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M4SF1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转移及EMT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梁冰 邓萌 裴新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四次跨膜蛋白1(TM4SF1)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合成靶向TM4SF1的siRNA并转染MDA-MB-231细胞(TM4SF1 siRNA组),以转染阴性对照siRNA细胞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用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3组细胞增... 目的:探讨四次跨膜蛋白1(TM4SF1)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合成靶向TM4SF1的siRNA并转染MDA-MB-231细胞(TM4SF1 siRNA组),以转染阴性对照siRNA细胞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用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3组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M4SF1、E-cadherin、Vimentin、α-SMA、N-cadherin、β-catenin、Snail、Slug、ZEB、TWIS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两对照组比较,TM4SF1 siRNA组细胞中TM4SF1蛋白表达降低,增殖、侵袭与转移能力下降(P<0.05);上皮表型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而间质表型Vimentin、α-SMA、N-cadherin表达下降(P<0.05);EMT相关转录抑制因子Snail和TWIST表达下降(P<0.05)。结论:TM4SF1可能通过调控乳腺癌细胞EMT进而参与其侵袭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四次跨膜蛋白1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38在TGF-β1诱导的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冰 刘灿 王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3-757,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138在TGF-β1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中的作用。方法:0.005 g/L TGF-β1刺激MDA-MB-231细胞48 h,以未刺激细胞作为空白对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E-cadherin和vimentin mRN... 目的:探讨miRNA-138在TGF-β1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中的作用。方法:0.005 g/L TGF-β1刺激MDA-MB-231细胞48 h,以未刺激细胞作为空白对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E-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检测miRNA-138表达的变化。MDAMB-231细胞转染100 nmol/L miRNA-138拟似物48 h,以转染100 nmol/L miRNA无关序列细胞、单纯转染脂质体细胞和空白细胞作为对照,RT-PCR检测miRNA-138表达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E-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蛋白表达的变化。0.005 g/L TGF-β1刺激同时转染100 nmol/L miRNA-138拟似物48h,以0.005 g/L TGF-β1刺激同时转染100 nmol/L miRNA无关序列和空白细胞作为对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E-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005 g/L TGF-β1刺激MDA-MB-231细胞48 h可降低E-cadherin表达,提高vimentin表达,抑制miRNA-138表达(P<0.05)。与其他3组相比,转染100 nmol/L miRNA-138拟似物48 h组MDA-MB-231细胞E-cadherin表达升高,而vimentin表达降低(P<0.05)。与其他2组相比,miRNA-138表达增加可部分逆转TGF-β1刺激诱导的MDA-MB-231细胞EMT的发生。结论:miRNA-138参与TGF-β1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38 TGF-Β1 EMT MDA-MB-231细胞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Ⅳ期乳腺癌及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屈会青 陈建中 +1 位作者 宋宁宁 顾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5-3、CA125、CYFRA21-1、CA72-4和肿瘤相关物质(tumor associated material,TAM)在Ⅲ期+Ⅳ期乳腺癌及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疾病患者共229例,乳腺...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5-3、CA125、CYFRA21-1、CA72-4和肿瘤相关物质(tumor associated material,TAM)在Ⅲ期+Ⅳ期乳腺癌及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疾病患者共229例,乳腺良性肿瘤组60例、乳腺癌组104例(Ⅰ期+Ⅱ期58例、Ⅲ期+Ⅳ期46例)、术后进展复发组65例;乳腺癌Ⅲ期+Ⅳ期患者及术后进展复发患者参与治疗的化疗组80例(无效组33例、有效组47例)。CA15-3、CA125、CYFRA21-1、CA72-4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TAM采用生化法测定,对各项指标血清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Ⅲ期+Ⅳ期组、术后进展复发组检测的血清各标记物浓度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和乳腺癌Ⅰ期+Ⅱ期组;单项还是联合对乳腺癌Ⅰ期+Ⅱ期诊断阳性率都不高。几种常用联合检测方式比较,CYFRA21-1+CA72-4联合检测意义较大,可以达到5项指标的联合效果;相比于化疗前组、无效组,CA15-3、CA125、CYFRA21-1、CA72-4和TAM的浓度在有效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YFRA21-1+CA72-4联合检测是一组互补性较好的组合,用于乳腺癌术后随访监测患者复发转移意义较大;检测血清CA15-3、CA125、CYFRA21-1、CA72-4和TAM对于化疗药物疗效评估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CA15-3 CA125 CYFRA21-1 CA72-4 肿瘤相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图像特征与分子亚型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任阳光 陈建中 +1 位作者 顾斌 岳红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56,共6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属于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各分子亚型的超声图像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研究探讨了IDC超声图像特征与其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112例具... 背景与目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属于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各分子亚型的超声图像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研究探讨了IDC超声图像特征与其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112例具有完整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及术后病理结果的IDC病例资料。其中以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细胞核增值抗原(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分子分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ERBB2阳性型和Basal-like型。结果:在112例IDC病例中,Luminal A型14例,占12.5%;Luminal B型62例,占55.4%;ERBB2阳性型21例,占18.7%;Basal-like型15例,占13.4%。4个亚型的超声图像特征在肿块长径、淋巴结数量、边界、形态和血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及弹性成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统计的IDC病例中,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转移淋巴结数量相对少,边界多不清,形态不规则;ERBB2阳性型血供丰富,肿块较大,转移淋巴结较多;Basal-like型多边界清,形态规则,肿块大,转移淋巴结多。结论:IDC超声图像特征与其分子亚型存在一定相关性,为IDC的早期诊断、术前、术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图像特征 分子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对蒽环类药物引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祁川川 陈建中 柴丽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研究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对蒽环类药物引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23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脏... 目的研究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对蒽环类药物引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23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脏毒性分为心脏毒性组21例和无心脏毒性组102例。观察两组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化疗后发生慢性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毒性组心电图异常、ST-T段改变、T波异常发生率高于非心脏毒性组(P<0.05);心脏毒性组心电图异常次数多于非心脏毒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电图异常次数、ST-T段改变、T波异常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化疗后慢性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年龄、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与慢性心脏毒性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对早期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慢性心脏毒性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蒽环类 乳腺肿瘤 慢性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标本FHIT、P16、MGMT、RASSF1A、APC基因甲基化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亢春彦 王丹丹 +1 位作者 汤少鹏 肖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9-873,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痰标本中FH IT、P16、MGMT、RASSF1A和APC等抑癌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及其联合检测在肺癌筛查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法,检测47例肺癌组织及对应的痰标本FHIT、P1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痰标本中FH IT、P16、MGMT、RASSF1A和APC等抑癌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及其联合检测在肺癌筛查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法,检测47例肺癌组织及对应的痰标本FHIT、P16,MGMT、RASSF1A和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24例肺良性疾病患者痰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47例肺癌组织标本中FHIT、P16、MGMT、RASSF1A、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40.4%(19/47)、53.2%(25/47)、36.2%(17/47)、21.3%(10/47)和38.3%(18/47);对照的痰标本中五者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38.3%(18/47)、48.9%(23/47)、36.2%(17/47)、17.0%(8/47)和29.8%(14/47),两组甲基化检出率存在着一致性[P>0.05;κ(0.8~1.0)]。24例肺良性病变痰标本中未检测到任何异常甲基化,与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检测的灵敏度(80.9%)和特异度(100.0%)。FHIT和P16基因痰标本甲基化检出率与患者吸烟指数有相关性(P<0.05)。结论痰标本中多个肺癌相关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肺癌筛查、早期诊断简便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FHIT基因 P16基因 MGMT基因 RASSF1A基因 APC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CTHRC1表达对乳癌MDA-MB-157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梁冰 王峰 +1 位作者 刘景超 陈建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沉默CTHRC1基因表达对乳癌MDA-MB-157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靶向CTHRC1基因的siRNA,分别以不同浓度(10、20和30nmol/L)转染MDA-MB-157细胞,同时以转染阴性对照siRNA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转染48h后,应用RT-... 目的:探讨沉默CTHRC1基因表达对乳癌MDA-MB-157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靶向CTHRC1基因的siRNA,分别以不同浓度(10、20和30nmol/L)转染MDA-MB-157细胞,同时以转染阴性对照siRNA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转染48h后,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CTHRC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干扰效率最高的CTHRC1siRNA浓度再次转染MDA-MB-157细胞,同时以转染阴性对照siRNA、转染Lipofectamine2000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分别在转染前、转染24、48和72h后收集细胞,BoydenChamber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转染48h后做细胞划痕实验,分别于划痕后24、48和72h检测划痕宽度。结果:各组细胞CTHRC1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85和17.776,P<0.001)。随着CTHRC1siRNA转染浓度的增加,CTHRC1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降,30nmol/LCTHRC1siRNA干扰效率最高。MDA-MB-157细胞转染30nmol/LCTHRC1siRNA后,穿膜细胞数和划痕愈合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抑制CTHRC1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乳癌MDA-MB-157细胞体外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 乳癌 RNA干扰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G的表达
8
作者 王蓉 陈建中 毛书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乳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G(Cyclin 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乳癌组织及40例非癌区乳腺组织中Cyclin G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乳癌组织和非癌区乳腺组织中Cyclin G的... 目的:探讨乳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G(Cyclin 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乳癌组织及40例非癌区乳腺组织中Cyclin G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乳癌组织和非癌区乳腺组织中Cyclin 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癌组织中Cyclin G的过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P53的表达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绝经状态、激素受体有关(P<0.05)。结论:Cyclin G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乳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乳癌淋巴结转移倾向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素G 乳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