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关露露 赵青芳 +6 位作者 杨占军 吕慧芳 陈贝贝 别良玉 王茂勋 刘曙正 陈小兵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9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CA72-4、CA125及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胃癌个体化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CA72-4、CA125及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胃癌个体化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6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胃良性疾病组)及51例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组)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并回顾性分析118例胃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资料。结果 118例胃癌患者CEA、CA19-9、CA72-4、CA125、AFP联合检测的初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CEA、CA19-9、CA72-4、CA125、AFP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CA125阳性与性别和腹膜转移有关(P_均<0.05);AFP阳性与肝转移有关(P=0.002)。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CA72-4(P=0.022)、AFP(P=0.002)、肿瘤TNM分期(P=0.002)及腹膜转移(P=0.025)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CA72-4阳性和AFP阳性患者死亡危险系数分别是阴性患者的1.732倍和3.086倍。结论 CEA、CA19-9、CA72-4、CA125及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初诊阳性率,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对胃癌患者的个体化诊疗具有重要价值,其中CA72-4、AFP可以作为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标志物 糖链抗原125 糖链抗原72-4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葛青青 石变 +1 位作者 高启龙 刘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19-523,共5页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后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过化疗后进展的晚期ESCC患者接受PD-1抑...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后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过化疗后进展的晚期ESCC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e,OS)。随访截止到2021年11月30日。结果: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63例ESCC患者接受了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7.1个月(95%CI:4.3~9.9),ORR为14.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9.8%,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尚未达到。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31例(49.2%)、甲状腺功能减退29例(46.0%)、高血压24例(38.1%)、恶心和呕吐22例(34.9%)、手足综合征21例(33.3%)、皮疹20例(31.7%)。3级不良反应有出血及穿孔3例(4.8%)、间质性肺炎2例(3.2%)、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3.2%)、免疫心肌炎1例(1.6%)、皮疹1例(1.6%)、腹泻1例(1.6%)等。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晚期化疗后进展的ESCC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ESCC患者后线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抑制剂 安罗替尼 食管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rvalumab治疗放化疗后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Ⅲ期试验——PACIFIC研究解读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兰伟 王慧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3-240,共8页
【简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初诊肺癌的30%,基于淋巴结受累情况可切除性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Ⅲ期NSCLC,目前的标准治疗是同步放化疗,但是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0%。PACIFIC研究是在过... 【简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初诊肺癌的30%,基于淋巴结受累情况可切除性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Ⅲ期NSCLC,目前的标准治疗是同步放化疗,但是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0%。PACIFIC研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Ⅲ期不可切除的NSCLC全身治疗中,第一个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都获得阳性结果的Ⅲ期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Ⅲ期试验 不可切除 标准治疗 放化疗后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抑制剂在恶性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新远 禇俊峰 +3 位作者 严正 姚书娜 姚志华 刘艳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743-747,共5页
DNA甲基化是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之一,其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观遗传事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发展,研究人员在血液系统肿瘤尤其是恶性淋巴瘤中发现了基因的高甲基化,相关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 DNA甲基化是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之一,其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观遗传事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发展,研究人员在血液系统肿瘤尤其是恶性淋巴瘤中发现了基因的高甲基化,相关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的开展也在不断推进。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NA 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s,DNMTIs)作为表观遗传药物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干扰DNA转录的过程来发挥抗肿瘤作用,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手段。目前,上市的DNMTI包括地西他滨和阿扎胞苷,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的治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主要针对DNA甲基化抑制剂在恶性淋巴瘤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表观遗传药物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型胃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雷慧君 吴妍 +1 位作者 吕慧芳 陈小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733-737,共5页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攻击,是当前肿瘤治疗的热点,已在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获得亮眼的成果。实体瘤由于其局部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为免疫治疗带来了挑战。弥漫型胃癌是胃癌中预后较差的亚型,对现有的...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攻击,是当前肿瘤治疗的热点,已在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获得亮眼的成果。实体瘤由于其局部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为免疫治疗带来了挑战。弥漫型胃癌是胃癌中预后较差的亚型,对现有的化疗及靶向药物均不敏感,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疗法来解决这一难题。现有的研究发现,弥漫型胃癌相较于肠型胃癌具有更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免疫治疗能否成为改善弥漫型胃癌患者预后的新治疗策略值得探究。本文重点关注了弥漫型胃癌的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的现状,并探讨了未来免疫治疗应用于弥漫型胃癌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型胃癌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82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宏霖 聂彩云 +3 位作者 王茂勋 曹亮 吕慧芳 陈小兵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8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8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预后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1%、12.20%、2.44%,中位总生存期为15.50个月,其中局限期为27个月,广泛期为9个月,行综合治疗患者预后优于行单一治疗患者,Ki-67指数<90%患者预后优于Ki-67指数≥90%的患者,广泛期无顽固性低钠血症患者预后优于有顽固性低钠血症患者。Cox多因素分析提示:不论是局限期还是广泛期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Ki-67指数、治疗模式均为其独立预后因素,广泛期患者有无顽固性低钠血症也是可评价预后的指标。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转移早,预后差,恶性程度较高,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 综合治疗 KI-67指数 低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