土壤湿度减... 2009/2010年云贵地区(YGR)和2013年夏季中南地区(CSC)发生了近几十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事件。文中对比了两次干旱事件的发展速度,基于水分收支原理,诊断影响干旱发展的物理过程。结果显示,CSC干旱发展前,温度升高,蒸散发增加,土壤湿度减少,高温和降水减少对干旱有触发作用;而YGR的降水减少使干旱开始发展。CSC干旱事件发展迅速,YGR干旱事件发展缓慢,同时前者干旱的维持和恢复时间也短于后者,这些差异与蒸散发过程强弱有关。CSC干旱事件发展阶段,蒸散发过程强,平均为4.7 mm/d,8 d时间,土壤湿度从45%减少到20%,促使干旱快速形成(典型骤发干旱)。YGR干旱发展阶段,蒸散发过程弱,平均为1.7 mm/d,土壤湿度从45%减少到20%历时2个多月(传统干旱)。蒸散发的强弱主要与区域大气柱的水汽净辐散有关。CSC干旱发展阶段,其大气柱水汽净辐散达每天3.1 kg/m^(2),增强了陆气水分交换,使蒸散发远大于降水,土壤湿度快速下降,加快干旱发展速度。YGR的区域大气柱水汽净辐散为每天1.1 kg/m^(2),只有CSC的1/3,使干旱发展缓慢。两个干旱事件的大气柱水汽净辐散主要发生在经向方向,即由区域北界相对较强的经向水汽输送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传统干旱 土壤湿度 蒸散发 大气柱水汽净辐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变化对海温异常响应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晓彤 余锦华 +2 位作者 廖桉桦 顾人颖 闻丹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8-218,共11页
利用美国国家飓风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NHC)的Best Track Data(HURDAT2)数据和美国国家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运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研究多个海盆主要海表温度异常(SSTA)模对北大西洋... 利用美国国家飓风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NHC)的Best Track Data(HURDAT2)数据和美国国家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运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研究多个海盆主要海表温度异常(SSTA)模对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TCGN)气候变率的强迫作用。(1)北大西洋TCGN的气候变率对北大西洋三极型模态(NA1)和太平洋mega-ENSO式模态(P1)具有显著的响应,对应的响应振幅分别为0.45和-0.28,即当NA1(P1)的时间系数增加(减小)1个标准差时,北大西洋TCGN将增加0.45(0.28)个。(2)TCGN对NA1、P1的气候变率、年代际变率有显著响应,但对年际变率响应不显著。(3)北大西洋TCGN在1995年前后发生异常变化,从平均8个增加到12.6个,NA1、P1对1995年后的TCGN异常增加的贡献分别为27%、45%。(4)NA1对北大西洋TC环境场的强迫中心多集中在20°N附近,而P1的多位于20°N以南以及墨西哥湾地区,为TC生成提供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 GEFA SS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籼粳杂交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及其与灌浆结实期气候因素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34
19
作者 徐栋 朱盈 +7 位作者 周磊 韩超 郑雷鸣 张洪程 魏海燕 王珏 廖桉桦 蔡仕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48-1559,共12页
为找出不同类型籼粳杂交稻在品质表现上存在差距的原因,以18个早熟晚粳籼粳杂交稻品种(品系)为材料,从中筛选出产量与蒸煮食味品质具有代表性的3种类型(A类高产优质型, B类高产不优质型, C类低产不优质型)。2年中A类和B类的平均产量分别... 为找出不同类型籼粳杂交稻在品质表现上存在差距的原因,以18个早熟晚粳籼粳杂交稻品种(品系)为材料,从中筛选出产量与蒸煮食味品质具有代表性的3种类型(A类高产优质型, B类高产不优质型, C类低产不优质型)。2年中A类和B类的平均产量分别较C类高22.66%和22.26%,其高产的原因主要是具有较高的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A类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比B和C类高1.9%~2.5%和13.9%~22.7%。与A类相比,B类和C类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分别高43.3%~47.5%和64.5%~71.4%。B和C类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较A类分别高31.7%、33.0%。A类平均胶稠度较B和C类分别高4.0%、4.5%,A类品种的峰值粘黏度和崩解值最高,消减值最低,蛋白质含量3种类型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浆结实期温度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呈负相关。籼粳杂交稻优质的获得,除品种遗传因素外,可通过合理的播期或栽培管理调节,使水稻灌浆结实期处于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则有利于其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同步提高或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产量 品质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11号台风“海葵”近海路径和强度突然变化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雷 许岳庭 +1 位作者 徐哲永 陈梅汀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103,共11页
运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方法,结合卫星云图,分析了1211号台风"海葵"在浙江近海移向突然变化、强度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发现:大陆暖高东移过程中脊线的转变,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加强北抬,并与大陆暖高合并是促使"海葵"... 运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方法,结合卫星云图,分析了1211号台风"海葵"在浙江近海移向突然变化、强度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发现:大陆暖高东移过程中脊线的转变,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加强北抬,并与大陆暖高合并是促使"海葵"移向转变、移速加快的关键因素。"海葵"进入浙江近海时,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强烈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东风急流和西南气流水汽输送的加强、低层正涡度的输入是其得以爆发性增强的主要原因。台风爆发性增强时,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台风环流螺旋度迅速加大,结构密实,有完整清晰的台风眼形成,眼区范围缩小,南北两条水汽输送通道建立,水汽输入云带发展强烈,以及台风水平尺度发展到最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海葵” 路径 强度 突然变化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