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63
1
作者 纪明山 谷祖敏 张杨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5-550,共6页
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兼容性好,不易产生抗性,易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来源广泛等优点。本研究对近年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并提... 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兼容性好,不易产生抗性,易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来源广泛等优点。本研究对近年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促进生物农药健康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 抗生素 植物源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 转基因生物农药 天敌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与农田常用农药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1 位作者 杨春喜 王英姿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4-507,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与12种农田常用化学农药的相容性。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与农药的相容性因农药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而呈现差异。在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3类药剂中,杀虫剂与SYAU-06菌株的相容性最...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与12种农田常用化学农药的相容性。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与农药的相容性因农药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而呈现差异。在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3类药剂中,杀虫剂与SYAU-06菌株的相容性最好,吡虫啉、溴氰菊酯、对硫磷和氧化乐果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几乎都没有抑制作用;杀菌剂则与SYAU-06菌株完全不相容,供试的4种药剂在1/10田间浓度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超过65%,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超过55%;除草剂与SYAU-06菌株的相容性介于杀虫剂和杀菌剂之间,低浓度下除氟乐灵外其余3种除草剂与草茎点霉孢子相容,几乎不影响孢子萌发,但所有除草剂对草茎点霉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茎点霉 化学农药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内生放线菌鉴定及对稻瘟病菌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丽 纪明山 +3 位作者 谷祖敏 田宏哲 李修伟 李兴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4-539,共6页
从印楝叶片和果实中分离93株内生放线菌。生长速率法测定表明29株内生放线菌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具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YL-2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82.65%。杯碟法测定表明菌株YL-2发酵液对供试的18种植物致病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 从印楝叶片和果实中分离93株内生放线菌。生长速率法测定表明29株内生放线菌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具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YL-2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82.65%。杯碟法测定表明菌株YL-2发酵液对供试的18种植物致病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盆栽试验表明菌株YL-2发酵液对稻瘟病防效达85.41%,显著高于浓度为25 mg/L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成分和16S rDNA序列,初步鉴定菌株YL-2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 内生放线菌 娄彻氏链霉菌 拮抗作用 稻瘟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和杀草谱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2 位作者 张杨 王英姿 魏松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1-434,共4页
以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伸长、植株生长量、叶片伤害反应为参数,测定了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在最高毒素浓度500μg·mL-1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7.89%,胚根和胚芽伸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7.26%和28.37%,植株鲜重减少了15.5%,叶片... 以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伸长、植株生长量、叶片伤害反应为参数,测定了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在最高毒素浓度500μg·mL-1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7.89%,胚根和胚芽伸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7.26%和28.37%,植株鲜重减少了15.5%,叶片病斑面积6.53mm2。粗毒素杀草谱和对作物安全性测试结果为:鸭跖草和藜对毒素最敏感,伤害反应为4级;反枝苋和虎尾草伤害反应分别为3级和1级;玉米和高粱对粗毒素敏感,小麦、大豆和花生对粗毒素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茎点霉 毒素 除草活性 杀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液体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盖芳 纪明山 +2 位作者 谷祖敏 王英姿 张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480-5480,5482,共2页
蜡蚧轮枝菌VL17是沈阳农业大学农药科学实验室筛选出的对温室白粉虱和蚜虫具有高致病力的菌株。对VL17菌株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的最适培养液为PSK和SCSC;最佳温度为25℃;于250 ml摇瓶恒温振荡培养5 d... 蜡蚧轮枝菌VL17是沈阳农业大学农药科学实验室筛选出的对温室白粉虱和蚜虫具有高致病力的菌株。对VL17菌株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的最适培养液为PSK和SCSC;最佳温度为25℃;于250 ml摇瓶恒温振荡培养5 d,加入150 ml培养液,菌丝干重达到0.7 g以上,孢子增长倍数达5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液体培养条件 分生孢子 菌丝生长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G诱变选育抗逆性蜡蚧轮枝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谷祖敏 谢阳 +2 位作者 韩金栋 李斐 张丽莹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86,共4页
采用NTG对杀虫真菌蜡蚧轮枝菌进行诱变选育,期望获得抗逆性显著增强的菌株,以提高其在田间应用的适应性。以VL-18为出发菌株,用4mg/mL的NTG诱变处理120min,得到耐热性明显提高的诱变菌株NTG-2。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NTG-2菌株经40℃水浴... 采用NTG对杀虫真菌蜡蚧轮枝菌进行诱变选育,期望获得抗逆性显著增强的菌株,以提高其在田间应用的适应性。以VL-18为出发菌株,用4mg/mL的NTG诱变处理120min,得到耐热性明显提高的诱变菌株NTG-2。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NTG-2菌株经40℃水浴处理20min,孢子萌发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51.4%,0.5min内的紫外耐受力提高了145.7%,酸碱耐受力无显著变化。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第5天突变菌株NTG-2对蚜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比原始菌株降低了98.4%,表明突变菌株的杀虫毒力增强。经多代培养检测,突变菌株的抗逆遗传性能相对稳定。研究表明,通过NTG诱变获得的NTG-2菌株在抗逆方面较原始菌株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真菌 蜡蚧轮枝菌 NTG诱变 抗逆性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温室蚜虫的侵染生物学 被引量:5
7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2 位作者 杨旭 张杨 程根武 《华东昆虫学报》 2006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在不同浓度、施菌方式、温度和相对湿度下对温室蚜虫的侵染力以及接种后对蚜虫的侵染速率。结果表明,高(109个孢子.mL-1)、中(108个孢子.mL-1)、低(107个孢子.mL-1)3个浓度剂量对蚜虫都有较强的致病力,且浓度越大,蚜虫...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在不同浓度、施菌方式、温度和相对湿度下对温室蚜虫的侵染力以及接种后对蚜虫的侵染速率。结果表明,高(109个孢子.mL-1)、中(108个孢子.mL-1)、低(107个孢子.mL-1)3个浓度剂量对蚜虫都有较强的致病力,且浓度越大,蚜虫的死亡率越高,死亡时间越提前。用浸渍法和孢子浴法接种蚜虫,6 d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00%和31.1%。在测试的3个温度(22、26、30℃)中,26℃时蚜虫侵染力最强,第3天出现死亡高峰,第5天时累积死亡率就达到100%,明显高于22、30℃的处理。相对湿度越大,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越强,蚜虫死亡速度越快。在温湿度组合中相对湿度为95%时,温度对白僵菌的侵染力几乎无影响,但影响发病速度,相对湿度低于95%时,26℃的侵染力始终高于22和30℃时的侵染力。通过接种后不同时间段用0.2%百菌清处理蚜虫测定该菌株的侵染速率,结果表明接种后24 h是该球孢白僵菌有效侵染蚜虫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蚜虫 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草莓主要真菌病害水分散性粒剂的研究
8
作者 纪明山 冯俊义 +3 位作者 黄君艳 颜克成 韩金栋 刘周成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94,共4页
针对草莓主要真菌病害,以拮抗菌32发酵液为有效成分,创制生物源水分散性粒剂,确定配方并且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先选定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黏结剂的种类,再选择最佳用量,最后确定最佳剂型配方为:有效成分为沈阳农业大学农药实验室筛... 针对草莓主要真菌病害,以拮抗菌32发酵液为有效成分,创制生物源水分散性粒剂,确定配方并且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先选定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黏结剂的种类,再选择最佳用量,最后确定最佳剂型配方为:有效成分为沈阳农业大学农药实验室筛选的拮抗菌32发酵液;润湿剂为3%木质素;分散剂为4%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崩解剂为12%氯化钙;黏结剂为2%明胶;填料为硅藻土。对所创制的剂型进行质量检验,结果表明产品分散性能好,润湿时间为27s,悬浮率为87%,崩解时间为62s,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性粒剂的要求。拮抗菌32水分散性粒剂具有防治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主要真菌病害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施药后7d防效显著,稀释200倍时防效在80%以上,其持效期可达14d以上,因此,研制的水分散性粒剂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散性粒剂 润湿剂 分散剂 崩解剂 质量控制 草莓真菌病害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灰霉病拮抗链霉菌S89发酵条件的研究
9
作者 谷祖敏 徐国锋 +2 位作者 纪明山 王英姿 魏松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4期61-63,共3页
用7号培养基发酵番茄灰霉病拮抗链霉菌S89后的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初始pH值为6、培养温度为28-32℃的培养条件下,培养5 d产生的抗菌物质抑菌活性最强。对7号培养基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源对抗菌物质的产生影响不大,氮源... 用7号培养基发酵番茄灰霉病拮抗链霉菌S89后的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初始pH值为6、培养温度为28-32℃的培养条件下,培养5 d产生的抗菌物质抑菌活性最强。对7号培养基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源对抗菌物质的产生影响不大,氮源有显著影响,当牛肉膏与蛋白胨为1∶1作为氮源时抑菌作用最强;Mg2+、Mn2+和K+能促进抗菌物质的产生,Fe2+和Na+抑制抗菌物质的产生,Zn2+对抗菌物质的产生没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链霉菌S89 发酵条件 番茄灰霉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致病杆菌SN52中的二硫吡咯类物质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波 王宁 +2 位作者 姜义仁 骆世洪 于志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91-1095,1203,共6页
在我们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抗菌剂的过程中,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Xenorhabdus bovienii SN52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波普综合解析和文献数据对照对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 在我们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抗菌剂的过程中,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Xenorhabdus bovienii SN52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波普综合解析和文献数据对照对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显示,均为二硫吡咯类物质,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4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Xenorhabdin I(3)、Xenorhabdin II(4)、Xenorhabdin IV(5)、Xenorhabdin V(6)。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试化合物1~6的抗菌活性,其结构-活性关系表明二硫吡咯衍生物的抗菌活性受到侧链的可变取代基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致病杆菌SN52 二硫吡咯衍生物 结构鉴定 抗菌活性 结构-活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致病杆菌SN313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凤麟 刘焕赠 +1 位作者 席雪冬 于志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8,共6页
通过化学与生物活性筛选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菌株,利用16S r DNA方法将其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并命名为SN313。采用微生物发酵、液相萃取、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SN313的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 通过化学与生物活性筛选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菌株,利用16S r DNA方法将其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并命名为SN313。采用微生物发酵、液相萃取、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SN313的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并依据文献数据确定了这3个化合物分别是N-(2-羟基苯基乙酰)色胺(1)、吩嗪-1-羧酸(2)和环(脯氨酸-色氨酸)(3),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β-吲哚基乙胺类衍生物。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了3个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a capsici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1.20μg/m L和28.94μg/m L);化合物2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疫霉、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40μg/m L);化合物3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IC50=41.58μg/m L)。从土壤微生物中获取化合物2,为生物农药申嗪霉素有效成分的天然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线虫致病杆菌 次生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抑菌活性 吩嗪-1-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碱对小菜蛾的驱避活性及其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纪明山 刘少武 +2 位作者 谷祖敏 魏松红 王英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39-1043,共5页
采用常规生测方法和酶活力测定方法,初步研究了辣椒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产卵忌避和拒食作用,及其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以期阐明辣椒碱对害虫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辣椒碱对小菜蛾表... 采用常规生测方法和酶活力测定方法,初步研究了辣椒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产卵忌避和拒食作用,及其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以期阐明辣椒碱对害虫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辣椒碱对小菜蛾表现出较强的产卵忌避活性和拒食活性。在6.25×104mg/L浓度下,处理24h辣椒碱对小菜蛾的非选择性产卵忌避率达96.55%,选择性产卵忌避率为84.30%;在相同浓度下,处理48h辣椒碱对小菜蛾的非选择性拒食率达81.47%,选择性拒食率为69.69%。另外,经1.25×105mg/L辣椒碱不同时间处理后,小菜蛾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力和Na+,K+-ATP酶活力与对照相比均产生了波动,处理18h时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最高,为152.01U·mg-1pro·min-1,处理1h时小菜蛾体内Na+,K+-ATP酶活力最高,为19.99U·mg-1pro·min-1。结果说明辣椒碱能够影响小菜蛾产卵和取食行为,并且对其体内的酶系也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辣椒碱 产卵忌避作用 拒食作用 谷胱甘肽-S-转移酶 NA^+ 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少武 纪明山 +2 位作者 谷祖敏 魏松红 王英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40-242,共3页
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辣椒碱处理12h后,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在100.56~141.53μmol.L-1.mg-1Pro.min-1之间;而Na+-K+... 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辣椒碱处理12h后,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在100.56~141.53μmol.L-1.mg-1Pro.min-1之间;而Na+-K+-ATP酶活力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在12.43~20.36μmol.mg-1Pro.min-1之间。说明辣椒碱能抑制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而对Na+-K+-ATP酶活性则表现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碱 小菜蛾 谷胱甘肽S-转移酶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纪明山 王毅婧 +2 位作者 吴德财 刘畅 刘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3-427,共5页
从全国14个地区多种作物田采集土样56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及筛选,获得了对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具有拮抗作用的16株细菌,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为菌株SDYT-79,其对黄瓜褐斑病菌的抑菌带宽度达37mm。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 从全国14个地区多种作物田采集土样56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及筛选,获得了对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具有拮抗作用的16株细菌,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为菌株SDYT-79,其对黄瓜褐斑病菌的抑菌带宽度达37mm。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DYT-79对黄瓜褐斑病的防效达58.4%。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黄瓜褐斑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无菌滤液及10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100%。黄瓜褐斑病菌孢子在100倍、1000倍稀释无菌滤液中虽能萌发,但芽管形态异常。抑菌谱试验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带在19.9~41.9mm之间。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 拮抗细菌 生物防治 地衣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穗槐种子杀蚜活性初探 被引量:9
15
作者 纪明山 刘畅 +3 位作者 李修伟 刘聃 吴德财 王毅婧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8-210,共3页
采用浸渍法和栖息法测定了紫穗槐种子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对麦二叉蚜具有毒杀活性和拒食活性,最低作用浓度为6.25 mg/mL。紫穗槐对麦二叉蚜的杀虫活性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正丁醇萃... 采用浸渍法和栖息法测定了紫穗槐种子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对麦二叉蚜具有毒杀活性和拒食活性,最低作用浓度为6.25 mg/mL。紫穗槐对麦二叉蚜的杀虫活性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石油醚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0.695 0、0.562 1 mg/mL;正丁醇萃取物在24 h、48 h后LC50分别为0.687 6、0.572 6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1.205 4、0.755 8 mg/mL。在浓度为25 mg/mL时,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麦二叉蚜的24 h拒食率分别为96.67%、80%、8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穗槐 麦二叉蚜 提取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生防菌株SDYT-79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8
16
作者 纪明山 王毅婧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9,共6页
探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SDYT-79菌株液体发酵条件,为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SDYT-79菌株... 探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SDYT-79菌株液体发酵条件,为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SDYT-79菌株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蔗糖3.0%、蛋白胨0.3%、酵母膏2.0%、氯化钠0.3%,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9.0、培养温度24℃、培养时间36h、250mL三角瓶装液量120mL、接种量体积分数0.5%~1%。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SDYT-79菌株抑菌能力提高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优化 单因子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致病相关生理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王英姿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9-312,共4页
以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研究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草茎点霉毒素使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 以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研究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草茎点霉毒素使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20μg·mL-1的毒素处理叶片4h,处理叶片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是对照的3.65倍,Na+和K+的渗漏量分别高于对照57.80%和341.48%;毒素使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强,MDA含量增加,毒素浓度为15μg·mL-1时,MDA含量最高,为313.60 nmol·g-1,比对照增加71.24%;毒素处理的鸭跖草叶片组织CAT活性3h下降最显著,比对照低58.51%,POD和APX的活性12h分别低于对照43.52%和3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茎点霉 毒素 致病机理 鸭跖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1 位作者 李兴海 祁之秋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5-358,共4页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露水期和光照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要求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8~32℃,环境相对湿度...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露水期和光照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要求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8~32℃,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接种后露水持续时间至少需要48h。保湿期的光照时间与病害发生程度成反比,光照时间越短,病害发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茎点霉 鸭跖草 侵染力 影响因子 真菌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体和叶龄对草茎点霉菌SYAU-06侵染鸭跖草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5-800,共6页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生防真菌的接种体和杂草的发育阶段对草茎点霉菌SYAU-06侵染鸭跖草的影响。以浓度为1.03×109 cfu/m L菌丝体悬浮液接种,鸭跖草的发病率、病情指数、鲜重抑制率分别为91.16%、74.26和... 以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鲜重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生防真菌的接种体和杂草的发育阶段对草茎点霉菌SYAU-06侵染鸭跖草的影响。以浓度为1.03×109 cfu/m L菌丝体悬浮液接种,鸭跖草的发病率、病情指数、鲜重抑制率分别为91.16%、74.26和53.35%;相同浓度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接种引起鸭跖草发病率为56.62%和41.58%,病情指数25.76和21.02,鲜重抑制率为15.39%和11.96%。菌丝体的接种浓度要高于107 cfu/m L,培养时间控制在7~9 d,寄主植物鸭跖草处于3叶期前,可以利用草茎点霉菌SYAU-06成功控制鸭跖草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茎点霉 鸭跖草 侵染力 影响因子 真菌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跖草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2 位作者 李兴海 魏松红 王英姿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09,共2页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罹病的鸭跖草叶片上分离得到1种病原真菌,经鉴定为鸭跖草叶点霉。不同地区的菌株在培养特征、产孢能力和致病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沈阳SY-15菌株在菌丝体接种浓度为38.5×103m f/m l时,鸭跖草的病叶率...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罹病的鸭跖草叶片上分离得到1种病原真菌,经鉴定为鸭跖草叶点霉。不同地区的菌株在培养特征、产孢能力和致病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沈阳SY-15菌株在菌丝体接种浓度为38.5×103m f/m l时,鸭跖草的病叶率、株高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分别为61.35%、38.53%和3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跖草 叶点霉 致病力 真菌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