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点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符天宇 张雪 +4 位作者 王思琪 郭程祎 董晓宇 程亚鹏 李锐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和新型诊疗模式的进步,纳米医疗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碳点是一种具备荧光性能的零维纳米材料,可用于口腔癌诊疗,在提高检测灵敏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增强疗效上有明朗的前景,为口腔癌的诊疗提供了新的...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和新型诊疗模式的进步,纳米医疗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碳点是一种具备荧光性能的零维纳米材料,可用于口腔癌诊疗,在提高检测灵敏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增强疗效上有明朗的前景,为口腔癌的诊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对基于碳点的口腔癌诊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碳点在口腔癌的诊断、化学治疗、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探讨碳点在口腔癌诊疗中的可行性,并对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口腔癌 诊断 化学治疗 光动力治疗 光热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与预防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沫逸 郭伟 +23 位作者 冉炜 唐瞻贵 李龙江 孙志军 孟箭 任国欣 廖贵清 郑家伟 尚伟 张东升 杨凯 龚忠诚 武和明 席庆 谢卫红 孔琳 王月红 魏建华 杨耀武 吴炜 侯锐 牛芳桥 张春谊 杨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病,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极大。临床上关于VTE评估的评分量表很多,且相关预防的指南也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VTE评估的评分量表以及相关预防的指南尚无明确规...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病,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极大。临床上关于VTE评估的评分量表很多,且相关预防的指南也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VTE评估的评分量表以及相关预防的指南尚无明确规范。为了尽量减少该疾病的发生,我们结合相关专家的经验,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对VTE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口腔颌面外科患者VTE的危险因素、评分量表以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制定了改良Caprini评分量表(口腔颌面外科试用版)、口腔颌面外科患者VTE的临床诊断流程图以及术后VTE预防流程图的建议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评估与预防 口腔颌面外科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103通过ROS/caspase-3/GSDME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焦亡的影响
3
作者 汤宏超 郑曦 +1 位作者 张玲阁 杨雷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讨CB-103通过活性氧(ROS)/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消皮素E(GSDME)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20、40、60、80、100μg/mL)的CB-103处理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7。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 目的探讨CB-103通过活性氧(ROS)/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消皮素E(GSDME)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20、40、60、80、100μg/mL)的CB-103处理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7。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应用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运动;倒置显微镜下实时监测细胞形态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GSDME、GSDME-N端、裂解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中ATP释放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和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B-103可以抑制SCC-7细胞增殖活性并抑制细胞迁移。CB-103可诱导细胞ROS水平升高,上调裂解caspase-3蛋白的表达;促进切割GSDME,增加GSDME-N端的数量(均P<0.05),从而诱导SCC-7细胞发生细胞焦亡。结论CB-103通过诱导ROS/caspase-3/GSDME途径,促进OSCC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103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焦亡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0
4
作者 李春梅 解晨露 +4 位作者 胡爽 孙强 李光辉 牛志兴 孙明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持续负压引流并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16例颌面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手术切开引流(传统治疗组,58例)和手术切开VSD(VSD组,58例)这2种治...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持续负压引流并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16例颌面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手术切开引流(传统治疗组,58例)和手术切开VSD(VSD组,58例)这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VSD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瘢痕长度、换药次数、疼痛程度均低于传统治疗组,张口改善度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封闭负压引流 切开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和内抑制素在口腔颌面淋巴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军方 谢卫红 +2 位作者 李新明 方政 李青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1,ANG-1)、内抑制素(endostatin,END)在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中的表达及与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2-07~2006-12存档的38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石蜡...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1,ANG-1)、内抑制素(endostatin,END)在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中的表达及与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2-07~2006-12存档的38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ANG-1及END的表达,并对染色图像进行计算机图文定量分析;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4.0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ANG-1在淋巴管畸形中呈现高表达(P<0.05),END在淋巴管畸形中呈现低表达(P<0.05);而在大囊型及微囊型淋巴管畸形中ANG-1及END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NG-1及END与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发生有明显关系,但与淋巴管畸形的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畸形 血管生成素 内抑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专家共识 被引量:5
6
作者 郭伟 孙沫逸 +14 位作者 冉炜 唐瞻贵 李龙江 孙志军 孟箭 郑家伟 尚伟 杨凯 龚忠诚 武和明 席庆 谢卫红 孔琳 鞠侯雨 任国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450,共6页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人类恶性肿瘤的第6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局部晚期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针对复发和/或转移性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患者,以EGFR靶向治疗药物为基...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人类恶性肿瘤的第6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局部晚期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针对复发和/或转移性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患者,以EGFR靶向治疗药物为基础的靶向化疗是目前一线治疗常规应用方案。国际上已批准的治疗头颈部肿瘤的靶向药物有尼妥珠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目前西妥昔单抗的指南很多,而尼妥珠单抗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应用尚无明确规范。本文结合文献及相关专家的经验,制定专家共识,对尼妥珠单抗的抗肿瘤机制以及目前临床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制定了尼妥珠单抗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建议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妥珠单克隆抗体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扎、硬化治疗口腔颌面血管性脉管瘤63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新明 龚建民 +1 位作者 崔文光 刘学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缝扎术 硬化治疗 口腔颌面部 血管性脉管瘤 平阳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63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斌 李新明 +3 位作者 韩新光 何巍 孙明磊 赵军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1-882,共2页
关键词 带蒂肌皮瓣 缺损修复 口腔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肉瘤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斌 李新明 +3 位作者 王瑞永 谢卫红 宋忠臣 姜国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肿瘤组织中hTERTmRNA的表达,并探讨了肉瘤组织中hTERT表达与瘤细胞分化、临床复发或转移的关系。结果:肉瘤组织...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肿瘤组织中hTERTmRNA的表达,并探讨了肉瘤组织中hTERT表达与瘤细胞分化、临床复发或转移的关系。结果:肉瘤组织中hTERT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62.2%vs14.3%,P<0.05)。在高、中、低分化肉瘤组织中,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50.0%和86.7%,其中高、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mRNA表达与肉瘤复发密切相关(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肉瘤组织中hTERTmRNA的阳性表达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hTERT基因可能起作用。检测hTERTmRNA表达对于评估口腔颌面部肉瘤的临床侵袭潜能及预后可能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肉瘤 端粒酶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肉瘤中C-myc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10
作者 李新明 王海斌 +1 位作者 王瑞永 姜国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3-365,共3页
目的: 探讨C -myc表达与口腔颌面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C -myc的表达。结果:肉瘤中C -myc的阳性表达率为40. 54%,而良性肿瘤中无C- myc表达。在病理学分级Ⅰ... 目的: 探讨C -myc表达与口腔颌面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C -myc的表达。结果:肉瘤中C -myc的阳性表达率为40. 54%,而良性肿瘤中无C- myc表达。在病理学分级Ⅰ级、Ⅱ级和Ⅲ级肉瘤组织中,C -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 70%、30. 00%和66. 67%,其中Ⅰ级与Ⅲ级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发生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的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C- myc有高表达倾向,但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C- myc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口腔颌面部间叶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的一个有用指标,有可能是口腔肉瘤侵袭能力增强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肉瘤 C-MYC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和C-myc蛋白的表达
11
作者 王海斌 王瑞永 +1 位作者 李峰 李新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7-328,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肉瘤(OMFS)组织中hTERT mRNA和C-myc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OMFS、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及3例口腔正常肌肉或脂肪组织中hTERT mRNA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OMFS组织中hTERTmRNA和...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肉瘤(OMFS)组织中hTERT mRNA和C-myc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OMFS、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及3例口腔正常肌肉或脂肪组织中hTERT mRNA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OMFS组织中hTERTmRNA和C-myc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低度恶性OMFS组织中2者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度恶性组织(P<0.05)。OMFS中hTERT mRNA和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17,P<0.05)。结论:C-myc的过表达使hTERT基因得以激活,可能与OMFS的恶性演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肉瘤 端粒酶逆转录酶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hTERT和Ki-67蛋白的表达
12
作者 王海斌 赵军方 +1 位作者 李新明 李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检测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Ki-67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和3例正常组织中hTERT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织中hTERT、Ki-67不表达。口腔... 目的:检测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Ki-67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和3例正常组织中hTERT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织中hTERT、Ki-67不表达。口腔肉瘤组织中h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的7.1%(P<0.05)。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Ki-67LI为30.8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的4.44%(P<0.01)。hTERT蛋白阳性表达肉瘤组织中Ki-67LI明显高于hTERT蛋白阴性表达的肉瘤组织(P<0.01)。结论:hTERT基因激活和细胞增殖在口腔间叶组织细胞实现永生化、发生恶变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肉瘤 端粒酶逆转录酶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FAK和uPA的表达
13
作者 谢卫红 宋忠臣 李新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激活及其信号传导在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FAK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结果: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FAK的...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激活及其信号传导在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FAK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结果: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FAK的阳性表达率为62.16%,而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uPA的阳性表达率为70.27%,而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2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组和无转移组肉瘤中,FAK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K在口腔颌面部肉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AK和uPA的高表达可能成为评估口腔颌面部肉瘤临床侵袭和转移潜能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肉瘤 黏着斑激酶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介入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
14
作者 韩德昌 水少锋 +1 位作者 韩新光 Pratyush Anang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颌面部血管畸形 介入栓塞治疗 海藻酸钠微球 血管栓塞剂 外科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技术 大血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负压引流瓶在颌面部肿物切除术后应用的回顾性研究
15
作者 胡泽龙 李培博 +3 位作者 谢雨翀 李冉 李冰炎 李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93-796,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实施颌面部肿物切除术后患者使用高负压引流瓶或使用低负压引流鼓的并发症及经济效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12月1日~2022年5月31日就诊的颌面部肿物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将123例患者分为高负压伤口治...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实施颌面部肿物切除术后患者使用高负压引流瓶或使用低负压引流鼓的并发症及经济效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12月1日~2022年5月31日就诊的颌面部肿物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将123例患者分为高负压伤口治疗(high pressure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HP-NPWT)组(≤-15 kPa,n=79)和低负压伤口治疗(low pressure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LP-NPWT)组(≥5.2 kPa,n=44)。并分析了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及治疗费用以及临床结局数据。结果:44例低负压组患者中17例伤口感染患者,伤口感染率为38.64%;79例高负压引流组患者中3位伤口感染患者,伤口感染率为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皮瓣移植中低负压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9.09%,而高负压组没有出现皮瓣坏死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颌面部肿物切除术后使用高负压吸引引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负压吸引引流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肿物 负压伤口疗法 负压水平 手术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侵袭、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方政 邱峰 +4 位作者 赵军方 孙强 乔彬 李光辉 李新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409,共6页
目的探讨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因的表达对癌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OSCC中Galectin-3 m RNA和蛋白表达;人OSCC T... 目的探讨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因的表达对癌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OSCC中Galectin-3 m RNA和蛋白表达;人OSCC Tca8113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Galectin-3转染组,转染48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OSCC中Galectin-3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RNA干扰Galectin-3表达后Tca8113细胞中Galectin-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Galectin-3转染组细胞存活率、细胞侵袭能力及MMP-2、MMP-9、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组,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结论抑制OSCC中Galectin-3基因表达可显著降低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活性炭纳米微粒行口腔癌淋巴化疗的靶向性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明磊 谢卫红 +1 位作者 王昌美 温玉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256,263,共5页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活性炭纳米微粒(PYM-CH-NP)经鼠癌周黏膜下给药后,活性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探讨PYM-CH-NP对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方法采用改良氯胺T法将125I标记平阳霉素(PYM),应用淋巴结高转移癌株U14建立昆明小鼠...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活性炭纳米微粒(PYM-CH-NP)经鼠癌周黏膜下给药后,活性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探讨PYM-CH-NP对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方法采用改良氯胺T法将125I标记平阳霉素(PYM),应用淋巴结高转移癌株U14建立昆明小鼠颈淋巴结转移模型。将360只颈淋巴结转移模型小鼠随机分为PYM-CH-NP组、PYM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于癌周黏膜下注射PYM-CH-NP、PYM水溶液和空白活性炭纳米微粒,给药后0.5、1、4、8、12、24、48、72、96、120、144、168 h处死动物,取血、心、肝、脾、肺、肾和颈淋巴结,检测各时间点各组织器官内平阳霉素的放射活性,计算各样本单位重量的药物放射活性(比放射活性),并计算药物的选择性指数(SI)和靶向指数(TI)。结果 PYM-CH-NP组各时间点颈淋巴结内药物浓度显著高于PYM组(P<0.001),4 h后血、心、肝、脾、肺、肾等器官中药物浓度均低于PYM组(P<0.001)。PYM组各时间点的SI均小于1,而PYM-CH-NP组SI和TI最低值为1.793和1.562,最高为72 h时的68.126和14.623。结论 PYM-CH-NP可显著增加淋巴结转移灶内的药物浓度,同时非靶器官药物分布减少,降低了药物的全身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纳米微粒 平阳霉素 淋巴结转移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19对口腔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以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军方 查治安 +4 位作者 谢卫红 王海斌 李新明 孙强 孙明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8-383,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口腔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HIOEC细胞以及口腔癌细胞系CAL27中H19、miR-107、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的表达。siRNA H19、m...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口腔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HIOEC细胞以及口腔癌细胞系CAL27中H19、miR-107、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的表达。siRNA H19、miR-107 mimics、pcDNA H19、anti-miR-107转染CAL27细胞,Transwell法检测H19和miR-107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H19、miR-107、CDK6的靶向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19、miR-107、CDK6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19和miR-107对靶基因CDK6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H19在CAL27细胞中的表达高于HIOEC细胞(P<0.05)。siRNAH19转染后,H19的表达降低,抑制CAL27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H19与miR-107的3’-UTR特异性结合,调控miR-107的表达活性。miR-107在CAL细胞中的表达低于HIOEC细胞(P<0.05),siRNA H19转染后,miR-107的表达升高,antimiR-107共转染可促进siRNAH19对CAL27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CDK6在CAL27细胞中的表达高于HIOEC细胞(P<0.05),CDK6的表达可被H19和miR-107共同调控。结论lncRNAH19通过靶向调控miR-107/CDK6信号轴影响口腔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在口腔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长链非编码RNAH19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对炎症环境下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
19
作者 董稳航 张雪 +2 位作者 何巍 李锐 王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TSG-6)对炎症环境下人牙髓干细胞(hDPSC)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拔除的健康、阻生智齿,从牙髓中分离培养hDPSC,鉴定后分组。正常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96 h,... 目的:观察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TSG-6)对炎症环境下人牙髓干细胞(hDPSC)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拔除的健康、阻生智齿,从牙髓中分离培养hDPSC,鉴定后分组。正常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96 h,矿化诱导组用矿化诱导液培养96 h,炎症因子组用含50μg/L TNF-α的矿化诱导液培养96 h,炎症因子+TSG-6组先用含20μg/L TSG-6的DMEM培养48 h,再用含TNF-α的矿化诱导液培养48 h,中和抗体组先与TSG-6、CD44中和抗体共培养48 h后再用含TNF-α的矿化诱导液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成牙/成骨标志物[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RUNX家族转录因子2(RUNX2)]及P65、p-IκB、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炎症因子+TSG-6组和中和抗体组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核转运水平。12只2日龄SD大鼠分4组,每组3只。麻醉后处死,取下颌骨,分别置于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矿化诱导液、含TNF-α的矿化诱导液、含TNF-α和TSG-6的矿化诱导液中培养10 d,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法评价各组牙组织的矿化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矿化诱导组DSPP、DMP-1和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矿化诱导组比较,炎症因子组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炎症因子组比较,炎症因子+TSG-6组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炎症因子组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炎症因子组比较,炎症因子+TSG-6组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炎症因子+TSG-6组比较,中和抗体组DSPP、DMP-1和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发生NF-κB核转运的细胞增多。动物实验表明TSG-6处理可促进炎症环境下大鼠下颌骨中前期牙本质的形成。结论:外源性TSG-6可增强炎症环境下hDPSC的成牙/成骨分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 NF-ΚB信号通路 成牙/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复杂骨折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明磊 王海斌 +4 位作者 刘杰 谢卫红 赵军方 乔永明 尚君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3-795,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与工业的发展,严重颌面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颌面部解剖关系复杂,因此对于复杂颌面骨折,快速准确判断骨折的部位、类型及骨块移位情况对合理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作者对138...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与工业的发展,严重颌面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颌面部解剖关系复杂,因此对于复杂颌面骨折,快速准确判断骨折的部位、类型及骨块移位情况对合理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作者对138例复杂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