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齿轮传动全齿面闪温分布与抗胶合修形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付学中 方宗德 +2 位作者 崔艳梅 彭先龙 李建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126,共7页
为快速求解面齿轮传动的全齿面闪温分布,基于Blok闪温公式、齿面接触分析和承载接触分析技术,通过计算接触椭圆长轴离散点处的切向速度、综合曲率半径、载荷密度以及赫兹接触带半宽,建立了面齿轮传动全齿面闪温求解模型,并与带精英策略... 为快速求解面齿轮传动的全齿面闪温分布,基于Blok闪温公式、齿面接触分析和承载接触分析技术,通过计算接触椭圆长轴离散点处的切向速度、综合曲率半径、载荷密度以及赫兹接触带半宽,建立了面齿轮传动全齿面闪温求解模型,并与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相结合,以小轮修形曲线的8个参数为优化变量,以全齿面闪温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面齿轮传动抗胶合修形优化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节线附近闪温近似为0℃;离节线越远,相对滑动速度就越大,闪温也越大,胶合失效最易发生在啮出的接触椭圆长轴上;优化小轮修形参数使全齿面的最大闪温下降了29.9%,从而提高了面齿轮传动的抗胶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齿轮传动 齿面闪温 修形 抗胶合 优化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T准双曲面齿轮精确建模和加载接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星 方宗德 +1 位作者 李声晋 崔艳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1-185,共5页
以加工方法 HGT为研究对象,根据格里森HGT准双曲面齿轮的加工方法和加工原理,并以摇台机床为基础,推导了理论工作齿面方程和齿根过渡曲面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维几何仿真模型,并对齿轮副进行了轮齿加载接触分析,得到齿轮副在拟真实工... 以加工方法 HGT为研究对象,根据格里森HGT准双曲面齿轮的加工方法和加工原理,并以摇台机床为基础,推导了理论工作齿面方程和齿根过渡曲面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维几何仿真模型,并对齿轮副进行了轮齿加载接触分析,得到齿轮副在拟真实工况下的齿面印痕、传动误差曲线和载荷分配系数。最后通过切齿试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1)齿轮重合度大,传动平稳;2)当大轮加载扭矩超过一定值(500 N·m)时,轮齿会出现边缘接触。该研究为齿轮的强度和振动分析等提供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T方法 准双曲面齿轮 工作齿面 齿根过渡曲面 轮齿加载接触分析 切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置面齿轮安装误差容差性与敏感性 被引量:6
3
作者 付学中 方宗德 +2 位作者 向龙 李建华 崔艳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27-1232,共6页
为确定偏置面齿轮安装误差工艺参数,本文建立了含安装误差偏置面齿轮副的通用啮合坐标系和齿面接触分析算法。基于TCA获取的齿面接触印痕,提出了采用安装误差公差表征容差性、采用参考接触点位置和接触迹线方向角偏移量表征敏感性的分... 为确定偏置面齿轮安装误差工艺参数,本文建立了含安装误差偏置面齿轮副的通用啮合坐标系和齿面接触分析算法。基于TCA获取的齿面接触印痕,提出了采用安装误差公差表征容差性、采用参考接触点位置和接触迹线方向角偏移量表征敏感性的分析方法。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了程序化并仿真,分析表明:轴夹角误差最敏感,容差性最差,而偏置误差最不敏感,容差性最好,实际安装调整时要严格控制轴夹角误差;右齿面的容差性比左齿面好,且偏置距越大,右齿面容差性越好,左齿面容差性越差;安装误差使齿面参考接触点位置主要在齿宽方向移动,而在齿高方向变化不大,且左、右齿面的参考接触点位置偏移量变化规律相同,但左、右齿面的接触迹线方向角偏移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置面齿轮 安装误差 容差性 敏感性 接触印痕 接触点 接触迹线 齿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线齿面齿轮的根切与变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崔艳梅 方宗德 王丽萍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2-577,共6页
采用了假想产形齿轮与弧线齿圆柱齿轮和弧线齿面齿轮同时共轭啮合的展成法加工,根据啮合原理、微分几何及几何学原理,建立了面齿轮非根切的条件和面齿轮避免尖顶的几何模型,采用Matlab自主编程得到弧线齿面齿轮的三维模型,得到面齿轮不... 采用了假想产形齿轮与弧线齿圆柱齿轮和弧线齿面齿轮同时共轭啮合的展成法加工,根据啮合原理、微分几何及几何学原理,建立了面齿轮非根切的条件和面齿轮避免尖顶的几何模型,采用Matlab自主编程得到弧线齿面齿轮的三维模型,得到面齿轮不产生根切条件下的最小内半径和不变尖条件下最大外半径。采用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弧线齿面齿轮,加工实例证实了三维模型与齿宽设计为数控加工提供了精准的数据依据,保证了展成法加工弧线齿面齿轮的精确性,为齿面接触应力、齿根弯曲应力及动力学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为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线齿面齿轮 数控 机械传动 展成法 根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T准双曲面齿轮承载传动误差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星 方宗德 +2 位作者 牟彦铭 杜进辅 崔艳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4-40,共7页
承载传递误差曲线的波动程度可反映出齿轮副的动态性能,波动幅值越大,噪音越大;波动幅值越小,噪音越小,传动越平稳。首先以局部综合法(Local Synthesis)为基础,并依据格里森准双曲面齿轮的加工原理,对HGT准双曲面齿轮进行了加工参数设... 承载传递误差曲线的波动程度可反映出齿轮副的动态性能,波动幅值越大,噪音越大;波动幅值越小,噪音越小,传动越平稳。首先以局部综合法(Local Synthesis)为基础,并依据格里森准双曲面齿轮的加工原理,对HGT准双曲面齿轮进行了加工参数设计。在此基础上以传动比函数的一阶导数m'_21和接触迹线与根锥的夹角η_2为优化变量,以承载传动误差幅值最小为目标函数,通过遗传算法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齿轮副的动态特性。研究发现:①当大轮加载扭矩分别为800N·m和1500N·m时,优化后承载传动误差幅值分别降低了37.92%和16.57%;②为了保持齿轮副较好的振动特性,应使其尽量在局部最小幅值对应的载荷附近工作,且随着︱m'_21︱的增大,局部最小幅值向大载荷方向移动,说明要使齿轮副具有较小的承载传动误差幅值需要较大的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T加工方法 准双曲面齿轮 加工参数设计 承载传动误差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改进的微型货车车身刚度验证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海军 王国华 +3 位作者 田丽萍 李琦 刘红霞 王楠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0-384,共5页
对微型货车车身进行了轻量化改进,使整车质量总共减少10.9 kg,利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对模型施加约束和力后,进行了整车改进前后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计算对比,发现弯曲刚度下降1.28%,扭转刚度下降2.49%,都略有下降,强化路面实车试验后,性... 对微型货车车身进行了轻量化改进,使整车质量总共减少10.9 kg,利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对模型施加约束和力后,进行了整车改进前后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计算对比,发现弯曲刚度下降1.28%,扭转刚度下降2.49%,都略有下降,强化路面实车试验后,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刚度 轻量化 微型货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铸轧成形的工艺耦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颂阳 马高山 +1 位作者 耿茂鹏 谢水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5-17,共3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AZ91D镁合金半固态铸轧成形的工艺耦合问题。在AZ91D镁合金半固态铸轧成形试验中发现,半固态制浆工艺和铸轧成形工艺既独立又密切相关;两个工艺的工艺参数都有比较大的选择范围;两个工艺的衔接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 通过实验研究了AZ91D镁合金半固态铸轧成形的工艺耦合问题。在AZ91D镁合金半固态铸轧成形试验中发现,半固态制浆工艺和铸轧成形工艺既独立又密切相关;两个工艺的工艺参数都有比较大的选择范围;两个工艺的衔接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两个工艺在很大范围内相结合,都能顺利进行半固态铸轧过程,都可以得到半固态铸轧板带。因此半固态制浆工艺和铸轧成形工艺的耦合具有比较大的自由度,这有利于半固态铸轧成形技术的产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轧 半固态 工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叶盘机器人自动化抛光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文秀 史耀耀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7-50,共4页
根据整体叶盘结构,在对整体叶盘造型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对应用机器人抛光过程中的刀轨生成和干涉检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整体叶盘机器人抛光的刀轨生成算法,并对机器人控制数据的确定进行了分析。该技术对于提高抛光加工质量和效率... 根据整体叶盘结构,在对整体叶盘造型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对应用机器人抛光过程中的刀轨生成和干涉检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整体叶盘机器人抛光的刀轨生成算法,并对机器人控制数据的确定进行了分析。该技术对于提高抛光加工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盘 抛光 刀轨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Al_2O_3/Al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微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颂阳 曹亚楠 +1 位作者 张星 李思忠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68,共3页
以LY12为基体、Al2O3颗粒为增强相,运用半固态加工技术,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的Al2O3增强相对Al2O3/Al复合材料组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颗粒对半固态复合材料的流变性提高很大;Al2O3颗粒抑制半固... 以LY12为基体、Al2O3颗粒为增强相,运用半固态加工技术,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的Al2O3增强相对Al2O3/Al复合材料组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颗粒对半固态复合材料的流变性提高很大;Al2O3颗粒抑制半固态复合材料晶粒的长大;Al2O3颗粒含量为1vol%时,半固态复合材料呈弥散分布;Al2O3颗粒含量为5vol%时,晶粒尺寸稳定,晶界上的颗粒明显增多且呈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态 复合材料 AL2O3颗粒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