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PCT、MCP-1水平与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廖蓉蓉 姜迪盛 +1 位作者 牛会晓 古萌萌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普通细菌感染新生儿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组时的血清PCT水平...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普通细菌感染新生儿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组时的血清PCT水平、MCP-1水平、SOFA评分、PCIS评分,分析血清PCT水平、MCP-1水平与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SOFA评分、PCI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血清PCT水平、MCP-1水平联合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入组时,研究组血清PCT水平、MCP-1水平、SOFA评分高于对照组,PC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MCP-1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而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PCT、MCP-1水平联合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项指标诊断(P<0.05)。结论血清PCT、MCP-1水平与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娜 郑炳坤 +1 位作者 倪晓丽 赵彤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3期4355-4356,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根据床号对患儿进行编号,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天抽取一定数量的患儿,对患儿相对应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根据床号对患儿进行编号,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天抽取一定数量的患儿,对患儿相对应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新生儿腕带信息完整性、新生儿腕带佩戴正确率。结果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腕带信息完整性及佩戴正确率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制度知晓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评价 新生儿 腕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的围产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建成 张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相关围产期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并入住新生儿科的新生儿338例,其中NBNA正常组(≥35分)244例,NBNA异常组(<35分)94例。对两组新生儿围产期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相关围产期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并入住新生儿科的新生儿338例,其中NBNA正常组(≥35分)244例,NBNA异常组(<35分)94例。对两组新生儿围产期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前置胎盘、胎膜早破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是否多胎、分娩方式、窒息、胎粪吸入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NA异常组新生儿黄疸、RDS、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的比例明显高于NBNA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与NBNA评分相关,是导致其异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神经行为评分 围产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凯 程秀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5期82-83,共2页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NHRF)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NHRF患儿,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每组43例。HFOV组采用HFOV+PS治疗,CMV组采用CMV+PS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NHRF)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NHRF患儿,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每组43例。HFOV组采用HFOV+PS治疗,CMV组采用CMV+PS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2、24 h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及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氧合指数(OI)]水平。结果治疗12、24 h后,两组患儿PaO2、SaO2、PaO2/FiO2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aCO2、O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PaO2、SaO2、PaO2/FiO2均高于本组治疗12 h后,PaCO2、OI均低于本组治疗12 h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 h后,HFOV组患儿的PaO2、SaO2均高于CMV组,PaCO2均低于CMV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 h后,HFOV组PaO2/FiO2(97.14±9.25)、(127.71±11.39)mm Hg(1 mm Hg=0.133 kPa)均高于CMV组的(92.57±9.52)、(120.36±12.45)mm Hg,OI(16.51±1.74)%、(8.67±1.73)%均低于CMV组的(17.43±1.86)%、(10.23±1.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HRF的治疗过程中,采用HFOV联合PS治疗较CMV联合PS具有明显优势,能有效改善新生儿血气指标及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雪珂 程秀永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9期3464-3466,共3页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新生儿巨细胞病毒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193例新生儿的血液与尿液标本,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CMV-IgM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和尿液CMV-DN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3例患儿中,血清抗体CMV-IgM阳性51例...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新生儿巨细胞病毒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193例新生儿的血液与尿液标本,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CMV-IgM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和尿液CMV-DN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3例患儿中,血清抗体CMV-IgM阳性51例,检出率为26.4%;尿液HCMV-DNA阳性92例,检出率为47.7%;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强度指标Kappa=0.46,吻合度一般。血清HCMVDNA阳性14例,检出率为7.3%,与尿液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强度指标Kappa=0.158,两种检测方法吻合度较差。结论尿液CMV-DNA较血清抗体CMV-IgM和血液CMV-DNA检出率高,可与IgM联合检测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巨细胞病毒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焦婉如 程秀永 +2 位作者 郝庆飞 张静 杜延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接受腹部手术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为愈合不良组和愈合良好组...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接受腹部手术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为愈合不良组和愈合良好组,对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48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1.3%(28/248),主要包括切口感染(15/28,53.6%)、切口裂开(7/28,25.0%)、脂肪液化(2/28,7.1%),初发时切口异常表现多以切口渗液为主,共21例。3例切口裂开进行手术干预后愈合,余病例通过加强切口换药、营养支持愈合良好出院。与愈合良好组相比,愈合不良组患儿住院时间长,且4例死亡病例均发生在愈合不良组。原发疾病中肠闭锁、十二指肠狭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较为常见,其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病率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低、合并败血症是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与术前白蛋白低、合并败血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腹部手术 切口愈合不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和NT-proBNP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7
作者 付钊琴 张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208-2214,共7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早期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且生后即刻住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脐带血细胞因...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早期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且生后即刻住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脐带血细胞因子检测、规律进行眼底筛查且胎龄<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开展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病历系统统计相关临床资料并收集脐带血细胞因子和出生后第1、3、7、14天的NT-proBNP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所收集因素与ROP和重度ROP(sROP)的相关性,明确ROP和sRO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528例早产儿被纳入研究,113例(21.4%)符合ROP的诊断标准,其中sROP患儿共40例(7.6%),所有患儿研究期间共进行1 711次眼底筛查,平均每例患儿3.2次。单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与ROP的发生和进展显著相关;生后第7天血清NT-proBNP水平(NT-proBNP7)每增加1个自然对数单位,发生ROP和sROP的风险增加倍数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脐带血IL-6水平、NT-proBNP7水平和输血次数是ROP的独立危险因素,胎龄、脐带血IL-6水平、NT-proBNP7水平、输血次数、孕期应用抗生素和宫内生长受限是sROP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对于ROP和sROP,脐带血IL-6和生后第7天NT-proBNP的截断值分别为13.40、2 553 ng·L^(-1)和16.28、2 793 ng·L^(-1)。结论 IL-6和生后第7天NT-proBNP与ROP和sROP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白细胞介素-6 生物标志物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对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张云云 马威 郑海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66-768,778,共4页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对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确诊的204例腹泻患儿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102例。参照组行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双...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对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确诊的204例腹泻患儿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102例。参照组行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胃动素(Motilin,MTL)、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0、IFN-γ高于参照组,MTL、VIP、SS、TNF-α、CRP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肠道黏膜,减少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腹泻患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胎龄早产儿多种高危因素与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娜 郭宏湘 +2 位作者 冯艳萍 刘丽君 屈清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3期99-100,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与听力损失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早产儿442例列为观察组,同期104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对象行听力检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研究测试中发现早产儿中听力损伤者有110...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与听力损失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早产儿442例列为观察组,同期104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对象行听力检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研究测试中发现早产儿中听力损伤者有110例,且不同胎龄间的听力损失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以上听力损失早产儿共24例,胎龄和听力损失程度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早产儿不同出生体重范围间听力损失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的听力损失情况与低出生体质量、早产、窒息、围生期感染、颅内合并症等因素相关,听力损失的程度与不同胎龄和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龄 高危因素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在诊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晚发型败血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庆飞 陈静 +3 位作者 陈浩明 魏文金 张静 程秀永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在诊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晚发型败血症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血培养阳性的晚发型败血症患儿为晚发型败血症组,同时选取相同胎龄未发生感染的...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在诊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晚发型败血症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血培养阳性的晚发型败血症患儿为晚发型败血症组,同时选取相同胎龄未发生感染的11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对照组。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NLR。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LT、CRP、PCT、NLR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血培养阳性晚发型败血症中的诊断能力。结果 两组在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感染日龄和WB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败血症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CRP、PCT、NL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LT、CRP、PCT及NLR诊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晚发型败血症的特异度分别为75.0%、93.8%、95.6%、98.2%,敏感度分别为77.9%、78.8%、77.5%、81.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851、0.908、0.954。结论 NLR是一种简单、廉价、快速的方法,可用于诊断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并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晚发型败血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A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勇兵 程秀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5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A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 68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每组34例。参照组采用维生素A治疗,联合组采用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A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 68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每组34例。参照组采用维生素A治疗,联合组采用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参照组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 P=0.021<0.05)。联合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分别为(8.65±1.59)、(5.16±1.31)d,均短于参照组的(13.46±1.76)、(7.52±2.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A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症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安全性高,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可的松 维生素A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12
作者 安聪 张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4期4423-4425,共3页
目的探究影响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的临床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究影响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的临床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死亡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龄、剖宫产、窒息、新生儿酸中毒、新生儿低血糖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是影响经ART出生新生儿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窒息、低血糖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胎龄大为保护因素。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死亡率较高,可通过正确规范的复苏降低窒息的死亡率,及时调整血糖,对ART受孕后的母亲进行密切而细致的围产期检查,并尽量避免所有导致早产的因素,使胎龄接近足月,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辅助生殖技术 自然受孕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3
作者 阮鹏 程秀永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8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集2000-2019年关于ROP的研究文献,应用CiteSpace 5.6软件对文献的关键词、作者、国别和研究机构等进行可视...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集2000-2019年关于ROP的研究文献,应用CiteSpace 5.6软件对文献的关键词、作者、国别和研究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有3 792篇ROP相关文献被纳入研究。近20年来该领域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最多的杂志为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发文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发文最多的机构为哈佛大学,发文最多的作者为Ann Hellstrom。各国家(地区)、机构和作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关系。近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雷尼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及其药代动力学、单一疗法、对全身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结论近20年来全球有关ROP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国内研究者可以围绕上述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ROP研究,深入优势领域,加强国家、机构间的合作,提高研究质量,推进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