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文化批判与“忏悔”——鲁迅小说女性主题,兼及“五四”女性文学
被引量:4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51,共5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同被引文献10
-
1李玲.生命的超越性追求与女性日常人生——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落后于男性的女性[J].文艺争鸣,2002(6):64-67. 被引量:7
-
2罗小茗.涓生的思路──《伤逝》重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211-222. 被引量:28
-
3杨联芬.叙述的修辞性与鲁迅的女性观——以《伤逝》为例[J].鲁迅研究月刊,2005(3):22-27. 被引量:20
-
4蒋清凤.人格与爱情:子君与安娜的爱情悲剧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39-41. 被引量:2
-
5林丹娅.“私奔”套中的鲁迅:《伤逝》之辨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2):54-60. 被引量:19
-
6王小章,冯婷.论怨恨:生成机制、反应及其疏解[J].浙江社会科学,2015(7):56-64. 被引量:11
-
7徐仲佳.叙事视角与召唤结构:《伤逝》意蕴再探讨[J].文学评论,2020,0(1):148-156. 被引量:12
-
8林辰.鲁迅先生的古籍整理工作——1977年5月13日在福建师范大学“鲁迅著作注释审稿会”上的讲话[J].鲁迅研究月刊,2020(7):31-37. 被引量:2
-
9程亚丽.鲁迅的“厌女症”与“国民性”权力关系论析[J].鲁迅研究月刊,2019,0(6):4-16. 被引量:3
-
10曹建玲.超性别书写——鲁迅作品的女性主义立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3):122-12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20
-
1谢玉娥.性别视角下的《伤逝》研究综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0):30-36. 被引量:5
-
2代新林.涓生——自私的伪君子——兼论《伤逝》的反封建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6):169-170.
-
3张春泉.交往理性的“伤逝”——《伤逝》的主体交互性解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37-140. 被引量:3
-
4崔云伟,刘增人.2005年鲁迅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3(4):22-33. 被引量:1
-
5刘腊梅.当代女性修辞矛盾的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08(5):162-165.
-
6朱郁文.关于《伤逝》研究的性别视域分析[J].职大学报,2011(3):43-50. 被引量:1
-
7张迎.人性与人生的追问——浅析《伤逝》主题[J].学理论,2011(27):84-85. 被引量:1
-
8卢建红.涓生的“可靠性问题”[J].现代中文学刊,2012(6):63-70. 被引量:4
-
9马文美.“看”者的新生与“被看”者的灭亡——从叙述学的视角看鲁迅小说《伤逝》与太宰治小说《斜阳》中艺术形象的异同[J].现代中文学刊,2015(1):35-40.
-
10陆雨婷.鲁迅与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书写比较[J].文教资料,2015(36):119-121. 被引量:1
-
1葛涛.北京鲁迅博物馆藏鲁迅小说《长明灯》的各版本汇校札记[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31(3):27-31.
-
2曹年生.论《呐喊》、《彷徨》中的少年儿童[J].鲁迅研究月刊,1999(8):39-44. 被引量:2
-
3孙伏园.鲁迅先生的小说[J].鲁迅研究月刊,1991(9):25-30. 被引量:2
-
4王晓飞.启蒙思想的多重变奏——鲁迅小说《长明灯》细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4):112-118. 被引量:1
-
5秦红雨.疯癫的悲剧与沉思[J].安康师专学报,2005,17(2):73-75.
-
6苏画天.长明灯[J].北方文学,2012(12):69-69.
-
7屈雅君.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二题[J].妇女研究论丛,1997(2):43-48. 被引量:4
-
8任一鸣.女性文学宏观研究的理论思考[J].中国文化研究,1999(3):102-107. 被引量:3
-
9卢军.“五四”女性文学与基督教文化[J].广西社会科学,2004(5):99-101. 被引量:1
-
10萧浩乐.《长明灯》:疯子的“熄灯”与“放火”[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6):8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