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车车辆转向架构架焊接疲劳强度评定的工程方法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曹竞玮 徐传波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6,94,共7页
参照了UIC 615-4规范(动力单元-转向架和走行机构-转向架构架结构强度试验)中的强度计算方法,对某B0转向架构架进行了模拟运营工况下的焊接疲劳强度的计算与分析.通过提取距离焊缝焊趾外侧2mm处的节点应力,分别对转向架构架的主体焊缝... 参照了UIC 615-4规范(动力单元-转向架和走行机构-转向架构架结构强度试验)中的强度计算方法,对某B0转向架构架进行了模拟运营工况下的焊接疲劳强度的计算与分析.通过提取距离焊缝焊趾外侧2mm处的节点应力,分别对转向架构架的主体焊缝与驱动装置吊挂座、一系垂向减震器座、制动器座、牵引座的焊缝疲劳强度进行了校核,并绘制出Moore-Kommer-Japer疲劳曲线图.计算结果表明,该转向架构架在17个载荷工况下的静强度低于材料屈服极限,且构架的主体与各设备安装座的焊缝疲劳强度符合疲劳强度要求,具有较高安全裕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转向架构架 焊接 疲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 GUI的机车车轴强度的初步评价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文涛 徐传波 王秋实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3,80,共7页
为提高车轴设计与优化过程中车轴强度评价效率,参照EN 13104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开发了基于Matlab GUI的车轴强度快速评价系统.在该系统界面的引导下,进行设计参数的分类导入和设置,通过Matlab所编译的语言程序进行计算处理,最后输出车轴... 为提高车轴设计与优化过程中车轴强度评价效率,参照EN 13104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开发了基于Matlab GUI的车轴强度快速评价系统.在该系统界面的引导下,进行设计参数的分类导入和设置,通过Matlab所编译的语言程序进行计算处理,最后输出车轴截面的各项计算结果和轴身力矩图.以某型列车车轴为例,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界面系统能实现对列车车轴强度的快速评价,并准确计算出所关注车轴截面的等效应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轴 评价系统 强度 MATLAB GU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SMO的中空挤压型材碰撞行为分析
3
作者 王丽红 吕林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73,共8页
为了研究轨道车辆车体中空挤压型材受碰撞后的响应特征,引入广义增量应力状态损伤模型(Generalized Incremental Stress State-damage Model,GISSMO)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首先,基于车体常用材料6082-T6铝合金的试验结果,分别使用修正... 为了研究轨道车辆车体中空挤压型材受碰撞后的响应特征,引入广义增量应力状态损伤模型(Generalized Incremental Stress State-damage Model,GISSMO)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首先,基于车体常用材料6082-T6铝合金的试验结果,分别使用修正的约翰逊-库克(Modified Johnson-Cook,MJC)模型和DF2016模型对其动、静态力学性能和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断裂行为进行表征;其次,基于LS-OPT软件和人工选优结合的方法,对GISSMO进行参数标定;然后,针对网格尺寸效应,开展了网格尺寸依赖性修正,并通过试验与仿真对比验证了模型和修正的有效性;最后,针对某一车体侧墙中空挤压型材进行碰撞仿真分析,并对比了考虑和不考虑材料损伤与断裂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考虑材料的损伤与断裂,基于GISSMO可以更加准确反映型材受纵向冲击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SMO 网格尺寸效应 中空挤压型材 碰撞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生理数据的高速列车驾驶情境意识辨识
4
作者 董文莉 方卫宁 +1 位作者 王坤 牛可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44,共12页
目的情境意识(Situation Awareness,SA)作为反映驾驶员对列车运行环境认知能力的高阶心理变量,较传统的单一心理状态指标更能全面表征驾驶安全状态。为突破现有铁路司机心理状态监测手段的局限性,提升智能铁路行车安全体系的水平。本文... 目的情境意识(Situation Awareness,SA)作为反映驾驶员对列车运行环境认知能力的高阶心理变量,较传统的单一心理状态指标更能全面表征驾驶安全状态。为突破现有铁路司机心理状态监测手段的局限性,提升智能铁路行车安全体系的水平。本文基于眼动、心电和脑电3类生理数据,开展SA状态的多模态辨识研究。方法针对SA状态难以动态获取、精确标注及可解释性不足的问题,提出覆盖SA诱发、标注、建模与解释的系统性研究方法,揭示多模态生理特征在SA辨识中的作用机制。针对生理信号非平稳性导致模型泛化能力受限的问题,构建混合特征选择策略的领域泛化方法,提升了模型在跨个体与跨会话条件下的适应性。此外,针对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采集受限问题,构建基于潜在空间建模与条件生成机制的多模态学习方法,实现了在EEG模态缺失条件下的鲁棒SA辨识。结论为构建高可靠性、高适应性的列车驾驶安全状态监测系统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持,提升列车驾驶人机协同系统的智能化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驾驶 情境意识 多模态生理信号 领域泛化 多模态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油液温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文涛 徐腾养 +1 位作者 徐传波 郭兆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118,140,共7页
考虑温度对抗蛇行减振器油液黏度的影响,基于动力学软件SIMPACK仿真研究油液温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油液正常工作范围内,车辆蛇行临界速度随着油液温度降低而升高,低温(小于0℃)对车辆稳定性影响远大于高温(大于0... 考虑温度对抗蛇行减振器油液黏度的影响,基于动力学软件SIMPACK仿真研究油液温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油液正常工作范围内,车辆蛇行临界速度随着油液温度降低而升高,低温(小于0℃)对车辆稳定性影响远大于高温(大于0℃),这是因为油液黏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低温对油液黏度影响大于高温;当车辆速度小于200 km/h时,油液温度对车辆平稳性几乎没有影响,当车辆速度大于200 km/h时,油液温度对车辆平稳性有一定影响,且随着速度增加,影响程度也有所增加;油液温度对车辆安全性影响总体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抗蛇行减振器 油液温度 车辆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客流预测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亦军 董奇志 +1 位作者 牛红霞 王丽红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5-90,共6页
为了科学准确地把握郑州轨道交通2号线的客流特征,从全日客流、早晚高峰客流、换乘客流等技术指标进行客流预测,综合比较分析预测结果的关键参数并论证对车辆选型、设计系统运输能力、列车运行交路等运营方案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州轨道... 为了科学准确地把握郑州轨道交通2号线的客流特征,从全日客流、早晚高峰客流、换乘客流等技术指标进行客流预测,综合比较分析预测结果的关键参数并论证对车辆选型、设计系统运输能力、列车运行交路等运营方案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州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客流成熟稳定,初期、近期客流增长较快,远期增长较慢。尽管郑州轨道交通2号线预测客流在时空上分布很不均衡,但客流预测的抗风险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客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温变特性及对车辆安全性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洪从鲁 可心萌 +2 位作者 徐腾养 徐传波 郭兆团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5,133,共6页
基于台架试验分析了油液温度对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影响(即温变特性),并模拟分析了抗蛇行减振器在实际工作服役过程中动态特性变化情况(即时域特性),借助于SIMPACK软件对抗蛇行减振器油液温度对车辆安全性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 基于台架试验分析了油液温度对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影响(即温变特性),并模拟分析了抗蛇行减振器在实际工作服役过程中动态特性变化情况(即时域特性),借助于SIMPACK软件对抗蛇行减振器油液温度对车辆安全性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液温度升高,减振器吸收的能量、动态刚度和动态阻尼均减小,油液温度对相位角影响不明显;低温(小于0℃)对减振器吸收的能量、动态刚度和动态阻尼影响大于高温(大于0℃)对其影响。不论是低温还是常温,抗蛇行减振器在模拟时间5 h内,其动态特性变化不是很大。仿真结果表明抗蛇行减振器内部油液温度变化不会影响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温变特性 时域特性 车辆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期演进(LTE)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网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彦 赵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62,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地面通信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运营安全至关重要。将LTE(长期演进)技术与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进行比较,分析LTE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的技术优势。通过对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基于LTE技术的车-地无线通信网...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地面通信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运营安全至关重要。将LTE(长期演进)技术与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进行比较,分析LTE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的技术优势。通过对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基于LTE技术的车-地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方案进行分析,并对1号线的通信网络进行实测,验证了LTE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地无线通信网络 LTE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PACK的一系悬挂阻尼对车辆运行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志远 张红涛 +1 位作者 徐腾养 郭兆团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6-791,共6页
建立了某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及该列车一系悬挂阻尼三维结构原理图,基于该结构研究了列车一系悬挂阻尼常见的失效形式,并仿真分析了一系悬挂阻尼发生故障对车辆运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系悬挂阻尼常见故障主要由骨架密封磨损严重... 建立了某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及该列车一系悬挂阻尼三维结构原理图,基于该结构研究了列车一系悬挂阻尼常见的失效形式,并仿真分析了一系悬挂阻尼发生故障对车辆运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系悬挂阻尼常见故障主要由骨架密封磨损严重、O型圈老化严重、油液乳化等引起;当每辆车1个或每辆车2个一系悬挂阻尼发生故障,车辆横向及垂向平稳性受影响较小,其指标恶化率小于5%,但对舒适性有一定影响,舒适性指标恶化率最高可达15%;当车辆一系悬挂阻尼全部发生故障,其运行品质存在显著恶化,而舒适性恶化最为严重,其指标恶化率达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一系悬挂阻尼 车辆运行品质 阻尼失效 三维结构 SIMP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轴货运机车中间构架静强度与疲劳强度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红涛 徐建喜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介绍了某单节八轴机车主要技术特点,参照UIC 615-4规范中的载荷计算方法与工况设计,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某120km/h单节八轴电力机车中间构架,进行了超常工况下的静强度和模拟运营工况下的疲劳强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超常载荷工况下,... 介绍了某单节八轴机车主要技术特点,参照UIC 615-4规范中的载荷计算方法与工况设计,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某120km/h单节八轴电力机车中间构架,进行了超常工况下的静强度和模拟运营工况下的疲劳强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超常载荷工况下,中间构架的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满足静强度要求.在模拟运营载荷作用下,通过对13个载荷工况下部分构架节点的分析,母材各节点的应力值均不超过材料极限,且符合Goodman疲劳极限图要求.构架主焊缝各节点的应力值均不超过Moore-Kommer-Japer疲劳极限曲线,且具有较大的安全裕量,满足疲劳强度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运机车 中间构架 静强度 疲劳强度 焊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温变/频变特性与车辆动力学性能关系
11
作者 时蕾 张龙华 +2 位作者 吴兴文 徐传波 郭兆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5-151,共7页
选取了两种常见的典型抗蛇行减振器结构即阀片控制阻尼结构和螺旋弹簧控制阻尼结构进行试验研究,且仿真分析了减振器温变特性与车辆动力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液温度的升高,两种结构减振器吸收的能量、动态刚度及动态阻尼均减小;... 选取了两种常见的典型抗蛇行减振器结构即阀片控制阻尼结构和螺旋弹簧控制阻尼结构进行试验研究,且仿真分析了减振器温变特性与车辆动力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液温度的升高,两种结构减振器吸收的能量、动态刚度及动态阻尼均减小;相对于高温,低温对减振器温变特性和频变特性的影响均较大;随着频率增加,动态阻尼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动态刚度均呈先增加后逐渐保持不变趋势;油液温度对车辆稳定性影响较大,对安全性影响较小,且低温对动力学性能影响大于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抗蛇行减振器 阀片 螺旋弹簧 温变特性 频变特性 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电力机车牵引换流器设计
12
作者 张红涛 牛小伟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4,共5页
针对传统交直交电力机车牵引系统存在主电路结构复杂、功率和电压水平受限等问题,基于采用全桥型子模块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结构,设计了一种单相AC-三相AC电力机车牵引换流器,可直接驱动三相异步牵引电动机,从而取消了车载降压变压器,... 针对传统交直交电力机车牵引系统存在主电路结构复杂、功率和电压水平受限等问题,基于采用全桥型子模块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结构,设计了一种单相AC-三相AC电力机车牵引换流器,可直接驱动三相异步牵引电动机,从而取消了车载降压变压器,降低了电力机车牵引系统的复杂度。通过建立该换流器在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外环定交流电压控制策略和内环直接电流控制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换流器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交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牵引 牵引换流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全桥型子模块 直接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车体SUS301L-HT不锈钢动态力学性能及其对结构吸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书剑 程迪 +4 位作者 肖守讷 朱涛 阳光武 杨冰 冯悦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058-2065,共8页
对SUS301L-HT不锈钢材料分别进行了准静态拉伸试验和动态冲击拉伸试验,以获得不同应变率下的材料本构关系。为准确地描述SUS301L-HT不锈钢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采用了列表插值法,并通过对比有限元对标和试验数据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 对SUS301L-HT不锈钢材料分别进行了准静态拉伸试验和动态冲击拉伸试验,以获得不同应变率下的材料本构关系。为准确地描述SUS301L-HT不锈钢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采用了列表插值法,并通过对比有限元对标和试验数据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以典型薄壁吸能结构为载体,采用2种材料参数,对比分析了SUS301L-HT不锈钢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对结构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US301L-HT不锈钢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随着应变率的增大,材料的塑性硬化能力降低,表现出明显的温度软化效应;列表插值法相比动态本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SUS301L-HT不锈钢的动态力学性能,且采用列表插值法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有限元结果均有良好的一致性;列车碰撞的应变率属于中低应变率范围,对于SUS301L-HT不锈钢制成的车体吸能结构,考虑应变率效应的结构的实际吸能量要比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相同结构的吸能量高,但初始峰值力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301L-HT不锈钢 动态力学性能 应变率 列表插值法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油液温度对其动态特性以及对车辆平稳性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兆团 于文涛 +1 位作者 徐传波 徐腾养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3,共5页
以我国某两种高速列车所用抗蛇行减振器为例,分析了油液温度对抗蛇行减振器本身的动态特性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抗蛇行减振器对车辆平稳性影响。从试验角度对抗蛇行减振器不同温度下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油液正常工作温度范围... 以我国某两种高速列车所用抗蛇行减振器为例,分析了油液温度对抗蛇行减振器本身的动态特性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抗蛇行减振器对车辆平稳性影响。从试验角度对抗蛇行减振器不同温度下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油液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随着油液温度的降低,减振器吸收的能量越多,动态阻尼和动态刚度也越大,当温度超过了抗蛇行减振器油液正常工作范围,温度越低,减振器吸收的能量、动态刚度、动态阻尼反而会减小。建立了我国某高速列车SIMPACK模型,研究了油液温度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速度低于200 km/h时,其平稳性几乎没什么区别,当速度大于200 km/h,平稳性有所变差,但总体来说,油液温度对平稳性影响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油液温度 动态特性 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Reduce的电力监控系统规则挖掘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雨欣 张琼洁 张景景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56-2160,共5页
鉴于电力监控系统的多异类信源和动态融合特性,对系统海量实时监控信息进行故障规则挖掘和预测性监测。针对传统决策树法效率难提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框架Map/Reduce和包含度测量相融合的规则挖掘算法(MRDT)。通过构建云计算Hadoop... 鉴于电力监控系统的多异类信源和动态融合特性,对系统海量实时监控信息进行故障规则挖掘和预测性监测。针对传统决策树法效率难提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框架Map/Reduce和包含度测量相融合的规则挖掘算法(MRDT)。通过构建云计算Hadoop平台,在其分布式并行计算框架Map/Reduce基础上实现基于包含度的决策树规则挖掘算法的并行处理,高效地提取信任度较高的故障规则。以某水电站实时监控系统的电气信息为例,对MRDT算法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MRDT算法在保证传统DT算法规则信任度较高的同时,提高了挖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监控系统 规则挖掘 预测 MAP/REDUCE MRDT 信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轴滚齿加工工艺参数GA-BP模型NSGA-Ⅱ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班希翼 李强 +1 位作者 贺小龙 余建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148,156,共5页
研究了高速条件下的滚齿工艺参数设置与优化方面的工作,采用新的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设计了相应的优化数学模型,优化达到最低能耗以及最长的刀具使用期限,再以遗传反向传播算法(GABP)神经网络为目标设置预测模型并建立适应度函数,完... 研究了高速条件下的滚齿工艺参数设置与优化方面的工作,采用新的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设计了相应的优化数学模型,优化达到最低能耗以及最长的刀具使用期限,再以遗传反向传播算法(GABP)神经网络为目标设置预测模型并建立适应度函数,完成迭代优化后获得匹配滚齿工艺的Pareto最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这里预测模型经过5次循环计算后,均方差为10-5,得到0.000425的最优值,推断上述网络满足良好的稳定性。刀具寿命误差相对后者降低16%,降低了36%的能量损耗,发现GABP算法具备更优收敛能力。Pareto解集获得了比相近加工样本集更优的性能,因此采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可以确保加工能耗和刀具使用寿命同时达到最佳状态。该研究对提高的滚齿加工工艺参数以及提高机加工效率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齿 工艺参数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结构应力法的焊接疲劳评估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亦军 董奇志 +1 位作者 肖守讷 李西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19,共4页
为了在设计阶段准确地计算出空间任意走向的焊缝疲劳寿命,采用等效结构应力法对管状T型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评估。建立了3种网格尺寸的管状T型焊接接头有限元模型,并计算结构应力。运用FE-weld疲劳评估软件计算出焊缝处的应力循环... 为了在设计阶段准确地计算出空间任意走向的焊缝疲劳寿命,采用等效结构应力法对管状T型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评估。建立了3种网格尺寸的管状T型焊接接头有限元模型,并计算结构应力。运用FE-weld疲劳评估软件计算出焊缝处的应力循环次数,并与试验数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等效结构应力法对焊接接头疲劳评估具有网格不敏感性和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结构应力法 网格不敏感 主S-N曲线 焊接 疲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负载下逆变器电压不平衡度抑制策略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家祥 刘素芳 海方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8-144,共7页
为解决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端电压出现三相不对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不平衡度改善策略。首先,分析非对称负载导致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出现三相不对称的原因。其次,采用基波旋转坐标... 为解决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端电压出现三相不对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不平衡度改善策略。首先,分析非对称负载导致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出现三相不对称的原因。其次,采用基波旋转坐标变换的方法将负载电流中的正负序分量分离出来,利用其余从逆变器可用容量来补偿负载电流中的全部负序分量,而主逆变器仅提供负载电流中的基波分量,并维持逆变器输出端电压稳定。所提控制策略将电能质量治理功能嵌入到从逆变器控制策略中,有效降低了输出端电压的不平衡度。最后,基于PSCAD仿真对本文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 非对称负载 电压不平衡 主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式有限元软件的地铁列车耐撞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雷成 王丽红 吴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7,共6页
为了验证某型地铁列车的耐撞性能,根据该型地铁列车头车、中间车的车体结构、车体材料特性、总体布置和钩缓特性,利用显式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两列相同地铁列车碰撞的有限元模型。参考国内、外有关地铁、轻轨车辆耐碰撞设计规... 为了验证某型地铁列车的耐撞性能,根据该型地铁列车头车、中间车的车体结构、车体材料特性、总体布置和钩缓特性,利用显式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两列相同地铁列车碰撞的有限元模型。参考国内、外有关地铁、轻轨车辆耐碰撞设计规范及准则,对列车的碰撞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型地铁列车的耐撞性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显式有限元软件 耐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系横向减振器失效故障对中国标准动车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文涛 徐传波 +1 位作者 郭兆团 吴佳佳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255,262,共5页
基于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中国标准动车组(CEMU)动力学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二系横向减振器失效故障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CEMU故障状态分析具有一定工程研究价值.仿真结果表明:当每辆车失效1个或者2个(即每个转向架失效1个)二系... 基于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中国标准动车组(CEMU)动力学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二系横向减振器失效故障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CEMU故障状态分析具有一定工程研究价值.仿真结果表明:当每辆车失效1个或者2个(即每个转向架失效1个)二系横向减振器时,对车辆蛇行稳定性、平稳性和舒适性、安全性的影响均不是很明显;当每辆车二系横向减振器全部失效时,车辆蛇行稳定性、平稳性和舒适性、安全性均有非常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标准动车组(CEMU) 二系横向减振器 失效故障 车辆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