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济慈名诗《秋颂》的美学特色解析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秋颂》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六大颂诗的最后一首,全诗包含了想象力之下的永恒之美、亦真亦幻的意象之美和自然生动的和谐之美,达到了一种全新的美学境界,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
王晓静
机构地区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公共外语部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Z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济慈
《秋颂》
美学特色
文学解析
分类号
I56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陈文智,徐建纲.
简析《秋颂》的美学价值[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2):74-76.
被引量:3
2
王照岩.
时间与空间交融的多维画卷——济慈《秋颂》与普桑《四季》[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3):94-96.
被引量:2
3
蒋培君.
论济慈的生命意识与诗歌创作[J]
.山花(下半月),2010(7):153-154.
被引量:2
4
孙志军.
残缺之美 惆怅之喜——济慈《秋颂》的矛盾意蕴分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19-20.
被引量:4
5
黄春燕.
忧而不伤的浪漫主义颂歌——解读济慈的《秋颂》[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0(10):35-39.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钟焜茂.
美丽的秋景 伤感的情调——也评济慈的《秋颂》一诗[J]
.龙岩学院学报,1993,13(1):61-64.
被引量:1
2
章燕.
济慈《致秋》中的审美观和人生观[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3):33-38.
被引量:5
3
许德金,刘江.
《秋颂》:生态女性主义和谐的浪漫乐章[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6):35-39.
被引量:13
4
济慈书信选[M].王昕若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5
[1]Greenblatt,Stephen.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M].Newyork & London:W.W.Norton & Co Ltd.1986:163.
6
[3]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05.
7
屠岸.济慈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274.
8
济慈.《济慈书信集》,傅修延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
9
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191-192页.
10
Abrams, M.H.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M].New York: Norton, 1953: 50.
共引文献
11
1
唐伟胜.
为物所惑:济慈颂歌中的复魅叙事[J]
.外国文学研究,2021(2):58-69.
被引量:4
2
郭晨.
济慈《秋颂》中的多维立体赏析[J]
.作家,2011(8):74-75.
3
马荣超.
济慈《秋颂》的美学特征与语言运用分析[J]
.作家,2011(20):74-75.
4
张晓雯.
济慈诗歌中的死亡意识——浅析《夜莺颂》和《明亮的星》[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7):168-169.
被引量:3
5
王萍.
论济慈诗歌《秋颂》的美学特征[J]
.芒种,2014,0(12):126-127.
6
苏静茹.
论普桑历史风景画《四季》中的理性主义[J]
.北极光,2019,0(6):113-114.
7
宋婷婷.
《秋颂》的美学价值探微[J]
.芒种(下半月),2018,0(7):96-97.
被引量:2
8
康佳佳.
两首秋之赞歌——《秋颂》和《西江月》之比较[J]
.新乡学院学报,2018,35(8):44-46.
被引量:2
9
迪里萨尔·阿布都热依木.
济慈《秋颂》的空间叙事分析[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3):179-181.
10
张琨悦.
从“秋喻”管窥中西浪漫主义诗歌抒情差异——评济慈《秋颂》与李白《江上秋怀》[J]
.今古文创,2024(33):41-4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
1
唐伟胜.
为物所惑:济慈颂歌中的复魅叙事[J]
.外国文学研究,2021(2):58-69.
被引量:4
2
唐君国.
济慈《秋颂》与王维《山居秋暝》诗意比较[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0(2):52-53.
被引量:1
3
党争胜.
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J]
.外语教学,2010,31(3):96-100.
被引量:88
4
崔飞.
约翰·济慈《秋颂》的美学赏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3):141-142.
被引量:4
5
田瑾.
生态关怀:济慈诗作中的自然主义向度[J]
.外语教学,2017,38(2):110-113.
被引量:1
6
康佳佳.
两首秋之赞歌——《秋颂》和《西江月》之比较[J]
.新乡学院学报,2018,35(8):44-46.
被引量:2
7
卢炜.
新历史主义方法论与《秋颂》研究——论济慈诗歌文本阐释的一个基本原则[J]
.外国文学研究,2019,41(6):112-120.
被引量:5
8
胡艳红,李文慧.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汉译本之翻译美学视角研究[J]
.上海翻译,2022(6):85-89.
被引量:11
9
白淑霞.
欢乐掩盖着忧伤的秋之歌——济慈《秋颂》赏析[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47-49.
被引量:4
10
张学婷.
济慈《秋颂》的语言与语境解读[J]
.语文建设,2016(12Z):101-10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康佳佳,杨臻.
秋之礼赞——论济慈《秋颂》之美[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36(3):82-84.
被引量:3
2
倪逸洋.
翻译美学视角下《秋颂》汉译本对比研究——以查良铮和屠岸译本为例[J]
.今古文创,2024(47):119-12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董森森.
新批评主义解析《夜莺颂》[J]
.青年文学家,2019,0(30):96-96.
2
杨巧南,吴永强.
约翰·济慈《秋颂》独特的美学艺术风格释论[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2,33(2):133-144.
被引量:2
3
张琨悦.
从“秋喻”管窥中西浪漫主义诗歌抒情差异——评济慈《秋颂》与李白《江上秋怀》[J]
.今古文创,2024(33):41-43.
被引量:1
1
悦益.
诗画解读(九)[J]
.城市公共交通,2008(5):44-44.
2
悦益.
诗画解读(八)[J]
.城市公共交通,2008(4):44-44.
3
袁帅.
五四时期翻译文学解析——以多元系统论为视角[J]
.沧桑,2014(3):241-244.
被引量:1
4
温晓芳.
《简·爱》的艺术特征解析[J]
.语文建设,2016,0(6Z):37-38.
5
蔡宁,刘玲玲,刘明,田树耀.
人与土地的亲合与疏离——生态文学解析赛珍珠的《大地》[J]
.山花(下半月),2010(10):133-134.
6
张承承.
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变革的文学解析——西奥多·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妹妹》与《美国悲剧》[J]
.作家,2009,0(18):48-48.
7
董淑朵.
“红颜祸水”的文学艺术表现——以《国语》骊姬为例[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3(4):95-98.
被引量:1
8
温立新.
朱自清文学艺术特征与意蕴[J]
.语文建设,2016,0(10Z):25-26.
被引量:2
9
耿朝晖.
《高僧传》梦的梳理与文学解析[J]
.青海社会科学,2010(4):111-115.
10
马晓.
巫楚文化的全新演绎一对《神巫之爱》的文学解析[J]
.中国文房四宝,2013(7):57-57.
语文建设
2016年 第3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