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栓塞联合局部消融治疗复发性、难治性胸壁肿瘤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全军 胡鸿涛 +5 位作者 黎海亮 郭晨阳 赵可 赵亚楠 夏威利 李亚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动脉栓塞联合局部消融治疗复发性、难治性胸壁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术后复发、治疗后进展的胸壁肿瘤患者,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DSA引导下动脉栓塞和CT引导下局部消融治疗,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VA... 目的 初步探讨动脉栓塞联合局部消融治疗复发性、难治性胸壁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术后复发、治疗后进展的胸壁肿瘤患者,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DSA引导下动脉栓塞和CT引导下局部消融治疗,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并评价治疗疗效。结果 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为18.5个月。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DSA引导下动脉栓塞术,7例患者9个病灶首程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2例患者复发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4例患者5个病灶首程行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1例患者复发再次行微波消融治疗。根据mRECIST评价标准,6、12、18个月有效率(ORR)分别为72.7%(8/11)、45.5%(5/11)、18.2%(2/11),6、12、18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81.8%(9/11)、63.6%(7/11)、27.3%(3/11),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术后1、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42±1.25)分、(1.91±1.24)分,明显低于术前(6.78±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给予穿刺引流后,胸腔积液消失;2例患者术后发热,对症治疗后发热好转;1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动脉栓塞联合局部消融可改善胸壁肿瘤患者疼痛症状,延长生存期,而且创伤小、安全性好,可作为复发性、难治性胸壁肿瘤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消融治疗 复发性难治性胸壁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介入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与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岩 黎海亮 +2 位作者 陈呈世 胡鸿涛 赵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介入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与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5例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于局部介入后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统... 目的探讨局部介入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与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5例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于局部介入后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统计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临床疗效评估根据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mRECIST),计算客观缓解率(ORR)、临床受益率(CBR)、临床获益持续时间(DoCB)并随访观察安全性。结果15例患者中1例CR、5例PR、7例SD、2例PD,mOS为14.9个月、mPFS为7.8个月、中位DoCB为8.4个月,ORR为40%,CBR为86.7%。Ⅲ级不良反应为贫血2例、高血压2例和白细胞减少1例,未观察到Ⅳ级不良反应。结论局部介入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与阿帕替尼能够显著延长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生存期,且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动脉化疗栓塞术 冷冻消融 免疫治疗 卡瑞利珠单抗 阿帕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TGF-α与EGFR-TKI治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文良 李靖 +4 位作者 梁新强 赖林 梁艳艳 陆运鑫 侯恩存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9-395,共7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是EGFR阳性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优势治疗方案,但其疗效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是EGFR阳性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优势治疗方案,但其疗效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该研究将探讨血清中EGFR的配体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水平是否可作为EGFR基因突变阳性NSCLC患者EGFR-TKI疗效的预测指标,并探讨TGF-α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4年7月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内科门诊及住院部EGFR阳性突变的NSCLC患者75例。在行EGFR-TKI治疗周期前,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各入选患者血清中TGF-α的水平。治疗2个月后行影像学检查,评定治疗效果。探讨TGF-α水平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及其预测效能,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结果:75例EGFR阳性突变NSCLC患者经EGFR-TKI治疗后,病情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0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25例,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30例,疾病控制(disease control,DC)率达到60%(45例)。PD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GF-α水平高于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显示,患者吸烟状态、淋巴结转移程度及TGF-α水平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血清TGF-α水平对患者EGFR-TKI疗效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926]且16.75 pg/m L为TGF-α的最佳分界点浓度。血清高浓度TGF-α(≥16.75 pg/m L)与患者吸烟史比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效果有关(P<0.05)。TGF-α高浓度较低浓度组患者的OS和PFS中位生存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5)。结论:高水平血清TGF-α(≥16.75 pg/m L)对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抵抗和不良预后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5调控STAT3/Nanog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7
4
作者 肖金成 康鑫鑫 +2 位作者 朱文良 白淇文 李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593-3596,共4页
目的研究Sirt5对人肝癌细胞系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5基因在正常肝细胞L02,HCC细胞系HepG2、Huh7、HepG3中的表达水平。HepG2及Huh7细胞过表达Sirt5,CCK-8法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Sirt5过... 目的研究Sirt5对人肝癌细胞系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5基因在正常肝细胞L02,HCC细胞系HepG2、Huh7、HepG3中的表达水平。HepG2及Huh7细胞过表达Sirt5,CCK-8法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Sirt5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5过表达后HepG2细胞内STAT3蛋白活化水平和Nanog蛋白表达。用STAT3激活剂Colivelin预处理细胞1.5 h后过表达Sirt5,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并用Western Blot检测STAT3磷酸化水平。结果Sirt5在HepG2、Huh7、HepG33种细胞中均低表达,其中以HepG2细胞中表达水平最低。过表达Sirt5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过表达Sirt5后可显著抑制STAT3的磷酸化和Nanog的水平,证明Sirt5可抑制STAT3/Nanog信号通路。且Sirt5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可被STAT3激活剂Colivelin阻断。结论Sirt5可通过抑制STAT3/Nanog信号通路抑制HepG2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5 肝细胞 STAT3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肖金成 康鑫鑫 +1 位作者 白淇文 李靖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228,共7页
背景与目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否为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绝对禁忌,目前尚无定论。该研究旨在探讨TAC... 背景与目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否为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绝对禁忌,目前尚无定论。该研究旨在探讨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HCC合并PVTT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TACE联合RFA治疗的HCC合并PVTT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临床资料与生存时间和肿瘤转移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和控制其他因素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为TACE联合RFA治疗后HCC合并PVTT患者3年生存及降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的保护性因素,术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门静脉癌栓部位及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为患者3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AFP、AST水平及门静脉癌栓部位为肿瘤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ACE联合RFA并非治疗HCC合并PVTT的绝对禁忌,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相关因素评估有助于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法和时机,从而提高HCC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原发性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与常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常江 郑琳 +1 位作者 赵妍 黎海亮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0-274,共5页
目的对比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常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中晚期HCC,其中41例接受DEB-TACE治疗(DEB-TACE组)、45例接受常规TACE治疗(TACE组);对比2组... 目的对比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常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中晚期HCC,其中41例接受DEB-TACE治疗(DEB-TACE组)、45例接受常规TACE治疗(TACE组);对比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 DEB-TACE组客观缓解率(ORR)63.41%(26/41)、疾病控制率(DCR)70.73%(29/41),TACE组ORR 40.00%(18/45)、DCR 48.89%(22/45);DEB-TACE组ORR(χ^(2)=4.707,P=0.030)及DCR(χ^(2)=4.241,P=0.039)均高于TACE组。术后1周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01),术后1个月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EB-TACE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个月[95%CI(7,9)],TACE组为6个月[95%CI(5,7)],2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0,P=0.001)。DEB-TACE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9个月[95%CI(15,23)],TACE组为17个月[95%CI(10,24)],2组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0,P=0.051)。结论 DEB-TACE治疗中晚期HCC效果好于TACE,二者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载药微球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所致吞咽困难 被引量:8
7
作者 姚全军 胡鸿涛 +4 位作者 黎海亮 郭晨阳 赵妍 耿翔 李亚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所致吞咽困难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使用简易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伴吞咽困难,不能正常进食,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观察术中、术后呼...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所致吞咽困难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使用简易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伴吞咽困难,不能正常进食,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观察术中、术后呼吸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1、3 d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和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以上,1例患者出现胃造瘘口渗液,给予更换16 F胃造瘘管后渗液消失,1例患者出现胃造瘘口感染,经抗炎治疗后,感染痊愈。另1例患者2个月后出现胃造瘘管脱出,给予更换胃造瘘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不影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呼吸功能,而且相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CT引导 经皮胃造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造瘘术和支架置入在吞咽困难的老年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谭 黎海亮 +2 位作者 胡鸿涛 王栋 贾争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2-945,共4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gastrostomy,PG)和自膨式金属支架(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SEMS)置入两种营养提供方式在吞咽困难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应用中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1... 目的分析和比较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gastrostomy,PG)和自膨式金属支架(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SEMS)置入两种营养提供方式在吞咽困难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应用中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6例伴有吞咽困难评分≥2分的老年食管癌(≥7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接受SEMS置入或者PG分为PG组和SEMS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并发症与额外治疗情况,以及术后2个月时的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术后PG组的局部严重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SEM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在局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术后早期死亡、与额外治疗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PG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E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体质量指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SEMS置入,PG术后安全性和营养状态具有优势,在伴有吞咽困难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可以考虑优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胃造瘘术 支架 疗效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热消融术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朱诗迪 郑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4-1227,共4页
经皮穿刺热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在肝细胞癌的各临床分期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早期中央型肝癌,热消融术作为根治性且微创的方法更为推荐。对于中期肝癌,有转化为根治机会者,可以通过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减瘤后再消融达到... 经皮穿刺热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在肝细胞癌的各临床分期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早期中央型肝癌,热消融术作为根治性且微创的方法更为推荐。对于中期肝癌,有转化为根治机会者,可以通过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减瘤后再消融达到根治;对于不易转化为根治者,同步热消融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可减少栓塞剂用量,相比常规动脉栓塞化疗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对于晚期肝癌,热消融可使局部肿瘤坏死并可增加肿瘤相关抗原释放,有增敏免疫治疗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热消融 微创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与非老年食管癌患者经影像学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谭 黎海亮 胡鸿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73-3477,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影像学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radiologic gastrostomy,PRG)治疗老年及非老年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间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PRG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50例,其中84... 目的比较分析经影像学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radiologic gastrostomy,PRG)治疗老年及非老年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间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PRG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50例,其中84例年龄<70岁者为A组,66例年龄≥70岁为B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术后总生存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相关死亡率、术后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的差异。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180 d,B组中位生存期170 d。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均无胃造瘘术相关死亡。术后两组30 d内分别死亡3例,A组3例,B组3例。术后发生造瘘口感染3例,A组1例,B组2例。术后消化道出血5例,A组2例,B组3例。造瘘管移位11例,A组5例,B组6例。术后吸入性肺炎共22例,A组16例,B组6例。共有14例需要额外治疗,A组7例,B组7例。术后1~2个月,血清白蛋白变化平均值A、B两组分别为(-2.4±8.2)、(-2.7±5.5)g/L,体质量变化平均值A、B两组分别为(-0.41±1.32)、(-0.45±2.14)kg,淋巴细胞变化平均值A、B两组分别为(-0.47±3.6)×10~9/L、(-0.45±2.9)×10~9/L。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30 d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附加治疗次数,以及术后1~2个月血清白蛋白值、体质量值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RG治疗老年与非老年食管癌人群的临床预后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造瘘术 食管癌 老年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