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2024年郑州市5岁及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周慧萍 丰达星 +4 位作者 甄兴刚 郭永豪 王文慧 唐玉婷 徐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1-655,共5页
目的:分析2022-2024年郑州市5岁及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679例5岁及以下ALRTI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咽拭子标本... 目的:分析2022-2024年郑州市5岁及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679例5岁及以下ALRTI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性PCR检测RSV,将患儿分为RSV阳性组与RSV阴性组、RSV-A型组与RSV-B型组。分析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679例中RSV阳性211例(31.1%),其中RSV-A型阳性126例(59.7%),RSV-B型阳性83例(39.3%),二者均阳性2例。2022-2023年RSV-A型(95.4%)主导流行,2023-2024年RSV-B型(77.5%)主导流行。RSV阳性ALRTI患儿的常见症状为咳嗽(99.5%)、喘息(78.7%)、发热(69.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冬春季(OR=3.732,95%CI:2.426~5.741)、6~<12月龄(OR=1.604,95%CI:1.055~2.438)是RS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2022-2024年郑州市5岁及以下ALRTI住院患儿RSV检出率为31.1%,咳嗽、发热和喘息是最常见症状,冬春季RSV感染风险增大,6~<12月龄儿童更容易感染R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污染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任静朝 张光辉 +5 位作者 郝鹏飞 陈璐 范中原 王宽 杨海燕 段广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0-1236,共7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污染卫生现状,分析影响水质微生物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4年对河南省新乡市8个县(市)农村集中式供水进行采样,并开展卫生学状况调查(水源类型...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污染卫生现状,分析影响水质微生物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4年对河南省新乡市8个县(市)农村集中式供水进行采样,并开展卫生学状况调查(水源类型、水期类型、供水规模、季节、地方病和消毒情况等),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对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集中式供水菌落总数超标的影响因素,采用Poisson回归分析集中式供水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的影响因素。结果:2011—2014年分别采水样824、820、526和636份。供水水源以深井水为主(90.0%),未经任何处理的饮用水水样占70.6%。4年水样的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76.0%、75.5%、66.5%和72.6%;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依次为97.3%、94.9%、99.6%和94.3%。2011—2014年消毒供水的菌落总数超标率均低于未消毒供水(P〈0.05);2012—2014年末梢水中菌落总数超标率高于出厂水(P〈0.05);2013年和2014年中型供水能力(100~1 000t)工程的供水中菌落总数超标率低于大型供水能力(≥1 000t)和小型供水能力(〈100t)的供水工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丰水期的水样中菌落总数超标率高于枯水期(χ^2=12.31,P〈0.001);消毒能够降低菌落总数超标率(χ^2=85.32,P〈0.001);以除氟和解决苦咸水为目的的供水工程供水中菌落总数超标率较低(χ^2=34.44,P〈0.001;χ^2=39.44,P〈0.001)。Poisson回归分析,丰水期(χ^2=6 972.75,P〈0.001)、未消毒(χ^2=5 415.46,P〈0.001)、末梢水(χ^2=97.64,P〈0.001)、运营时间长(χ^2=26.57,P〈0.001)、供水能力小(χ^2=4 502.57,P〈0.001)、以除氟和解决苦咸水为目的的改水工程(χ^2=6 226.68,P〈0.001;χ^2=13 441.50,P〈0.001)的水样中菌落总数较高。而100^1 000t的供水能力工程(χ^2=802.18,P〈0.001)及以除氟和苦咸水为目的供水工程(χ^2=2 711.88,P〈0.001;χ^2=1 470.91,P〈0.001)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较低,丰水期(χ^2=16 583.10,P〈0.001)、未消毒(χ^2=276.34,P〈0.001)、末梢水(χ^2=1 205.26,P〈0.001)和运营时间长(χ^2=3 220.58,P〈0.001)的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较高。结论:河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消毒比例较低,菌落总数合格率不高,总大肠菌群合格率高。水期类型、是否消毒、水样类型、运行年、供水能力和供水工程目的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集中式供水 微生物 卫生监测 总大肠菌群 耐热大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1996至2007年环境卫生监测及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赵香梅 刘延锦 +1 位作者 范秋萍 张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8-649,共2页
目的:观察某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情况及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收集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996至2007年住院时间超过48h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医院环境卫生情况。结果:1996至2007年,河南省某医院医院感染率呈逐年... 目的:观察某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情况及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收集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996至2007年住院时间超过48h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医院环境卫生情况。结果:1996至2007年,河南省某医院医院感染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无明显变化,2者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不是影响医院感染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率 环境卫生监测 长期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学龄前儿童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付晓丽 王晶 +8 位作者 范军星 陈雪娇 时松和 陈迪 易凯婷 刘淼 徐小青 史芳 符多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学龄前儿童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从第六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河南省数据中提取2 295名<6岁儿童的人口学、家庭状况、监护人及预防保健信息,提取卫生服务需求指标(两周患病率)和卫生服务利用指... 目的:了解河南省学龄前儿童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从第六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河南省数据中提取2 295名<6岁儿童的人口学、家庭状况、监护人及预防保健信息,提取卫生服务需求指标(两周患病率)和卫生服务利用指标(两周就诊率、一年内住院率)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河南省学龄前儿童的两周患病率为23.3%,两周就诊率为20.3%,一年内住院率为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城市的儿童两周患病、两周就诊及一年内住院风险均低于农村儿童,OR(95%CI)为0.626(0.510~0.768)、0.547(0.428~0.699)和0.656(0.477~0.903);最近医疗机构距家距离>2 km的儿童两周患病风险、一年内住院风险大于<1 km者,OR(95%CI)为1.790(1.208~2.654)、2.079(1.209~3.577);男生一年内住院风险高于女生,OR(95%CI)为1.476(1.079~2.018);3、4、5岁年龄组一年内住院风险低于1岁以下年龄组,OR(95%CI)为0.581(0.347~0.973)、0.234(0.123~0.446)、0.213(0.112~0.405)。结论:性别、年龄、居住地城乡性质、最近医疗机构距家距离是河南省学龄前儿童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卫生服务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4所医院护士职业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丰成祥 朱伟 +1 位作者 张菲菲 孙五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266,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QWL)差异,确定重点保护对象。方法:选择郑州市2所3级医院、2所2级医院,随机抽取461名护士,采用QWL量表对其调查分析。结果:女性护士QWL总分及满意度、自豪感、胜任感、主动性得分高于男性护... 目的: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QWL)差异,确定重点保护对象。方法:选择郑州市2所3级医院、2所2级医院,随机抽取461名护士,采用QWL量表对其调查分析。结果:女性护士QWL总分及满意度、自豪感、胜任感、主动性得分高于男性护士(t=3.024、4.056、5.534、4.388和4.211,P<0.05);不同年龄护士QWL总分、心理健康、满意度和平衡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9、4.959、3.578和7.895,P<0.05),36~55岁年龄组最高,26~岁年龄组最低;不同婚姻状况护士的胜任感、主动性和平衡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5、3.776和3.542,P<0.05),未婚护士的胜任感和主动性得分较低,但平衡感得分较高;不同月收入护士的胜任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47,P<0.001),随着月收入的增加,护士的胜任感得分逐渐升高;不同学历的护士其QWL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26~岁年龄段、未婚和低收入的护士QWL较差,是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生命质量 护士 人口学特征 郑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贫困群体生存质量现况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程园园 宋春花 +2 位作者 田庆丰 李克均 冯丽云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调查城市贫困群体生存质量,为制定和完善贫困人群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整群抽样39个社区共2487人,使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结果贫困人群1003人;一般人群1484人;两组人群除躯体疼痛... 目的调查城市贫困群体生存质量,为制定和完善贫困人群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整群抽样39个社区共2487人,使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结果贫困人群1003人;一般人群1484人;两组人群除躯体疼痛外,7个维度和综合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贫困老年人群的生理职能远低于同年龄人群(P=0.0001),发现有差别的能力均达到90%以上。结论贫困群体的生存质量平均水平远低于一般人群,生存质量亟待提高,提示贫困老年人生存质量急需医疗救助和政府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困人口 生存质量 现况调查 SF-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模式变化趋势
7
作者 陈劼明 张浩 毛振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548,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模式变化趋势。方法:从第一轮(2011年)至第五轮(2020年)CHARLS中选取15141、11923、13895、19543、17313名≥45岁的中老年人,对其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关联规则分析,运用Apriori算法,分析常见慢... 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模式变化趋势。方法:从第一轮(2011年)至第五轮(2020年)CHARLS中选取15141、11923、13895、19543、17313名≥45岁的中老年人,对其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关联规则分析,运用Apriori算法,分析常见慢性病共病模式。结果: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及共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患病率从2011年的67.84%升至2020年的80.92%,同期共病患病率从38.18%升至58.12%。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仅识别出2种共病模式,2013年3种、2015年6种、2018年14种,2020年20种。共病模式从早期单一的二元模式为主,逐步发展为二元与三元模式并存。结论: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处于较高水平,防控重点是心血管代谢类疾病共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共病模式 流行趋势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慧敏 陈全洲 +13 位作者 刘丹丹 刘习羽 周乾宇 贾善群 郑泽扬 王众楷 李芳伟 魏长慧 唐齐鑫 曾益 李众 贺君剑 王连珂 孙长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2020年1月22日至2月28日期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掌握山西省COVID-19的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山西省以及各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等媒介收集病例数据进...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2020年1月22日至2月28日期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掌握山西省COVID-19的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山西省以及各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等媒介收集病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山西省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在2020年2月8日出现峰值(12例),之后连续下降;截至2月28日,山西省COVID-19累积发病率为0.36/10万,累计治愈出院人数比例为84.85%;女性发病率0.29/10万,男性发病率0.42/10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5);山西省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晋中市37例(27.82%)、运城市19例(14.29%)、太原市20例(15.04%),并且大多数确诊病例为输入性病例。结论山西省新冠肺炎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COVID-19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但需要严防输入,密切关注复工复学流动人口的来源地与去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G指数、血压、血糖相关指标与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关系
9
作者 秦迁 杨阳 +3 位作者 闫肃 闫航 王守俊 丁素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TyG指数、血压、血糖相关指标与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ERFI)的关系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BMI≥24 kg/m 2者3956例为研究对象,按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组,... 目的:探讨TyG指数、血压、血糖相关指标与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ERFI)的关系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BMI≥24 kg/m 2者3956例为研究对象,按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组,<3 mg/mmol为对照组(n=3844),3~≤30 mg/mmol为ERFI组(n=11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ERFI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ERFI组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HbA1c、总胆固醇(TG)、TyG指数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TyG指数>8.77(OR=2.138,95%CI:1.411~3.240)、正常血压高值(OR=2.450,95%CI:1.652~3.635)和HbA1c 5.61%~<7.00%(OR=1.510,95%CI:1.024~2.226)是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ERFI的危险因素。TyG指数与血压有交互作用(RERI=1.754,95%CI:-0.126~3.636;APAB=0.405,95%CI:0.068~0.741)。结论:TyG指数≥8.77、正常血压高值和HbA1c 5.61%~<7.00%可增加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ERFI的患病风险,且血压与TyG指数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超重/肥胖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早期肾功能损伤 正常血压高值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酸雾暴露与作业工人生物衰老加速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维超 郭燕 +10 位作者 赵祥凯 谷志广 郭怡佳 蓝子鹏 黄惠 匡蕾 张明 胡东生 杨永利 王威 陈金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41-1750,共10页
目的:分析职业酸雾暴露与作业工人生物衰老加速的关联性,并阐明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41名男性职业酸雾接触工人和201名男性无职业接触的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暴露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目的:分析职业酸雾暴露与作业工人生物衰老加速的关联性,并阐明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41名男性职业酸雾接触工人和201名男性无职业接触的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暴露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数(PLT)和白蛋白(ALB)、尿素(Urea)、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KlemeraDoubal法(KDM)构建复合衰老指标KDM-生物年龄(BA)(KDM-BA),选择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样本训练模型参数,计算BA加速。基于人群特征进行分层,分析不同人群特征2组研究对象的BA加速,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酸雾暴露对BA加速的影响因素。结果:选择2009年CHNS数据库中20~79岁的样本训练模型参数,共纳入8 133例样本,其中男性人群样本3 788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Urea、CR、HBA1c、ALB和TC水平及收缩压(SBP)、总工龄、睡眠时长和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研究对象BA加速明显升高(P<0.05)。在全人群和暴露组中,与不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研究对象BA加速明显升高(P<0.05);在全人群、对照组和暴露组中,随着BMI升高,不同BMI组研究对象BA加速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研究对象<40岁、总工龄4~7年、汉族、未婚、吸烟和睡眠时长6~7 h及超体质量人群中BA加速明显升高(P<0.05)。酸雾暴露、吸烟和BMI与BA加速有关联(β=0.72, 95%CI:0.24—1.21;β=0.59, 95%CI:0.11—1.06;β=-0.29, 95%CI:-0.35—-0.22)。结论:职业酸雾暴露可能加速作业工人生物衰老,酸雾是加速机体生物衰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雾 生物衰老 生物年龄 吸烟 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及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口服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田丹丹 张程达 +5 位作者 王连珂 葛梦颍 侯全亮 吴越 李媛媛 张卫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6-1400,1407,共6页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和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MTR)多态性与口服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疗效的关系及基因与环境在治疗效果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9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检查血浆同型...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和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MTR)多态性与口服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疗效的关系及基因与环境在治疗效果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9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检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住院HHcy患者515例为研究对象。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叶酸(5 mg/d)治疗90 d。治疗中期(叶酸补充45 d)行第1次电话随访,治疗结束(叶酸补充90 d)行第2次电话随访,督促患者遵循医嘱服药,并在治疗结束后到医院复查血浆Hcy水平。按照复查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失败组(Hcy≥15.0μmol/L)和成功组(Hcy<15.0μmol/L)。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选取MTHFR上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MTR上1个SNP位点,分别为:rs1801133、rs1801131和rs1805087;采用Sequenom公司的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系统(Mass Array系统)检测基因分型和等位基因,采用多因素降维法(MDR)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随访结束后,剔除服药依从性差或者失访患者131例,剔除两次服药依从性均一般的患者125例,剩余259例。其中失败组115例,成功组144例。失败组患者糖尿病病史发生率、高血压病史发生率、冠心病病史发生率、基线血浆Hcy水平均高于成功组(P<0.05)。成功组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1801133:χ2=0.11,P=0.170;rs1801131:χ2=0.00,P=1.000;rs1805087:χ2=0.01,P=0.860)。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1801133位点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rs1801131位点的AC基因型、AC+CC基因型、C等位基因与叶酸治疗HHcy疗效有回归关系(P<0.05)。MDR软件结果显示,最优模型为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和rs1801133的三因素交互模型(P<0.05)。结论 MTHFR rs1801133位点的T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T可增加叶酸治疗HHcy失败的风险;rs1801131位点的AC基因型、AC+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可降低叶酸治疗HHcy失败的风险。MTR rs1805087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叶酸治疗HHcy疗效无回归关系。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rs1801133位点对叶酸治疗HHcy的疗效具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ADPH) 5-甲基四氢叶酸-高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叶酸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癌症发病分布特征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孙盼盼 刘莉 +4 位作者 平智广 戚敏杰 陈燕子 卢明 付晓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9-507,共9页
背景与目的: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是我国及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该研究旨在探讨多种癌症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分布特征及与癌症患病率之间的关系,为癌症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为2012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出... 背景与目的: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是我国及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该研究旨在探讨多种癌症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分布特征及与癌症患病率之间的关系,为癌症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为2012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的《中国癌症发病与死亡2003—2007》,收集全国32个地区的2003—2007年不同性别人群的23种癌症发病率资料,采用对应分析获得不同地区的癌症分布特征,采用聚类分析将相同特征的癌症与地区聚为一类,可获得多个有特殊意义的分类。结果: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和结直肠与肛门癌均是男、女性高发病种。所有分组资料的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涉县、阳城县、林州市、盐亭县、扬中市和建湖县等地区常聚为一类;扶绥县属于多种癌症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肝癌高发区,在男性和合计发病率资料中单独聚为一类;广州市、四会市和中山市属于男、女性鼻咽癌高发区;启东市和海门市等农村地区属于肝癌高发区,在合计和男性发病率资料中聚为一类;结直肠与肛门癌和女性乳腺癌聚为一类,属于城市地区高发病种;女性子宫颈癌属于发病率仅次于消化系统癌症、肺癌和乳腺癌的高发病种。结论:聚为同一类的食管癌高发区涉县、磁县和阳城县等地区和聚为同一类的其他地区或癌症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发病 对应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居民生命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施学忠 谢婧 +2 位作者 段广才 李颍琰 王爱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8-790,共3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 ,利用WHO制定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河南省 30 0 0名农村居民采用家庭健康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农村居民生命质量的平均得分为 91.73± ... 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 ,利用WHO制定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河南省 30 0 0名农村居民采用家庭健康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农村居民生命质量的平均得分为 91.73± 7.32。男性、已婚、较高文化程度等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年龄较大、丧偶、医疗支出等与生命质量得分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河南省居民总生命质量水平尚好 ,年龄、婚姻状况、医疗支出、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质量 农村居民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贺菌主动外排泵acrAB-tolC及调控基因marOR突变与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任静朝 段广才 +3 位作者 宋春花 吕锐利 张卫东 郗园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志贺菌的耐药状况,检测临床分离志贺菌主动外排泵acrAB-tolC基因及调控基因marOR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159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6种药物... 目的:研究志贺菌的耐药状况,检测临床分离志贺菌主动外排泵acrAB-tolC基因及调控基因marOR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159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6种药物的药敏试验和有机溶剂耐受试验,对其acrAB-tolC基因和marO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159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属细菌筛选出4株敏感株、18株耐单药株和137株耐多药株,耐多药率为86.2%(137/159);159株中有122株对有机溶剂耐受,耐受率为76.7%(122/159);159株均扩增出acrAB-tolC基因和marOR基因,未发现基因缺失株;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155株耐药菌株中,marOR基因的突变率为17.4%,acrA基因的突变率为5.8%,acrB基因的突变率为3.9%,tolC基因的突变率为2.6%;4株敏感株未发现marOR、acrA、acrB和tolC基因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耐多药率和有机溶剂耐受率均较高,且存在较高的marOR基因突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acrAB-tolC主动外泵基因 marOR基因 耐多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社会学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婧 赵秋民 +3 位作者 施学忠 李颍琰 王爱英 段广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1-794,共4页
目的 :探讨河南省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 30 0 0名居民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 6 .4 %的调查对象未患任何一种慢性病 ,患 1种、2种、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 目的 :探讨河南省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 30 0 0名居民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 6 .4 %的调查对象未患任何一种慢性病 ,患 1种、2种、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分别为 2 6 .9%、13.2 %和 2 3.5 % ,总慢性病例次患病率达 10 7.7% ,城市为 119.8% ,农村为10 1.2 % ,男性为 116 .0 1% ,女性为 12 4 .2 8% ,前 4位依次为视力问题、胃炎或胃溃疡、压抑或焦虑和背痛或椎间盘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医疗支出是慢性病的主要社会学影响因素。结论 :河南省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处于高水平 ,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亟待加强 ,应更加关注女性、老年人、失业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慢性病 社会学因素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IL-2、sIL-2R水平测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婧 徐慧文 +1 位作者 王学良 庄贵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93-896,共4页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原因和机制。方法 :选择 2 1名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为研究对象 ,同时设 2 2名强应答者为对照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用特异性抗原HBsAg...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原因和机制。方法 :选择 2 1名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为研究对象 ,同时设 2 2名强应答者为对照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用特异性抗原HBsAg和非特异性抗原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培养 ,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 - 2(IL - 2 )及其可溶性受体 (sIL - 2R)水平。结果 :经HBsAg和PHA刺激后 ,无、弱应答组的PBMC培养上清中IL - 2水平明显低于强应答组 (P <0 .0 5 ) ,而sIL - 2R水平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BMC分泌IL - 2水平低下可能是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无应答 弱应答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拓扑异构酶Ⅱ等相关因素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蒙 张程达 +4 位作者 李真 刘秀玮 刘东升 孟新 张卫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分析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nm23基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基因等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治疗、准确判断患者预后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免... 目的分析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nm23基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基因等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治疗、准确判断患者预后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Topoi-someraseⅡ、nm23基因、ER、PR和C-erbB-2基因等,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erbB-2(-)、(+)、(++)、(+++)4组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8.2%(2/11)、69.7%(23/33)、70.0%(21/30)、81.5%(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18,P=0.002)。TopoisomeraseⅡ(-)组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45.2%)低于TopoisomeraseⅡ(+)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0,P=0.002)。而nm23(-)组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85.0%)高于nm23(+)组(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4,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poisomeraseⅡ(OR=8.870,P=0.001)、C-erbB-2(OR=1.848,P=0.041)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nm23(OR=0.151,P=0.008)是保护因素。结论 C-erbB-2基因和TopoisomeraseⅡ的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nm23基因低表达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淋巴结转移 TOPOISOMERASE NM2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赛巴尔通体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帆 宋秀平 +3 位作者 栗冬梅 黄儒婷 李志芳 刘起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2-596,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汉赛巴尔通体的遗传背景和流行的常见亚型。方法对分离到的汉赛巴尔通体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它们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情况。结果 80株汉赛巴尔通体一共分为3个序列型(se... 目的了解中国汉赛巴尔通体的遗传背景和流行的常见亚型。方法对分离到的汉赛巴尔通体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它们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情况。结果 80株汉赛巴尔通体一共分为3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其中ST1占90%(72/80),ST9占8.75%(7/80),另一个序列型为仅包含一株细菌的ST30;所有3个序列型均属于克隆群1(clonal complex 1)。结论与国外汉赛巴尔通体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相比,中国的序列型相对集中,说明中国汉赛巴尔通体的变异度和多样性较低,提示其进化相对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赛巴尔通体 多位点序列分型 序列型 克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角血蜱感染汉赛巴尔通体后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志芳 刘起勇 +9 位作者 张卫东 宋秀平 栗冬梅 马怀雷 赵帆 孟凤霞 任东升 靳建超 林杰 吴海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2-494,共3页
目的测定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感染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后不同时间段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方法用Hamilton 10μL微量进液器将汉赛巴尔通体菌液悬浮液(浓度为105cfu/μL),通过假头与盾板间缘凹处注入已... 目的测定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感染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后不同时间段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方法用Hamilton 10μL微量进液器将汉赛巴尔通体菌液悬浮液(浓度为105cfu/μL),通过假头与盾板间缘凹处注入已部分吸血的未交配的长角血蜱成蜱血腔内,在染毒后1 h,6 h,12 h,24 h及48 h后收集长角血蜱的血淋巴,使用南京建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测定其血淋巴中SOD的活性。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及两组内各时间点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收集到的不同时间段的血淋巴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后发现,实验组在感染后48 h内,酶活性一直处在平稳的水平;生理盐水对照组SOD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又降低,在12 h达到(11.1999±1.3248)U/mL,并且与实验组此时间段的酶活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6);而在48 h降为最低,与1 h的酶活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长角血蜱受到一定浓度的汉赛巴尔通体攻击后,血淋巴SOD酶活性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赛巴尔通体 长角血蜱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1993年至2000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华燕 张卫东 +2 位作者 范秋萍 张会芹 胡东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6-640,共5页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分布 ,分析其危险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 1 993年至 2 0 0 0年前瞻监测的 1 2 6 6 6 5例住院患者中发生的 1 0 4 7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分布规律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分布 ,分析其危险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 1 993年至 2 0 0 0年前瞻监测的 1 2 6 6 6 5例住院患者中发生的 1 0 4 7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分布规律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为 0 .83% ,占所有感染的 1 7.90 %。男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 (分别为 1 .0 2 %和 0 .6 0 % ,P <0 .0 5 )。感染率的年龄分布呈“V”型 ,<3岁和≥ 6 0岁人群的感染率显著升高。内科和儿科感染率分别为 1 .34%和 1 .33%。 1 993年至 2 0 0 0年 8a间的感染率呈显著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 (OR =1 .0 2 )、免疫抑制剂治疗 (OR =2 .34)、化疗 (OR =2 .4 8)、患肿瘤 (OR =1 .31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OR =2 .32 )、住ICU病房 (OR =2 .84 )、住院期间发生昏迷 (OR =3.2 6 )、气管切开 (OR=1 0 .4 4 )、接受透析治疗 (OR =5 .2 5 )和骨 /腰穿刺 (OR =2 .0 5 )等。结论 :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免疫功能低下、住ICU等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建立完善的医院内感染监控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长期趋势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