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5
1
作者 关雨姗 赵凌尘 郑石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183-183,186,共2页
本文根据近年辽宁省气象灾情统计资料,阐述了辽宁省干旱、暴雨、低温冷冻、冰雹、大风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给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可行性防御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影响 防御措施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辽宁省春夏连旱的农业气象服务及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贺然 陈鹏狮 +2 位作者 李琳琳 李东宇 于文博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1期69-71,77,共4页
2017年3月1日至6月18日,辽宁全省和8座地级或副省级城市降水量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春夏连旱对全省春播工作造成巨大阻碍,这是辽宁省连续第4年出现干旱。通过分析2017年春夏连旱的辽宁省级农业气象服务内容,总结干旱气象服务... 2017年3月1日至6月18日,辽宁全省和8座地级或副省级城市降水量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春夏连旱对全省春播工作造成巨大阻碍,这是辽宁省连续第4年出现干旱。通过分析2017年春夏连旱的辽宁省级农业气象服务内容,总结干旱气象服务的经验和不足,并从灾害研究、灾害调查和公众气象服务角度为辽宁省级农业灾害气象服务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干旱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气象管理部门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
3
作者 韩莹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4期73-74,共2页
随着辽宁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在国家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双重前提下,了解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更... 随着辽宁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在国家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双重前提下,了解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更新农业气象服务方向、细化农业气象信息项目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只有让农业气象服务向全面化、具体化、及时性、有针对性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从辽宁省气象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对气象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管理部门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进而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臭氧质量浓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邹旭东 蔡福 +5 位作者 王笑影 李克非 张云海 汪宏宇 杨洪斌 刘玉彻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30-1838,共9页
为了解辽宁地区臭氧(O3)污染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对辽宁地区15个城市2014—2019年环境污染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分析15个城市O3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详细分析了各年全省O3质量浓度的区域分布、超... 为了解辽宁地区臭氧(O3)污染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对辽宁地区15个城市2014—2019年环境污染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分析15个城市O3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详细分析了各年全省O3质量浓度的区域分布、超标情况,并且和当年的全国平均值进行了比较。进行了2014—2019年全省平均的月均质量浓度统计,并且从气象条件的影响分析了O3月分布的成因。利用ArcGIS软件分析辽宁省O3-8 h年均值和O3-8 h-90地理分布特征,并和区域经济发展分布格局进行了对比。为了得到O3与其他环境因子的作用关系,利用SPSS软件对O3质量浓度和PM2.5、PM10、CO、NO2、SO2、AQI监测值进行了相关性统计对比。最后分不同的相对湿度范围,统计O3超标的情况,得出相对湿度对O3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2017年O3污染总体上呈加重趋势,2018年、2019年呈减轻趋势。5—8月O3污染最为严重,5月超标天数最多,O3质量浓度6月最高。在空间分布中,辽宁西部沿海、中部城市群、南部地区O3质量浓度较高,东南部地区O3质量浓度较低,这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分布表现一致。在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的相关分析中,O3质量浓度与PM2.5、PM10、CO、NO2、SO2均呈显著负相关,与AQI值显著正相关。另外在相对湿度40%—80%时O3质量浓度随相对湿度升高而增大,相对湿度超过80%时O3质量浓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质量浓度 时空分布 相关分析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保障个例实训系统的开发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沛 邢婉茹 +3 位作者 方缘 贾越 孙梦婕 王欣欣 《南方农业》 2017年第8期109-110,114,共3页
通过深入探究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运维保障工作相关内容与要求,收集新型自动站软硬件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处理个例,结合JSP和数据库信息技术,开发一套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保障实训个例库系统,可实现业务保障个例收集、查询、调用等可视化操作,... 通过深入探究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运维保障工作相关内容与要求,收集新型自动站软硬件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处理个例,结合JSP和数据库信息技术,开发一套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保障实训个例库系统,可实现业务保障个例收集、查询、调用等可视化操作,满足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教学需求,提供模拟台站业务保障工作实训内容,提升观测业务人员应急运维保障技能,可应用于地面观测业务实训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 实训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蕊 赵连伟 +2 位作者 房一禾 李辑 李克非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236-238,241,共4页
为了深入分析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演变特征,系统研究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便为实际气候预测业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辽宁省53个测站1961-2013年月平均的气温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发生经历了3个... 为了深入分析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演变特征,系统研究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便为实际气候预测业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辽宁省53个测站1961-2013年月平均的气温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发生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1961-1986年为第1个阶段,辽宁省冬季低温年连续多次发生;1987-1998年为第2个阶段,无辽宁省冬季低温年出现;1999年以来为第3个阶段,辽宁省冬季低温年和高温年交替发生。1961年以来,辽宁省共出现22个冬季低温年,低温年表现出明显的连续2~3年或以上发生的特点。因子分析表明:北极涛动(AO)、经向型大气环流、东亚冬季风、拉尼娜事件是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要影响因子,拉尼娜事件和AO负位相是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导因素,而东亚冬季风偏强是造成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低温年 演变特征 影响因子 主导因素 关键因素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降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宗凯 郭飞 +3 位作者 王一 李琳 朱明宇 孔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为辽宁省大气降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1960-2019年辽宁省62个自动气象站降水监测资料,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辽宁省降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降水量:辽宁各地年降水量平均为440.9~1084.9 mm,... 为辽宁省大气降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1960-2019年辽宁省62个自动气象站降水监测资料,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辽宁省降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降水量:辽宁各地年降水量平均为440.9~1084.9 mm,由西向东呈逐渐增大趋势,高值中心平均降水量>900.0 mm,低值中心平均降水量<500.0 mm,各地年降水倾向率平均为-36.88^-0.65 mm/10a,从西北至东南呈逐渐减小,东部山区的凤城、宽甸、丹东和东港一带为降水倾向率负值中心,倾向率≤-20.00 mm/10a,降水量线性减少120 mm以上,年降水量突变点在1975年,突变前后降水量平均减少43.8 mm。2)季节降水量:春季各地降水量平均为67.3~148.6 mm,由东至西呈逐渐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不显著;夏季各地降水量平均为296.1~709.7 mm,从东南至西北呈逐渐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点在1968年,突变前后夏季降水量平均减少52.7 mm;秋季各地降水量平均为68.1~184.5 mm,东南至西北呈逐渐递减趋势;秋季降水量出现2次由多变少的突变点,降水量突变点分别在1965年和1994年;冬季各地降水量平均为5.4~42.1 mm,从东南至西北呈逐渐递减趋势,冬季降水量突变点不显著。随着降水量的减少,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西北地区干旱强度与频率增大,东南地区干旱频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降水资源 时空变化 分布特征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苹果花期冻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其风险区划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莹 李琳琳 +4 位作者 张晓月 张琪 马林 王若男 李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6-379,共4页
根据辽宁省1981—2014年常规气象资料和苹果树生育期观测数据,提出苹果花期冻害致灾指标,分析了辽宁省苹果花期冻害时空分布规律,根据苹果花期冻害风险指数研究辽宁省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区划。分析结果:(1)20世纪90年代以前,苹果花期冻害... 根据辽宁省1981—2014年常规气象资料和苹果树生育期观测数据,提出苹果花期冻害致灾指标,分析了辽宁省苹果花期冻害时空分布规律,根据苹果花期冻害风险指数研究辽宁省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区划。分析结果:(1)20世纪90年代以前,苹果花期冻害发生总次数有增加趋势,增幅为13.74站次/年;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呈减少趋势;各等级冻害发生站次基本上呈相同变化趋势。(2)各等级苹果花期冻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是抚顺;重冻害发生频率总体上存在由西向东递增的分布规律;轻冻害发生频率在辽宁东北大部、北部和西北局部地区较高,而沿海一带则较低。(3)辽宁省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分布规律为沿海低、内陆高;南部低、北部高;西部低、东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花期冻害 时空分布 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提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宫诏健 田景仁 +8 位作者 陈杰 朱明宇 宋文锦 朱红 黄荟羽 张运芝 王莹 贺鑫 刘志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19-126,共8页
基于2017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S-G)滤波方法和非对称高斯(AG)拟合方法重构辽宁省春玉米种植面积的NDVI时序曲线,使用4次拟合法平滑重构曲线,采用动态振幅阈值法、拐点法和最大值法提取了辽宁省春玉米的... 基于2017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S-G)滤波方法和非对称高斯(AG)拟合方法重构辽宁省春玉米种植面积的NDVI时序曲线,使用4次拟合法平滑重构曲线,采用动态振幅阈值法、拐点法和最大值法提取了辽宁省春玉米的关键物候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并联合决策树分类法估测了辽宁省春玉米的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基于S-G重构法的MODIS NDVI时序曲线的综合性能更优,其重构曲线与原曲线间的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为0.196,平均平滑拟合度(R 2)为0.983;对春玉米出苗期和抽雄期的提取效果而言,基于S-G重构法的提取结果更优,平均误差分别为3.9和2.6 d;对春玉米拔节期而言,基于S-G重构法和AG重构法的提取效果相当,平均误差分别为2.9和2.8 d;基于S-G重构曲线提取的春玉米种植面积的精度为94.35%,优于基于AG重构曲线提取的精度8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春玉米 种植面积 提取 MODIS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辽宁省大豆种植气候区划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莹 张晓月 +6 位作者 焦敏 王贺然 王婷 张琪 黄岩 马林 王若男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1期163-166,共4页
为辽宁省大豆种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利用1981—2015年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大豆产量及大豆生育期资料,根据大豆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气候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大豆各区划指标进行网格推算并予以空间分析,进而将全... 为辽宁省大豆种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利用1981—2015年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大豆产量及大豆生育期资料,根据大豆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气候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大豆各区划指标进行网格推算并予以空间分析,进而将全省大豆种植划分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3个区域。通过分区评述和分析,提出辽宁省发展大豆种植的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IS 种植气候区划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辽宁省春玉米产量动态预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贺然 李晶 +7 位作者 张慧 王莹 刘东明 张琪 马林 王若男 李宗昊 黄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3期121-125,138,共6页
基于前人研究的东北地区春玉米适宜度指标,分别构建以省、市为空间尺度,以候为时间尺度的春玉米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运用积分回归法,建立春玉米气候适宜度指数,根据加权法,建立辽宁省和14个市的春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 基于前人研究的东北地区春玉米适宜度指标,分别构建以省、市为空间尺度,以候为时间尺度的春玉米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运用积分回归法,建立春玉米气候适宜度指数,根据加权法,建立辽宁省和14个市的春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单产丰歉值显著相关,1992—2013年省级模型回代检验准确率为79.6%,该方法可以动态预报辽宁省春玉米单产,满足辽宁省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宜度 产量预报 春玉米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大豆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凌尘 刘海龙 李克非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6期194-194,197,共2页
本文结合辽宁省大豆种植过程中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分析辽宁省气候条件,得出辽宁省气温、降水及光照条件对大豆种植较有利,并探讨大豆生长过程中的气象灾害,提出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大豆 气候条件 种植技术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西北地区大豆生长及产量对热量变化的响应
13
作者 王禄禄 赵凌尘 +5 位作者 刘敏 李晓婷 姜新 许馨月 张淑杰 孙英杰 《农学学报》 2024年第9期69-74,共6页
研究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为辽宁西北地区大豆生产提供参考。以大豆品种‘铁丰18’、‘铁丰29’和‘铁丰31’为材料,采用线性诊断和积分回归法建立温度与产量有效性数学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分期播种定位观测,探讨大豆生长及... 研究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为辽宁西北地区大豆生产提供参考。以大豆品种‘铁丰18’、‘铁丰29’和‘铁丰31’为材料,采用线性诊断和积分回归法建立温度与产量有效性数学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分期播种定位观测,探讨大豆生长及产量对热量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大豆播种下限温度为8.0℃,适宜播种温度为15~20℃,5月中下旬播种产量最突出。大豆出苗—开花期需要≥10℃积温量在1140.0℃·d以上,开花—成熟在1210.0℃·d以上,大豆全生育期需要≥10℃积温量在2580℃·d以上。积温与产量呈抛物线函数关系,≥10℃积温在2800~3060℃·d之间是大豆高产热量指标。大豆存在3个温度关键期,分别是6月上中旬大豆开花迅速生长期、7月中下旬大豆开花结荚期和8月中下旬鼓粒期,其中6月上中旬气温影响产量33.7 kg/(hm^(2)·℃),7月中下旬气温影响产量-17.5 kg/(hm^(2)·℃),8月中下旬气温影响产量10.6 kg/(hm^(2)·℃)。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分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气温因子变化是决定大豆产量及构成的决定因素。试验研究结果对辽西北地区发展大豆产业应对气候变化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分期播种 热量 产量 辽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莹 李琳琳 +5 位作者 王若男 张晓月 张琪 马林 周恩泽 李晶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9期127-128,共2页
根据辽宁省55个观测站点的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1981-201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温度与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辽宁省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平均降水呈现阶段性变化特点,即21世纪以前降水呈下降态势,21世纪以后降水呈增加趋势;(2)... 根据辽宁省55个观测站点的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1981-201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温度与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辽宁省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平均降水呈现阶段性变化特点,即21世纪以前降水呈下降态势,21世纪以后降水呈增加趋势;(2)辽宁省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总体有利,表现为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作物品种由中晚熟替换早中熟、在水分为非限制因子的农区,作物产量为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农业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霾过程气溶胶吸湿参数变化的多因素影响分析
15
作者 米家媛 邓也 +3 位作者 李昕翼 佟景哲 李娜 倪长健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0-1217,共8页
基于成都市2017年10~12月的逐时观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同时次大气能见度(V)、相对湿度(RH)和二氧化氮(NO_(2))监测资料,通过耦合免疫进化算法和Mie散射理论反演气溶胶粒径吸湿增长因子(Gf).利用κ-kohler理论计算气溶胶吸湿参数κ,分析了... 基于成都市2017年10~12月的逐时观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同时次大气能见度(V)、相对湿度(RH)和二氧化氮(NO_(2))监测资料,通过耦合免疫进化算法和Mie散射理论反演气溶胶粒径吸湿增长因子(Gf).利用κ-kohler理论计算气溶胶吸湿参数κ,分析了霾过程气溶胶吸湿参数κ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霾强度条件下,气溶胶吸湿参数κ分别为(0.142±0.092)、(0.149±0.088)、(0.191±0.061)和(0.200±0.041).气溶胶吸湿参数κ的解释变量集包括C_(BC),C_(BC)/C_(PM_(2.5)),C_(PM_(1))/C_(PM_(2.5))和C_(PM_(2.5))/C_(PM_(10))(C_(BC)、C_(PM_(1))、C_(PM_(2.5))、C_(PM_(10))分别为BC、PM_(1)、PM_(2.5)、PM_(10)的质量浓度),各变量对气溶胶吸湿参数κ的解释能力随霾强度的变化存在显著的差异.多因素GAM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气溶胶吸湿参数κ的变化特征(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在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霾条件下,对应的调整判定系数(R^(2))分别为0.303、0.488、0.504、0.631,压轴回归决定系数(R^(2))分别为0.327、0.517、0.558、0.739,残差平方和(RSS)分别为1.448、0.721、0.209、0.025.上述成果揭示了气溶胶吸湿参数κ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性及其与灰霾演化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吸湿参数 霾强度 GAM模型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核试验影响中国的气象条件分析
16
作者 邹旭东 杨洪斌 +2 位作者 张云海 王笑影 李克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38-142,共5页
利用NCAR/NCEP在分析资料,分析2013年2月12日朝鲜核试验3 d内,500 hPa气压场、850 hPa气压场、地面风场。分析朝鲜核试验对中国境内造成影响的气象条件,并对核试验后污染物的扩散范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核试验地区的地形不利于... 利用NCAR/NCEP在分析资料,分析2013年2月12日朝鲜核试验3 d内,500 hPa气压场、850 hPa气压场、地面风场。分析朝鲜核试验对中国境内造成影响的气象条件,并对核试验后污染物的扩散范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核试验地区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向中国传播;核试验区和中国东北南部地区之间,高空受低槽影响,低空受辐合气流影响;12日和14日地面风场吹向中国。模拟结果显示,朝鲜核试验污染影响吉林东南部和黑龙江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核试验 气象条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一次大范围霾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琳 高西宁 苏航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6-272,共7页
霾天气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天气现象,辽宁省近几年霾天气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空气污染程度日益加重,大气能见度水平越来越差,加强对霾天气形成发展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研究辽宁地区霾污染天气的成因,以2015年11月6... 霾天气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天气现象,辽宁省近几年霾天气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空气污染程度日益加重,大气能见度水平越来越差,加强对霾天气形成发展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研究辽宁地区霾污染天气的成因,以2015年11月6~10日辽宁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范围霾天气过程为例,综合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结合HYSPLIT4模型后向轨迹模式,分析此次大范围霾天气过程中的污染来源、污染气体的输送方向和路径、环境和气象要素的变化以及霾天气的形成发展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吉林地区大范围秸秆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CO、NO2)和颗粒物(PM2.5、PM10)是本次辽宁地区霾天气过程的主要污染来源,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污染物在偏北风作用下吹向辽宁地区。霾天气发生期间,辽宁地区受弱高空槽控制、近地面存在深厚逆温层、地面受稳定低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风速小,维持在2m·s^-1、相对湿度大,使污染物垂直和水平扩散能力受到抑制,污染物在辽宁地区不断积聚。加上辽宁地区大范围弱降水过程使空气湿度变大,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污染物吸湿增长,加重了空气污染程度。同时,对霾天气期间6种污染物和3种气象要素与能见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颗粒污染物(PM2.5、PM10)和气体污染物(CO、NO2)浓度与能见度呈现显著相关,在气象要素中,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相关性最高。说明颗粒物浓度升高、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此次大范围重霾污染过程能见度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 秸秆焚烧 气象条件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中部地区持续性污染的天气分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若男 刘宁微 +6 位作者 马林 郭宗凯 刘振宏 李东宇 于文博 王一 郭海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3-540,共8页
利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大气成分观测资料,根据大尺度天气背景,将2010—2012年出现在辽宁中部地区的全部持续性大气污染过程划分为5种类型:蒙古高压型、变性高压型、蒙古气旋型、弱低压型和江淮气旋型。进一步的边界层物理机制研... 利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大气成分观测资料,根据大尺度天气背景,将2010—2012年出现在辽宁中部地区的全部持续性大气污染过程划分为5种类型:蒙古高压型、变性高压型、蒙古气旋型、弱低压型和江淮气旋型。进一步的边界层物理机制研究表明:江淮气旋型与蒙古高压型污染的区域水平气流辐合、垂直的气流输送、大气层结稳定度都比较相近,只是前者的逆温强度更大。相比以上两种类型,其他三种类型的水平辐合程度相当,但下沉气流、大气层结稳定度和逆温现象要明显偏弱甚至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污染 天气 污染天气分型 水平辐合 逆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霜期气候变化及气象服务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凌尘 王禄禄 +5 位作者 赵胡笳 张梦佳 王赛頔 马林 刘玉彻 刘振宏 《农学学报》 2023年第9期88-93,共6页
为了霜期设施农业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适应气候变化,规避气象灾害风险,利用辽宁西北部气象资料分析霜期气候资源变化,并探讨霜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对策。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霜期气温升高而不稳,极端最低气温天气更显突出,霜期降雪增加,阴... 为了霜期设施农业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适应气候变化,规避气象灾害风险,利用辽宁西北部气象资料分析霜期气候资源变化,并探讨霜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对策。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霜期气温升高而不稳,极端最低气温天气更显突出,霜期降雪增加,阴天日数增加,日照时间减少,太阳总辐射减弱,大风强度增加,霜期极端天气现象对霜期设施农业影响显著。霜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势在必行,为了推动霜期设施农业的发展,应从设施农业工程、环境控制、利用气候资源节约能源、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入手,建立评估、监测、预警气象服务一体化服务系统,通过网络平台,搭建专业化、动态化、多元化、精细化的霜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预警平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确保霜期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期设施农业 气候变化 农业气象服务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阳县气象局农村应急广播系统乡镇天气预报精细化发布平台应用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荟羽 黄阁 +4 位作者 张超 鞠春宝 张琳 白志娜 王若男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95-195,198,共2页
针对乡镇天气预报精细化发布的业务要求,设计开发了辽阳县农村应急广播系统乡镇天气预报精细化发布平台,主要用于乡镇天气预报的订正发布。本文以精细化发布为总体设计思路,介绍了这一平台的主要功能、开发的意义以及推广的可行性。通... 针对乡镇天气预报精细化发布的业务要求,设计开发了辽阳县农村应急广播系统乡镇天气预报精细化发布平台,主要用于乡镇天气预报的订正发布。本文以精细化发布为总体设计思路,介绍了这一平台的主要功能、开发的意义以及推广的可行性。通过平台的推广应用,大大减少了县级综合岗值班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 乡镇天气预报 精细化发布平台 辽宁辽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