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内连续进化——从噬菌体到真核基因组的进化故事
1
作者 贾雯 彭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3-1234,共12页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和保留的自然进程。通过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有目的地设计和改造,获得性能更优异的蛋白质用于生产生活,是蛋白质工程的目的所在。为了在实验室中通过定向进化的蛋白质工程模拟自然进化的实现过程,研究人员通过...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和保留的自然进程。通过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有目的地设计和改造,获得性能更优异的蛋白质用于生产生活,是蛋白质工程的目的所在。为了在实验室中通过定向进化的蛋白质工程模拟自然进化的实现过程,研究人员通过在快速增殖的原核生物和简单的真核生物中引入靶向诱变元件,建立了各种体内连续进化系统。本综述介绍了体内连续进化平台的现状,重点关注噬菌体和酵母中人工进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成功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简要展望了体内连续进化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进化 定向进化 噬菌体辅助连续进化 蛋白质工程 靶向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氨诱导的肝细胞中凋亡相关LncRNA表达谱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荟玉 张远英 +3 位作者 周恩慧 龚美源 孔令建 刘冰熔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高氨诱导的肝细胞中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将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高氨1组、高氨2组分别用10 mmol/L氯化铵溶液诱导24、48 h,以制备高氨肝细胞模型。应用人凋亡通路LncPathT... 目的:探讨高氨诱导的肝细胞中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将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高氨1组、高氨2组分别用10 mmol/L氯化铵溶液诱导24、48 h,以制备高氨肝细胞模型。应用人凋亡通路LncPathTM芯片筛选3组肝细胞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并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使用Cytoscope构建ceRNA网络图。结果:3组间差异表达的LncRNA有8个,差异表达的mRNA有13个。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LncRNA及mRNA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有孕激素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MAPK信号通路;ceRNA网络分析结果提示MAPK12是LncRNA BAIAP3的靶基因。结论:LncRNA BAIAP3可能通过靶向MAPK12在高氨致肝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血症 肝细胞凋亡 长链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果蝇口腔感染的肠道训练免疫模型研究
3
作者 杨君霞 朱锦彤 彭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6-1222,共17页
目的利用果蝇作为遗传工具从个体和分子层面研究果蝇的训练免疫效应,并为后续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首先构建无菌果蝇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果蝇成虫及跨发育阶段训练免疫模型,用两种革兰氏阴性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 目的利用果蝇作为遗传工具从个体和分子层面研究果蝇的训练免疫效应,并为后续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首先构建无菌果蝇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果蝇成虫及跨发育阶段训练免疫模型,用两种革兰氏阴性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carotovora 15)及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分别经口腔感染果蝇。在第一次感染完全消退后进行再次感染,然后通过比较果蝇在两个感染阶段的存活率和细菌量来衡量训练免疫的潜在效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应先天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革兰氏阴性菌对免疫缺陷(IMD)通路的诱导作用。结果果蝇成虫及幼虫初次感染均可提高二次感染后的生存率、细菌清除效率及死亡时能承受的最高细菌负荷;二次感染的果蝇中,IMD通路中免疫反应基因的基础表达比未感染的高,这提供了获得感染抗性的分子基础;果蝇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生在中肠,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的效应更迅速且剧烈;二次免疫的果蝇中,肠道干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初次感染。结论果蝇肠道中强大的训练免疫可由同源或异源革兰氏阴性菌口腔感染引发,且免疫记忆可在整个发育阶段持续存在;其可能作用于染色质,通过染色质修饰将免疫记忆储存在相关基因位点。免疫记忆跨发育阶段传递的一种潜在方式是通过肠道干细胞的JNK/STAT通路激活,这些干细胞可能在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阶段携带免疫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肠道 训练免疫 肠道干细胞 抗菌肽 免疫缺陷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耳聋分子诊断及梯级检测策略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曾焙枰 许红恩 +1 位作者 毛璐 汤文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41,共13页
遗传性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感觉障碍之一,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目前常用的遗传性耳聋分子诊断方法包括基因芯片、Sanger测序、靶向富集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等,诊断率可达33.5%~56.67%,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分子病因... 遗传性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感觉障碍之一,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目前常用的遗传性耳聋分子诊断方法包括基因芯片、Sanger测序、靶向富集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等,诊断率可达33.5%~56.67%,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分子病因诊断。考虑到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及目前全外显子组/全基因组测序仍相对昂贵,根据患者情况提供包含多种检测手段的梯级诊断策略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遗传性耳聋分子诊断现状以及梯级检测在遗传性耳聋分子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诊断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遗传异质性 分子诊断 高通量检测 梯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