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易感因素研究进展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帅 李佳 +2 位作者 孙晓宇 李光晨 翟景波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对公共卫生领域构成了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对婴幼儿群体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婴儿期是人类生命中最为脆弱的阶段之一,RSV感染是导致婴儿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全面...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对公共卫生领域构成了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对婴幼儿群体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婴儿期是人类生命中最为脆弱的阶段之一,RSV感染是导致婴儿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全面梳理了RSV与婴幼儿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回顾了RSV的基本特征,深入探讨了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和生理结构等特点,解释了婴幼儿相对易感染RSV的原因,详细剖析了RSV感染对婴幼儿呼吸系统的影响,对当前的预防与干预策略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更有效地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支持,为未来研究和应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 肺炎 易感性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疫苗和药物:癌症免疫治疗的新宠儿 被引量:1
2
作者 未志盟 党生 +2 位作者 李光晨 高兰柱 翟景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15-2132,共18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mRNA疫苗成功研制,使得mRNA疫苗和药物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一个有前途的平台。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具有高效、安全、开发快速和经济成本低等优势。研究人员对mRNA疫苗的组成成分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mRNA疫苗成功研制,使得mRNA疫苗和药物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一个有前途的平台。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具有高效、安全、开发快速和经济成本低等优势。研究人员对mRNA疫苗的组成成分和递送载体进行了系统性优化,克服了其稳定性差、具有固有免疫原性和体内递送效率低等问题,使COVID-19 mRNA疫苗获批临床应用。尽管还没有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获批临床应用,但是编码肿瘤抗原、治疗性抗体、细胞因子、肿瘤抑制因子、溶瘤病毒、CRISPR-Cas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受体(TCR)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已经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疗效,并且有一些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同时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与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在临床试验中已取得显著有效的成果。本文对mRNA疫苗和药物的免疫机制、分类、修饰方法、递送系统、多种癌症疫苗和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和该领域当前挑战以及未来前景进行了综述,并期待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尽快的应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 免疫机制 分类 修饰方法 递送系统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金瑞 张世斌 +3 位作者 边新渠 卢诚震 柳忠生 郭新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17-619,共3页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B)组88名患者;单用拉米夫定(C)组89名患者。对照分析各组治疗12、24、36、48周时以及随访第72周时,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7%和31.59%,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用干扰素α-2b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血清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分别为30.29%和29.27%,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6.74%和5.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即可获得较高的HBVDNA检测下限率,伴随治疗时间越长,单用拉米夫定的患者48周耐药率12.21%,而联合用药组仅为3.23%;(5)干扰素治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减少现象,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不良事件,入组患者均完成疗程。结论三组不同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抗HBV疗效。但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或拉米夫定的疗效高。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患者能获得较高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还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液感染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曲芬 宋春洁 +7 位作者 鲍春梅 崔恩博 陈素明 张鞠玲 王欢 张成龙 孙强正 毛远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监测引起血液感染的腹泻病原菌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302医院2000-2010年分离自肝硬化患者血液的腹泻病原菌,分析其组成及耐药性。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BACT/ALERT3D)进行培养,阳性标本用全自... 目的监测引起血液感染的腹泻病原菌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302医院2000-2010年分离自肝硬化患者血液的腹泻病原菌,分析其组成及耐药性。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BACT/ALERT3D)进行培养,阳性标本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鉴定,并进一步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0-2010年血液培养阳性的肠道病原菌其140株,分离自140例患者,男性117例,占83.5%,40~60岁为发病高峰,占55.7%。引起血液感染的肠道病原菌以气单胞菌属居首位(75.71%),其次是沙门菌属(14.29%)、弧菌属(9.29%)和耶尔森菌属(0.71%)。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气单胞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沙门菌属,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则显著低于沙门菌属(P〈0.01)。气单胞菌属和沙门菌属存在多重耐药。弧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结论多种腹泻病原菌可引起血液感染,且耐药程度不同,应引起临床关注并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传病原体 腹泻 抗药性 细菌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医“粘”性脑刺痛发热证期转化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额尔敦朝鲁 杨玉秋 +3 位作者 巴图德力根 刘胡木吉乐吐 韩志强 霍万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507-2509,共3页
目的:探讨蒙医"粘"性脑刺痛未熟热期转化成熟热期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肠埃希菌小脑延髓池注射法造模。在造模前、造模后1.5h、8h分别采集脑脊液和外周血,测脑脊液和外周血白细胞数、IL-1、IL-6、TNF-α与外周血C... 目的:探讨蒙医"粘"性脑刺痛未熟热期转化成熟热期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肠埃希菌小脑延髓池注射法造模。在造模前、造模后1.5h、8h分别采集脑脊液和外周血,测脑脊液和外周血白细胞数、IL-1、IL-6、TNF-α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造模后体温开始上升,约2h达高峰,高热持续约7~9h后体温开始逐渐下降。与空白组和造模前比较,模型组未熟热期、成熟热期脑脊液白细胞数、IL-1、IL-6、TNF-α,外周血IL-1、TNF-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熟热期比较,模型组成熟热期脑脊液白细胞数、TNF-α与外周血CRP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型组发热过程和症状符合蒙医未熟热期和成熟热期的演变过程。蒙医"粘"性脑刺痛未熟热期转化成熟热期证的病机变化与相关的炎性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脑刺痛病 未熟热 成熟热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酒精性肝炎的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焦洪波 佟静 王炳元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重症酒精性肝炎(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SAH)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在长期滥用酒精的基础上,短期内(一般为2周内)大量酗酒后出现黄疸和凝血功能异常,可以出现在酒精相关性肝病的任何阶段,多数发生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治疗不... 重症酒精性肝炎(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SAH)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在长期滥用酒精的基础上,短期内(一般为2周内)大量酗酒后出现黄疸和凝血功能异常,可以出现在酒精相关性肝病的任何阶段,多数发生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治疗不及时易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戒酒和良好的营养支持是SAH管理的核心原则,皮质类固醇是治疗SAH的唯一有效药物,但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议。Maddrey判别函数(Maddrey discriminant function,MDF)是最早也是最简单有效的SAH评分系统,MDF评分≥32分定义为SAH,也是应用皮质类固醇的依据;MDF评分≥55分,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MDF评分<54分,应用皮质类固醇可能是安全的,治疗4~7d时进行Lille评分,如Lille评分<0.45分,则可预测皮质类固醇的良好反应,建议泼尼松龙治疗持续4周,Lille评分≥0.45分可立即停药。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预防感染、消化道出血、精神症状、钠水潴留及骨质疏松等。N-乙酰半胱氨酸或美他多辛与皮质类固醇合用,能够提高短期生存率,合用己酮可可碱似乎不能获益。开发和测试SAH新疗法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早期肝移植作为对皮质类固醇无反应的SAH患者的挽救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酒精性肝炎 皮质类固醇 N-乙酰半胱氨酸 美他多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标本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程丽平 张晓岩 沙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34-839,共6页
目的 探讨痰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疑诊为NTM肺病的患者334例,分别取痰液行PCR-反向斑点杂交法... 目的 探讨痰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疑诊为NTM肺病的患者334例,分别取痰液行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检测及分枝杆菌传统培养法[对硝基苯甲酸(PNB)、噻吩-2-羧酸肼(TCH)培养基生长试验]检测,最终确诊为NTM肺病患者218例(NTM肺病组)、结核病患者42例(结核病组)、其他肺部疾病患者74例(研究中予以排除)。以最终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对痰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诊断临床疑诊NTM肺病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 疑诊NTM肺病的334例患者中,培养法分枝杆菌检出率为67.66%(226/334),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分枝杆菌检出率为64.67%(216/334),两种方法分枝杆菌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231)。确诊的218例NTM肺病患者中,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出NTM的敏感度为82.57%(180/218),阳性预测值为98.36%(180/183);培养法检出NTM的敏感度为87.61%(191/218),阳性预测值为100.00%(191/191);两种方法检出NTM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P=0.169)。以42例结核病组患者作为对照,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的特异度为78.57%(33/42),诊断结核病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0%(33/33);培养法的特异度为83.33%(35/42),诊断结核病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0%(35/35);两种检测方法特异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391)。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在两组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为83.08%(216/260),培养法在两组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为86.92%(226/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P=0.134)。 结论 以胸部CT检查为诊断基础的疑似NTM肺病患者中,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行痰液NTM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临床的快速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结核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多重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维国 徐海敏 宋晓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耳葡萄球菌 溶血葡萄球菌 混合感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与免疫耐受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卫平 韩白乙拉 +1 位作者 程云 王慧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7-199,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EAG HBV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被引量:2
10
作者 闵颖 佟静 王炳元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2期12-17,共6页
酒精性肝炎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肝病,常常发生于酒精性肝硬化背景下,与短期和长期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特别是合并重症急性酒精性肝炎时。重症急性酒精性肝炎是一种与过量饮酒相关的独特临床综合征。过量饮酒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构成改... 酒精性肝炎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肝病,常常发生于酒精性肝硬化背景下,与短期和长期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特别是合并重症急性酒精性肝炎时。重症急性酒精性肝炎是一种与过量饮酒相关的独特临床综合征。过量饮酒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构成改变及肠道通透性增加,形成酒精性肝炎的中心介质肠源性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酒精及其代谢物通过线粒体损伤和内质网应激诱导活性氧的产生和肝细胞损伤。肝细胞损伤激活凋亡和坏死途径并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放大并持续炎症反应。DAMP和PAMP在肝脏中的累积,触发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并通过免疫介导的凋亡和坏死转变为肝细胞非凋亡性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焦亡),细胞焦亡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原性,诱导发生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与此同时,为了抵消过度的SIRS,机体逐渐产生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试图从过度炎症状态中拯救体内平衡,结果导致重要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细胞的衰竭和功能障碍,发生功能性免疫细胞瘫痪,从而增加感染风险。SIRS和CARS并行发展,以及诱发的脓毒症,最终导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和肝外器官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慢加急性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