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胎移植14天血β-hCG及孕激素对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艳 项云改 +3 位作者 张梅 马丽影 谭丽 赵冬梅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14 d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和孕酮对妊娠早期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1月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554例患者胚胎移植后14 d的血清β-hCG和孕酮...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14 d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和孕酮对妊娠早期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1月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554例患者胚胎移植后14 d的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根据早期妊娠结局的不同分为正常妊娠组(包括单胎和多胎组)、异常妊娠组(包括妊娠早期流产、异位妊娠、生化妊娠)及未妊娠组,比较各组β-hCG和孕酮的水平。结果:①ET 14 d正常妊娠组血清β-hCG高于妊娠早期流产组、异位妊娠组、生化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除妊娠早期流产组与异位妊娠组间血清β-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妊娠组血清孕酮高于异常妊娠组和未妊娠组(P<0.05);多胎妊娠组血清孕酮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③单次β-hCG>197.27 IU/L时,正常妊娠的可能性为88.9%。β-hCG>613.94 IU/L,妊娠结局较好,但有多胎妊娠的可能。结论:ET 14 d血清β-hCG和孕酮可作为预测IVF-ET后早期妊娠结局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孕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子宫内膜接受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董方莉 谭丽 郑英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CAS 2005年第6期305-308,共4页
子宫内膜接受性是影响胚胎着床的重要因素。子宫内膜在“种植窗期”出现特有的形态学变化,并分泌表达特有的蛋白,同时子宫内膜受激素、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及糖蛋白等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监测这些因素有助于确定“着床窗”,预测体外受... 子宫内膜接受性是影响胚胎着床的重要因素。子宫内膜在“种植窗期”出现特有的形态学变化,并分泌表达特有的蛋白,同时子宫内膜受激素、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及糖蛋白等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监测这些因素有助于确定“着床窗”,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从而指导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应用,提高助孕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接受性 激素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糖蛋白 基因 相关因素研究 辅助生殖技术 形态学变化 胚胎着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促排卵周期移植第6天血清孕酮/雌二醇水平与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项云改 万利静 +2 位作者 宋玉霞 楚喜英 谭丽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促排卵(COH)周期中移植第6天血清孕酮/雌二醇(P/E2)水平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4个COH的IVF-ET周期,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将移植第6天P... 目的:探讨控制性促排卵(COH)周期中移植第6天血清孕酮/雌二醇(P/E2)水平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4个COH的IVF-ET周期,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将移植第6天P/E2比值分为2组:P/E2水平<114.5(A组)与P/E2水平≥114.5(B组),分析2组间一般临床特征、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A、B组间的子宫内膜厚度、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时间及移植胚胎数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H周期移植第6天血清P/E2水平<114.5妊娠结局较好,对IVF-ET临床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排卵 胚胎移植 孕激素 雌二醇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受体和孕激素诱导的封闭因子的表达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志芳 谭丽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42-444,504,共4页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和孕激素诱导的封闭因子(PIBF)在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妊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25例做病例组,同期妊娠早期正常妊娠要求行人工流产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组蜕膜组织中PR...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和孕激素诱导的封闭因子(PIBF)在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妊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25例做病例组,同期妊娠早期正常妊娠要求行人工流产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组蜕膜组织中PR和PIBF的表达水平。结果:2组蜕膜组织中均可检测到PR和PIBF的表达。病例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中P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20/25)和85%(17/20),PIB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6%(19/25)和75%(15/20),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75;χ2=0.006,P=0.950),但对照组PR和PIBF的表达强度均高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2.261,P=0.020;Zc=2.463,P=0.010)。病例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中PR与PIBF表达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759和0.706,均P=0.000)。结论:子宫蜕膜组织中PR和PIBF表达的降低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是母体复杂网络中的一个微小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自然 蜕膜 受体 孕酮 孕激素诱导的封闭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标准化病人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及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宋玉霞 李静 +3 位作者 禹果 项云改 李艳 仝丽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8期158-160,共3页
目的:分析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应用标准化病人(SP)联合案例教学法(CBL)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将其分为在年龄、性别比例、基础成绩、人数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的两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组学生编制... 目的:分析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应用标准化病人(SP)联合案例教学法(CBL)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将其分为在年龄、性别比例、基础成绩、人数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的两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组学生编制为传统组,采取SP联合CBL教学方法的一组学生编制成联合组,对比教学效果。结果:联合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成绩、理论成绩)明显优于传统组学生(P<0.05);联合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课堂教学氛围、方法及知识贯通情况、理论和操作教学情况等)也明显优于传统组的对应指标(P<0.05)。结论: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SP联合CBL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教学 标准化病人 案例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DNA碎片率对胚胎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丹 谭丽 窦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7期3124-3126,共3页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率(DFI)对胚胎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IVF-ET术的500对夫妻为研究对象,根据男方DFI水平分为高碎片组(84对,DFI>25%)、中碎片组(214对,...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率(DFI)对胚胎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IVF-ET术的500对夫妻为研究对象,根据男方DFI水平分为高碎片组(84对,DFI>25%)、中碎片组(214对,DFI为15%~25%)、低碎片组(202对,DFI<15%)。对比3组优胚率、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高碎片组前向运动精子数少于中碎片组和低碎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碎片组临床妊娠率、受精率、种植率、优胚率低于中碎片组和低碎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子DFI水平对IVF-ET患者胚胎质量、妊娠结局均有影响,一旦超过20%,可能对患者辅助生殖结局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精子DNA碎片率 胚胎质量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胚玻璃化冷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明珠 谭丽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 CAS 2006年第2期71-74,共4页
随着序贯培养液的出现,囊胚移植被认为是提高胚胎种植率、降低多胎妊娠率的有效方法,因此囊胚冷冻愈显重要。囊胚的玻璃化冷冻因其简化了冷冻过程;避免细胞内冰晶形成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及化学损伤;并且在冷冻过程中可迅速通过临界温度... 随着序贯培养液的出现,囊胚移植被认为是提高胚胎种植率、降低多胎妊娠率的有效方法,因此囊胚冷冻愈显重要。囊胚的玻璃化冷冻因其简化了冷冻过程;避免细胞内冰晶形成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及化学损伤;并且在冷冻过程中可迅速通过临界温度区,减轻了胚胎冷冻中常见的冻伤现象,使存活率提高等优点,近几年得到逐步发展。现对囊胚玻璃化冷冻(vitrification)的原理、要领、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冷冻 囊胚 胚胎移植 冷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皮下注射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陶识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1591-159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皮下注射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在血清黄体生成素(LH)<1 IU·L^(-1)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血清LH<1 IU·...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皮下注射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在血清黄体生成素(LH)<1 IU·L^(-1)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血清LH<1 IU·L^(-1)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接受IVF-ET技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一般治疗情况[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Gn总用量、获卵数、可用胚胎数、正常受精率]以及治疗结局(临床妊娠、轻度卵巢过度刺激发生情况、双胎情况)。结果两组在Gn使用时间、Gn总用量、获卵数、可用胚胎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正常受精率(76.74%)高于对照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度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11.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妊娠率(83.72%)高于对照组(52.38%),双胎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皮下注射联合IVF-ET技术治疗血清LH<1 IU·L^(-1)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可提高正常受精率,降低双胎发生率,改善IVF-ET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性不孕 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皮下注射 治疗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按摩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玉霞 李艳 +3 位作者 项云改 万利静 禹果 谭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期51-51,53,共2页
目的:观察盆底肌按摩治疗对既往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行冷冻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在本中心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拟行FET患者3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52例)和观察组(152例),两组均采用人工周期进行内膜准备,观... 目的:观察盆底肌按摩治疗对既往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行冷冻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在本中心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拟行FET患者3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52例)和观察组(152例),两组均采用人工周期进行内膜准备,观察组在人工周期准备内膜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按摩干预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内膜增长值及转化日内膜厚度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转化日内膜(A+B)型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于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患者的FET周期中的盆底肌按摩干预治疗能够加深子宫内膜厚度,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按摩仪 冷冻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容受性 胚胎着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超声引导下行选择性胚胎减灭术8例分析
10
作者 赵冬梅 谭丽 孙丽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阴道超声引导 选择性胚胎减灭术 多胎妊娠 临床分析 IVF-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促排卵冷冻胚胎的复苏移植结局比较
11
作者 宋玉霞 万利静 +3 位作者 楚喜英 项云改 李艳 谭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药物进行控制性超排卵(COH)对冻融胚胎复苏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采用激素替代周期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160例,根据不同促排卵药物进行分为A组(丽申宝组)和B组(普丽康组)。按不同年龄段及子宫内膜厚度分别...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药物进行控制性超排卵(COH)对冻融胚胎复苏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采用激素替代周期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160例,根据不同促排卵药物进行分为A组(丽申宝组)和B组(普丽康组)。按不同年龄段及子宫内膜厚度分别比较两组的冻融胚胎存活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的年龄及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子宫内膜厚度中两组的冻融胚胎存活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丽申宝和普丽康进行COH行胚胎冷冻后,对FET周期的冻融胚胎存活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考虑年龄与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 促排卵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第6天血清孕酮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利静 谭丽 +1 位作者 楚喜英 宋玉霞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在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移植第6天血清孕酮与FET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激素替代FET 26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依据移植第6天血清孕酮水平分组,A组(孕酮<20μg/L),B组(20μg/L≤孕酮<30μg/L),C组(... 目的:探讨在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移植第6天血清孕酮与FET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激素替代FET 26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依据移植第6天血清孕酮水平分组,A组(孕酮<20μg/L),B组(20μg/L≤孕酮<30μg/L),C组(孕酮≥30μg/L),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同时根据FET临床结局分为D组:宫内活胎组,E组:妊娠结局不良组,F组:未妊娠组,比较各组移植第6天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C组妊娠率(50%)明显高于B组妊娠率(28.5%),B组妊娠率高于A组妊娠率(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流产率(60%)高于C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第6天血清孕酮水平D组和E组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激素替代FET周期中移植第6天血清孕酮水平对FET临床结局有一定的预测性,血清孕酮值越高妊娠结局越好,且流产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替代疗法 胚胎移植 低温保存 孕激素类 雌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刺激素及戊酸雌二醇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莹 谭丽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卵泡刺激素(FSH)、戊酸雌二醇(E2)对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卵裂能力的影响。方法:对雌性小鼠进行超促排卵后处死小鼠,取出卵巢,刺破卵泡,收集形态较好的未成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6组,在不添加激素的基础培养液中... 目的:探讨卵泡刺激素(FSH)、戊酸雌二醇(E2)对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卵裂能力的影响。方法:对雌性小鼠进行超促排卵后处死小鼠,取出卵巢,刺破卵泡,收集形态较好的未成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6组,在不添加激素的基础培养液中以及分别添加10,50 IU/mL的FSH及1,10,100 mg/L的戊酸E2的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观察各组卵母细胞的成熟情况。对已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卵母细胞受精情况。受精后继续培养48~72 h,观察其卵裂情况。比较各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和卵裂率。结果:①各浓度FSH组及各浓度戊酸E2组与对照组相比,成熟率[生发卵泡破裂率(GVBD率)、MⅡ率]及卵裂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0,50 IU/mL FSH组以及10 mg/L戊酸E2组的受精率分别为41.18%,40%和42.86%,均高于对照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0 mg/L戊酸E2组与对照组相比受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浓度FSH组之间以及各浓度戊酸E2组之间成熟率(GVBD率、MⅡ率)、受精率及卵裂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鼠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50 IU/mLFSH及10 mg/L戊酸E2能促进小鼠卵母细胞胞质的成熟,从而提高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培养技术 受精 体外 卵泡刺激素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避孕药及二甲双胍预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海兰 谭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应用口服避孕药和二甲双胍预治疗对促排卵效果的影响。方法:168例PCOS患者治疗前后常规化验内分泌、糖耐量、胰岛素释放实验,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机分成三组,A组(对照组)56例:直接...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应用口服避孕药和二甲双胍预治疗对促排卵效果的影响。方法:168例PCOS患者治疗前后常规化验内分泌、糖耐量、胰岛素释放实验,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机分成三组,A组(对照组)56例:直接用氯米芬促排卵,如未妊娠连用3个月;B组54例:先用口服避孕药(OCP)去氧孕烯炔雌醇(Marvlon)或炔雌醇环丙孕酮(Dain-35)预治疗3个月,然后用氯米芬促排卵;C组58例:同时口服OCP和二甲双胍三个月,然后促排卵。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内分泌变化、三周期累积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B组和C组治疗后睾酮(T)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下降,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A组,P<0.05。C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及HOMA IR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应用口服避孕药和二甲双胍预治疗可改善内分泌状态,提高促排卵效果和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避孕药 二甲双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