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癌持续性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小华 黄桂林 +2 位作者 张霓霓 易杰 姚礼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观察区域性持续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口腔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3例口腔癌患者经颞浅动脉逆行插管,微量注射泵持续动脉灌注卡铂、5-Fu。观察化疗前、后原发肿瘤灶和颈淋巴结大小,评估化疗后标本的病理学分级,记录化疗的主要... 目的:观察区域性持续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口腔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3例口腔癌患者经颞浅动脉逆行插管,微量注射泵持续动脉灌注卡铂、5-Fu。观察化疗前、后原发肿瘤灶和颈淋巴结大小,评估化疗后标本的病理学分级,记录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前3次化疗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8.49%、76.60%和84.62%;化疗后分级中,Ⅲ+Ⅳ级的百分比分别为:33.33%、61.90%和80.77%;部分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经颞浅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的完全缓解率高,且多次化疗的疗效优于单次化疗;有利于对原发灶的完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 持续动脉灌注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深叶良性肿瘤 被引量:19
2
作者 胡小华 黄桂林 +3 位作者 易杰 张霓霓 姚礼 张立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保存功能性外科在腮腺深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17例腮腺深叶良性肿瘤患者,其中位于深叶者12例,累及浅深2叶者5例,直径均≤3 cm。采用制备筋膜腺体瓣并预留出将要切除的肿瘤及周围腺体的方法,完整切除腮腺深叶及... 目的:探讨保存功能性外科在腮腺深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17例腮腺深叶良性肿瘤患者,其中位于深叶者12例,累及浅深2叶者5例,直径均≤3 cm。采用制备筋膜腺体瓣并预留出将要切除的肿瘤及周围腺体的方法,完整切除腮腺深叶及肿瘤同时保存腮腺浅叶功能。结果:全部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涎瘘,外形满意;暂时性面瘫发生2例(11.76%)。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面瘫基本消失。结论:应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深叶良性肿瘤能有效保存腺体功能,减少面部凹陷畸形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切除术 功能性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下颌下腺模型中涎腺干/祖细胞分离及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桂林 姜群 +3 位作者 王天果 潘光华 王春宇 张霓霓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分离主导管结扎后损伤的下颌下腺中涎腺干/祖细胞,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结扎SD大鼠下颌下腺主导管,获得损伤模型;机械及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腺体细胞,获得类上皮细胞集落;挑取集落后梯度稀释法纯化获得类上皮单克隆细胞(... 目的:分离主导管结扎后损伤的下颌下腺中涎腺干/祖细胞,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结扎SD大鼠下颌下腺主导管,获得损伤模型;机械及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腺体细胞,获得类上皮细胞集落;挑取集落后梯度稀释法纯化获得类上皮单克隆细胞(涎腺干/祖细胞,salivary gland progenitor cells,SGP);利用α6β1整合素、层粘蛋白、β1整合素、角蛋白19分别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SGP细胞α6β1整合素、层粘蛋白、β1整合素、角蛋白19抗体阳性。结论:主导管结扎后损伤的下颌下腺中能分离出具有组织干细胞特征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下颌下腺模型 涎腺干/祖细胞 分离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下颌下腺摘除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桂林 陈尚 +3 位作者 蒋练 满城 宋庆高 潘光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颌下区小切口摘除下颌下腺的改良手术方法。方法:在颌下区作30mm长的切口,对6例慢性下颌下腺炎的患者进行了腺体摘除术。术中保留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结果:手术时间40~80min,所有病例无面神经损伤,创口小。结论:改良小... 目的:探讨采用颌下区小切口摘除下颌下腺的改良手术方法。方法:在颌下区作30mm长的切口,对6例慢性下颌下腺炎的患者进行了腺体摘除术。术中保留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结果:手术时间40~80min,所有病例无面神经损伤,创口小。结论:改良小切口行下颌下腺摘除术切口短而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下颌下腺 口腔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唐岳鹏 黄桂林 +3 位作者 胡小华 张霓霓 易杰 姚礼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控下,经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然后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所有化疗泵插管都获成功。术中显影剂准确...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控下,经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然后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所有化疗泵插管都获成功。术中显影剂准确灌注入靶动脉;化疗前行亚甲蓝灌注,病变区域显色良好。化疗后8例患者的目标肿瘤病灶长径总和缩小率≥30%。结论: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进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定位准确、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灌注化疗 头颈部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裂缘骨膜牵张成骨不同阶段的组织学变化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庆高 邓金勇 +2 位作者 陈尚 黄桂林 蒋练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1-144,149,共5页
目的对腭裂裂隙缘的骨膜进行牵张,研究新骨形成的过程及规律,初步探讨骨膜牵张成骨方法修复腭裂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杂种幼犬8只制作腭裂动物模型,采用安置骨膜牵张器的方法对裂隙缘的一侧骨膜进行牵张,牵张力为(2.45±0.20)N。在... 目的对腭裂裂隙缘的骨膜进行牵张,研究新骨形成的过程及规律,初步探讨骨膜牵张成骨方法修复腭裂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杂种幼犬8只制作腭裂动物模型,采用安置骨膜牵张器的方法对裂隙缘的一侧骨膜进行牵张,牵张力为(2.45±0.20)N。在牵张器放置后20、30、40、60d各处死动物2只,未放置一侧为对照侧。结果裂隙缘骨膜受牵张后,新生成骨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而增多,大量沿牵张方向排列的胶原纤维组织在增生的成骨细胞作用下,钙化沉积成新骨,并逐渐改建成熟。结论新骨形成是沿牵张方向的膜内成骨方式完成的,在骨膜牵张器放置20d后牵张区已有新骨形成,随着牵张时间的延长,成骨量逐渐增加,40d时的成骨活动最活跃,至60d时新骨钙化程度较成熟,以骨改建和塑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骨膜牵张成骨 腭裂整复术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孕期锌摄入量与其子代腭裂发生关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芳 宋庆高 +1 位作者 王斌 陈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给予妊娠期C57BL/6母鼠不同剂量的微量元素锌,探讨母体锌含量与其子代腭裂畸形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锌对致腭裂环境因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将C57BL/6孕鼠随机分为Ⅰ和Ⅱ两大组,Ⅰ组为单纯锌干预组,即正常对照组、高锌组(a组)、低锌组(... 目的:给予妊娠期C57BL/6母鼠不同剂量的微量元素锌,探讨母体锌含量与其子代腭裂畸形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锌对致腭裂环境因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将C57BL/6孕鼠随机分为Ⅰ和Ⅱ两大组,Ⅰ组为单纯锌干预组,即正常对照组、高锌组(a组)、低锌组(b组),Ⅱ组为锌+外界因素干预组,即高温组(A组),高温+高锌组(A’组),内毒素组(B组),内毒素+高锌组(B’组),并给予相应干预,于胚胎18d处死孕鼠,观察胚胎腭裂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a、b、A、A’、B、B’组胎鼠腭裂发生率分别为3.13%、2.94%、27.27%、21.21%、5.02%、27.59%、6.06%。实验a组和对照组间胚胎腭裂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与实验b组间比较(P<0.05);实验A’、B’组胎鼠的腭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A和A’组间以及实验B和B’组间胎鼠腭裂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体血清锌含量与子代腭裂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血清中锌的含量过低易致腭裂的发生,在相同的致畸条件下,通过饮食摄入足量的微量元素锌可以对腭裂畸形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腭裂 微量元素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室共培养中人羊膜上皮细胞诱导分化为腺泡细胞样细胞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霓霓 黄桂林 +3 位作者 王军胜 宋庆高 赵玉洁 王钰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目的:研究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体外诱导分化为唾液腺腺泡细胞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分离hAECs并体外培养、鉴定。与8 d龄SD大鼠下颌下腺细胞(SMGCs)在双室共培养系统中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检测α-淀粉酶及... 目的:研究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体外诱导分化为唾液腺腺泡细胞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分离hAECs并体外培养、鉴定。与8 d龄SD大鼠下颌下腺细胞(SMGCs)在双室共培养系统中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检测α-淀粉酶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双室共培养1、2周,hAECs中α-淀粉酶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共培养前的3.38倍及6.6倍。结论:hAECs具有向唾液腺腺泡细胞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分化 人羊膜上皮细胞 腺泡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Witness摄影测量系统在颌面部应用的可信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蒋程程 宋庆高 +2 位作者 何苇 陈尚 洪滔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头部模型面部的测量分析,来研究i Witness摄影测量系统在颌面部应用的精确性与准确性。方法利用i Witness摄影测量系统重复获取头部模型标志点的三维坐标值,来评估在不同状态下系统应用的精确性。通过计算模型三维测量的线性... 目的通过对头部模型面部的测量分析,来研究i Witness摄影测量系统在颌面部应用的精确性与准确性。方法利用i Witness摄影测量系统重复获取头部模型标志点的三维坐标值,来评估在不同状态下系统应用的精确性。通过计算模型三维测量的线性距离值与真实距离值之间的差异及分布情况来检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与偏倚性。结果在非缩放状态与缩放状态下操作误差分别为0.20 mm和0.09 mm,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摄像误差为0.283 mm,与同一组图像的测量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次校正的误差为0.251 mm,与仅作一次校正的摄像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距离测量差异集中于±0.4 mm之间,准确性较高,无偏倚。结论 i Witness摄影测量系统在颌面部的标志点定位与点距测量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应用于面部形态的评估与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测量学 摄影测量学 准确性 精确性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黏附性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其抗龋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向晓波 周艳萌 +1 位作者 冯琳颖 董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2-945,共4页
目的观察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黏附性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以探讨其能否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相关龋病。方法运用微孔板法复制白色念珠菌体外黏附及生物膜模型,采用XTT〔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2H-tetrazolium-5-carboxan... 目的观察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黏附性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以探讨其能否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相关龋病。方法运用微孔板法复制白色念珠菌体外黏附及生物膜模型,采用XTT〔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2H-tetrazolium-5-carboxanilide〕减低法评价不同浓度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黏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黏附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62.5 mg/L和125 mg/L厚朴酚可以显著的抑制白色念珠菌的黏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所选5个浓度的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125 mg/L厚朴酚对生物膜的抑制率达到66.32%。结论厚朴酚可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的黏附而有效降低其致病性,并对已形成的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其作为抗龋药物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白色念珠菌 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染对伴炎症兔颊VX2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HLA-DR和CD8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林 张霓霓 +3 位作者 黄桂林 胡小华 易杰 姚礼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抗感染对伴炎症兔颊VX2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s)表面分子HLA-DR和CD86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接种VX2瘤粒、形成机械创伤、饮用高糖黏性牛奶的方式,建立兔颊VX2鳞癌炎症模型。实验分为4组。A组(12只):颊癌伴炎症模... 目的探讨抗感染对伴炎症兔颊VX2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s)表面分子HLA-DR和CD86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接种VX2瘤粒、形成机械创伤、饮用高糖黏性牛奶的方式,建立兔颊VX2鳞癌炎症模型。实验分为4组。A组(12只):颊癌伴炎症模型兔,连续3 d普鲁卡因青霉素肌注和替硝唑片灌胃。B组(12只):颊癌伴炎症模型兔,连续3 d生理盐水肌注和阿司匹林灌胃。C组(12只):颊癌伴炎症模型兔,伴有局部炎症的兔颊癌,连续3 d生理盐水肌注和灌胃。D组(10只):单纯颊癌模型兔,连续3 d生理盐水灌胃和肌注。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兔,收集肿瘤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中DCs表面分子HLA-DR和CD86的表达。结果 HLADR单独表达率、HLA-DR和CD86同时表达率均为A组>D组>B组>C组,CD86单独表达率为A组>D组>B组及C组(P<0.05)。结论抗感染治疗能明显提高伴炎症的兔颊癌组织中DCs表面分子HLA-DR和CD86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鳞状细胞癌 炎症 抗生素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成肌细胞冻存复苏后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桂林 李龙江 +2 位作者 李华林 李学英 谢文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探讨成肌细胞冷冻复苏后 ,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将原代、2、4、6代成肌细胞液氮冻存 ,4周后复苏并进行体外培养 ,并与未冻存的相应各代次传代成肌细胞进行体外增殖特征比较 ;同时对传代和复苏成肌细胞的第 2代细胞... 目的 :探讨成肌细胞冷冻复苏后 ,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将原代、2、4、6代成肌细胞液氮冻存 ,4周后复苏并进行体外培养 ,并与未冻存的相应各代次传代成肌细胞进行体外增殖特征比较 ;同时对传代和复苏成肌细胞的第 2代细胞融合率进行了观察。结果 :复苏后成肌细胞倍增时间、平顶期较对照组长 ;但成肌细胞形态、特性未见明显变化 ;复苏后成肌细胞融合率与传代细胞一致。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成肌细胞 冷冻保存 体外培养 生物学特征 组织工程 种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涛 李三华 宋庆高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0-314,共5页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of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NSCL/P)是新生儿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出生缺陷之一,与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有关。叶酸缺乏、代谢紊乱及介导其代谢的关键酶基因的多态性可能是导致NSCL/P的重要因素...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of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NSCL/P)是新生儿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出生缺陷之一,与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有关。叶酸缺乏、代谢紊乱及介导其代谢的关键酶基因的多态性可能是导致NSCL/P的重要因素,母体孕期摄入叶酸可降低NSCL/P的患病风险。本文就叶酸代谢及介导其代谢的关键酶基因的多态性与NSCL/P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叶酸代谢 关键酶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 Fu经不同给药途径持续灌注后舌及下颌下淋巴结内浓度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易杰 黄桂林 +3 位作者 乔薪瑾 张霓霓 姚礼 胡晓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比较舌动脉及股静脉持续灌注5-氟尿嘧啶(5-Fu)后,不同时间点舌及区域淋巴结组织、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方法:16只健康家犬称重后随机分为A组(舌动脉给药)和B组(股静脉给药),2组均持续24 h灌注5-Fu。在6、12、18、24 h分别切取灌注侧... 目的:比较舌动脉及股静脉持续灌注5-氟尿嘧啶(5-Fu)后,不同时间点舌及区域淋巴结组织、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方法:16只健康家犬称重后随机分为A组(舌动脉给药)和B组(股静脉给药),2组均持续24 h灌注5-Fu。在6、12、18、24 h分别切取灌注侧舌体及下颌下淋巴结;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对侧股静脉血浆样品。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r-HPLC)组织样品及血浆中的5-Fu含量。结果:在各时间点,A组置泵侧舌体及下颌下淋巴结内药物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1)。给药2 h后B组血浆浓度均高于A组(P<0.05)。结论:5-Fu舌动脉持续灌注后,同侧下颌下淋巴结及舌组织中浓度明显高于全身灌注,血浆药物浓度低于全身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舌动脉持续灌注 舌及下颌下淋巴结 药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原代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桂林 李龙江 +1 位作者 李学英 李华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研究SD大鼠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征,为组织工程化涎腺样组织的体外构建提供有功能的种子细胞。方法:获取新生SD大鼠幼崽颌下腺组织,经酶消化后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电镜下行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绘制生长曲线,... 目的:研究SD大鼠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征,为组织工程化涎腺样组织的体外构建提供有功能的种子细胞。方法:获取新生SD大鼠幼崽颌下腺组织,经酶消化后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电镜下行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绘制生长曲线,对涎腺细胞的生物特征进行评价。结果:体外培养的颌下腺细胞CK(anti-cy-tokeratin)及淀粉酶染色阳性,体外增殖活跃。结论:体外培养的颌下腺细胞增殖活跃,保持了腺细胞的生物特征,可作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研究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细胞 体外培养 增殖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周炎的发生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苇 谢文扬 刘夏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的位置与冠周炎发生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34例患者的450颗下颌第三磨牙为研究对象。将450颗下颌第三磨牙分为冠周炎组(Ⅰ组)和无冠周炎组(Ⅱ组),分别记录两组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类型、磨牙后垫高度和倾斜度、冠周盲...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的位置与冠周炎发生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34例患者的450颗下颌第三磨牙为研究对象。将450颗下颌第三磨牙分为冠周炎组(Ⅰ组)和无冠周炎组(Ⅱ组),分别记录两组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类型、磨牙后垫高度和倾斜度、冠周盲袋深度及龈瓣大小,并将两组牙的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周炎组下颌第三磨牙与无冠周炎组下颌第三磨牙比较,前者磨牙后垫更高、倾斜度更大、盲袋更深、龈瓣面积更大;而两组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类型比较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周存在深盲袋、大龈瓣,高而倾斜的磨牙后垫是下颌第三磨牙高发冠周炎的危险因素,此类下颌第三磨牙可行预防性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冠周炎 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纤维性强直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华林 谢文扬 +1 位作者 徐锋 徐宇红 《口腔医学纵横》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 :总结颞下颌关节纤维性强直保守治疗的经验。方法 :选择适当的颞下颌关节纤维性强直的病例共 11例 ,在全麻下 ,使用一定强度的外力使纤维性粘连撕裂松解。结果 :11例颞下颌关节纤维性强直全部治疗成功 ,治疗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 目的 :总结颞下颌关节纤维性强直保守治疗的经验。方法 :选择适当的颞下颌关节纤维性强直的病例共 11例 ,在全麻下 ,使用一定强度的外力使纤维性粘连撕裂松解。结果 :11例颞下颌关节纤维性强直全部治疗成功 ,治疗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纤维性强直 ,较手术方法有许多优越性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 ,有待进一步探索、解决。适应证的选择恰当 ,并能坚持有效的张口训练 ,是保守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强直 纤维性强直 保守治疗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对体外培养小鼠腭胚突融合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尚 牟禄瑞 +2 位作者 王芳 蒋程程 宋庆高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225-1227,123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锌对体外培养小鼠腭胚突腭融合的影响以及锌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胎鼠腭裂的拮抗作用,探讨锌在腭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预防或减少腭裂的发生提供理论及实验基础。方法:获取胚胎13dC57BL/6N胎鼠腭突进行体外培养,分为...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锌对体外培养小鼠腭胚突腭融合的影响以及锌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胎鼠腭裂的拮抗作用,探讨锌在腭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预防或减少腭裂的发生提供理论及实验基础。方法:获取胚胎13dC57BL/6N胎鼠腭突进行体外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低锌组、中锌组、高锌组、全反式维甲酸组及全反式维甲酸+中锌组,培养基中分别含锌离子0μmol/L、50μmol/L、75μmol/L、95μmol/L、全反式维甲酸10μmol/L及全反式维甲酸10μmol/L+锌离子75μmol/L,分别培养48h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计数腭板融合数。结果:空白对照组、低锌组、中锌组、高锌组、全反式维甲酸组及全反式维甲酸+中锌组腭板融合率分别为27.8%、53.9%、85%、32%、0%和6.7%,各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空白对照组、低锌组和高锌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而中锌组腭板融合率与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组及全反式维甲酸+中锌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锌浓度达75μmol/L时能有效地促进腭突融合,但锌在预防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腭裂发生的过程中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锌 腭裂 全反式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外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切除下颌骨良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满城 黄桂林 +3 位作者 蒋练 宋庆高 陈尚 胡小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9-420,共2页
关键词 下颌骨良性肿瘤 切除修复 临床应用 口内切口 小切口 联合 口外 口腔颌面外科 永久性面瘫 常规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鼠锌摄入与外界不良因素共同作用对子代腭裂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庆高 陈尚 +1 位作者 王芳 王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孕鼠缺锌等不良因素对子代腭裂畸形发生的影响和锌在腭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将42只C57BL/6 E0孕鼠按不同处理因素分为对照组、高温常锌组(A组)、高温高锌组(B组),高温低锌组(C组),内毒素常锌组(a组),内毒素高锌组(b组)、内毒素... 目的:探讨孕鼠缺锌等不良因素对子代腭裂畸形发生的影响和锌在腭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将42只C57BL/6 E0孕鼠按不同处理因素分为对照组、高温常锌组(A组)、高温高锌组(B组),高温低锌组(C组),内毒素常锌组(a组),内毒素高锌组(b组)、内毒素低锌组(c组)(n=6),高温为42.5℃水浴,9 min/次,1次/6 h。常锌饲料含锌30 mg/kg,高锌饲料100 mg/kg,低锌饲料5 mg/kg。内毒素为大肠杆菌脂多糖0.5μg/g,皮下注射。于胚胎18 d处死孕鼠,观察胎鼠腭裂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A、B、C、a、b、c组胎鼠腭裂发生率分别为3.03%、24.13%、3.45%、36.67%、26.67%、5.71%、38.71%。对照组与B或b组比较,P>0.05,与其余试验组比较,P<0.05;实验B组与A或C组比较,P<0.05,实验b组与a或c组比较,P<0.05。结论:母体血清锌含量与子代腭裂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锌可以减少子代在不良刺激因素下的腭裂发生,但低锌与高温和内毒素不良因素的致子代腭裂畸形作用并无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腭裂 微量元素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