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在仔猪建立健康肠道环境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原 张立伟(译) +2 位作者 张永英 姚雪强 杨慧(校) 《北方牧业》 2019年第5期27-27,共1页
益生菌含有活的微生物和孢子,如果给予足够的量,就会给宿主带来健康,如抑制病原体、改善消化功能以及调节免疫反应。益生菌被认为是用于仔猪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GP)的重要替代物,已被证明能在类似AGPs的水平上促进生长性能并减少病原体... 益生菌含有活的微生物和孢子,如果给予足够的量,就会给宿主带来健康,如抑制病原体、改善消化功能以及调节免疫反应。益生菌被认为是用于仔猪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GP)的重要替代物,已被证明能在类似AGPs的水平上促进生长性能并减少病原体在胃肠道的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微生物 免疫系统 乳酸菌 肠上皮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东海 王慧真 +6 位作者 姜婷婷 邓云贵 李想 张凯迪 刘彦威 刘娜 崔国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共6页
建立一种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肠炎、鼠伤寒、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针对沙门氏菌属特异性invA基因、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Sdf I序列、鼠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STM4497基因、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flhB基因设计引物,对引物浓度和反应条件... 建立一种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肠炎、鼠伤寒、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针对沙门氏菌属特异性invA基因、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Sdf I序列、鼠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STM4497基因、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flhB基因设计引物,对引物浓度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多重PCR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估。利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调查河北地区蛋种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流行现状。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快速、特异性鉴别肠炎、鼠伤寒、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最低检出限为100 CFU细菌和0.5 ng基因组DNA。沙门氏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肠炎沙门氏菌是河北地区蛋种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主要流行血清型。成功建立鉴别肠炎、鼠伤寒、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的多重PCR方法,对沙门氏菌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鸡白痢沙门氏菌 鸡伤寒沙门氏菌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马邯生 林婧 +2 位作者 马贵达 石玉祥 史瑞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119,共5页
旨在研究脂多糖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肉品质的影响,确定脂多糖作为免疫应激模型的最适使用剂量提供指导支持,为阐明免疫应激状态下动物生长代谢变化及从营养角度研发抗免疫应激药物奠定基础。将120只肉仔鸡随机分成4... 旨在研究脂多糖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肉品质的影响,确定脂多糖作为免疫应激模型的最适使用剂量提供指导支持,为阐明免疫应激状态下动物生长代谢变化及从营养角度研发抗免疫应激药物奠定基础。将120只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16、18、20日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腹腔注射100、500、1 000μg/kg体重的脂多糖,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试验期为42d,通过检测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肉色、pH、剪切力、失水率等指标,比较分析脂多糖不同注射剂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Ⅰ组、Ⅱ组、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乳酸菌数、双歧杆菌数、a*值、pH均显著降低(P<0.05),大肠埃希菌数、失水率均显著升高(P<0.05);Ⅱ组、Ⅲ组与Ⅰ组相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双歧杆菌数、pH均显著降低(P<0.05),大肠埃希菌数、失水率均显著提高(P<0.05);Ⅲ组与Ⅱ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失水率显著提高(P<0.05)。表明脂多糖应激能引起肉仔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发生改变,导致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下降,而且应激强度越大,负面效应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肉鸡 生长性能 肠道微生物菌群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姜婷婷 焦晓丽 +7 位作者 吴村 刘东海 马坤 蔡梦雷 娄路平 李夫宏 刘彦威 崔国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49,共6页
为调查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养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新型变异株流行现状,参考IBDV VP2蛋白高变区序列设计Taqman-MGB探针和引物,建立IBDV快速检测方法,利用其检测来自河北邯郸、江西宜春、重庆7家大型育雏场送检法氏囊病料,并对... 为调查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养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新型变异株流行现状,参考IBDV VP2蛋白高变区序列设计Taqman-MGB探针和引物,建立IBDV快速检测方法,利用其检测来自河北邯郸、江西宜春、重庆7家大型育雏场送检法氏囊病料,并对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测序和进化分析。成功建立了一种兼顾IBDV鉴定和测序分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在10^(1)~10^(8)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3),扩增效率良好(扩增效率为109%),对其他常见病毒无扩增,最低检测限为1.25×10^(1)拷贝/μL;利用该方法检测邯郸地区4家育雏场送检样品均为阳性,测序均为IBDV新型变异株,采用鸡胚自阳性样品中分离到3株IBDV(T2021与T2022、J2021);对分离株A节段测序发现,3株IBDV分离株均属国内新型变异株,与国内新型变异株SHG19氨基酸同源性为100%,核苷酸同源性为98.0%~98.6%,T2021与T2022、J2021分属两个进化分支。建立了一种IBDV快速检测方法,发现IBDV国内新型变异株在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荧光定量PCR 鉴定 新型变异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对猪的生理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原 周双(译) +1 位作者 张毅峰 马腾壑(校) 《北方牧业》 2019年第7期28-28,共1页
热应激严重影响猪生产周期内每个阶段的效率。猪对热应激特别敏感,因为猪缺乏功能性汗腺,且皮下有一层有效保温的脂肪组织。养猪业十分重视生产效率,猪的瘦肉率和繁殖效率迅速提高。热应激引起的经济负担主要是引起母猪繁殖性能差造成的... 热应激严重影响猪生产周期内每个阶段的效率。猪对热应激特别敏感,因为猪缺乏功能性汗腺,且皮下有一层有效保温的脂肪组织。养猪业十分重视生产效率,猪的瘦肉率和繁殖效率迅速提高。热应激引起的经济负担主要是引起母猪繁殖性能差造成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增高以及胴体价值降低也是一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采食量 猪生产 泌乳奶牛 胴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在疫苗辅助下可提高PEDV感染母猪的繁殖性能
6
作者 翰海银译 马腾壑 石玉样校 《北方牧业》 2018年第9期28-28,共1页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一种肠道疾病,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英国首先发生PED,随后迅速传播至欧洲其他国家以及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令人意外的是,出现在亚洲的PE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与之前报道的PEDV毒株不同...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一种肠道疾病,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英国首先发生PED,随后迅速传播至欧洲其他国家以及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令人意外的是,出现在亚洲的PE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与之前报道的PEDV毒株不同,其伤害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V 复合益生菌 繁殖性能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母猪 感染 疫苗 亚洲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噬菌体防控食源性沙门氏菌
7
作者 郭炳博 郝贺(译) +1 位作者 武亚南 石玉祥(校) 《北方牧业》 2021年第6期29-29,共1页
噬菌体是传统抗菌剂的天然替代品,食品工业已证明噬菌体控制细菌性病原体是有效的,导致不同种类噬菌体产品的开发。食品工业使用特定的噬菌体可防止产品腐烂和细菌性疾病的传播,最终保证食品尤其是动物源性食品生产、加工和处理的安全性... 噬菌体是传统抗菌剂的天然替代品,食品工业已证明噬菌体控制细菌性病原体是有效的,导致不同种类噬菌体产品的开发。食品工业使用特定的噬菌体可防止产品腐烂和细菌性疾病的传播,最终保证食品尤其是动物源性食品生产、加工和处理的安全性。1沙门氏菌沙门氏菌的一般特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兼性厌氧菌。自1855年西奥博尔德·史密斯首次从猪体上发现沙门氏菌以来,已经鉴定和报告的血清型约2600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杆菌 细菌性疾病 沙门氏菌 动物源性食品 血清型 兼性厌氧菌 噬菌体 博尔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绿原酸对陆上运输应激绵羊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肉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双 卓春柳(译) +1 位作者 朱阵 石博文(校) 《北方牧业》 2019年第13期28-28,共1页
1杜仲绿原酸杜仲是中药中常用的草本植物,在东亚地区被广泛应用。《中国药典》指出杜仲主要药用部位是杜仲皮和杜仲叶。杜仲叶中含有40多种化合物,包括木脂素、环烯醚萜、酚类、甾类、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绿原酸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1杜仲绿原酸杜仲是中药中常用的草本植物,在东亚地区被广泛应用。《中国药典》指出杜仲主要药用部位是杜仲皮和杜仲叶。杜仲叶中含有40多种化合物,包括木脂素、环烯醚萜、酚类、甾类、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绿原酸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由反式肉桂酸和奎宁酸酯化生成的酚类化合物。体外研究和大鼠及人体内研究均有报道:绿原酸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缓解作用 公路运输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能蔓延多远
9
作者 杜瞳彤(译) 郝贺(译) 吕欣泽(校) 《北方牧业》 2020年第1期28-28,共1页
几年前,非洲猪瘟还是一种被遗忘的疾病。研究人员认为,它仅是另一个国家需要解决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然而,近年来,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全球养猪业最具威胁性的流行病之一。非洲猪瘟是从家猪和野猪发现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这... 几年前,非洲猪瘟还是一种被遗忘的疾病。研究人员认为,它仅是另一个国家需要解决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然而,近年来,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全球养猪业最具威胁性的流行病之一。非洲猪瘟是从家猪和野猪发现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这种病毒性疾病起源于非洲南赤道地区的野猪,但有趣的是这些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野猪仍然无症状,这种病毒也会感染蜱,它是该病毒重要的传播媒介和自然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病毒性疾病 高度传染性 自然宿主 养猪业 流行病 另一个国家 野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非洲猪瘟传播的措施
10
作者 张立伟(译) 刘洋(译) +1 位作者 卓春柳(译) 朱阵(校) 《北方牧业》 2018年第19期28-28,共1页
非洲猪瘟不仅对非洲多数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在欧洲、南美洲、加勒比海以及高加索地区的爆发也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到目前为止,非洲猪瘟的流行途径从非洲的东部-拉丁美洲-澳洲-冲破澳亚板块-过俄罗斯-最后进... 非洲猪瘟不仅对非洲多数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在欧洲、南美洲、加勒比海以及高加索地区的爆发也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到目前为止,非洲猪瘟的流行途径从非洲的东部-拉丁美洲-澳洲-冲破澳亚板块-过俄罗斯-最后进入了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传播 社会影响 经济损失 加勒比海 拉丁美洲 养猪业 南美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