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填料浆泌水特性与水分迁移机理研究
1
作者 杨柳华 王永彬 +3 位作者 付搏涛 付士根 李振涛 龚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3,共9页
目的为了探明充填料浆泌水特性与细观水分迁移之间的关联机制,揭示宏观-细观结构演化对充填料浆泌水过程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开展流动度、泌水率和沉缩率试验,对不同因素极差分析与功效系数计算,利用Matlab 3D可视化多因... 目的为了探明充填料浆泌水特性与细观水分迁移之间的关联机制,揭示宏观-细观结构演化对充填料浆泌水过程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开展流动度、泌水率和沉缩率试验,对不同因素极差分析与功效系数计算,利用Matlab 3D可视化多因素耦合作用模型以寻求最优配比,并结合核磁共振(NMR)技术分析最优配比在不同静置时间(5,30,60,90,120,180 min)下的充填料浆细观水分迁移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充填料浆的最优配比为灰砂比1∶8,质量分数74%、减水剂掺量1%,不同因素对泌水率影响显著性顺序依次为质量分数、灰砂比、减水剂掺量;高质量分数的充填料浆主要以吸附水形式存在,孔隙水作为动态过渡态,其峰面积波动表明其参与吸附水释放与界面再吸附的平衡过程,自由水随着静置时间增加而增大。不同时期的充填料浆泌水过程可划分为诱导期、加速期、恒定期、稳定期,水分转化路径为“吸附水→孔隙水→自由水”,诱导期水分迁移速率平缓,加速期吸附水转变为自由水速率最快,泌水速率最快,恒定期保持快速泌水速率,稳定期吸附水转变受阻,料浆泌水稳定。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充填料浆泌水特性与细观水分迁移关联作用机制,为确保充填质量和尾矿库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多目标优化 料浆泌水 水分迁移 细观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采空区顶板安全分析及自稳预测
2
作者 龚剑 赵雯雯 +5 位作者 焦华喆 杨柳华 李国清 许军强 王哲 王洛锋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88-1797,共10页
为了对采空区顶板进行安全分析并预估自稳时间,提早预防采空区塌陷,以某铁矿为工程背景,采用了RMR岩体分类法计算得出围岩等级,并建立了顶板-矿柱力学模型,应用尖点突变理论推导得出了系统失稳的必要条件,结合采场结构参数初步判定-172 ... 为了对采空区顶板进行安全分析并预估自稳时间,提早预防采空区塌陷,以某铁矿为工程背景,采用了RMR岩体分类法计算得出围岩等级,并建立了顶板-矿柱力学模型,应用尖点突变理论推导得出了系统失稳的必要条件,结合采场结构参数初步判定-172 m水平采空区存在失稳风险,随后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从应力条件、安全系数与顶板位移等因素综合分析验证了采空区塌陷的可能性,因此制定了顶板位移监测方案,并采取时间序列预报模型依据累计位移量的监测值预报位移量发展趋势。预报与实测结果均表明,-172 m水平采空区顶板位移量从90 d监测期内的14 mm增长为120 d后趋近于21 mm,顶板位移量处于加速累积阶段,说明采空区难以维持自稳状态,发生失稳破坏的趋势较明显,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对采空区自稳时间进行定时预报,确保采空区安全。尖点突变理论与时间序列模型的组合应用为采空区安全分析与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分析 尖点突变理论 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绞线网/ECC与混凝土界面剥离承载力计算分析
3
作者 邹旭岩 刘亚文 +1 位作者 侯晶强 朱俊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为探究钢绞线网增强ECC与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性能,以混凝土强度、界面黏结长度和黏结宽度为试验参数,对设计制作的7组21个梁式试件进行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凿毛界面处理方式下,试件产生界面剥离和钢绞线断裂两种破坏形态;界... 为探究钢绞线网增强ECC与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性能,以混凝土强度、界面黏结长度和黏结宽度为试验参数,对设计制作的7组21个梁式试件进行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凿毛界面处理方式下,试件产生界面剥离和钢绞线断裂两种破坏形态;界面剥离承载力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大;在有效黏结长度范围内,界面剥离承载力随着黏结长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对界面黏结强度无明显影响;界面黏结宽度对界面剥离承载力无显著影响,但界面黏结强度随之减小.在有效黏结长度试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钢绞线网增强ECC与混凝土的界面剥离承载力预测模型,验证分析表明该预测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绞线网 ECC 界面黏结性能 梁式试验 剥离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钛高炉渣对贝利特水泥结构与水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欢欢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8,共8页
有研究表明TiO_(2)在水泥熟料烧制过程中可降低液相黏度并稳定β-C_(2)S相。当前,我国存有大量富含TiO_(2)及水泥材料成分的含钛高炉渣,本文以含钛高炉渣和水泥生料为原料,制备了具有优良干缩和抗化学侵蚀性能的贝利特水泥熟料(其主要... 有研究表明TiO_(2)在水泥熟料烧制过程中可降低液相黏度并稳定β-C_(2)S相。当前,我国存有大量富含TiO_(2)及水泥材料成分的含钛高炉渣,本文以含钛高炉渣和水泥生料为原料,制备了具有优良干缩和抗化学侵蚀性能的贝利特水泥熟料(其主要成分为β-C_(2)S,含少量C_(3)S),并探讨了含钛高炉渣添加量对熟料相组成、显微结构与水化特性的影响规律,深入研究了Ti^(4+)在熟料中的分布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高炉渣的掺入有利于提高熟料的水化活性,增加抗压强度,空白水泥胶砂试样养护3 d、7 d、28 d、90 d的抗压强度分别为20.3 MPa、27.2 MPa、42.3 MPa、53.8 MPa,掺入4%高炉渣,抗压强度分别升至34.6 MPa、40.5 MPa、57.6 MPa、68.3 MPa;高炉渣提高熟料水化活性的机理为渣中的TiO_(2)与MgO可以减少和破坏富硅液相的硅氧网络结构,从而减低液相的黏度;结构性差异因子D与半径差异百分比C值计算结果说明,相比熟料中的其他离子,Ti^(4+)倾向取代Fe^(3+)固溶于贝利特熟料物相,以C_(4)AF为代表的中间相;Ti^(4+)的固溶不仅可使得熟料中物相晶格发生畸变,水化活性得到提高,还能抑制β-C_(2)S转变为无水化活性的γ-C_(2)S,促进f-CaO与β-C_(2)S反应生成C_(3)S。该研究为含钛高炉渣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高炉渣 贝利特水泥 TiO_(2) 水化活性 晶格畸变 β-C_(2)S C_(3)S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迁移的微观机理
5
作者 孙驰 王俊 +4 位作者 史小红 吴用 王浩 张亚峰 姜卜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1,共6页
为探究乌梁素海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迁移的微观机理,对冰封期乌梁素海不同重金属(Fe、As、Cr、Cu、Zn、Mn、Cd、Hg、Pb)水样进行室内单向结冰模拟,总结重金属在冰体和冰下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根据第一性原理进行结合能计算,从结合能的... 为探究乌梁素海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迁移的微观机理,对冰封期乌梁素海不同重金属(Fe、As、Cr、Cu、Zn、Mn、Cd、Hg、Pb)水样进行室内单向结冰模拟,总结重金属在冰体和冰下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根据第一性原理进行结合能计算,从结合能的角度分析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各重金属与水体的结合能均大于与冰体的,表明重金属在水体中比在冰体中更稳定,驱使重金属从冰体向冰下水体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冰-水双介质 微观机理 第一性原理 结合能 乌梁素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及压缩破裂特征研究
6
作者 葛进进 杜苏永 +4 位作者 陈佩圆 黄伟 杨荣周 高小羽 季翔林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3-218,共6页
为提高泡沫混凝土强度,探究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压缩破裂能量演化特性。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纤维掺量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基于多层分析方法得出最佳配合比组合,借助静态单轴压缩试验对优选组与对... 为提高泡沫混凝土强度,探究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压缩破裂能量演化特性。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纤维掺量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基于多层分析方法得出最佳配合比组合,借助静态单轴压缩试验对优选组与对照组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压缩能量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泡沫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干密度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水胶比>纤维掺量>粉煤灰掺量;(2)最佳配合比组合为A_(2)B_(1)C_(2),即水胶比为0.32,粉煤灰掺量为10%,纤维掺量为2%;(3)优选组的CPE、CCE、CTE及CTI相较于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结合泡沫混凝土宏观破裂形态以及微观断裂形貌,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改善了其脆性以及表现为拉断和拔出两种破坏形式,起到桥接作用与阻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纤维增强 泡沫混凝土 压缩破裂 能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绞线与水泥基复合材料局部黏结滑移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俊涛 张凯 +2 位作者 邹旭岩 李可 张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1-548,共8页
为了解决由于钢绞线类黏结滑移试验的局限性,无法直接获得锚固长度内各点的实际黏结滑移关系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加载端位移的高强钢绞线与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局部黏结-滑移关系模型。基于微元法,结合高强钢绞线与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为了解决由于钢绞线类黏结滑移试验的局限性,无法直接获得锚固长度内各点的实际黏结滑移关系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加载端位移的高强钢绞线与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局部黏结-滑移关系模型。基于微元法,结合高强钢绞线与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平均黏结-滑移关系模型,采用试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建立的局部黏结滑移模型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局部黏结-滑移模型的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在验证点(自由端和加载端)处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与平均黏结-滑移关系模型相比,局部黏结-滑移关系模型可表征锚固长度范围内各点的黏结滑移特征,且具有更好的精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高强钢绞线 拉拔试验 微元法 数值模拟 理论分析 黏结滑移 锚固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反力架系统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启铿 王浩然 +3 位作者 马世举 丁永刚 王丽坤 刘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135,共10页
钢结构反力架系统是开展土木工程结构静力、拟静力试验的重要设备。在试验过程中,钢结构反力架系统的力学性能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该文以拟静力试验加载全过程的钢结构反力架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点布置钢结构反力架的... 钢结构反力架系统是开展土木工程结构静力、拟静力试验的重要设备。在试验过程中,钢结构反力架系统的力学性能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该文以拟静力试验加载全过程的钢结构反力架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点布置钢结构反力架的关键受力位置,使用软件Midas对刚度变化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水平荷载加载前后,同位置测点应力最大相差28.08%,各测点应力变化较小;Midas计算的钢柱应力与对应试验测点应力最大相差21.64%,钢梁应力与对应试验测点应力最大相差23.97%;在竖向荷载情况下,钢梁Midas位移计算结果与参考手册的误差为18.92%,但通过理论与有限元误差分析发现,Midas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边界条件,位移计算结果也更准确;选取相应的设计规范对钢梁进行刚度校核,发现钢梁的刚度条件远小于各规范的限值,证明钢结构反力架系统满足设计和大型试验加载精度的要求。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工程结构实验室钢结构反力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验证 结构实验室 钢结构反力架系统 有限元分析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钢Q390感应回火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琳 郎凌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194,共3页
对Q390建筑结构钢进行了910℃×60 min淬火和620℃×60 min传统回火和不同时间(10、40、300、600s)的感应回火,然后空冷。对试验钢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低温冲击试验。得出的结论是:Q390钢620℃感应回火40 s的效果较... 对Q390建筑结构钢进行了910℃×60 min淬火和620℃×60 min传统回火和不同时间(10、40、300、600s)的感应回火,然后空冷。对试验钢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低温冲击试验。得出的结论是:Q390钢620℃感应回火40 s的效果较好,Q390钢感应回火的硬度与传统回火差别不大,低温冲击韧性明显优于传统回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90钢 感应回火 传统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不锈钢绞线网在ECC中的搭接性能
10
作者 朱俊涛 赵奎 +3 位作者 邹旭岩 王新玲 李可 张哲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4-182,共9页
为探明高强不锈钢绞线网在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ing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中搭接连接的受力特性,并确定其合理的搭接长度,考虑横向钢绞线间距、搭接长度和钢绞线直径等影响因素,对设计制作的39个试件进行了拉拔试验。结... 为探明高强不锈钢绞线网在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ing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中搭接连接的受力特性,并确定其合理的搭接长度,考虑横向钢绞线间距、搭接长度和钢绞线直径等影响因素,对设计制作的39个试件进行了拉拔试验。结果表明:钢绞线网在ECC中的搭接连接有钢绞线拔出和拉断两种破坏模式;横向钢绞线的设置对搭接时的极限拉拔力影响不大,但其滑移量随着横向钢绞线间距的减小而减小;随着搭接长度的增加,达到峰值荷载的滑移量和“搭接刚度”增加,而极限粘结应力则随之降低。通过试验分析,确定了钢绞线网的临界搭接长度,并建立了考虑修正系数β的搭接长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绞线网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搭接性能 拉拔试验 搭接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塔机溜钩故障分析及防止对策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继东 闫玉萍 李晶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45,共4页
采用分类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对塔机溜钩故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详述了引起塔机溜钩故障的各种可能原因,并为塔机设计、制造和使用者提供了避免溜钩发生、保证塔机安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塔式起重机 溜钩 机械传动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源性检验的干扰信号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春香 许海涛 林伟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1期36-40,共5页
针对强干扰背景下管道泄漏声波检测产生的误报和漏报,提出一种基于同源性检验的干扰信号识别方法。将干扰信号和泄漏信号均作为异常信号,在基于迭代计算的异常信号自适应提取和一对一互相关延时估计的基础上,找出定位在站点的上下游异... 针对强干扰背景下管道泄漏声波检测产生的误报和漏报,提出一种基于同源性检验的干扰信号识别方法。将干扰信号和泄漏信号均作为异常信号,在基于迭代计算的异常信号自适应提取和一对一互相关延时估计的基础上,找出定位在站点的上下游异常信号并计算出相应的传播衰减特性。以同源信号的传播衰减频域特征和互相关系数为特征向量,建立异常信号同源性检验的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诊断模型,实现站上干扰信号的识别和分离。对实际原油输送管线历史数据的离线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可靠识别与分离干扰信号,有效减少系统的误报和漏报,并提高泄漏检测的可靠性和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干扰背景 异常信号提取 同源性检验 一对一互相关估计 干扰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石法向恢复系数的多因素联合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姬中民 张晟 +2 位作者 伍法权 牛庆合 王可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法向恢复系数(R_(n))作为落石灾害预测及分析中最为关键的输入参数,由于其受控因素较多,如何确定准确合理的R_(n)值仍然是一个难题。为探究多因素对R_(n)的联合影响规律及机理,首次采用响应曲面−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方法对R_(n)的7因素联... 法向恢复系数(R_(n))作为落石灾害预测及分析中最为关键的输入参数,由于其受控因素较多,如何确定准确合理的R_(n)值仍然是一个难题。为探究多因素对R_(n)的联合影响规律及机理,首次采用响应曲面−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方法对R_(n)的7因素联合影响展开测试。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和方差分析,遴选的7个因素对R_(n)影响均较显著,显著程度依次为碰撞角(θ)>试块硬度(H_(1))>转速(ω)>形状因子(η)>入射速度(V)>坡面硬度(H_(2))>尺寸(d)。许多交互参数对R_(n)亦表现出了显著影响,依次为d−θ>H_(1)−d>V−η>H_(1)−ω>d−η>η−ω>H_(1)−η。对于单因素参数,R_(n)随d、V、η、θ减小和H_(1)、H_(2)、ω增大,呈增大趋势;对于交互参数,d和ω对R_(n)影响较弱仅表现在H_(1)较小时,随H_(1)增大,影响逐渐增强;η在H_(1)较小时对R_(n)影响较显著,随H_(1)增大,影响明显减弱;η较小时,R_(n)随V或d减小显著增大,η较大时,这种影响不显著;θ较小时,R_(n)随θ增大减小较快,θ较大时,减小趋势放缓;相比较小η值试块,较大η值试块的ω对R_(n)影响更为显著。这些获得的结论可为落石R_(n)计算模型的构建提供重要参考,进而为落石灾害的精准预测及防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 法向恢复系数 响应曲面 联合影响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迁移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驰 王俊 +3 位作者 吴用 史小红 刘艳芳 陈一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3-108,共6页
结冰使得未冻结的湖泊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浓缩增大,因此冬季湖泊水环境恶化。采用自制单向结冰模拟器,以乌梁素海实际湖泊结冰为依据,通过模拟湖泊结冰过程,定量研究不同溶液初始重金属质量浓度、pH值、环境温度对各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的... 结冰使得未冻结的湖泊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浓缩增大,因此冬季湖泊水环境恶化。采用自制单向结冰模拟器,以乌梁素海实际湖泊结冰为依据,通过模拟湖泊结冰过程,定量研究不同溶液初始重金属质量浓度、pH值、环境温度对各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的迁移量。结果显示:单一环境变化条件下,不同种类重金属在冰体、水体中质量浓度、分配系数由大到小顺序均为Fe>As>Cr>Cu>Zn>Mn>Cd>Hg>Pb;分配系数可以表述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的迁移量,结合能可以描述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迁移能力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迁移效应 模拟实验 分配系数 乌梁素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的行为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驰 王俊 +1 位作者 吴用 赵胜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107,共6页
为了探究乌梁素海冰体和水体中重金属的行为特征,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连续采集乌梁素海典型区域冰体和水体,并将其均匀分层,对冰体和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通过绘制重金属分布图定性描述冻融过程中重金属的分布和迁移规律;通... 为了探究乌梁素海冰体和水体中重金属的行为特征,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连续采集乌梁素海典型区域冰体和水体,并将其均匀分层,对冰体和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通过绘制重金属分布图定性描述冻融过程中重金属的分布和迁移规律;通过构建冻结过程和消融过程中重金属冰-水迁移模型,分时段估算了重金属在冰-水界面的迁移通量和迁移总量,并结合冰厚、冰生长率、重金属质量浓度变化率等参数,量化了重金属在冻融过程中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湖水结冰过程中,冰体中重金属质量浓度较低,随着冰厚的增加,冰下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逐渐增大;在湖冰消融阶段,冰体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增大,融冰水的淡化作用致使冰下水体中重金属的质量浓度逐渐减小;乌梁素海不同重金属迁移总量Fe>Zn>Mn>Cr>As>Cu>Pb>Hg>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重金属 冻融过程 迁移量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门布置对港池消波和环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俊 张世安 +2 位作者 吴嫡捷 王二平 王万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9-82,102,共5页
针对避风港港池内的波流影响船舶安全等问题,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分别模拟了避风港口门相对于码头的5种位置布局和三种口门宽度(20、40、60 m)工况下,港池外波高分别为1、2、4 m的规则波传入港池后波浪消减率及可能形成的环流危险区域... 针对避风港港池内的波流影响船舶安全等问题,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分别模拟了避风港口门相对于码头的5种位置布局和三种口门宽度(20、40、60 m)工况下,港池外波高分别为1、2、4 m的规则波传入港池后波浪消减率及可能形成的环流危险区域,模拟结果表明:港池口门偏离码头角度最大时,港池内波浪消减率最大,是较适宜的口门位置;在此条件下,口门越窄,环流区越多,不利于船舶安全,限制了通航能力。研究发现口门宽度为40 m时,既能保证船舶进港率,又能保障港池安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进出港航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风港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 环流 波浪消减率 港池口门 位置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王继东 孙建延 胡美玲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8-752,共5页
针对带式输送机的工作过程及故障特征,提出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智能控制系统方案,该方案由集中控制系统和现地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采用PLC+上位机的控制模式,利用PLC对整个带式输送机中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通过上位计算机的人机接口... 针对带式输送机的工作过程及故障特征,提出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智能控制系统方案,该方案由集中控制系统和现地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采用PLC+上位机的控制模式,利用PLC对整个带式输送机中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通过上位计算机的人机接口对系统设备发出控制命令,并直观、动态地显示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信息,实现对带式输送机的智能控制。从整体方案、硬件选型、软件设计及控制流程等几个方面深入介绍了实现该系统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智能控制 故障预警 自动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楔板制作大面积光折变光子微结构
18
作者 靳文涛 宋萌 +3 位作者 张雪华 李林 尹莉 郭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65-16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制作大面积光子微结构的简便方法,利用多光楔板产生大面积的多光束干涉,在光折变晶体中制作出了大面积的周期性光子微结构和准周期性的光子准晶微结构。该方法简便易行,系统稳定性好,无须复杂的调节装置,制作效率高。使用导... 提出了一种制作大面积光子微结构的简便方法,利用多光楔板产生大面积的多光束干涉,在光折变晶体中制作出了大面积的周期性光子微结构和准周期性的光子准晶微结构。该方法简便易行,系统稳定性好,无须复杂的调节装置,制作效率高。使用导波强度图像、远场衍射图样、布里渊区光谱成像等方法对制作的大面积光子微结构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设计不同的多光楔板,可以制作出多种更复杂的大面积光子微结构。通过适当的处理,制作的大面积光子微结构可以长久地固定在光折变晶体中,也可以擦除后用于制作新的结构,这在集成光学和微纳光子器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微结构 光子准晶 大面积 光折变晶体 多光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箍筋约束套筒浆锚搭接的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倩倩 王丽霖 孙海玲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9-1435,1451,共8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现浇剪力墙和螺旋箍筋约束套筒浆锚搭接装配式剪力墙有限元模型,用单向加载的方法模拟模型的正向骨架曲线。结果表明,在边缘构件受压区设置约束混凝土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螺旋箍筋约束边缘构件的剪力墙的...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现浇剪力墙和螺旋箍筋约束套筒浆锚搭接装配式剪力墙有限元模型,用单向加载的方法模拟模型的正向骨架曲线。结果表明,在边缘构件受压区设置约束混凝土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螺旋箍筋约束边缘构件的剪力墙的抗震指标,并证明利用ABAQUS软件模拟现浇和装配式剪力墙力学性能的可行性,为采用浆锚搭接的装配式剪力墙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剪力墙 浆锚搭接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_(3)含量对建筑用铝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倩倩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2-74,78,共4页
采用超声振动、原位反应,制备TiAl_(3)颗粒增强建筑用铝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和不同质量分数的TiAl_(3)对铝合金硬度、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L101铝合金中加入K_(2)TiF_(6... 采用超声振动、原位反应,制备TiAl_(3)颗粒增强建筑用铝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和不同质量分数的TiAl_(3)对铝合金硬度、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L101铝合金中加入K_(2)TiF_(6)后超声振动,发生原位反应生成了TiAl_(3)新相,TiAl_(3)颗粒起到了细晶强化作用。当TiAl_(3)含量达到1.0%时,铝基复合材料的初生α-Al相细小圆整,TiAl_(3)颗粒小,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1.0%TiAl_(3)/ZL101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285.2 MPa,硬度为102 HB,伸长率为2.82%,与ZL101铝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24.7%、52.2%、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 TiAl_(3) 建筑用铝基复合材料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