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聚合酶β靶向siRNA对PC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明臣 蒋薇薇 +4 位作者 张善锋 王好东 宋宇 赵勤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2-375,共4页
目的:观察DNA聚合酶(pol)β靶向siRNA表达载体转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已构建的DNA polβ靶向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UPERneoGFP-PS1、pSUPERneoGFP-PS2和pSU-PERneoGFP-CS),利用脂质体包裹转染PC3细胞,... 目的:观察DNA聚合酶(pol)β靶向siRNA表达载体转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已构建的DNA polβ靶向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UPERneoGFP-PS1、pSUPERneoGFP-PS2和pSU-PERneoGFP-CS),利用脂质体包裹转染PC3细胞,并设未转染组和转染空pSUPERneoGFP组。观察各组DNA polβ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相应的细胞周期和自发突变率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转染pSUPERneoGFP-PS1和pSUPERneoGFP-PS2可沉默PC3细胞DNA polβ蛋白的表达。5组间DNA polβmRNA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264,P<0.001);转染pSUPERneoGFP-PS1和pSUPERneoGFP-PS2组细胞较未转染、转染空pSU-PERneoGFP和转染pSUPERneoGFP-CS组显著降低(P<0.05)。5组间S期细胞比例和自发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501和6.860,P<0.05);转染pSUPERneoGFP-PS2组细胞S期比例及自发突变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转染pSUPERneoGFP-PS1细胞S期比例及自发突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宜的DNA polβ低水平表达是PC3细胞遗传稳定性维持所依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DNA聚合酶Β RNA干扰 PC3细胞系 细胞周期 自发突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肽精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安玉会 郭茂峰 +4 位作者 孟庆瑞 张维娟 李怀洲 王志超 章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84-886,共3页
目的 :观察脑肽精 (BPC)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84只 ,随机分成 7组 ,每组 1 2只。Ⅰ组为正常对照组 ,Ⅱ组为AD模型组 ,Ⅲ组为AD模型 +生理盐水组 ,Ⅳ组为AD模型 +脑复康 0 .3g/kg治疗组 ,Ⅴ组为A... 目的 :观察脑肽精 (BPC)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84只 ,随机分成 7组 ,每组 1 2只。Ⅰ组为正常对照组 ,Ⅱ组为AD模型组 ,Ⅲ组为AD模型 +生理盐水组 ,Ⅳ组为AD模型 +脑复康 0 .3g/kg治疗组 ,Ⅴ组为AD模型 +BPC 1 5mg/kg治疗组 ,Ⅵ组为AD模型 +BPC 30mg/kg治疗组 ,Ⅶ组为AD模型 +BPC 6 0mg/kg治疗组。采用大鼠脑组织立体定位微量注射技术 ,用鹅膏蕈氨酸 (IBO)损毁大鼠双侧迈纳特基底核 (nbM)。手术后BPC连续灌胃 2 0d ,1次 /d ,每次 2ml。灌胃期满后即做迷宫实验及跳台实验以测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下降 (P <0 .0 1 ) ;②与模型组比较 ,生理盐水组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③与模型组比较 ,脑复康组及BPC各浓度组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升高 (P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肽精 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 学习 记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脂质结合唾液酸、总唾液酸和B超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崔可飞 吴维平 +3 位作者 侯卫红 王俊萍 赵卫星 杨道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8-329,共2页
脂质结合唾液酸(lipid-bound sialic acid,LSA)作为肿瘤标记物已有报道[1-3],但LSA、总唾液酸(total sialic acid,TSA)、B超3者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甚少.1998年至2001年,作者以正常人和良性肝病患者为对照,探讨了LSA、TSA与B... 脂质结合唾液酸(lipid-bound sialic acid,LSA)作为肿瘤标记物已有报道[1-3],但LSA、总唾液酸(total sialic acid,TSA)、B超3者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甚少.1998年至2001年,作者以正常人和良性肝病患者为对照,探讨了LSA、TSA与B超联合检测对原发肝癌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B超 脂质结合唾液酸 LSA 肿瘤 临床资料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成瘾小鼠血清及肝脏SOD和MDA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贺付成 尹惠卿 安玉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4-695,共2页
目的:观察吗啡成瘾时小鼠血清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吗啡成瘾组、纳络酮诱发戒断组和自然戒断组,每组12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另外3组按100mg/(kg·d)注射盐... 目的:观察吗啡成瘾时小鼠血清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吗啡成瘾组、纳络酮诱发戒断组和自然戒断组,每组12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另外3组按100mg/(kg·d)注射盐酸吗啡,均注射11d,在末次注射后对对照组、吗啡成瘾组、纳络酮诱发戒断组小鼠处死收集血清,自然戒断组在末次吗啡注射24h后处死并收集血清。各组小鼠处死后立即取肝脏,称重,加入生理盐水匀浆后取上清液进行测定。采用羟胺比色法对SOD活性进行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进行MDA测定。结果:吗啡成瘾组,纳络酮诱发戒断组及自然戒断24h组小鼠血清及肝脏SOD水平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肝脏MDA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吗啡成瘾和戒断时血清及肝脏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吗啡成瘾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君子汤加柴胡对长期摄酒小鼠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菊娥 陈小让 +1 位作者 张翠英 张贵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柴胡对长期摄酒小鼠血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乙醇组和四君子汤加柴胡组,每组10只,各组每d分别给生理盐水、乙醇和四君子汤加柴胡加乙醇灌胃;5周后取血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超氧...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柴胡对长期摄酒小鼠血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乙醇组和四君子汤加柴胡组,每组10只,各组每d分别给生理盐水、乙醇和四君子汤加柴胡加乙醇灌胃;5周后取血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血脂含量。结果:3组间血清SOD、CAT、GSH-Px、LPO和TC、TG、HDL-C、LDL-C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91.50,31.56,8.75,14.95,37.08,39.43,3.62,32.60,P均<0.05);与正常组和四君子汤加柴胡组相比,乙醇组小鼠血清中LPO、TC、TG和LDL-C含量显著增加;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降低;四君子汤加柴胡组的SOD、CAT和GSH-Px活性及LPO含量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君子汤加柴胡能提高小鼠血清SOD、CAT和GSH-Px的活力,降低LPO及血脂含量,起到抗氧化、解毒和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柴胡 乙醇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脂质过氧化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月白 胡新永 王义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取6月龄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灌胃法给予生理盐水2ml/(kg·d),每周2次肌内注射生理盐水,每次0.5ml/kg;模型组同法给予生理盐水2ml/(kg·d),每周...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取6月龄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灌胃法给予生理盐水2ml/(kg·d),每周2次肌内注射生理盐水,每次0.5ml/kg;模型组同法给予生理盐水2ml/(kg·d),每周2次肌内注射地塞米松,每次2.5mg/kg;实验组同法给予辛伐他汀10mg/(kg·d),并同法给予等量地塞米松。8周后对各组动物作第三腰椎骨密度测量和组织形态显微结构观察以及左股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第三腰椎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三腰椎骨小梁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似,模型组呈骨质疏松症表现。实验组左股骨骨体积、类骨质表面、类骨质宽度和成骨表面均较模型组增高,骨重建时间缩短(P<0.01);实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骨吸收表面、矿化率、矿化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 骨密度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SK2与RyR2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晶 赵国强 +3 位作者 朱含 袁建党 章茜 安玉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小电导Ca2+激活K+(SK)通道亚型SK2通道与肌浆网(RyR)2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经PCR扩增及酶切鉴定,构建含有SK2和RyR2目的基因片段的酵母表达载体pGBKT7-SK2和pGADT7-RyR2。pG-BKT7-SK2与pGADT7-RyR2经电转化法转化酵母宿主AH10... 目的:探讨小电导Ca2+激活K+(SK)通道亚型SK2通道与肌浆网(RyR)2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经PCR扩增及酶切鉴定,构建含有SK2和RyR2目的基因片段的酵母表达载体pGBKT7-SK2和pGADT7-RyR2。pG-BKT7-SK2与pGADT7-RyR2经电转化法转化酵母宿主AH109,X-α-Gal/3AT/SD/-Trp-Leu培养鉴定阳性克隆。结果:获得3个重组质粒pGBKT7-SK2和16个重组子pGADT7-RyR2。酵母双杂交检测结果显示pGBKT7-SK2与pGADT7-RyR2可转化酵母AH109,但无阳性菌落生长。结论:SK2和RyR2蛋白之间可能无直接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导Ca^2+激活K^+通道 肌浆网 酵母双杂交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诱导帕金森病大鼠相关蛋白及mRNA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月 张善锋 +1 位作者 许予明 张杰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研究双点法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相关分子的改变。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仪6-OHDA微量注射建立大鼠PD模型,2周后注射阿朴吗啡(APO),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并利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正常大鼠(n=10)及PD大鼠(... 目的:研究双点法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相关分子的改变。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仪6-OHDA微量注射建立大鼠PD模型,2周后注射阿朴吗啡(APO),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并利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正常大鼠(n=10)及PD大鼠(n=23)黑质组织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RT-PCR法测定bcl-2和baxmRA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PD大鼠黑质组织中DA及其代谢物DOPAC的含量降低(t=17.069和17.087,P均<0.001),SOD活性降低(t=6.314,P<0.001),MDA含量升高(t=11.060,P<0.001),bcl-2mRNA表达降低(t=9.333,P<0.001),而bax mRNA表达则升高(t=6.504,P<0.001)。结论:PD的发生与氧自由基损伤导致的神经元退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多巴胺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肽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力和脑组织APP、BACE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安玉会 宋丹 +2 位作者 赵岩 贺司宇 杨丽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观察酸性肽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学习记忆力及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给予高脂食物灌胃、颈动脉局部缺血及再灌注... 目的:观察酸性肽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学习记忆力及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给予高脂食物灌胃、颈动脉局部缺血及再灌注手术,建立VD小鼠模型,随后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0.3g/kg脑复康(脑复康组)和20、40和80mg/(kg·d)的酸性肽(低、中及高剂量酸性肽组),1次/d,共15d。用跳台试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APP、BACE及tau蛋白的表达。结果:6组小鼠学习能力跳台实验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记忆能力跳台实验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及脑组织APP、BACE及tau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6.544、2.991、11.179、6.100、484.218、59.317和40.448,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酸性肽组小鼠学习及记忆能力提高(P<0.05)。3个酸性肽组APP及BACE表达水平降低(P<0.05),低、中剂量酸性肽组与对照组比较,tau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剂量的酸性肽可通过降低VD小鼠脑内APP和BACE的水平,改善其学习记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肽 淀粉样前体蛋白 Β-分泌酶 TAU蛋白 小鼠 血管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联合促性腺激素超排卵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冬梅 谭丽 +1 位作者 李月白 项云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联合促性腺激素(Gn)进行超排卵(CO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2例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ICSI)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1)和对照组(n=21)。实验组应用GnRH拮抗剂抑制垂体,对照组应用GnRH激动...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联合促性腺激素(Gn)进行超排卵(CO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2例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ICSI)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1)和对照组(n=21)。实验组应用GnRH拮抗剂抑制垂体,对照组应用GnRH激动剂垂体降调节,长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卵巢刺激效果、种植率、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2组取卵数、受精卵数、移植胚胎数、获得胚胎总数、冷冻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卵巢刺激效果相同;2组种植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无患者出现流产,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流产(P<0.05)。结论:GnRH拮抗剂能够取得与GnRH激动剂垂体降调节长方案超排卵相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排卵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促性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HIV共感染HBV和HCV状况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艳敏 孙国清 +2 位作者 张郑民 高葆真 鲍玉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2-544,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艾滋病病毒(HIV)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方法:首先用Combas Amplicor HIV-1病毒载量检测法对从我省HIV某高发县采集的由输血感染HIV-1的130份血样进行定量测定。挑选出HIV-1病毒...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艾滋病病毒(HIV)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方法:首先用Combas Amplicor HIV-1病毒载量检测法对从我省HIV某高发县采集的由输血感染HIV-1的130份血样进行定量测定。挑选出HIV-1病毒载量4.28×102拷贝/mL以上的血浆样本81份,同时收集30份HIV-1阴性健康体检者血浆作为对照,再用巢式PCR法对以上样本进行HBV和HCV测定。结果:81份HIV-1阳性样本中HBV阳性32份(39.5%),HCV阳性72份(88.9%);同时感染HBV和HCV的样本为7份(8.6%)。30份HIV-1阴性对照组中,HBV阳性7份(23.3%),与HIV-1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P>0.05);HCV阳性4份(13.3%),与HIV-1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8,P<0.05);HIV-1阴性对照组中未检测出HBV和HCV共感染样本,与HIV-1阳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7,P>0.05)。结论:经输血感染HIV的患者具有共感染HCV的倾向;对以上途径感染HIV的患者,在进行HIV治疗时应同时进行HBV和HCV检测,阳性者应在治疗HIV-1的同时给予抗HBV和HCV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载量 聚合酶链式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人DNA聚合酶β基因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月白 张贵星 +3 位作者 于雅丽 赵国强 王欢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9-872,共4页
目的:构建含人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beta,polβ)基因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polβ/promoter。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人类polβ基因启动子的核心片段,克隆至含新霉素抗性的萤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Neo-enhancer,构建含... 目的:构建含人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beta,polβ)基因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polβ/promoter。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人类polβ基因启动子的核心片段,克隆至含新霉素抗性的萤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Neo-enhancer,构建含DNApolβ启动子的萤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polβ/promoter,重组子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将构建的载体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食管癌EC-1细胞株,应用萤光素酶测定系统检测萤光素酶的表达活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polβ基因启动子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一致,且插入方向正确。pGL3polβ/promoter组萤光素酶的表达活性(2207348.000±71626.763)与空白组(451.670±23.347)和pGL3-Neo-enhancer组(4884.330±1623.04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81.596,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含人DNA polβ基因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polβ/promo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 启动子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食管癌细胞DNA聚合酶β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戈 赵继敏 +5 位作者 吴景兰 杨红艳 赵勤 赵国强 郑乃刚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406,共3页
目的 :了解食管癌细胞分化过程中DNA聚合酶 β(polβ)基因的表达。方法 :采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人食管癌Eca1 0 9细胞分化 ,应用甲基绿 派洛宁染色、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分化和polβ基因的表达。 结... 目的 :了解食管癌细胞分化过程中DNA聚合酶 β(polβ)基因的表达。方法 :采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人食管癌Eca1 0 9细胞分化 ,应用甲基绿 派洛宁染色、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分化和polβ基因的表达。 结果 :ATRA作用 5d后可以诱导Eca1 0 9细胞分化。wt polβ和mt polβ(截短的 )基因的表达随着Eca1 0 9细胞的分化而降低。结论 :ATRA可下调Eca1 0 9细胞wt polβ和mt polβ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DNA聚合酶Β 全反式维甲酸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肽对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红霞 周运恒 +1 位作者 范列英 安玉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2-394,共3页
目的:观察酸性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SD大鼠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经传代纯化后分为5组培养:无血清组、体积分数20%的胎牛血清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酸性肽组(分别给予37.5、75.0及150.0mg/L酸性肽),作用24、48... 目的:观察酸性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SD大鼠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经传代纯化后分为5组培养:无血清组、体积分数20%的胎牛血清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酸性肽组(分别给予37.5、75.0及150.0mg/L酸性肽),作用24、48及72h后,收集星形胶质细胞及上清液,计算细胞存活率,并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另取细胞,同上分组后培养72h,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培养24、48和72h后,5组细胞存活率及上清液中LDH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存活率F=149.381、58.817和119.135,LDH含量F=1247.644、2381.877和1102.340,P均<0.001);5组不同时间点间细胞存活率及上清液中LDH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存活率F=62.777、50.993、10.555、38.874和21.742,LDH含量F=775.762、222.799、184.471、59.806和135.954,P均<0.001)。培养72h后,5组细胞增殖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416,P<0.001)。与相同时间点的无血清组和胎牛血清对照组相比,酸性肽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增殖率均升高,上清液中LDH含量均降低(P均<0.05)。结论:酸性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肽 大鼠 星形胶质细胞 增殖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祺 张善锋 毛红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1-942,共2页
目的:研究河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方法:随机选择HBV表面抗原携带者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进行血清HBV基因分型。结果:HBV携带者76例中,43例HBVDNA定量阳性;慢... 目的:研究河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方法:随机选择HBV表面抗原携带者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进行血清HBV基因分型。结果:HBV携带者76例中,43例HBVDNA定量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HBVDNA定量均为阳性。HBVDNA定量阳性的123例中,B型65例(52.85%),C型38例(30.89%),B、C混合型5例(4.07%),B、D混合型3例(2.44%),C、D混合型4例(3.25%),未分型者8例。结论:河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B、C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肽精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中NO、NOS和AChE的影响
16
作者 王志超 孟庆瑞 +5 位作者 安玉会 张维娟 张善锋 杨松华 毛红丽 马红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6-418,共3页
目的 :观察脑肽精 (BPC)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大鼠脑中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乙酰胆碱酯酶 (AChE)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84只 ,随机分成 7组 ,每组 1 2只。Ⅰ~Ⅶ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 ,AD模型组 ,AD模型 +生理盐水... 目的 :观察脑肽精 (BPC)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大鼠脑中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乙酰胆碱酯酶 (AChE)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84只 ,随机分成 7组 ,每组 1 2只。Ⅰ~Ⅶ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 ,AD模型组 ,AD模型 +生理盐水组 ,AD模型 +脑复康 0 .3g/kg治疗组 ,AD模型 +BPC 1 5mg/kg治疗组 ,AD模型 +BPC30mg/kg治疗组及AD模型 +BPC 6 0mg/kg治疗组。向SD大鼠的海马注射 5 μg鹅膏蕈氨酸 (ibotenicacid ,IBO)建立AD模型后 ,分别用生理盐水、BPC或脑复康连续灌胃 2 0d治疗 ,1次 /d ,每次 2ml。灌胃期满后将大鼠断头处死 ,并立即在冰盘中开颅取脑做成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检测NO、NOS和AChE的含量。结果 :①与Ⅰ组比较 ,Ⅱ组大鼠脑中NO、NOS含量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但AChE显著降低 (P <0 .0 5 ) ;②与Ⅱ组比较 ,Ⅲ组大鼠脑中的NO、NOS、AChE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③与Ⅱ组比较 ,脑复康组及BPC各浓度组大鼠脑中NO、NOS的含量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AChE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④BPC各浓度组NO、NO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ChE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BPC能够显著降低AD模型大鼠脑中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肽精 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全血自由基代谢及其酶类测定
17
作者 张菊娥 郭茂峰 +2 位作者 张贵星 张翠英 王留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6-768,共3页
目的:测定肺癌患者血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同工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水平。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肺癌患者(n=29)、肺良性疾病患者(n=30)和健康人(n=32)血CAT、GSH-Px、SO... 目的:测定肺癌患者血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同工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水平。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肺癌患者(n=29)、肺良性疾病患者(n=30)和健康人(n=32)血CAT、GSH-Px、SOD及其同工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及LPO水平。结果:3组间GSH-Px、SOD、CuZn-SOD活性、LPO含量及LPO/GSH-Px、LPO/SOD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1.61、3.90、6.30、61.26、151.40、17.74,P<0.05或0.01),CAT、Mn-SOD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61、0.96,P均>0.05)。结论:肺癌的发病可能与GSH-Px、SOD、CuZn-SOD活性下降及LPO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脂质过氧化物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黄素对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Muller细胞氧化应激干预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旭 王明臣 +3 位作者 孙艳艳 安慧娟 李庆福 鲍玉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9-1014,共6页
背景氧化应激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叶黄素对AMD有预防作用,但是其抗氧化机制仍不明确。Mμller细胞是视网膜氧化应激反应的靶细胞之一,研究叶黄素对MUller细胞的氧化应激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 背景氧化应激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叶黄素对AMD有预防作用,但是其抗氧化机制仍不明确。Mμller细胞是视网膜氧化应激反应的靶细胞之一,研究叶黄素对MUller细胞的氧化应激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对于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叶黄素对视网膜Mμller细胞核因子E2相关转录因子2/抗氧化反应原件(Nrf2/ARE)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人Muller细胞株进行常规培养,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40、80、160、320、640ixmol/L)HO2,绘制Mμller细胞的凋亡曲线,取H2O2的半数致死量,即160μmol/L制备Mμller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将模型细胞分为模型对照组和不同质量浓度(12.5、25.0、50.0mg/L)叶黄素组,根据分组情况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相应质量浓度的叶黄素,用常规培养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中Maller细胞增生值(吸光度,A值)和凋亡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簇(ROS)的荧光强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Nrf2mRNA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灰度值)。结果MTT比色法检测显示,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细胞增生抑制率逐渐增加,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890,P〈0.01)。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12.5、25.0、50.0mg/L叶黄素组细胞凋亡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770,P=0.000),其中随着叶黄素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12.5、25.0、50.0mg/L叶黄素组细胞中ROS含量分别为1.92±0.18、64.89±2.86、52.70±2.80、32.61±4.20和5.68±1.35,随着叶黄素质量浓度的增加,ROS含量逐渐下降,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4.900,P=0.000)。各质量浓度叶黄素组细胞中Nrf2和HO一1mRNA相对表达量及细胞中HO-1和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6.960、242.620、186.830、263.120,均P=0.000),随着叶黄素质量浓度的增加,Nrf2mRNA和H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组间Muller细胞的细胞质中Nrf2蛋白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90,P=0.210)。结论叶黄素通过上调Nrf2的表达和核转位诱导抗氧化酶的表达,从而抑制Mailer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生理 叶黄素/药理 MULLER细胞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核因子E2相关转录 因子2/代谢 血红素加氧酶-1/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Müller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艳艳 杨旭 +2 位作者 安慧娟 李庆福 鲍玉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5-810,共6页
背景 氧化应激是视网膜损伤中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探讨保护视网膜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证实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血栓、抗炎等多种功能,但其对人Müller细胞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 研... 背景 氧化应激是视网膜损伤中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探讨保护视网膜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证实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血栓、抗炎等多种功能,但其对人Müller细胞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氧化剂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的人Müller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人Müller细胞株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FBS)、2μmol/L谷氨酰胺和质量分数1%青链霉素双抗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培养和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的Müller细胞分为5个组,阴性对照组细胞采用常规培养法进行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 mg/L的As2 O3处理细胞24 h以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然后将5、10和20 mg/L EGb分别加入模型细胞培养液中作用24 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采用CM-H2DCFDA荧光探针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细胞中e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rf2蛋白的表达. 结果 Müller细胞接种至培养瓶后24 h,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接种细胞贴壁良好,培养6~7d时Müller细胞的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质丰富,呈镶嵌样排列.As2O3处理组部分细胞凋亡,呈卵圆形悬浮在培养液中.MTT法测定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细胞活力(A值)最高,As2 O3处理组细胞活力最低,而As2O3 +5 mg/L EGb组、As2O3+10 mg/L EGb组和As2O3+20 mg/L EGb组A值随着EGb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57,P=0.00).阴性对照组细胞中ROS荧光强度最弱,As2O3处理组最强,As2O3 +5 mg/L EGb组、As2O3+10 mg/L EGb组和As2 O3 +20 mg/L EGb组细胞中ROS荧光强度值随着EGb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各组间细胞中ROS荧光强度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013.61,P=0.00).细胞内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EGb质量浓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199.72,P=0.00).各组细胞质中Nrf2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42,P=0.40);阴性对照组、As2O3处理组及As2O3+5 mg/L EGb组、As2O3+ 10 mg/L EGb组和As2 O3 +20 mg/L EGb组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量(灰度值)分别为100.01±0.04、46.59±0.63、54.51 ±0.62、59.93±0.17和67.60±0.2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71.72,P=0.00),其中阴性对照组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量最低,而As2O3处理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EGb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轻体外培养的人Müller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与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有关,其减轻Müller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调控主要发生在细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科 植物提取物/药理 细胞株 Müller细胞/药物作用 细胞缺氧 氧化应激 细胞生存/药物作用 凋亡/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丽梅 冯龙 +4 位作者 张艳敏 马晶 赵国强 安玉会 鲍玉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3-606,共4页
目的: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慢病毒(LV)载体。方法:酶切并收集pcDNA3.1-hEGF载体中的hEGF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进入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内,将所得重组体LV-GFP-hEGF与辅助载体pΔ8.2和pVSVG共同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 目的: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慢病毒(LV)载体。方法:酶切并收集pcDNA3.1-hEGF载体中的hEGF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进入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内,将所得重组体LV-GFP-hEGF与辅助载体pΔ8.2和pVSVG共同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收集上清液,按按10-1~10-7倍比稀释后培养,检测病毒滴度;裂解细胞,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PCR扩增、HindⅢ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均证实LV-GFP-hEGF构建成功。将LV-GFP-hEGF转染293T细胞,紫外光下检测可见绿色荧光;LV滴度达5×108TU/mL,转染效率>75%,Western Blot证实转染细胞可表达hEGF。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GFP报告基因的hEGF慢病毒载体,包装后的慢病毒可在293T细胞内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 慢病毒载体 基因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