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范建江 王朝刚 +2 位作者 徐远杰 曹心慧 张晓曼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1-638,共8页
目的探究影响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各项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式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 目的探究影响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各项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式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管病变特征、治疗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结果,将患者划分为预后佳组(mRS得分≤2)与预后差组(mRS得分>2),随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并确定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并构建验证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121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1例(25.61%),预后良好90例(74.38%)。术后3个月mRS评分低于术前mRS评分(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在高血压病史、狭窄部位、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介入治疗方式、胆固醇水平、血小板计数、病变长度、术前NIHSS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胆固醇水平、血小板计数、病变长度及术前NIHSS评分是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预后的AUC为0.931(95%CI:0.873~0.98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度较好。结论高血压病史、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胆固醇水平、血小板计数、病变长度及术前NIHSS评分是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展现出了对患者预后状况的高度精确预测效能,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 介入治疗 预后影响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超溶栓时间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永芳 刘华 +3 位作者 李艾帆 崔传举 王焕婷 燕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超溶栓时间窗老年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老年AI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超溶栓时间窗老年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老年AI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治疗效果。观察2组有效率,预后良好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06±4.65)分vs(9.64±3.91)分,(3.16±1.37)分vs(2.89±1.23)分,P>0.05]。2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mRS评分及治疗3个月m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mRS评分及治疗3个月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85±1.02)分vs(3.41±1.14)分,(1.54±1.28)分vs(2.01±1.11)分,(0.51±0.38)分vs(1.47±0.57)分,P=0.000]。观察组治疗14 d有效率、预后良好率和治疗3个月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 80.0%,P=0.027;54.7%vs 37.3%,P=0.035;73.3%vs 62.7%,P=0.01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49)。结论超溶栓时间窗老年AIS患者静脉给予替罗非班能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老年AIS患者的预后,且颅内及全身出血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晓曼 罗小娜 +4 位作者 娄萍 李艾帆 逄涛 许予明 张慧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进行机械通气后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37例重症脑梗死行机械通气患者,将发生VAP 56例作为VAP组,未发生VAP 81例作为非VAP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VAP组检测痰标本中病原菌并分析。结果 VAP组与...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进行机械通气后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37例重症脑梗死行机械通气患者,将发生VAP 56例作为VAP组,未发生VAP 81例作为非VAP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VAP组检测痰标本中病原菌并分析。结果 VAP组与非VAP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P组共检测出89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68株,革兰阳性球菌21株,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17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17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仅对糖肽类及利奈唑烷敏感性好。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对包括碳青酶烯在内的抗生素耐药率均>60%。结论机械通气时间是重症脑梗死患者VAP发生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革兰阴性杆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重症脑梗死患者VAP的主要病原菌,并且其耐药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呼吸 人工 通气机 机械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葡萄球菌 金黄色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鹏 朱红灿 +3 位作者 李玉生 赵幸娟 郑亚珂 李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9-872,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 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52例PD患者(PD组)和58例健康对象(对照组)进行评定,探讨PD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PD...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 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52例PD患者(PD组)和58例健康对象(对照组)进行评定,探讨PD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年龄、病程、H-Y分级、UPDRS评分的关系。结果:PD组Mo-CA评分(20.28±4.16)低于对照组(26.28±3.61)(t =8.036,P <0.001),PD 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57.7%,30例)高于对照组(10.3%,6例)(χ2=19.200,P<0.001)。 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延迟回忆、语言、视结构技能、抽象思维和定向力等下降。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组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H-Y分级)、病程、UPDRS(第1部分)评分、UPDRS(第2部分)评分有关(OR:5.464,6.172,1.138,1.305;95%CI:1.915~10.136,0.068~0.872,1.017~1.358,1.316~11.014)。结论: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多样,其与病程、病情轻重、URPDS评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罗小娜 冯丽君 +2 位作者 陈江波 常景环 杨全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死亡相关因素,寻找对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死亡有预测价值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102例,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分为生存组63例和死亡组39例,比较2组基本资料、检查结果及撤机相关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死亡相关因素,寻找对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死亡有预测价值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102例,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分为生存组63例和死亡组39例,比较2组基本资料、检查结果及撤机相关因素。结果死亡组年龄≥75岁(66.7%vs 39.7%)、冠心病(61.5%vs 31.7%)、低蛋白血症(66.7%vs 23.8%)、肾功能不全(59.0%vs 36.5%)、电解质紊乱(61.5%vs 30.2%)、机械通气时间[(181.85±146.41)h vs(118.20±109.41)h]、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9.0%vs 33.3%)明显高于生存组,撤机成功(17.9%vs 81.0%)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9.671,P=0.003)、撤机成功(OR=0.038,P=0.000)与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死亡明显相关。结论年龄≥75岁及撤机失败的重症脑梗死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呼吸 人工 通气机 机械 死亡原因 冠心病 低蛋白血症 水电解质失调 肾功能不全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丽英 陈小兵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0-472,共3页
目的:临床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5 mg/m^2,d1,奥沙利铂85 mg/m^2,d2,卡培他滨每天1 000 mg/m^2,bid,d1~d14,21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目的:临床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5 mg/m^2,d1,奥沙利铂85 mg/m^2,d2,卡培他滨每天1 000 mg/m^2,bid,d1~d14,21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5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6例(10.7%),PR 30例(53.6%),SD 12例(21.4%),PD 8例(14.3%),总有效率64.3%,中位TTP为6.2个月(3.6~11.8个月),中位OS为11.6个月(5.9~14.6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外周神经炎,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较高,血液学毒性低,近期疗效较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西他赛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清NO与NO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伟力 王冀康 +12 位作者 李时光 李文强 顾仁骏 张萍 张帆 王夏红 师天元 张红亚 赵建华 石金河 陈希妍 张建新 靳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sae,NOS)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sae,NOS)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色法(colorimetric method)动态测定31例DEACMP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并与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MP)后未发生迟发脑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DEACMP患者急性期血清NO及NOS水平[(62.67±14.39)μmol/L,(27.68±6.14)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18±9.95)μmol/L,(20.88±6.32)U/mL](均P<0.05),与ACMP组急性期[(62.00±16.46)μmol/L,(28.13±5.23)U/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DEACMP患者恢复期血清NO及NOS水平[(54.66±11.73)μmol/L,(21.74±5.88)U/mL]明显低于急性期(均P<0.05),与ACMP组随访期[(52.79±11.22)μmol/L,(20.64±5.92)U/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NO-NOS系统参与了DEACMP的发病机制,NO-NOS水平变化与病情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病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在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海芹 李强 +2 位作者 陶熔 王静 夏令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15-316,共2页
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最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采用的C型臂引导下,经皮Hartel前入路穿刺方法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创伤小、效果显著... 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最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采用的C型臂引导下,经皮Hartel前入路穿刺方法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创伤小、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且逐渐被广大疼痛科医师及患者所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氢吗啡酮 半月神经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 河南省人民医院 射频热凝 疼痛科 前入路 视觉模拟 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胸胃复发癌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小兵 曹新广 +2 位作者 王树俊 王福让 李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0-382,共3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癌术后胸胃复发癌(thoracic stomach cancer,TS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TS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SC占本院同时期内镜检...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癌术后胸胃复发癌(thoracic stomach cancer,TS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TS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SC占本院同时期内镜检查食管癌术后病例的10.97%(51/465);其中13例合并吻合口复发;46例(90.2%)TSC发生位置与术前食管癌位置相符;病理检查胃鳞癌48例,胃腺癌3例;内镜下表现分为隆起浸润型占39.2%(20/51),块状型占15.7%(8/51),溃疡型占7.8%(4/51),溃疡浸润型占33.3%(17/51),弥漫侵润型较少见,占胸胃癌的3.9%(2/51),此外尚有狭窄型等。结论:TSC在食管癌术后发病率相当高,病因多为留食管床肿瘤复发侵及胸胃壁;其内镜下类型和胃癌有一定差异;定期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行胃镜复查,是诊断TSC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胃癌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官兵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全玉 李强 +1 位作者 王向阳 刘诗翔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6-477,共2页
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作者调查了拉萨和日喀则两地的官兵230名,观察高原地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红症)官兵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报道如下。
关键词 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患者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白艳 郑晓永 +1 位作者 杨雅阁 方立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80-187,共8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接受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13例术后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接受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13例术后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整理患者的基线及接受治疗的预后资料。另外,收集患者外周血及术后部分癌组织标本分别用来进行PD-L1基因标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及PD-L1基因mRNA的表达测定。PD-L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卡方检验或非参检验进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的PD-L1基因mRNA表达通过非参检验分析,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纳入研究的PD-L1的多态性位点均是经过NCBI数据库查阅在中国人群中突变频率大于10%的三个标记多态性位点(901T>A,-1813G>C和-1349T>A位点)。其中,在预后分析上只发现901T>A位点显著的临床意义。PD-L1基因901T>A位点位于该基因内含子区域,在纳入研究的CRC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TT型148例(69.48%),TC型59例(27.70%),CC型6例(2.8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967)。各个基因型在患者基线临床资料中分布均衡。在预后比较上,由于CC基因型患者相对较少,将TC和CC型患者合并,在无疾病生存期(DFS)方面:TT基因型和TC/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mDFS)分别为4.7年和3.3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总生存期(OS)方面,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6.5年和4.7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Cox模型校正OS之后,TC/CC基因型对OS具有独立的影响意义(OR=1.89,P=0.006)。另外,在79例癌组织标本的PD-L1 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TC/CC型患者相对于TT基因型患者,癌组织中PD-L1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D-L1基因901T>A位点可能通过介导了PD-L1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影响了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的CR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多态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静脉瘘并发脑脓肿一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素芳 逄涛 +1 位作者 冉亚娟 姜建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7-268,共2页
肺动静脉瘘是由于肺动脉支和静脉丛间的血管间隔形成发生障碍,肺动脉支直接与静脉支相通形成肺动静脉短路,在肺动脉压力作用下异常血管团逐渐扩张形成的血管瘤样改变,是少见的肺部疾病。1897年Churton在尸检中首次发现,1937年Smith首次... 肺动静脉瘘是由于肺动脉支和静脉丛间的血管间隔形成发生障碍,肺动脉支直接与静脉支相通形成肺动静脉短路,在肺动脉压力作用下异常血管团逐渐扩张形成的血管瘤样改变,是少见的肺部疾病。1897年Churton在尸检中首次发现,1937年Smith首次临床诊断,迄今国外文献报道仅数百例。国内报道很少。不过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及经验的积累,报道的病例数逐渐增多。肺动静脉瘘并发脑脓肿临床更少见,现报告一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瘘 脑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芹酚对癫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永芳 连亚军 +1 位作者 谢南昌 李艾帆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香芹酚对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caspase12、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香芹酚小剂量(30 mg·kg-1)组及香芹酚大剂量(60 mg... 目的探讨香芹酚对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caspase12、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香芹酚小剂量(30 mg·kg-1)组及香芹酚大剂量(60 mg·kg-1)组,每组20只。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癫持续状态模型,采用Nissl及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损伤、神经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香芹酚小剂量组及香芹酚大剂量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5.08±3.00),(34.43±0.55),(15.28±3.97),(10.62±2.56);香芹酚小、大剂量组均较模型对照组GRP78升高(P<0.01),caspase12和CHOP表达降低(P<0.01),且香芹酚大剂量组改善更明显。结论香芹酚对癫大鼠海马神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是增加GRP78表达以应对损伤,降低caspase12及CHOP的表达以抑制内质网应激引起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芹酚 癫癇 内质网应激 凋亡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汉族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及MS A2756G基因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艾帆 张华 +5 位作者 范玉佳 燕燕 李彦玲 赵幸娟 郑红 许予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蛋氨酸合成酶(MS)A2756G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运用循环酶法和PCR-RFLP方法检测河南汉族300例脑梗死患者及26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及MS A2756G基因多态性。结果...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蛋氨酸合成酶(MS)A2756G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运用循环酶法和PCR-RFLP方法检测河南汉族300例脑梗死患者及26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及MS A2756G基因多态性。结果:河南汉族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19.3&#177;7.2)μmol/L]高于对照组[(15.1&#177;4.9)μmol/L](t=8.031,P<0.001)。不同脑梗死类型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9, P=0.566)。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Hcy血症是河南汉族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OR(95%CI)=1.164(1.120~1.220),P<0.001]。脑梗死组和对照组MS A2756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5和0.037,P均>0.05)。不同基因型( AA、AG和GG)受检者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10,P=0.896)。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 A2756G基因突变与脑梗死的发生无关[OR(95%CI)=1.110(0.640~1.930),P =0.722]。结论:高Hcy血症是河南汉族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MS A2756G基因突变与Hcy水平及脑梗死的发生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蛋氨酸合成酶 基因多态性 河南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球蛋白ⅦA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时光 曾皎 +4 位作者 顾家鹏 张晓莉 张萍 李文强 顾仁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8-742,共5页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ⅦA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52030,rs4945149)的多态性与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潜在关联。方法选择2006年11月~2017年12月河南省豫北地区汉族老年ACMP昏迷后抢救成功且已完成9...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ⅦA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52030,rs4945149)的多态性与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潜在关联。方法选择2006年11月~2017年12月河南省豫北地区汉族老年ACMP昏迷后抢救成功且已完成90 d以上随访人群。共收集DEACMP患者外周血标本196例,ACMP患者外周血标本347例。其中包含rs1052030位点,DEACMP患者194例(DEACMP1组);ACMP患者344例(ACMP1组)。其中包含rs4945149位点,DEACMP患者192例(DEACMP2组);ACMP患者340例(ACMP2组)。肌球蛋白ⅦA基因多态性采用Sequenom分型技术检测,并分析其与DEACMP遗传易感性。DEACMP患者病情最严重期间应用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量表(IMCT)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DEACMP1组与ACMP1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2组与ACMP2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1组CC、TC、TT基因型患者ADL和IM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2组CC、TC、TT基因型患者IMCT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0.90)分vs(2.37±1.32)分vs(1.71±0.97)分,P=0.000;(55.45±4.86)分vs(60.48±2.66)分vs(64.81±1.99)分,P=0.001]。结论肌球蛋白ⅦA基因2个SNP位点(rs1052030,rs4945149)与DEACMP发病无遗传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一氧化碳中毒 脑疾病 基因频率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2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娄涛 李文强 +12 位作者 顾家鹏 李时光 顾仁骏 张萍 王夏红 张红星 李巍 张红亚 赵建民 潘登 李静 靳玫 吴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06-2809,共4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2(TYK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0月豫北地区汉族DEACMP患者10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未发生迟发脑病患者115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2(TYK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0月豫北地区汉族DEACMP患者10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未发生迟发脑病患者115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TYK2的rs10876994和rs34536443位点,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性,评估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 rs34536443位点无多态性。DEACMP组和ACMP组rs10876994位点基因型分布为AA:20.2%和19.1%,AC:47.7%和40.9%,CC:32.1%和40.0%;等位基因频率为A:44.0%和39.6%,C:56.0%和6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0876994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在病情最严重时的IMCT〔AA:(3.09±1.19)分,AC:(2.42±1.04)分,CC:(1.91±0.85)分〕和ADL〔AA:(59.09±3.34)分,AC:(61.88±2.07)分,CC:(62.40±1.68)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未发现rs34536443和rs10876994基因多态性与DEACMP关联的证据,暂不支持TYK2基因作为DEACMP的遗传易患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迟发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青B对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和Aβ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燕燕 崔传举 李艾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究天青B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生成的影响。方法:用天青B处理能稳定表达APP695基因的Neuron-2a细胞(N2a-APP695)。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PP、可溶性APPα(soluble ... 目的:探究天青B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生成的影响。方法:用天青B处理能稳定表达APP695基因的Neuron-2a细胞(N2a-APP695)。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PP、可溶性APPα(soluble APPα,sAPPα)和β-分泌酶1(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的水平,利用ELISA检测Aβ的水平。采用BACE1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BACE1酶活性的抑制。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数据。结果:(1)天青B在5、10、15、20μmol/L的终浓度下不会影响N2a-APP695细胞的活力。(2)ELISA检测结果显示天青B能够降低Aβ1-40(P=0.002)和Aβ1-42(P=0.036)的水平。(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天青B能够降低全长APP(P=0.018)和sAPPα(P=0.006)蛋白的水平,但不影响BACE1蛋白的水平(P>0.05)。(4)BACE1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天青B能降低BACE1的活性,其活性抑制率为66.0%(P=0.000)。结论:天青B通过抑制APP的表达和BACE1的活性从而抑制Aβ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青B 淀粉样前体蛋白 代谢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与严重临床事件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方 贾卫滨 +1 位作者 姚反修 刘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44例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T段的变化,探讨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与心肌损伤以及严重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对4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心电图ST段变化,将患者分为两组:ST段压低组(23例)和非ST段压低组(21例)。同... 目的:通过观察44例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T段的变化,探讨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与心肌损伤以及严重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对4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心电图ST段变化,将患者分为两组:ST段压低组(23例)和非ST段压低组(21例)。同时均于24 h内相隔8~12 h两次采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TnI),两次都出现阳性结果,即为TnI阳性。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严重临床事件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结果:44例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见于Ⅱ、Ⅲ、aVF、V_(1~4)导联。两组中共有12例TnI阳性,其中ST段压低组11例,非ST段压低组1例,两组相比P=0.0014;共有13例次发生严重临床事件,其中ST段压低组11例次,非ST段压低组2例次,两组相比P=0.0054;死亡病例6例,ST段压低组5例,非ST段压低组1例,两组相比P=0.0209。结论: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提示心肌受损及严重临床事件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心电图描记术 心肌损伤 临床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秋萍 张会芹 +1 位作者 陈长英 范郑周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2 44例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 16个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术后切口感染 46例 ,感染率 18 44 %。单因素分析发现本次住院患...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2 44例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 16个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术后切口感染 46例 ,感染率 18 44 %。单因素分析发现本次住院患者接受手术次数、消毒措施、植入方式、预防用抗生素及易感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显著的联系 ,又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了 5个相互独立的与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联系的因素 :年龄、性别、预防用抗生素、术中切口抗生素冲洗和消毒措施 ,其中年龄小于 40岁、男性患者、预防用抗生素种类多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术中切口抗生素冲洗、消毒措施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给患者增加了不应有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加强对患者的医护管理 ,特别是具有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 ,采取有效的消毒灭菌措施 ,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止血 ,实施切口抗生素冲洗 ,术后严密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合理应用抗生素并施之精心护理 ,对降低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切口感染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秋萍 徐敬 +1 位作者 吴亚杰 范郑周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布及强度,为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39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接受化疗和放疗、术中情况、术后体温、切口愈合情况等12 个因素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布及强度,为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39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接受化疗和放疗、术中情况、术后体温、切口愈合情况等12 个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将诸因素分为宿主、手术及诊疗因素3 部分,采用SA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原有糖尿病、营养状况、手术时间、切口渗血渗液、发热、术前化疗、胸穿与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的联系,而性别、手术方式、术前放疗、术后预防用抗生素与其感染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营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手术技术及术中止血、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和切口愈合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并施之精心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