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单元法重载车辆驱动桥壳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雪梅 薛振国 刘玲玲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0-244,249,共6页
驱动桥壳是重载车辆的最要承载结构,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承载和使用寿命。针对某重载车辆驱动桥壳进行分析,采用分离体法,对驱动桥壳各单元进行受力分析;基于有限单元法对驱动桥壳的静力学、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对谐响应特性进行分析。... 驱动桥壳是重载车辆的最要承载结构,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承载和使用寿命。针对某重载车辆驱动桥壳进行分析,采用分离体法,对驱动桥壳各单元进行受力分析;基于有限单元法对驱动桥壳的静力学、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对谐响应特性进行分析。驱动桥壳本体和半轴套管的部分应力远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安装块与半轴套管间的焊接处出现了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低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以及引起大幅共振的危险频率。通过材料优化和螺栓联接代替焊接等,对驱动桥壳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采用试验台对改进后驱动桥壳各部分应力情况和疲劳寿命进行分析,结果可知:改进后的桥壳质量减轻11%,并且有良好的动态特性;螺栓联接代替焊接方案,可有效改善两种材料焊接易引发的焊接缺陷,螺栓强度满足要求,桥壳的疲劳寿命达到69.7万次,满足使用要求。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汽车 驱动桥壳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CO_(2)热泵空调系统1D-3D动态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
2
作者 王海丹 宗硕 +5 位作者 肖迪 殷翔 黄龙飞 王熙熙 杨李辰 曹锋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3,共9页
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良好的低温制热能力,其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参数变化对乘员热舒适性的影响重大。为研究乘员舱舒适性以及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参数动态变化的耦合规律,基于一维仿真软件GT-Suite和三维CFD软件STAR-CCM+搭... 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良好的低温制热能力,其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参数变化对乘员热舒适性的影响重大。为研究乘员舱舒适性以及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参数动态变化的耦合规律,基于一维仿真软件GT-Suite和三维CFD软件STAR-CCM+搭建了联合仿真模型,建立了乘员舱温度场与热泵空调系统的结构化关联关系,综合分析了热泵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车厢动态升/降温特性。结果显示:乘员舱热环境温度分布较不均匀,有必要采用加权PMV(平均热感觉指数)评价乘员舱非均匀热环境。在多PID控制的跨临界CO_(2)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中,使用基于加权PMV舒适度模型的控制方法能够保持系统目标参数的调控稳定。在制冷模式43℃环境温度工况下,该控制方法能够降低9.4%的压缩机功耗;在制热模式-10℃环境温度工况下,该方法能够降低17.9%的压缩机功耗,该控制方法能够在满足热舒适的前提下降低系统压缩机功耗,有助于提升新能源车续航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汽车热泵空调 联合仿真 加权热舒适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弹簧悬架托架有限元计算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龚国庆 韩军 雷勇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4-55,59,共3页
针对某大客车空气弹簧悬架托架批量断裂问题,曾采取了增加板厚、增焊U型槽等措施,但致使托架质量增加且安装工艺性差。依据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对托架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包括静态应力和固有频率的力学特性试验表明,优化后的托架能够... 针对某大客车空气弹簧悬架托架批量断裂问题,曾采取了增加板厚、增焊U型槽等措施,但致使托架质量增加且安装工艺性差。依据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对托架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包括静态应力和固有频率的力学特性试验表明,优化后的托架能够满足强度要求,且质量减轻了三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悬架 托架 应力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35
4
作者 杜博超 韩守亮 +2 位作者 张超 崔淑梅 郑维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2,共8页
位置传感器故障是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可靠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无位置传感器算法中滑模观测器存在观测角度滞后和系统抖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以自抗扰控制器为核心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扩展反... 位置传感器故障是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可靠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无位置传感器算法中滑模观测器存在观测角度滞后和系统抖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以自抗扰控制器为核心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扩展反电动势模型,重新设计了适用于其电流内环的自抗扰控制器,使之不再依赖于永磁体磁链参数。针对位置和速度估计问题,系统将扩展反电动势纳入未知扰动,采用状态扩张观测器对其进行估计,最后使用锁相环生成转速和转子位置。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准确估计电机转子位置,并具有很好的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自抗扰控制器 无传感器控制 扩展反电动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伟华 宋瑞芳 +2 位作者 刘松山 瞿绪开 曹永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8-654,724,共8页
功率分流式双模混合动力系统由输入分配式、输出分配式、复合分配式和串联模式中的两种模式组合来实现。本文中提出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对复合分配式和输入分配式组成的双模混合动力系统的构型进行分析。首先利用基于杆模型逆向拆分的分... 功率分流式双模混合动力系统由输入分配式、输出分配式、复合分配式和串联模式中的两种模式组合来实现。本文中提出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对复合分配式和输入分配式组成的双模混合动力系统的构型进行分析。首先利用基于杆模型逆向拆分的分析方法从种类繁多的复合分配式构型中分析得出适用于混合动力车的所有可行构型,并通过将机械点设定在期望的传动比上,得到相应的复合分配式构型。在此构型的基础上,再结合离合器实现输入分配式模式和两个模式的切换,从而确定出双模混合动力系统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双模混合动力系统 复合分配式模式 功率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侧卷流燃烧系统的燃烧及排放性能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向荣 赵伟华 +3 位作者 苏立旺 杨伟 乔振扬 刘福水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7-304,共8页
柴油机侧卷流燃烧系统(LSCS)可以提高燃烧室的油气混合性能、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排放.通过CFD仿真分析了侧卷流燃烧系统对促进油气混合的作用机理.通过单缸机试验和仿真研究了燃油喷射角度和喷孔锥角对侧卷流燃烧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柴油机侧卷流燃烧系统(LSCS)可以提高燃烧室的油气混合性能、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排放.通过CFD仿真分析了侧卷流燃烧系统对促进油气混合的作用机理.通过单缸机试验和仿真研究了燃油喷射角度和喷孔锥角对侧卷流燃烧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油束正对分流造型尖端时,侧卷流燃烧系统取得最佳的性能.在单缸机上进行侧卷流燃烧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各试验工况下,侧卷流燃烧系统的燃油消耗率均比双卷流燃烧系统(DSCS)降低,燃油消耗率最大降幅为2%,左右;相对于燃油消耗率,侧卷流燃烧系统在排放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更为明显,与双卷流燃烧系统相比,在各工况下烟度的最大降幅为60%,左右.此外,侧卷流燃烧系统在较低的过量空气系数(1.3~1.6)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侧卷流燃烧系统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变频电流信号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高频注入电流噪声抑制方法 被引量:18
7
作者 杜博超 崔淑梅 +1 位作者 宋立伟 韩光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830-3837,共8页
高频信号注入法是广泛应用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领域的经典方法,在电机低速段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但是,伴随着高频谐波的注入,高频响应电流产生的高频噪声成为一个主要的噪声来源。为降低这种噪声,... 高频信号注入法是广泛应用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领域的经典方法,在电机低速段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但是,伴随着高频谐波的注入,高频响应电流产生的高频噪声成为一个主要的噪声来源。为降低这种噪声,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变频电流信号注入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通过连续改变谐波电流的频率,分散谐波在频谱上的能量,消除尖峰,从而降低高频电流噪声。为实现变频谐波电流注入,重新设计电机的电流环,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与谐振控制器实现高频电流信号注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谐波电流的频谱分布,从而降低高频电流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传感器控制 自抗扰控制器 噪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联混合动力系统功率、转矩和效率三参数匹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曾小华 王振伟 +4 位作者 宋大凤 巴特 杨南南 陈慧勇 王印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5-1131,共7页
为混联混合动力系统提出了一种功率、转矩和效率三参数匹配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混联混合动力系统构型特点和动力性设计要求,以系统效率最高为目标,运用预设控制算法预测动力源的目标工作点和能量需求分布情况,确定了整个系统关键部件... 为混联混合动力系统提出了一种功率、转矩和效率三参数匹配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混联混合动力系统构型特点和动力性设计要求,以系统效率最高为目标,运用预设控制算法预测动力源的目标工作点和能量需求分布情况,确定了整个系统关键部件的选型。通过CRUISE/Simulink建模和仿真,验证了该匹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混合动力系统 参数匹配 预设控制算法 能量需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成体仿生凹坑表面流场控制减阻仿真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成春 任露泉 +1 位作者 王晶 张永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66-1072,共7页
应用SSTk-ω湍流模型对仿生凹坑表面旋成体与光滑旋成体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解释了仿生凹坑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的原因以及对旋成体近壁区边界层的控制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来流马赫数为0.4时置于旋成体后部的凹坑表面减小了旋成... 应用SSTk-ω湍流模型对仿生凹坑表面旋成体与光滑旋成体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解释了仿生凹坑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的原因以及对旋成体近壁区边界层的控制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来流马赫数为0.4时置于旋成体后部的凹坑表面减小了旋成体8.05%的摩擦阻力,1.9%的压差阻力,总阻力减小了6.24%;仿生凹坑表面通过减小壁面的速度梯度和湍流强度减小摩擦阻力,通过减弱外部气流对旋成体截尾底部气流的抽吸作用减小底部阻力;凹坑表面对边界层的控制行为表现为凹坑内部的低速旋转气流造成了凹坑内部气流与凹坑外部气流的气—气接触,形成涡垫效应;同时,旋转气流在凹坑底部产生的摩擦阻力作为一种附加动力产生推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仿生学 凹坑表面 减阻 数值模拟 旋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悬架构型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马英 邓兆祥 谢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08-3014,共7页
为了解决轮毂电机引入电动汽车使车辆垂向性能降低的问题,研究国内外电动车辆轮毂电机的安装方式并分析代表这些安装方式的悬架构型,建立可以综合目前这些轮毂电机悬架构型的1/4电动轮车辆线性振动模型。以车辆平顺性指标的最小均方根... 为了解决轮毂电机引入电动汽车使车辆垂向性能降低的问题,研究国内外电动车辆轮毂电机的安装方式并分析代表这些安装方式的悬架构型,建立可以综合目前这些轮毂电机悬架构型的1/4电动轮车辆线性振动模型。以车辆平顺性指标的最小均方根值为优化目标,以轮毂电机垂向运动允许的最大位移为约束条件,应用Patternsearch函数对轮毂电机悬架构型进行优化,得到满足样车条件的轮毂电机悬架构型及其参数,最后对优化后的悬架构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轮毂电机优化后的悬架构型,不仅可以消除轮毂电机与车轮刚性连接对电动车辆产生的垂向负面影响,而且改善不安装轮毂电机的原样车模型的车轮接地性,提高电动汽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本研究较好地解决电动轮汽车垂向负效应问题,为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悬架系统构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轮毂电机 悬架构型 车辆平顺性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工况匹配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忠利 王喜明 +2 位作者 高建平 郭志军 朱光海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28,共5页
混合动力汽车的节能减排潜力取决于动力系统匹配的合理与否。为兼顾目标工况和动力性指标对动力系统的要求,对常用的理论匹配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况匹配法。基于Cruise进行了前向仿真,理论匹配法目标工况跟随较差,工况匹配法既能满足... 混合动力汽车的节能减排潜力取决于动力系统匹配的合理与否。为兼顾目标工况和动力性指标对动力系统的要求,对常用的理论匹配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况匹配法。基于Cruise进行了前向仿真,理论匹配法目标工况跟随较差,工况匹配法既能满足动力性指标要求,在目标工况上运行又具备优异的跟随性能和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况匹配法 工况 参数匹配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 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H_∞鲁棒控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严运兵 吴浩 赵慧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3-458,共6页
为克服道路条件变化与汽车载质量、制动器效能因数和胎压等参数摄动及因忽略系统非线性因素而出现的未建模动态特性给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控制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其鲁棒性和控制精度,运用汽车动力学理论,建立了ABS系统的数学模型... 为克服道路条件变化与汽车载质量、制动器效能因数和胎压等参数摄动及因忽略系统非线性因素而出现的未建模动态特性给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控制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其鲁棒性和控制精度,运用汽车动力学理论,建立了ABS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适当简化。采用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了基于滑移率控制的ABS系统H∞鲁棒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对所设计的鲁棒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并与传统PID控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BS鲁棒控制器在控制精度、鲁棒稳定性及响应时间等方面都优于传统PID控制;在汽车载质量、制动效能因数和道路条件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ABS鲁棒控制器均能承受参数变化的不确定性,并将车轮滑移率有效地控制在期望值附近,明显提高了整车的制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滑移率 参数不确定性 混合灵敏度 H∞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计算模型的混合动力系统理论油耗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小华 李广含 +2 位作者 宋大凤 朱光海 王印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6-274,共9页
本文中基于混合动力系统内部能量流,提出系统平均综合传动效率概念,并建立基于能量计算的混合动力系统理论油耗模型。结合混合动力系统基本节油途径,考虑再生制动、发动机平均燃油消耗率和平均综合传动效率变化因素,建立混合动力系统理... 本文中基于混合动力系统内部能量流,提出系统平均综合传动效率概念,并建立基于能量计算的混合动力系统理论油耗模型。结合混合动力系统基本节油途径,考虑再生制动、发动机平均燃油消耗率和平均综合传动效率变化因素,建立混合动力系统理论综合油耗增量计算模型,并针对功率分流式混联混合动力系统的油耗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整车燃油经济性仿真结果和油耗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结论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公交车辆 理论油耗模型 平均综合传动效率 功率分流系统 节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中基于预先分类的调度优化算法 被引量:35
14
作者 左利云 左利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57-1361,共5页
针对云计算中现有调度算法为追求最短完成时间而不能很好兼顾负载平衡的问题,提出基于预先分类的Min-Min调度算法,该算法先利用能衡量资源计算和通信能力的属性信息对资源进行划分等级,再求出每个调度任务在资源中的最小执行时间,计算... 针对云计算中现有调度算法为追求最短完成时间而不能很好兼顾负载平衡的问题,提出基于预先分类的Min-Min调度算法,该算法先利用能衡量资源计算和通信能力的属性信息对资源进行划分等级,再求出每个调度任务在资源中的最小执行时间,计算任务对应资源等级与最小执行时间的乘积,使用该乘积最小的任务-资源对进行调度。解决了原始Min-Min调度算法负载不均衡的问题,兼顾了执行时间最小和负载均衡。模拟的云仿真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平均任务响应时间、平均任务执行速度下降比和系统利用率等方面优于原始的Min-Min调度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预先分类 响应时间 完成时间 速度下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动系一体化控制的DCT换挡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鹏 程秀生 +2 位作者 李兴忠 李雪松 王印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8-543,共6页
介绍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传动系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搭建了基于传动系一体化的DCT动力学模型;以传统的DCT换挡规律为基础,采用动态规划理论制定了基于传动系一体化控制的DCT最佳换挡规律。采用EUDC循环工况,分别对传统换挡... 介绍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传动系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搭建了基于传动系一体化的DCT动力学模型;以传统的DCT换挡规律为基础,采用动态规划理论制定了基于传动系一体化控制的DCT最佳换挡规律。采用EUDC循环工况,分别对传统换挡规律和基于传动系一体化最佳换档规律进行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传动系一体化控制的DCT最佳换挡规律后,在不影响动力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换挡频率,改善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传动系一体化控制 动态规划 换挡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碰撞安全性汽车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雪梅 薛振国 刘一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4-247,共4页
前防撞总成是汽车正面碰撞时最重要的承载件,起到吸收能量和保护乘员的作用,也是轻量化设计的重要结构。根据前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特点,选取横梁和吸能盒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材料、厚度、截面形式等方面进行轻量化方案设计,选择最大加速度... 前防撞总成是汽车正面碰撞时最重要的承载件,起到吸收能量和保护乘员的作用,也是轻量化设计的重要结构。根据前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特点,选取横梁和吸能盒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材料、厚度、截面形式等方面进行轻量化方案设计,选择最大加速度、侵入量、能量吸收和单位质量承载力等作为优化设计目标,对不同结构的零件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设计前后总成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正面100%重叠工况和40%偏置碰撞工况进行对比分析,获取加速度、承载力等变化曲线。结果可知:优化设计后横梁材料DP980D+Z,厚度1.3mm;吸能盒的截面形式为十字形、无设计倾角,材料则选择高强钢DP780D+Z,厚度为1.6mm;轻量化后总成的加速度、侵入量、最大承载力均无明显变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侵入量满足设计要求,最大承载力与实际值偏差为2.3%,满足要求;表明总成轻量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前防撞梁总成 轻量化 正交试验 碰撞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形的车门刚度精细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瑞军 胡平 张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0-623,共4页
为了提高车门刚度的CAE仿真精度,提出了将板材成形结果(厚度、应力、应变)作为初始数据引入车门刚度分析的精细仿真方法。通过网格模型转换规则将板材成形软件KMAS/one-step生成的车门内外板的成形结果文件(*.nas)转换为结构分析软件ABA... 为了提高车门刚度的CAE仿真精度,提出了将板材成形结果(厚度、应力、应变)作为初始数据引入车门刚度分析的精细仿真方法。通过网格模型转换规则将板材成形软件KMAS/one-step生成的车门内外板的成形结果文件(*.nas)转换为结构分析软件ABAQUS能够识别的文件(*.inp),以实现成形结果的加载。仿真结果表明,精细仿真能够提高车门刚度的仿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门刚度 成形 模型转换 精细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资源中多目标集成蚁群优化调度算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左利云 左利锋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16-1919,共4页
针对云计算环境的复杂性和云资源的不确定性,提出多目标集成蚁群优化调度算法。采用熵度量云资源的不确定性,进行信息素全局更新,以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将Min-min算法得出的任务预期最小完成时间作为启发信息,以实现最小调度时间;在信息... 针对云计算环境的复杂性和云资源的不确定性,提出多目标集成蚁群优化调度算法。采用熵度量云资源的不确定性,进行信息素全局更新,以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将Min-min算法得出的任务预期最小完成时间作为启发信息,以实现最小调度时间;在信息素局部更新时加入负载系数,根据当前负载情况调节信息素,满足负载均衡需求,同时在更新时考虑信息素扩散因素,不仅计算当前节点还考虑周遭节点信息素情况,可增强蚂蚁间协作,提高最优解的性能。改进后算法比原始蚁群算法降低了算法复杂度,提高了最优解精度。云仿真系统实验测试表明改进算法在调度时间、负载均衡等方面表现均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多目标集成 最优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BSG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大凤 高福旺 +2 位作者 曾小华 陈慧勇 王印束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52,共5页
基于某款P2构型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提出增加皮带传动起动/发电一体化电机(BSG)实现P0+P2的混合动力系统构型方案,并基于起动发动机和发电的功能需求计算了BSG及皮带轮参数,提出了两段式BSG起动、调速控制策略和稳定发电控制策略,并搭建... 基于某款P2构型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提出增加皮带传动起动/发电一体化电机(BSG)实现P0+P2的混合动力系统构型方案,并基于起动发动机和发电的功能需求计算了BSG及皮带轮参数,提出了两段式BSG起动、调速控制策略和稳定发电控制策略,并搭建试验样车。基于实车环境和车载控制器开展了样车测试,结果表明,配备BSG的样车具备快速起动、调速功能,且在车辆行驶模式不断切换的动态过程中,BSG-发动机系统仍可维持稳定发电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 皮带传动起动/发电一体化电机 调速控制 稳定发电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行星排式液驱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的协调控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宇君 陈慧勇 +4 位作者 韩利伟 曾小华 宋大凤 王庆年 王继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521,共7页
针对双行星排式液驱混合动力汽车这一构型,分析了它在运行模式切换时出现动力不足和冲击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动力性和减小冲击的协调控制算法,同时,为拉维娜氏结构提出其高、低速比切换时两个离合制动器的控制方法。用AMESim和Matlab搭建... 针对双行星排式液驱混合动力汽车这一构型,分析了它在运行模式切换时出现动力不足和冲击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动力性和减小冲击的协调控制算法,同时,为拉维娜氏结构提出其高、低速比切换时两个离合制动器的控制方法。用AMESim和Matlab搭建了联合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协调控制后的车辆在运行模式切换时动力性和冲击度都得到改善,拉维娜氏结构高、低速比切换也达到预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驱混合动力 双行星齿轮 工作模式切换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