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迪庆州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段志方 此永芝玛 +2 位作者 杨迎花 赵进 冯国兵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6期145-149,151,共6页
为了更准确地全面分析迪庆州的降水分布情况,为规划和部署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06—2015年迪庆州夏季(6—8月)逐小时降水资料,按照现行降水强弱分级业务标准对不同时间尺度降水进行(强弱)分级判识,获取不同时间尺度下降... 为了更准确地全面分析迪庆州的降水分布情况,为规划和部署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06—2015年迪庆州夏季(6—8月)逐小时降水资料,按照现行降水强弱分级业务标准对不同时间尺度降水进行(强弱)分级判识,获取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分级降水强弱资料集,并通过ArcGIS绘制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分布不均 地形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庆州2012年8月1日强降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2
作者 七秀天 肖建全 王自英 《江西农业》 2017年第13期58-60,共3页
本文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1日云南省迪庆州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湿度场特征、垂直速度、流场特征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青藏高压前部的西... 本文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1日云南省迪庆州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湿度场特征、垂直速度、流场特征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青藏高压前部的西北气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东暖湿气流在迪庆州西部交汇,加之700 h Pa切变线的作用,从而造成迪庆州这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此外,较强的水汽输送、垂直速度场的负值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形成的抽吸作用,有利于强降水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天气 两高辐合 切变线 迪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庆州2007年7月20—21日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3
作者 七秀天 肖建全 王自英 《河南农业》 2017年第20期36-39,共4页
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特征、卫星云图等对2007年7月20—21日发生在云南省迪庆州的较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 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特征、卫星云图等对2007年7月20—21日发生在云南省迪庆州的较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两高辐合是迪庆州这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环流形势,青藏高压东侧的冷空气及副热带高压西侧暖湿空气在迪庆州上空汇合,不稳定大气中上升运动强烈发展,为强降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较强的水汽输送、垂直速度场的负值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形成的抽吸作用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有利于强降水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强降水 两高辐合 个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庆州冬春天气要素预报的指标和方法分析
4
作者 李永千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6期200-201,共2页
根据1980-2014年迪庆州主要降水天气过分析,结合迪庆州特殊地形,统计了影响天气系统。
关键词 天气系统 预报指标 迪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监测网建设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此永芝玛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244-245,250,共3页
结合迪庆州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实际情况,首先概述了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意义,分析了迪庆州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迪庆州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最后提出应从加强部门联动机制、构建四级服务网络,提升特... 结合迪庆州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实际情况,首先概述了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意义,分析了迪庆州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迪庆州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最后提出应从加强部门联动机制、构建四级服务网络,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以及拓宽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3个方面来加快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监测网建设,以期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确保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特色农业 气象服务 监测网 建议 云南迪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和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段许琴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2期94-94,96,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气象研究也更加精准,而对于基层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与管理,也提出了相对更为严格的要求。基于此,分析当前基层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此提出有关强化措施。
关键词 基层气象台 气象仪器 维护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春季冰雹、大风天气的中尺度扰动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英 舒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6-19,共4页
应用 Barnus带通滤波方法 ,对 1 997年春季两次发生在滇南的冰雹、大风天气进行滤波分析。结果表明 :冰雹大风发生前 ,昆明准静止锋附近低层有中尺度的扰动波列通过 。
关键词 冰雹 大风 中尺度扰动 云南 春季 滤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格里拉本底站大气CO_2浓度及变化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邹 方双喜 +3 位作者 和春荣 杨禄麟 张万诚 周凌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96-2001,共6页
利用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 Down Spectroscopy,CRDS)技术自组装的大气CO2在线观测系统,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在云南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对大气CO2进行了初步观测.该站春、夏、秋、冬季CO2平均本底浓度分别为394.78×10-6(... 利用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 Down Spectroscopy,CRDS)技术自组装的大气CO2在线观测系统,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在云南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对大气CO2进行了初步观测.该站春、夏、秋、冬季CO2平均本底浓度分别为394.78×10-6(物质的量之比,下同)、386.82×10-6、386.46×10-6和390.74×10-6.全年浓度在4—5月最高,7月份最低,全年月均值振幅约12.22×10-6.四季浓度日平均高值出现在上午7∶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4∶00—17∶00.日变化振幅在冬季最小,夏季最大,分别为1.51×10-6和21.82×10-6.四季西南来向的地面风对CO2浓度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通过四季每日整点后向轨迹聚类计算,结合浓度资料分析发现,该站春、夏、秋季来自于西南方向的气团降低了观测的CO2浓度,而在冬季未起到明显的降低作用,主要因该站局地植被生态系统排放减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底站 CO2 浓度 地面风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精细化冰雹灾害危险性区划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尹丽云 梅寒 +3 位作者 张腾飞 刘雪涛 金文杰 许彦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05,共7页
利用2009—2021年云南省966个人工防雹作业点和125个气象站的冰雹记录,基于1:250000 ASTER GDEM 30 s分辨率数字高程,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非线性回归统计等方法,研究了云南冰雹频数与海拔高度、地形坡度、坡向、地形切割深度和经纬度... 利用2009—2021年云南省966个人工防雹作业点和125个气象站的冰雹记录,基于1:250000 ASTER GDEM 30 s分辨率数字高程,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非线性回归统计等方法,研究了云南冰雹频数与海拔高度、地形坡度、坡向、地形切割深度和经纬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云南冰雹活动的主要地形因子,冰雹主要出现在1800~2200 m、坡度<10°、地形切割深度<10 m、地势平缓的丘陵和盆地,坡向在强对流活动中的作用随季节发生变化,哀牢山西部的S-W坡向、哀牢山以东的N-E坡向对冰雹频数影响较为显著,经度差异是导致云南出现冰雹灾害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利用海拔高度、地形坡度、坡向、地形切割深度和经度作为影响因子,通过高斯函数拟合建立云南冰雹频数与多个地形因子的非线性回归方程,根据层次分析法和权重判别模型,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建立云南冰雹灾害危险性评估方程,形成云南冰雹危险区划图并开展云南冰雹危险性评估,得出云南中部、东部和西部烤烟主要种植区为冰雹高危险区域。云南冰雹危险性区划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种植产业结构调整、人工防雹作业点布局规划和冰雹风险区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灾害 危险性区划 数字地形 非线性回归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地面测报管理工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此永芝玛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4期194-194,共1页
我国是一个气象大国,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地面测报的综合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地面测报工作的质量实施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地面测报 管理工作 质量 问题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西县5月一次连续强降雨天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雪梅 王自英 《南方农业》 2017年第9期109-110,共2页
利用MICAPS平台提供的各种产品详细分析2009年5月29—31日连续强降雨天气,得出这次强降雨天气主要是南支低压槽东移,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汇合,在滇缅一带产生较强的对流不稳定天气,而维西县又处于... 利用MICAPS平台提供的各种产品详细分析2009年5月29—31日连续强降雨天气,得出这次强降雨天气主要是南支低压槽东移,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汇合,在滇缅一带产生较强的对流不稳定天气,而维西县又处于西南气流的迎风坡上,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维西县境内的降水得到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形势 水汽 能量 卫星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达措国家公园近几年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迎花 段志方 +3 位作者 翁姆 方志芸 斯楠培初 龙志彬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2期33-34,40,共3页
利用普达措国家公园2014—2020年逐日观测数据,分析了其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候特征,根据《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温湿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等指标,建立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对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获... 利用普达措国家公园2014—2020年逐日观测数据,分析了其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候特征,根据《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温湿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等指标,建立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对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获得了其旅游气候特点和适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温湿指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 普达措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