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大学语文教育与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1
作者 张庆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Z期88-89,共2页
大学语文教育因为其对母语能力的训练以及人文素养的基础培养作用,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的培养以及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以及在两种语言... 大学语文教育因为其对母语能力的训练以及人文素养的基础培养作用,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的培养以及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以及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能力的培养。实现这些作用的途径包括加大对大学语文教育的投入、对外语专业学生加大大学语文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选取能促进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重视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内容等几方面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育 创新型外语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大卫·里恩电影中的类型化人物形象 被引量:1
2
作者 权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4-66,共3页
在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的电影中,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塑造大有不同,男性形象大都偏重于单一人格的塑造,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则更趋向于展现其性格中的矛盾性。本文将在充分关注大卫·里恩其人其作的基础上,从展现人性光辉... 在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的电影中,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塑造大有不同,男性形象大都偏重于单一人格的塑造,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则更趋向于展现其性格中的矛盾性。本文将在充分关注大卫·里恩其人其作的基础上,从展现人性光辉的男性形象和凸显人性矛盾的女性形象两方面入手,以其《雾都孤儿》《远大前程》《相见恨晚》《深情的朋友》等代表性影片为例,解读大卫·里恩电影中的类型化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里恩 电影 人物形象 人性光辉 矛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育对高校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Z期74-75,共2页
语文教育注重朗读及背诵、强化阅读及写作的结合、侧重潜移默化的模仿练习,这些经验都为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为此,创新高校英语教学可具体从勤于积累词汇和例句、泛听以累积合适的表达方式、多加模仿以汲取他人之长、敢于讲述... 语文教育注重朗读及背诵、强化阅读及写作的结合、侧重潜移默化的模仿练习,这些经验都为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为此,创新高校英语教学可具体从勤于积累词汇和例句、泛听以累积合适的表达方式、多加模仿以汲取他人之长、敢于讲述并克服自卑的心理、养成自我对话的习惯、培养回译译文的思维方式等路径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英语教学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反省与救赎成长——电影《爱玛》的主题研究
4
作者 葛静懿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78-80,共3页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爱玛》被改编成电影,这是简·奥斯汀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导演道格拉斯·麦克格兰斯将其搬上银幕,影片主演格温妮丝·帕尔特洛拥有与众...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爱玛》被改编成电影,这是简·奥斯汀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导演道格拉斯·麦克格兰斯将其搬上银幕,影片主演格温妮丝·帕尔特洛拥有与众不同的古典主义气质,电影中插入的音乐非常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玛》 奥斯汀 同名小说 自我反省 主题研究 帕尔 奈特 叙事结构 克格 自我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唯美特色
5
作者 葛静懿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Z期61-62,共2页
小说《洛丽塔》因其故事情节、争议性的叙事受到关注,但其实作品本身所要表达和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充满希望、美丽的情感,小说中对唯美的定义是幻想中期待完美,当一切所想化为泡影的时候,"以一个人的情绪诉说一个人的故事"... 小说《洛丽塔》因其故事情节、争议性的叙事受到关注,但其实作品本身所要表达和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充满希望、美丽的情感,小说中对唯美的定义是幻想中期待完美,当一切所想化为泡影的时候,"以一个人的情绪诉说一个人的故事"这种表述形式本身也成为一种美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小说 唯美主义 具体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热爱生命》的生命主题
6
作者 宋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Z期30-31,共2页
《热爱生命》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一文中对生命主题的礼赞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分别是对生命的热爱、对死亡的不甘以及死中求生,从而在人们面前对"热爱... 《热爱生命》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一文中对生命主题的礼赞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分别是对生命的热爱、对死亡的不甘以及死中求生,从而在人们面前对"热爱生命"的主题进行了震撼人心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生命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慈名诗《秋颂》的美学特色解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Z期57-58,共2页
《秋颂》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六大颂诗的最后一首,全诗包含了想象力之下的永恒之美、亦真亦幻的意象之美和自然生动的和谐之美,达到了一种全新的美学境界,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济慈 《秋颂》 美学特色 文学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卡锡“边境三部曲”小说的两大维度
8
作者 王晓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Z期3-4,共2页
马克·麦卡锡的经典之作"边境三部曲",是他西部牛仔小说的成熟之作。在三部曲中,麦卡锡大胆构想了在美国西部神话没落的年代,几个极具牛仔情结的青年寻求昔日精神家园的故事。在"边境三部曲"中,不管是叙事结构... 马克·麦卡锡的经典之作"边境三部曲",是他西部牛仔小说的成熟之作。在三部曲中,麦卡锡大胆构想了在美国西部神话没落的年代,几个极具牛仔情结的青年寻求昔日精神家园的故事。在"边境三部曲"中,不管是叙事结构,还是叙事内容,"混沌"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本文在对三部曲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中人与人(友情)、人与动物(生命)两个维度的分析,探讨走出混沌世界的精神路径,以加深对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系统认识,完善对麦卡锡研究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卡锡 “边境三部曲” 混沌主题 两大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欣悦的灵魂》看罗曼·罗兰的灵魂嬗变
9
作者 张庆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Z期38-39,共2页
《欣悦的灵魂》是罗曼·罗兰的两部宏篇巨著之一。小说以灵魂为主线,描写追求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女主人公安乃德一生几经挫折,其灵魂在困惑与矛盾中苦苦挣扎,上下求索,最后终于找到了其灵魂归宿。作者罗曼·罗兰也通过这部小... 《欣悦的灵魂》是罗曼·罗兰的两部宏篇巨著之一。小说以灵魂为主线,描写追求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女主人公安乃德一生几经挫折,其灵魂在困惑与矛盾中苦苦挣扎,上下求索,最后终于找到了其灵魂归宿。作者罗曼·罗兰也通过这部小说向读者描绘了自己经过一生的艰苦探索,最终转向无产阶级,转向社会主义的灵魂嬗变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欣悦的灵魂》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辅怨》中的反抗权力
10
作者 陈超霞 熊保霞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56-158,共3页
小说《基辅怨》中的沙俄社会到处充斥着权力关系,当局企图通过各种规训手段使人们驯服。然而,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反抗。主人公雅科夫对规训权力的种种反抗,并最终获得精神上的成长,体现了权力不仅压抑而且生产的特点。
关键词 基辅怨 规训权力 反抗 精神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