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安天棋 田建辉 +6 位作者 周奕阳 罗斌 阙祖俊 刘瑶 于盼 赵瑞华 杨蕴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38,共6页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的重要肿瘤治疗措施。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临床应用,不仅提高了难治性或复发性肿瘤患者的...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的重要肿瘤治疗措施。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临床应用,不仅提高了难治性或复发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也极大地优化了肿瘤治疗的整体策略。然而,随着接受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人群的逐渐扩大,免疫治疗在带来临床获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特殊的不良反应,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在肿瘤患者中,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均有显著影响。通常,肿瘤相关胸腔积液多为胸膜转移,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产生迅速、难以控制且易反复。但随着新药物的批准以及现有药物适应证的拓展,接受ICIs治疗的癌症患者数量越来越多,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也逐渐引起了重视。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其与患者的治疗选择和生存预后紧密相关。与MPE不同,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除了非特异性的免疫激活导致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外,还可能与胸膜结节病样肉芽肿反应、嗜酸粒细胞性慢性胸膜炎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相关。在诊断方面,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通常采用排除性诊断的方法,诊断过程中需排除肿瘤进展、放疗及化疗等其他肿瘤相关治疗引起的胸腔积液,这无疑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和难度。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或英夫利西单抗等药物,通过抑制过强的免疫反应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预后。预防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生同样重要,这要求医师在应用ICIs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在治疗期间持续监测,以期在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通过这种综合管理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优化患者的整体治疗结果。本综述旨在探讨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等,通过深入分析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并发症,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胸腔积液 不良反应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治疗联合抗阻运动改善肿瘤恶病质症候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玲 马桂霞 +5 位作者 司壮丽 王鹏 袁慧丽 马望 高天慧 王炜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9-323,共5页
背景恶病质症候群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加速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探讨营养支持治疗联合抗阻运动改善肿瘤恶病质症候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联合抗阻运动改善肿瘤恶病质症候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 背景恶病质症候群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加速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探讨营养支持治疗联合抗阻运动改善肿瘤恶病质症候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联合抗阻运动改善肿瘤恶病质症候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姑息缓和治疗暨安宁疗护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妇科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肿瘤恶病质症候群患者286例,采用电脑产生的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70例,营养支持组73例,抗阻运动组75例,营养+运动组68例。4组患者均给予醋酸甲地孕酮片改善食欲,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营养支持组在常规饮食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方案;抗阻运动组饮食由患者自行选择,并给予抗阻运动干预方案;营养+运动组在常规饮食基础给予营养支持方案和抗阻运动方案。4组患者均干预8周,即院内干预4周及出院继续干预4周。比较4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改善情况[采用主观营养评估(PG-SGA)量表进行评估],干预前后多维疲乏症状简表(MFSI-SF)、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量表(FACT-G)评分情况。结果营养支持组、抗阻运动组、营养+运动组干预后4、8周营养状况有效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运动组干预后4、8周营养状况有效改善率高于营养支持组、抗阻运动组(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患者MFSI-SF、HAMD、FACT-G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患者MFSI-SF、HAMD、FACT-G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营养支持组、抗阻运动组、营养+运动组干预后4、8周MFSI-SF、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FACT-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运动组干预后4、8周MFSI-SF、HAMD评分低于营养支持组、抗阻运动组,FACT-G评分高于营养支持组、抗阻运动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联合抗阻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肿瘤恶病质症候群患者的病情,显著改善患者的乏力、抑郁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病质 营养支持 运动活动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陈欢 柳喜洋 +3 位作者 常宇 陈子琪 李文琪 张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观察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复发难治M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化疗方案对疗效、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56... 目的:观察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复发难治M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化疗方案对疗效、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56-61)岁,男女比例约为2.9∶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占77.6%,结外受累部位>2占43.3%,骨髓受累占60.4%,胃肠道受累占24.6%,肝脾肿大占38.1%。中位随访时间30(2-103)个月,总有效率41.8%,3年PFS未达到,3、5年OS率分别为62.7%、53.8%。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组总有效率56.9%,优于不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组的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PFS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型与特殊型之间P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是复发难治MCL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Ki-67、B症状、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 Arbor分期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二线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复发难治MCL有效率高,且可明显延长PFS,Ki-67、B症状、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 Arbor分期为复发难治MCL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K抑制剂 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细胞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4
作者 徐全晓 常占国 +2 位作者 张晓冬 马磊 贺利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CIK细胞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66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CIK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患者;对照组36例:为同期单纯用... 目的:探讨CIK细胞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66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CIK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患者;对照组36例:为同期单纯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患者。治疗后随访36个月,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在化疗前与经6周期化疗结束后1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的近期有效率(53.30%vs 36.10%,P=0.16)及疾病控制率(86.70%vs 83.30%,P=0.97)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CD3+、CD3+CD4+、CD3+CD8+表达水平均有所提高(均P<0.05);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QOL)评分率显著升高(86.70%vs 50.00%,P=0.002);生存期PFS[(16.67±12.26)vs(9.65±9.01)个月,P=0.031]及OS[(18.89±11.70)vs(1.78±8.64)个月,P=0.039〗均有明显延长。结论:CIK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可能起到协同作用,能延长PFS和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化疗 晚期胃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及太极拳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吕峰 于洋 +3 位作者 梁栋 李兆明 尤伟 张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83,共4页
目的:探究八段锦及太极拳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49例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术后常规康复锻炼(对照组)、24式简化太极拳或八段锦健身法锻炼(八段锦组和太极拳组)... 目的:探究八段锦及太极拳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49例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术后常规康复锻炼(对照组)、24式简化太极拳或八段锦健身法锻炼(八段锦组和太极拳组)。结果:太极拳或八段锦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太极拳组较八段锦组及对照组在日常行动和关节活动方面改善效果更佳。结论:相对于常规锻炼,太极拳和八段锦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康复有着明显的优势,且与八段锦相比,太极拳的优势更为显著,二者在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太极拳 八段锦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预防恶性淋巴瘤长春新碱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瑞霞 李鑫 +4 位作者 孙振昌 张蕾 李玲 王新华 张明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长春新碱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一线化疗药物,而其突出的剂量限制性神经毒性使其临床应用明显受限。本研究旨在评价谷胱甘肽对恶性淋巴瘤长春新碱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100例行CHOP方案... 目的: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长春新碱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一线化疗药物,而其突出的剂量限制性神经毒性使其临床应用明显受限。本研究旨在评价谷胱甘肽对恶性淋巴瘤长春新碱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100例行CHOP方案或R-CHOP方案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进入谷胱甘肽组和对照组。每2个周期评价神经毒性及近期疗效。结果:谷胱甘肽组和对照组Ⅰ~Ⅱ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26.5%(13/49)、47.1%(24/51),Ⅲ~Ⅳ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6.1%(3/49)、23.5%(12/51),谷胱甘肽组神经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周期后化疗有效率分别为83.7%(41/49)、82.4%(42/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对含长春新碱方案化疗所致的神经毒性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同时不影响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恶性淋巴瘤 长春新碱 化疗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检测EB病毒与疗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文硕 南飞飞 +3 位作者 贾思思 李素彩 张明智 张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EB病毒阳性在评价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患者109例,应用qRT-PCR方法检测其血浆中EBV-... 目的:探讨血浆中EB病毒阳性在评价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患者109例,应用qRT-PCR方法检测其血浆中EBV-DNA拷贝数,比较EBV阴性和EBV阳性患者对治疗疗效与预后的差异。结果:109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53例阳性患者中有34例(64.2%)为晚期(Ⅲ~Ⅳ期),56例阴性患者中22例(39.3%)为晚期(Ⅲ~Ⅳ期),EBV阳性组中伴有B症状33例(62.3%),阴性组患者21例(37.5%),EBV阴性患者与EBV阳性患者在分期及B症状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60.7%)EBV阴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达到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EBV阳性患者的客观缓解率(22例,41.5%)(P〈0.05)。EBV阴性组与EBV阳性组相比,其2年无进展生存期更高(P〈0.05)。结论:检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中EB病毒对评价其近期疗效及2年无进展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qRT-PCR方法 EB病毒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慧 李鑫 +2 位作者 胡腾鹏 孙振昌 张明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1-215,共5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信号通路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代谢等密切相关,在多种实体肿瘤中...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信号通路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代谢等密切相关,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已发现该信号通路的异常。近年来,以抑制该通路特定位点的靶向治疗已成为抗肿瘤的研究热点。许多该位点新型抑制剂也已进入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本文就该通路在淋巴瘤中的活化状态及各个分子靶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瘤信号转导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家族及其受体PD-1在人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韩丽娟 李汝平 +4 位作者 陈新峰 张旭东 孙素珂 文建国 张明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B7家族及其受体(programmed death-1,PD-1)在人NK/T细胞淋巴瘤(NKT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1及B7家族PD-L1、PD-L2在人NKTL细胞系(... 目的:探讨B7家族及其受体(programmed death-1,PD-1)在人NK/T细胞淋巴瘤(NKT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1及B7家族PD-L1、PD-L2在人NKTL细胞系(SNK-6、YTS)及NKTL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PD-L1和PD-L2mRNA在SNK-6、YTS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NK细胞。PD-L1和PD-L2蛋白在NKTL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63.3%)明显高于鼻炎组织(22.2%、16.7%);NKTL组织中PD-1+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数与PD-L1、PD-L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与分期均呈正相关,PD-L1与LDH、Ki-67水平呈正相关,PD-L1与IPI评分呈负相关,PD-L1及PD-L2与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D-L1与治疗疗效呈负相关,而PD-L2与治疗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B7家族及其受体PD-1在人NKTL中高表达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D-L/PD-1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NKTL的免疫逃逸,有望成为人NK-TL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PD-L1 PD-L2 PD-1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明智 邱亚娟 +2 位作者 李文才 王冠男 李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特点、病理及免疫表型,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PT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部位皮下结节和(或)硬结性红斑,伴或不伴淋巴... 目的:观察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特点、病理及免疫表型,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PT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部位皮下结节和(或)硬结性红斑,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其中2例侵犯骨髓,2例EBV阳性,5例伴有发热。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改变,肿瘤细胞浸润皮下小叶及脂肪组织,镜下淋巴瘤细胞花环状围绕单个脂肪细胞排列,中等或大细胞,染色质浓染细胞表达T细胞标记物CD3及CD45RO,不表达B细胞标志物CD20及CD79a,1例CD56阳性,3例TIA-1阳性,4例GranzymeB阳性,3例初始治疗应用CHOP均效果差未达到持续缓解,应用含吉西他滨方案治疗初治和复发患者4例,3例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均未出现严重血液学毒性。1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和EBV感染者死亡。结论:含吉西他滨的联合化疗方案是一种对初治及复发SPTCL均有效的治疗方法。伴HPS、合并EBV感染是其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治疗 皮肤淋巴瘤 脂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硫素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云鹏 杨玉丹 +2 位作者 郭胜存 程栋 汤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是否具有保护小鼠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根据实验设计不同,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SFN处理组(SFN)、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盲肠结扎穿孔+SFN...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是否具有保护小鼠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根据实验设计不同,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SFN处理组(SFN)、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盲肠结扎穿孔+SFN处理组(CLP+SFN)。将实验小鼠盲肠结扎后,再给予穿孔处理24 h建立脓毒症心肌损伤模型。造模24 h后检测血清CK、LDH水平,心脏功能,心肌组织的ROS含量、MDA水平、SOD活性、GSH-Px活性,心肌凋亡指数,凋亡调节蛋白(Bax、Caspase-3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SFN能明显降低脓毒症小鼠血清CK、LDH水平、心肌组织ROS含量及MDA水平,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减弱凋亡指数及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并能明显增强SOD、GSH-Px活性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SFN能有效保护小鼠脓毒症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脓毒症诱发的心肌氧化应激和凋亡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素 脓毒症 心肌损伤 氧化应激 活性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丽英 陈小兵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0-472,共3页
目的:临床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5 mg/m^2,d1,奥沙利铂85 mg/m^2,d2,卡培他滨每天1 000 mg/m^2,bid,d1~d14,21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目的:临床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5 mg/m^2,d1,奥沙利铂85 mg/m^2,d2,卡培他滨每天1 000 mg/m^2,bid,d1~d14,21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5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6例(10.7%),PR 30例(53.6%),SD 12例(21.4%),PD 8例(14.3%),总有效率64.3%,中位TTP为6.2个月(3.6~11.8个月),中位OS为11.6个月(5.9~14.6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外周神经炎,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较高,血液学毒性低,近期疗效较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西他赛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蛋白LATS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峰 于洋 +2 位作者 李兆明 尤伟 张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高表达蛋白LATS1(Large tumor suppressor,homolog 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LATS1质粒GFP-C1-LATS1;将构建好的GFP-C1-LATS1质粒转染MCF-7细胞,36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转染效率;然后... 目的观察高表达蛋白LATS1(Large tumor suppressor,homolog 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LATS1质粒GFP-C1-LATS1;将构建好的GFP-C1-LATS1质粒转染MCF-7细胞,36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转染效率;然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转染后1~4d细胞增殖率;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在乳腺癌MCF-7中高表达LATS1后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最后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高表达LATS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质粒GFP-C1-LATS1构建成功,GFP-C1-LATS1质粒转染效率为80%左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空质粒对照GFP-C1相比,转染GFP-C1-LATS1后蛋白LATS1明显高表达;MTT结果表明高表达蛋白LATS1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表明高表达蛋白LATS1后明显抑制细胞克隆的形成,对照组和高表达LATS1组的克隆数分别为(136±30)和(53±12)个(P<0.05);BrdU掺入结果显示,在MCF-7细胞中,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增殖率为(24±2)%,而高表达蛋白LATS1后细胞增殖率为(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表达蛋白LATS1可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S1 细胞增殖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P与CHOP方案治疗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明智 邢朋涛 李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GDP方案和CHOP方案治疗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收治经病理学确诊的PTCL-U患者29例。14例患者应用GDP方案,15例应用CHOP... 目的:探讨GDP方案和CHOP方案治疗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收治经病理学确诊的PTCL-U患者29例。14例患者应用GDP方案,15例应用CHOP方案。采用X^2检验和Log-Rank检验,对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接受GDP方案化疗的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总有效率(RR)为78.57%,而CHOP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P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79个月,总生存期(OS)为17.36个月;CHOP组PFS为4.2个月,OS为11.2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其中CDP方案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发生率57.14%,CHOP方案Ⅲ~Ⅳ度血液学毒性为33.33%。结论:GD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疗效优于传统CHOP方案,虽然血液学毒性稍重,仍值得临床推广,并有望成为PTCL治疗的一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 GDP方案 疗效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个人掌控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周越 单岩 +5 位作者 李艳艳 杜理平 蔡利 蒋婷婷 高雅靖 蒋鑫鑫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8-382,共5页
目的:调查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个人掌控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掌控感量表、Herth希望量表、中文版Piper疲乏修订量表对238例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个人掌控感总得... 目的:调查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个人掌控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掌控感量表、Herth希望量表、中文版Piper疲乏修订量表对238例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个人掌控感总得分为(26.02±3.81)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血肌酐水平、希望、疲乏是个人掌控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个人掌控感水平有待提高,应多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收入较低及血肌酐水平较高的患者;临床工作者应引导患者树立生活希望,鼓励其适度参与体力活动,借助身心疗法、中医疗法等改善疲乏程度,促进个人掌控感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腹膜透析 掌控感 影响因素 希望 疲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提取物对Jurkat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付晓瑞 张明智 +4 位作者 刘宏民 王庆端 张雁冰 夏薇 孙振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夏枯草提取物对人T淋巴瘤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Jurkat细胞配制成2.0×105个mL-1密度的单细胞悬液,接种到96孔板,培养24h,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夏枯草提取物,以生理盐水处理为空白对照,... 目的:探讨夏枯草提取物对人T淋巴瘤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Jurkat细胞配制成2.0×105个mL-1密度的单细胞悬液,接种到96孔板,培养24h,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夏枯草提取物,以生理盐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继续培养48h,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夏枯草提取物对Jur-kat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Jurkat细胞凋亡;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夏枯草提取物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夏枯草提取物对Jurkat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率(IC50)为(53.59±3.10)mg/L;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典型的DNA梯形凋亡条带。免疫细胞化学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夏枯草提取物处理组Bcl-2蛋白表达减弱((12.31±1.21)%vs(40.76±1.64)%),而Bax蛋白表达增强((18.14±0.39)%vs(4.77±0.16)%)。结论:夏枯草提取物可以抑制Jurkat细胞增殖和诱导Jurkat细胞凋亡,且这一作用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及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JURKAT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靛玉红甲肟对HT-2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小兵 张军辉 +3 位作者 董文杰 曹新广 罗素霞 索振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3-50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有报道称靛玉红甲肟(indirubin-3’-monoxime)在体内外实验中对部分实体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尚未见其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影响的研究报道,因而本文旨在研究其对HT-2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T...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有报道称靛玉红甲肟(indirubin-3’-monoxime)在体内外实验中对部分实体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尚未见其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影响的研究报道,因而本文旨在研究其对HT-2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靛玉红甲肟处理HT-29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活性,制作生长抑制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RT-PCR检测细胞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bcl-2及凋亡促进基因BaxmRNA的变化。结果:靛玉红甲肟明显的抑制HT-29的增殖,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F=11.25,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以10μmol/L的靛玉红甲肟处理HT-29细胞后,其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上升(F=195.25,P<0.01)。RT-PCR检测发现HT-29细胞survivin(F=78.75,P<0.01)和Bax(F=87.61,P<0.01)转录上升,而bcl-2转录显著下降(F=95.82,P<0.01)。结论:靛玉红甲肟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bcl-2/Bax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靛玉红甲肟 增殖 凋亡 生存蛋白基因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软组织肉瘤初步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臻 石洋 +6 位作者 孙振昌 王彩鸿 葛乃建 李鑫 纪坤 詹鹏超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460,共6页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软组织肉瘤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接受DEB-TACE治疗的12例软组织肉瘤患者(病灶数24个)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病理学确诊。根据介入术后1、3、6和12个月C...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软组织肉瘤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接受DEB-TACE治疗的12例软组织肉瘤患者(病灶数24个)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病理学确诊。根据介入术后1、3、6和12个月CT/MRI,评价其疗效。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观察有无严重不良事件(AE)。结果12例患者DEB-TACE手术28例次均顺利,有不同程度的术后反应,以疼痛为主(10/12,83.3%),对症治疗后均好转。中位随访时间14.5个月(4~23个月)。疗效评价:术后1、3、6和12个月总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75.0%(9/12)、75.0%(9/12)、66.7%(8/12)、58.3%(7/12),6、12个月OS率和PFS率分别为91.7%和66.7%、83.3%和58.3%,中位PFS为11.5个月(3~23个月);术后1、3、6和12个月局部肿瘤的ORR分别为79.2%(19/24)、83.3%(20/24)、78.3%(18/23)、72.7%(16/22),局部肿瘤中位PFS为17.5个月(3~23个月)。结论DEB-TACE治疗软组织肉瘤近期疗效确切,技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介入治疗 载药微球 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G-1和LEF-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宁 李小丽 +1 位作者 李格林 王贵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淋巴增强因子-1(LEF-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人结肠癌组织及78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EG-1和LEF-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淋巴增强因子-1(LEF-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人结肠癌组织及78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EG-1和LEF-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AEG-1和LEF-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57/78)和67.9%(53/78),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AEG-1的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LEF-1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肠癌组织中AEG-1与LEF-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6,P=0.004)。结论 :AEG-1和LEF-1的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更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AEG-1 LEF-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N1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峰 于洋 +3 位作者 梁栋 李兆明 尤伟 张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4(PTPN1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建立稳定高表达PTPN14的细胞系,并通过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进行鉴定;然后通过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蛋白表达,采用细胞计数法、噻唑蓝...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4(PTPN1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建立稳定高表达PTPN14的细胞系,并通过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进行鉴定;然后通过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蛋白表达,采用细胞计数法、噻唑蓝(MTT)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BrdU细胞掺入实验以及裸鼠体外成瘤实验,检测PTPN14对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检测,证实高表达PTPN14的MCF-7稳定细胞系建立成功。MTT法结果表明,培养第5天时高表达PTPN14组的MCF-7细胞数约为对照组的60%(P<0.05);细胞计数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高表达PTPN14的MCF-7细胞数在培养第3、4、5天时明显减少(P<0.05);细胞克隆形成实验中,对照组和高表达PTPN14组的克隆数分别为(125±25)个和(62±13)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低表达内源性PTPN14将明显促进细胞增殖。进一步的裸鼠体内成瘤实验中,高表达PTPN14组的肿瘤体积仅为对照组的1/5(P<0.05);对照组和PTPN14组的肿瘤重量分别为:(0.6±0.2)g和(0.2±0.1)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表达PTPN14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4 细胞增殖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