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间转向与城市文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型 |
王欢欢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文章正宗》录史入集的归类、定名及影响 |
赵俊玲
|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艺技融合·人文主导:我国轻科幻电影的叙事艺术阐释 |
宋姝锦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论新时代乡村振兴小说中的“救人”书写 |
刘宏志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魏晋士人的儒学思考及其实践——以《世说新语》为考察对象 |
刘志伟
翟羽佳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从《春秋》义法看明代宋史研究的书写风格 |
吴漫
张梦洋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高校学生语文素养赋能职业竞争力的机制与效应 |
司罗红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启蒙的变异与坚执——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个侧面 |
张治国
张鸿声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
9
|
文学豫军在海外的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 |
王萍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
10
|
“平原”与小说——李佩甫文学访谈 |
刘宏志
李佩甫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
11
|
神圣仪式与文学经典——论司马相如《封禅文》的创作与经典化 |
王允亮
郑瑞娟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
12
|
背负着传统的反抗──新时期妇女文学创作中的权利要求 |
李小江
|
《浙江学刊》
CSSCI
|
1996 |
6
|
|
|
13
|
性文学领域的大胆叛逆——试论台湾女作家李昂的小说创作 |
樊洛平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
14
|
性别文化批判与“忏悔”——鲁迅小说女性主题,兼及“五四”女性文学 |
乐铄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
15
|
新世纪西部文学新变——以弋舟、马金莲、高建群、红柯、周瑄璞的小说创作为例 |
吕鹏娟
李勇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1
|
|
|
16
|
论明清之际中州与吴地的文学互动——以归德府为中心的考察 |
梁尔涛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17
|
从名士风流到文学侍从——王渔洋诗歌“三变”及其文化意蕴 |
李圣华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18
|
颜之推与南北文学交流 |
王允亮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19
|
传统“体贴”与现代“抚慰”——鸳鸯蝴蝶派文学价值观论 |
黄轶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
20
|
政治话语遮蔽下的不同女性文学境遇比较——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岸文坛谈起 |
樊洛平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