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视野下乡村题材电视剧的影像表达及传播价值
被引量:
2
1
作者
任静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09-112,共4页
影视艺术是记录历史、诠释时代的鲜活工具,以影视艺术生动展现乡村振兴征程,既是新时代赋予影视行业的庄重使命,亦是影视创作者响应国家政策与社会发展的文化自觉。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影视剧,从整体上看,这些作品取得...
影视艺术是记录历史、诠释时代的鲜活工具,以影视艺术生动展现乡村振兴征程,既是新时代赋予影视行业的庄重使命,亦是影视创作者响应国家政策与社会发展的文化自觉。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影视剧,从整体上看,这些作品取得了高品质与高口碑的双向良好效果。乡村题材电视剧积极回应时代呼唤,以视听语言萃取脱贫攻坚真实风貌、以影像叙事吹响乡村振兴先锋号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乡村题材电视剧
影视行业
乡村振兴
传播价值
影像表达
视听语言
影像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身体与道德:高校生态人格塑造的离身认知与具身转向
2
作者
陈娜燕
柏振平
王永智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6,共5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以人格的生态化推进为先导,生态人格是应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对人类文明生态转向的积极回应。大学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具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人格。当下高校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以人格的生态化推进为先导,生态人格是应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对人类文明生态转向的积极回应。大学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具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人格。当下高校生态人格塑造存在虚假需要与真实需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外部环境与内在秩序、知善能力与行善意向等一系列矛盾,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知观念和离身方式。以具身认知修正离身认知所表现出来的机械唯物主义弊端,需要重视认知主体与场域在认知产生中的作用,打造“心理场”“教育场”“文化场”“实践场”等育人场,织补新时代大学生人格的生态缺失,促进个体人格发展的完满,从而成长为新时代生态型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格
知行结合
离身认知
具身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策略--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3
作者
郭惠琴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12-I0012,共1页
高校化学专业实验课程是高等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高校课程改革,将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力遵循。但实...
高校化学专业实验课程是高等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高校课程改革,将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力遵循。但实现化学专业实验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地将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进行内容上的机械叠加,而是需要找到课程本身内容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并通过一定教学手段,将民族意识、爱国情怀、匠人精神、职业道德等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由黄红梅、严海林主编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023年7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即通过案例化的呈现方式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与学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
高校课程改革
案例化
实验课程
同频共振
教学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马古道的历史解析与价值探讨
被引量:
2
4
作者
赵廷斌
《福建茶叶》
2023年第2期196-198,共3页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茶马古道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贯通中国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走廊,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象征。即使在当代,茶马古道仍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显示出重要价值,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茶马古道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贯通中国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走廊,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象征。即使在当代,茶马古道仍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显示出重要价值,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本文结合对茶马古道的相关概述,对茶马古道的历史与价值进行了研究,最后就其在新时代的崛起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够进一步强化茶马古道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历史
价值
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视野下乡村题材电视剧的影像表达及传播价值
被引量:
2
1
作者
任静涛
机构
运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09-112,共4页
文摘
影视艺术是记录历史、诠释时代的鲜活工具,以影视艺术生动展现乡村振兴征程,既是新时代赋予影视行业的庄重使命,亦是影视创作者响应国家政策与社会发展的文化自觉。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影视剧,从整体上看,这些作品取得了高品质与高口碑的双向良好效果。乡村题材电视剧积极回应时代呼唤,以视听语言萃取脱贫攻坚真实风貌、以影像叙事吹响乡村振兴先锋号角。
关键词
影视艺术
乡村题材电视剧
影视行业
乡村振兴
传播价值
影像表达
视听语言
影像叙事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身体与道德:高校生态人格塑造的离身认知与具身转向
2
作者
陈娜燕
柏振平
王永智
机构
西北大学
马克思
主义
学院
运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
主义
学院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6,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19BKS109)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公民生态人格塑造研究”(KYCX23_0556)。
文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以人格的生态化推进为先导,生态人格是应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对人类文明生态转向的积极回应。大学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具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人格。当下高校生态人格塑造存在虚假需要与真实需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外部环境与内在秩序、知善能力与行善意向等一系列矛盾,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知观念和离身方式。以具身认知修正离身认知所表现出来的机械唯物主义弊端,需要重视认知主体与场域在认知产生中的作用,打造“心理场”“教育场”“文化场”“实践场”等育人场,织补新时代大学生人格的生态缺失,促进个体人格发展的完满,从而成长为新时代生态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生态人格
知行结合
离身认知
具身转向
Keywords
ecological personality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cognition separated from body
embodied return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策略--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3
作者
郭惠琴
机构
运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12-I0012,共1页
基金
2021年山西省教育规划课题“面向新征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色研究”(SZ-21173)
2021年运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培育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色转换研究”(SZB202103X)。
文摘
高校化学专业实验课程是高等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高校课程改革,将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力遵循。但实现化学专业实验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地将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进行内容上的机械叠加,而是需要找到课程本身内容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并通过一定教学手段,将民族意识、爱国情怀、匠人精神、职业道德等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由黄红梅、严海林主编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023年7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即通过案例化的呈现方式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与学的范本。
关键词
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
高校课程改革
案例化
实验课程
同频共振
教学案例
分类号
G642.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O6-4 [理学—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马古道的历史解析与价值探讨
被引量:
2
4
作者
赵廷斌
机构
运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福建茶叶》
2023年第2期196-198,共3页
文摘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茶马古道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贯通中国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走廊,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象征。即使在当代,茶马古道仍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显示出重要价值,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本文结合对茶马古道的相关概述,对茶马古道的历史与价值进行了研究,最后就其在新时代的崛起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够进一步强化茶马古道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历史
价值
崛起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视野下乡村题材电视剧的影像表达及传播价值
任静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身体与道德:高校生态人格塑造的离身认知与具身转向
陈娜燕
柏振平
王永智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校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策略--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郭惠琴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茶马古道的历史解析与价值探讨
赵廷斌
《福建茶叶》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