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护生伦理敏感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妞 郑元 吕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伦理敏感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其伦理敏感性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2所本科院校572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护生伦理敏感性问卷及护生职业认同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伦理敏...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伦理敏感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其伦理敏感性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2所本科院校572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护生伦理敏感性问卷及护生职业认同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伦理敏感性总分为(40.86±5.15)分,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安全、尊重个人维度得分为(19.38±3.14)分、(14.26±1.84)分、(7.22±2.36)分;伦理敏感性及其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认同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年、家庭居住地、是否已接受伦理相关课程学习、是否处于实习阶段及职业认同是本科护生伦理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科护生伦理敏感性处于较高水平,伦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教育及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伦理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护生 伦理敏感性 道德敏感性 患者隐私 患者安全 尊重个人 职业认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手术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郜永顺 段小伟 +2 位作者 张云飞 李惠东 杨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61例,分别给予FTS(n=135)和传统围手术期处理(n=226),比较2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拆线时间、拔除...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61例,分别给予FTS(n=135)和传统围手术期处理(n=226),比较2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拆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均康复出院。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组比较,FTS组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术后炎症和应激反应轻,术后营养状况恢复较快(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FTS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安全、有效,有利于减少患者痛苦,加速患者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快速康复外科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95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春临 李鹏辉 +4 位作者 叶延伟 赵红超 余洋 丁朝辉 张红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9-771,共3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年来,人们对GIST的认识逐渐深入,诊断标准趋于统一,靶向药物伊马替尼也已成功应用于转移性GIST的治疗[1-4]。目前该肿瘤在河南地区报道较少。该研究...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年来,人们对GIST的认识逐渐深入,诊断标准趋于统一,靶向药物伊马替尼也已成功应用于转移性GIST的治疗[1-4]。目前该肿瘤在河南地区报道较少。该研究对GIST术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大鹏 张谢夫 +2 位作者 赵春临 谢天 游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890-2893,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IGF-1R和IGF-1在40例GISTs组织和肿瘤旁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GF-1R和IGF-1与GISTs临床病理特点之...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IGF-1R和IGF-1在40例GISTs组织和肿瘤旁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GF-1R和IGF-1与GISTs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及其与CD117在GISTs中表达的关系。结果:在GISTs组织中,IGF-1R和IGF-1呈高表达,明显高于肿瘤旁组织(P<0.05),在5例CD117阴性表达的GISTs中,有4例(80.0%)IGF-1R呈阳性表达,有3例(60.0%)IGF-1呈阳性表达;IGF-1R和IGF-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不相关,而与NIH分级(肿瘤大小、核分裂数)、肿瘤黏膜受侵和肿瘤侵袭转移相关(P<0.05)。结论:IGF-1R和IGF-1在GIST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在CD117阴性的GISTs中IGF-1R表达率较高,联合检测用于GISTs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小龙 王帅 +7 位作者 马耀臻 殷美攀 刘涛 靳水玲 李晓冰 李春霞 韩新巍 吴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7例接受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的晚期CRC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7例接受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的晚期CRC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记录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观察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 37例患者共成功接受55次TAI和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均获得成功。碘化油乳剂使用剂量为2.9 mL(0.8~10 mL)。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3~48个月),术后1、3、6、12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7.6%(25/37)、67.6%(25/37)、64.9%(24/37)、56.8%(21/37),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1.9%(34/37)、91.9%(34/37)、89.2%(33/37)、81.1%(30/37)。中位PFS为16个月(2~47个月)。截至末次随访,22例患者生存,15例患者死于肿瘤终末期。结论 初步证明TAI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晚期CRC安全有效,为晚期CR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化疗 化疗栓塞 碘化油 结直肠癌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敬涛 高不郎 +3 位作者 王国俊 李瑞欣 张云飞 丁恒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膜解剖理论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0月行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142例资料。将食管系膜、食管癌以及食管系膜内的神经、血管、淋巴系统、... 目的探讨膜解剖理论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0月行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142例资料。将食管系膜、食管癌以及食管系膜内的神经、血管、淋巴系统、脂肪组织、胃上部、胃左系膜、胃左淋巴结作为一个整体切除。术中可见食管周围含疏松结缔组织的间隙为食管筋膜融合间隙。前10例使用纳米炭示踪标记,显示食管淋巴液引流至胃左淋巴结。结果14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0~230(184.6±21.3)min,术中出血量20~100(46.7±16.8)ml,清扫淋巴结12~41(23.5±7.3)枚,97例淋巴结阳性;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10(7.1±2.5)d,经口进流食时间5~10(7.6±1.7)d,总住院时间9~20(14.0±4.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8%(31/142),包括吻合口漏7例(4.9%),吻合口狭窄9例(6.3%),声音嘶哑9例(6.3%),残胃炎6例(4.2%)。无术后出血、乳糜漏、感染或术后30 d内死亡。142例随访11~35个月,中位数26个月,无复发和死亡。结论食管周围存在构成“信封”的系膜结构,膜解剖理论适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基于膜解剖理论的食管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系膜 胸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膜解剖 食管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对结直肠癌筛查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艳 董新华 +3 位作者 李东颖 郑庆芬 杨荟玉 刘冰熔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CRC)患者一级亲属(FDRs)对CRC筛查的认知现状,探讨CRC筛查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目标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结直肠外科进行CRC手术治疗且术后经病理诊断为CRC的患者的FDRs 49名(年龄40~75岁),对FDRs进行问...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CRC)患者一级亲属(FDRs)对CRC筛查的认知现状,探讨CRC筛查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目标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结直肠外科进行CRC手术治疗且术后经病理诊断为CRC的患者的FDRs 49名(年龄40~75岁),对FDRs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调查数据,分析FDRs对CRC筛查的认知现状。结果:CRC患者FDRs中40~50岁者21名,51~75岁者28名;男性27名,女性22名;CRC患者的子女31名,兄弟姐妹10名,父母8名。26.5%(13/49)FDRs知晓“FDRs的CRC发病风险增加”,22.4%(11/49)FDRs“过去5年内做过结肠镜检查”。75.5%(37/49)FDRs无“医务人员建议大于40岁行结肠镜检查”。年龄40~50岁、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和居住地为城市者“FDRs的CRC发病风险增加”知晓率和“过去5年内做过结肠镜检查”率高于51~75岁、大专以下学历和农村居住者(P<0.05)。过去5年内未做过结肠镜检查的38名CRC患者FDRs中,认为“无身体不适症状不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恐惧结肠镜检查过程和认为结肠镜检查繁琐费时等是影响FDRs进行结肠镜筛查的主要原因;经过沟通,22名FDRs(57.9%)改变了认知,愿意接受结肠镜筛查。结论:CRC患者FDRs对CRC筛查的认知严重不足。加大CRC筛查的健康宣教力度和医保政策的支持,是提高CRC筛查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一级亲属 结肠癌筛查 知晓率 发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小群体为基础的情景模拟训练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屈清荣 李颖颖 +3 位作者 何卫芳 凡中霞 王俊霞 李惠东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建立以小群体为基础的情景模拟训练方案应用于肠造口患者中,观察其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肠造口患者48例,分成5个小群体组,每组8-12例。建立幻灯片讲解、观看多媒体录像、兴趣活动、模拟训练4项情景模拟... 目的:建立以小群体为基础的情景模拟训练方案应用于肠造口患者中,观察其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肠造口患者48例,分成5个小群体组,每组8-12例。建立幻灯片讲解、观看多媒体录像、兴趣活动、模拟训练4项情景模拟训练方案。术后3个月时采用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Stoma Self-Efficacy Scale)中文版进行调查,评估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结果: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在术后3个月时高于国内横断面调查结果,处于中高水平。结论:以小群体为基础的情景模拟训练方案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早期的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群体 健康教育 肠造口术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病人的血糖调控 被引量:21
9
作者 赵春临 袁甲翔 张谢夫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维持血糖稳定是一大难题。围手术期高血糖能引发病人术后感染和增加病死率。尽管如此,严格控制血糖(如胰岛素强化治疗)却能导致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合理目标和最佳方式仍无充分的依据。本文... 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维持血糖稳定是一大难题。围手术期高血糖能引发病人术后感染和增加病死率。尽管如此,严格控制血糖(如胰岛素强化治疗)却能导致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合理目标和最佳方式仍无充分的依据。本文作者复习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现就围手术期病人的血糖控制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血糖控制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CD44v6、MMP-9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水生 赵春临 +2 位作者 丁朝辉 徐化楠 叶延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CD44v6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双染技术检测CD44v6和MMP-9在60例原发性胃癌及6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 目的:探讨CD44v6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双染技术检测CD44v6和MMP-9在60例原发性胃癌及6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相关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χ2配对=36.393和44.083,P<0.001)。CD44v6和MMP-9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χ2=10.899和11.129,P<0.05)、TNM分期(χ2=8.102和6.376,P<0.05)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生长的部位无关(P>0.05)。CD44v6和MMP-9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关联(rS=0.036,P=0.009)。结论:CD44v6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可能在肿瘤浸润及转移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D44V6 MMP-9 浸润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震 赵春临 +2 位作者 孙阳 李育林 毛浩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01-1307,共7页
目的晚期胃印戒细胞癌(SRCC)预后相比其他类型胃癌较差。文中借助SEER数据库探讨胃SRCC与胃非S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下I期胃SRCC患者生存差异。方法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收集2010-2015年5193... 目的晚期胃印戒细胞癌(SRCC)预后相比其他类型胃癌较差。文中借助SEER数据库探讨胃SRCC与胃非S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下I期胃SRCC患者生存差异。方法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收集2010-2015年5193例诊断为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组织类型分为SRCC组(n=2439)和非SRCC组(n=2754)。比较组间性别、年龄、人种、原发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手术治疗、化疗等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胃SRCC和胃非SRCC患者分为手术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2组胃癌患者性别、年龄、人种、原发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手术治疗、化疗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417,95%CI:1.273~1.578,P<0.05)、人种(HR:0.91,95%CI:0.825~0.998,P<0.05)、肿瘤大小(HR:1.28,95%CI:1.199~1.365,P<0.05)、浸润深度(HR:1.252,95%CI:1.159~1.352,P<0.05)、局部淋巴结转移(HR:0.862,95%CI:0.810~0.918,P<0.05)、远处转移(HR:1.369,95%CI:1.069~1.753,P<0.05)、TNM分期(HR:1.342,95%CI:1.155~1.559,P<0.05)、手术治疗(HR:0.245,95%CI:0.228~0.284,P<0.05)为影响胃印戒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胃SRCC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27.6%,低于胃非SRCC患者(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胃SRCC和胃非SRCC手术、手术辅助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层分析显示,TIN1M0期、T2N0M0期胃SRCC手术辅助化疗组5年生存率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N0M0期胃SRCC手术辅助化疗组5年生存率优于胃非SRC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SRCC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胃SRCC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印戒细胞 临床病理的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腺癌组织中COX-2、iNOS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丽 林锐 +1 位作者 李继昌 符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目的:检测人胃腺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胃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iNOS、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腺... 目的:检测人胃腺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胃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iNOS、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腺癌组织中COX-2、iNOS及NF-κBp6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01)。胃腺癌组织中COX-2、iNOS、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腺癌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浸润深肌层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浸润浅肌层组,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且COX-2蛋白在高、中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组(P<0.05)。胃腺癌组织中COX-2、iNOS与NF-κBp65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 P=0.366、0.359、0.405,P<0.001)。结论:胃腺癌组织中COX-2、iNOS、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三者参与胃腺癌的形成且与其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环氧合酶-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的胃癌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维嘉 杜鹃 赵春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考察胃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浆代谢谱的差异,并筛查胃癌的生物标志物,为胃癌发病机制的探究和胃癌的初步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30例胃...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考察胃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浆代谢谱的差异,并筛查胃癌的生物标志物,为胃癌发病机制的探究和胃癌的初步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30例胃癌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胃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间的代谢谱差异,并筛选出胃癌患者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胃癌患者血浆中脯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代谢物浓度上升,亮氨酸、赖氨酸等5种代谢物浓度下降;而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均发生明显重编程,提示胃癌患者体内形成了新的代谢调控网络。结论:代谢通路的显著变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病机制有关,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有望作为胃癌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SOCS3与STAT3 mRNA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勇 张谢夫 +1 位作者 赵春临 蒋志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8-470,共3页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是一种潜在的细胞质中固有的被JAK磷酸化调节的转录因子,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上调肿瘤细胞中调控增殖和生存的基因的表达。JAK/STAT是重要的细胞内信号...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是一种潜在的细胞质中固有的被JAK磷酸化调节的转录因子,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上调肿瘤细胞中调控增殖和生存的基因的表达。JAK/STAT是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重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造口治疗师职业获益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煜华 王俊霞 +3 位作者 吴田瑞 邢佳佳 李东艳 董新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调查国际造口治疗师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河南省、陕西省、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及四川省的173名国际造口治疗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国际造口治疗师职业获益感得分为(137.39±16... 目的:调查国际造口治疗师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河南省、陕西省、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及四川省的173名国际造口治疗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国际造口治疗师职业获益感得分为(137.39±16.86)分;正向职业感知、良好护患关系、亲友认同、团队归属、自身成长维度得分分别为(28.03±3.98)分、(25.70±3.26)分、(24.77±3.40)分、(24.82±3.05)分、(34.07±4.33)分;子女所处教育阶段、从事国际造口治疗师工作的年限、是否参与伤口造口专科护理会诊是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因素。结论:国际造口治疗师的职业获益感仍有待提高,提示护理管理者可根据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其职业获益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造口治疗师 职业获益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问卷的汉化及其在癌症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2
16
作者 高娅鑫 屈清荣 +2 位作者 王碧轩 张宽新 崔天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55,共4页
目的对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问卷(return-to-work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RTW-SE)进行汉化和信效度检验。方法通过翻译、回译、跨文化调试及预调查,形成中文版RTW-SE问卷,并对郑州市1所三级甲等医院330例有长期工作的癌症患者进行问... 目的对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问卷(return-to-work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RTW-SE)进行汉化和信效度检验。方法通过翻译、回译、跨文化调试及预调查,形成中文版RTW-SE问卷,并对郑州市1所三级甲等医院330例有长期工作的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中文版RTW-SE问卷项目分析各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决断值检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内容效度为0.97。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49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模型拟合度良好。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2,折半信度为0.925,重测信度为0.827。结论中文版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癌症患者重返工作自我效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重返工作自我效能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阳 赵春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纤维连接蛋白1(FN1)参与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研究F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并探讨FN1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 GSE54129、GSE29272 ... 目的纤维连接蛋白1(FN1)参与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研究F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并探讨FN1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 GSE54129、GSE29272 和 TCGA 数据分析胃癌与癌旁组织 FN1 的表达。根据 TCGA 表达谱数据及 FN1 表达分为:低表达(<-0.475)、中表达(-0.475~1.036)、高表达(>1.036)。分析 F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关系;应用 TCGA数据和Kaplan Meier在线分析FN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关系;TCGA数据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预测FN1的相关通路。结果 FN1低、中、高表达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63.5、55.7和 39.4个月,低表达和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 Plotter 在线数据集分析结果显示,FN1 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者(P< 0.01),即FN1表达越高,预后越差。FN1的表达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0.480,95%CI:0.336~0.686)。FN1高表达样本富集到KRAS(FDR=0.0025)、P53(FDR=0.0052)、TGF-β(FDR=0.0052)、细胞黏附(FDR=0.0)、细胞外基质(FDR=0.0043)、骨架蛋白调控(FDR=0.0057)等基因集(P均<0.01)。结论 FN1的高表达是胃癌预后不良的因素,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和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FN1高表达导致KRAS、P53、TGF-β、ECM、细胞黏附和细胞骨架蛋白调节通路异常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 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 纤维连接蛋白1 预后 基因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乳腺癌细胞系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新茹 李朵璐 +3 位作者 杨盟 姜东宝 张雅迪 阚全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不同人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D-L1蛋白及mRNA在人乳腺细胞株HBL-100及4种乳腺癌细胞株MCF-7、MCF-7/ADR、MDA-MB-231、MDA-MB-468中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不同人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D-L1蛋白及mRNA在人乳腺细胞株HBL-100及4种乳腺癌细胞株MCF-7、MCF-7/ADR、MDA-MB-231、MDA-MB-468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人乳腺细胞HBL-100相比,PD-L1在MDA-MB-231、MDA-MB-468及MCF-7/ADR中均呈较高水平的表达(P<0.05),在MDA-MB-231中表达水平最高(P<0.001)。结论:PD-L1主要表达于人乳腺癌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颈部切口微创食管切除术的初步应用
19
作者 胡志豪 李瑞欣 +1 位作者 王灼印 王国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探讨单一颈部切口微创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科采用单一颈部切口微创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18例,胸腔镜下游离食管和清扫淋巴结,全腹腔镜游离胃、清扫淋巴结并制作管状胃,经单一颈部切口... 目的探讨单一颈部切口微创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科采用单一颈部切口微创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18例,胸腔镜下游离食管和清扫淋巴结,全腹腔镜游离胃、清扫淋巴结并制作管状胃,经单一颈部切口取出标本,吻合食管与管胃。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2~391 min,平均301 min。术中出血量90~280 ml,平均160 ml。淋巴清扫(27.2±6.3)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0 d,平均4 d。术后住院时间8~21 d,平均12.5 d。术后第1、2、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2.6±0.3),(3.8±0.7),(3.1±1.1)分。术后3例吻合口漏,其中2例经介入治疗恢复,1例经延长胃管拔除保守治疗恢复。18例术后随访9~20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术后18个月复发,余17例无疾病进展。结论单一颈部切口微创食管切除术可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食管切除术 食管恶性肿瘤 颈部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