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1日云南省迪庆州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湿度场特征、垂直速度、流场特征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青藏高压前部的西...本文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1日云南省迪庆州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湿度场特征、垂直速度、流场特征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青藏高压前部的西北气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东暖湿气流在迪庆州西部交汇,加之700 h Pa切变线的作用,从而造成迪庆州这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此外,较强的水汽输送、垂直速度场的负值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形成的抽吸作用,有利于强降水增强。展开更多
利用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 Down Spectroscopy,CRDS)技术自组装的大气CO2在线观测系统,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在云南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对大气CO2进行了初步观测.该站春、夏、秋、冬季CO2平均本底浓度分别为394.78×10-6(...利用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 Down Spectroscopy,CRDS)技术自组装的大气CO2在线观测系统,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在云南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对大气CO2进行了初步观测.该站春、夏、秋、冬季CO2平均本底浓度分别为394.78×10-6(物质的量之比,下同)、386.82×10-6、386.46×10-6和390.74×10-6.全年浓度在4—5月最高,7月份最低,全年月均值振幅约12.22×10-6.四季浓度日平均高值出现在上午7∶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4∶00—17∶00.日变化振幅在冬季最小,夏季最大,分别为1.51×10-6和21.82×10-6.四季西南来向的地面风对CO2浓度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通过四季每日整点后向轨迹聚类计算,结合浓度资料分析发现,该站春、夏、秋季来自于西南方向的气团降低了观测的CO2浓度,而在冬季未起到明显的降低作用,主要因该站局地植被生态系统排放减少所致.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1日云南省迪庆州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湿度场特征、垂直速度、流场特征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青藏高压前部的西北气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东暖湿气流在迪庆州西部交汇,加之700 h Pa切变线的作用,从而造成迪庆州这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此外,较强的水汽输送、垂直速度场的负值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形成的抽吸作用,有利于强降水增强。
文摘利用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 Down Spectroscopy,CRDS)技术自组装的大气CO2在线观测系统,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在云南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对大气CO2进行了初步观测.该站春、夏、秋、冬季CO2平均本底浓度分别为394.78×10-6(物质的量之比,下同)、386.82×10-6、386.46×10-6和390.74×10-6.全年浓度在4—5月最高,7月份最低,全年月均值振幅约12.22×10-6.四季浓度日平均高值出现在上午7∶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4∶00—17∶00.日变化振幅在冬季最小,夏季最大,分别为1.51×10-6和21.82×10-6.四季西南来向的地面风对CO2浓度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通过四季每日整点后向轨迹聚类计算,结合浓度资料分析发现,该站春、夏、秋季来自于西南方向的气团降低了观测的CO2浓度,而在冬季未起到明显的降低作用,主要因该站局地植被生态系统排放减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