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朝阳市8.16局地风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嘉骏 孙莹 +2 位作者 于跃 郭佰汇 余克勤 《河南农业》 2016年第26期40-41,共2页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对2016年8月16日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孙家湾局地风雹天气过程的大环境进行分析.因过程局地性强、持续时间短,主要利用雷达反演资料,从雷达基本反射率、径向速度、RHI等产品入手,对其进行特征分析.分析表明:本次过程是...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对2016年8月16日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孙家湾局地风雹天气过程的大环境进行分析.因过程局地性强、持续时间短,主要利用雷达反演资料,从雷达基本反射率、径向速度、RHI等产品入手,对其进行特征分析.分析表明:本次过程是由于较高的对流不稳定能量配合低空切变线扰动引发的局地、短时风雹天气.过程中出现了'V字形缺口''辉斑回波''三体散射'等冰雹的特征回波.因雹区距离雷达测站较近,5 km以上高空为雷达盲区,成为本次过程分析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不稳定 低空切变线 雷达反演 特征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朝阳市2016年5月强风暴、强降水对比分析
2
作者 孙嘉骏 孙莹 +1 位作者 于芳健 梁丰 《河南农业》 2016年第20期43-44,共2页
利用降水、大风实况数据及micaps输出资料,对2016年辽宁省朝阳地区5月上半月2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揭示2次过程中天气形势及物理量特征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同时,对5.02强风暴过程的大风成因进行分析,旨在为以后类似大风过程预报积累... 利用降水、大风实况数据及micaps输出资料,对2016年辽宁省朝阳地区5月上半月2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揭示2次过程中天气形势及物理量特征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同时,对5.02强风暴过程的大风成因进行分析,旨在为以后类似大风过程预报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强风暴 过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的辽宁省朝阳地区强对流天气易发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丹 孙莹 +3 位作者 于芳健 冯雪君 暴晓飞 王优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42-44,共3页
通过分析朝阳地区2011—2015年近100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观测资料,统计出强对流天气的易发区,并结合地形对易发区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游移入朝阳地区的强对流多在途经朝阳地区的行政边界沿线分布,当地新生的强对流易发... 通过分析朝阳地区2011—2015年近100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观测资料,统计出强对流天气的易发区,并结合地形对易发区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游移入朝阳地区的强对流多在途经朝阳地区的行政边界沿线分布,当地新生的强对流易发区分布在朝阳境内山脉的迎风坡、山脉背风坡与沿河平原毗连地带、河流与丘陵相间分布的复杂地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强对流 易发区 多普勒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7—2004年辽宁省干湿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一丹 马熙达 +2 位作者 吴丹 郭佰汇 孙嘉骏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9期42-44,共3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我国气候发生变化,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总体上,我国的干湿状况已经发生改变,东北地区的变化尤为显著,辽宁省也受其影响。本文依据1957—2004年辽宁省23个地面气象台站的日气象资料,利用修正后的帕默尔...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我国气候发生变化,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总体上,我国的干湿状况已经发生改变,东北地区的变化尤为显著,辽宁省也受其影响。本文依据1957—2004年辽宁省23个地面气象台站的日气象资料,利用修正后的帕默尔指数计算干湿程度,对辽宁省近50 a干湿状况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帕默尔指数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为:整体上,1957—2004年辽宁省各站点的Palmer指数呈下降趋势,由正到负,即由湿润转为干旱。从各站点年平均降水及温度的变化也可以看出,Palmer指数的变化与降水及温度的变化是相互呼应的,降水的减少及温度的显著升高是导致辽宁省趋于干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状况 Palmer指数 变化趋势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7月20日朝阳市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孙莹 孙嘉骏 +1 位作者 吴丹 付杨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1期189-190,193,共3页
利用降水实况、MICAPS云图实况、雷达产品等资料,对朝阳地区2016年7月20日大暴雨过程从系统生成、发展、消亡3个过程进行分析,运用MICAPS输出产品对过程当中动力、水汽、热量、物理量条件分析,并对比MICAPS预报场资料,揭示了EC、T639对... 利用降水实况、MICAPS云图实况、雷达产品等资料,对朝阳地区2016年7月20日大暴雨过程从系统生成、发展、消亡3个过程进行分析,运用MICAPS输出产品对过程当中动力、水汽、热量、物理量条件分析,并对比MICAPS预报场资料,揭示了EC、T639对本次过程的预报情况。经过分析得出:本次过程是受地面江淮气旋北上,配合高空切断低涡前部低空急流,在江淮气旋倒槽顶部、急流出口区发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降水过程当中,地面受日本海高压阻挡,高空受副高脊线影响移动非常缓慢,为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江淮气旋 切断低涡 低空急流 辽宁朝阳 2016年7月20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辽宁地区寒潮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福然 何传洋 +2 位作者 冯雪君 郭宁 高莉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94-98,共5页
利用辽宁58个测站1971~2011年这4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寒潮天气的基本事实,并采用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研究了辽宁地区1971~2011年寒潮发生次数的年际、年代际时间分布特征,进而分析辽宁地区寒潮活动的气候... 利用辽宁58个测站1971~2011年这4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寒潮天气的基本事实,并采用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研究了辽宁地区1971~2011年寒潮发生次数的年际、年代际时间分布特征,进而分析辽宁地区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经过统计,总结了影响辽宁寒潮的主要路径,发现辽宁地区近40年寒潮具有西部山区、辽北及中部平原寒潮次数较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且寒潮每年的发生次数也存在一定的年代际时间变化特点,而寒潮发生次数的月分布和旬分布也有一定的特点,同时总结了各类型寒潮的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天气 气候特征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站观测资料的朝阳地区强对流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丹 李抒泽 +2 位作者 丁耀武 冯学文 罗思维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1期41-42,共2页
通过对2011—2016年朝阳地区140个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进行筛选统计,得出强对流事件出现的总次数,绘制短时强降水和对流性大风的频发区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主要分布在山地的迎风坡、河流与丘陵复杂分布的地区。对流性大风有... 通过对2011—2016年朝阳地区140个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进行筛选统计,得出强对流事件出现的总次数,绘制短时强降水和对流性大风的频发区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主要分布在山地的迎风坡、河流与丘陵复杂分布的地区。对流性大风有三大块频发区,受山脉的阻挡和影响,对流性大风频发区集中分布于山谷、河流等地势平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对流性大风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分析的龙城地区乡镇温度预报方法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吴丹 王优 +1 位作者 冯雪君 宗英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341-342,共2页
利用2014年龙城地区6个乡镇区域自动站温度和朝阳市局本站温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5 d平均订正法对市局本站指导预报进行订正,作为龙城乡镇预报温度,对预报准确率进行检验,并分析不同季节中5 d平均订正统计方法的可用效果。结果表明:... 利用2014年龙城地区6个乡镇区域自动站温度和朝阳市局本站温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5 d平均订正法对市局本站指导预报进行订正,作为龙城乡镇预报温度,对预报准确率进行检验,并分析不同季节中5 d平均订正统计方法的可用效果。结果表明:5 d平均订正法在预报乡镇高温和夏季低温方面效果显著。在预报春、秋、冬季低温时效果稍差,在非晴天状况下的春、秋、冬季低温预报中此方法不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温度预报 5 d平均订正法 预报检验 辽宁朝阳 龙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西部主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奇 谢华光 宗英飞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4期113-114,124,共3页
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辽宁西部代表站1953—2010年主汛期降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地区主汛期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2.56mm/10a,存在8~9年的周期变化和18年的准周期变化。1980年主汛期降水量发生显著突变,... 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辽宁西部代表站1953—2010年主汛期降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地区主汛期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2.56mm/10a,存在8~9年的周期变化和18年的准周期变化。1980年主汛期降水量发生显著突变,突变之后降水量减少了12.5%。非汛期降水量变化较平稳,有微弱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西部 主汛期 线性趋势 周期变化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阳地区降水概率预报模型构建
10
作者 郭佰汇 吴丹 +2 位作者 范兰艳 冯雪菲 王梦琳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31-33,共3页
以朝阳地区2005—2013年5—9月降水量记录为基础资料,通过经验法和Spearman、Pearson、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3种相关性检验法,选出与预报对象相关性好的气象要素作为预报因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有无降水的概率预报,建立了... 以朝阳地区2005—2013年5—9月降水量记录为基础资料,通过经验法和Spearman、Pearson、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3种相关性检验法,选出与预报对象相关性好的气象要素作为预报因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有无降水的概率预报,建立了朝阳地区降水概率预报模型。该预报方程具有较高的历史拟合率,为90.7%。将2014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个例作为样本对方程进行检验,当规定降水概率≥40%为有降水时,晴雨预报准确率最高,为86.26%,高于朝阳地区本地晴雨预报准确率3.29百分点,表明该方法对朝阳地区降水具有很好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概率预报 LOGISTIC回归 相关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阳地区2014年灾害性天气分析及防御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雪君 冯雪菲 +2 位作者 吴丹 罗思维 王优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243-243,共1页
分析朝阳地区2014年灾害性天气,包括干旱,局地暴雨、冰雹、大风,低温冻害,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灾害性天气 防御对策 辽宁朝阳 201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阳地区降水分布填色图的绘制过程
12
作者 吴丹 依航 +1 位作者 冯雪君 冯雪菲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2期35-37,共3页
以一次降水资料空间分布图的绘制为例,详细叙述了降水填色图的绘制过程。主要运用各站点经纬度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实况资料和Surfer绘图软件进行相关操作。
关键词 Surfer绘图软件 降水填色图 雨情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基于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局部暴雨过程分析
13
作者 吴丹 依航 +1 位作者 郭佰汇 王梦琳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3期44-46,55,共4页
2011年7月29—30日朝阳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的天气过程,引发局部暴雨灾害。此次过程以混合性降水为主,出现多个降水峰值,其中29日18:00—22:00的降水峰值由冷锋过境造成;30日02:00—20:00的多个降水峰值由脱离锢囚中心的逗点云系... 2011年7月29—30日朝阳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的天气过程,引发局部暴雨灾害。此次过程以混合性降水为主,出现多个降水峰值,其中29日18:00—22:00的降水峰值由冷锋过境造成;30日02:00—20:00的多个降水峰值由脱离锢囚中心的逗点云系尾部与北上的地面倒槽云系结合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逗点云系 地面冷锋 倒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霜期光照资源变化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宗英飞 张国林 谢华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55-357,共3页
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标准偏差方法,分析1961—2010年霜期设施农业生产期光照资源变化特征,为辽宁西部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结果表明:设施农业生产期10月至翌年4月,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669 MJ/(m2·... 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标准偏差方法,分析1961—2010年霜期设施农业生产期光照资源变化特征,为辽宁西部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结果表明:设施农业生产期10月至翌年4月,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669 MJ/(m2·10年)、-20.369 h/10年;2001—2010年平均每天减少日照时间0.49 h。12月至翌年2月寒冷期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存在减少倾向,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92 MJ/(m2·10年)、-4.589 h/10年。光照资源的减少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的发展,应及时调整和改进目前的日光温室大棚设施结构和栽培管理形式,增设调控设备,确保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期 光照资源 设施农业 辽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地面辐合线触发的一次透雨成因分析
15
作者 吴丹 郭佰汇 +1 位作者 王梦琳 罗思维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37-39,共3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加密自动站数据,对2011年5月4—5日的中到大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5月4日20:00时至5日20:00时,朝阳地区出现一次全区≥10mm的降水过程,这是2011年入春以来的首场透雨,其中朝阳县沟门子最...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加密自动站数据,对2011年5月4—5日的中到大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5月4日20:00时至5日20:00时,朝阳地区出现一次全区≥10mm的降水过程,这是2011年入春以来的首场透雨,其中朝阳县沟门子最大降水量达48.7mm。该次降雨过程主要是在低涡、中低空急流、切变线和地面冷锋配置有利的背景下,在深厚的湿区里,由地面辐合线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场透雨 地面辐合线 深厚湿区 降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冰雹灾害分布特征及其雷达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丹 王静岩 +2 位作者 刘红 徐一丹 彭鹏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6期110-111,共2页
本文对2011—2019年发生在朝阳地区的40次冰雹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朝阳地区冰雹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建平县为朝阳地区冰雹灾害易发区。建平县境内群山起伏的地形特征为强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触发条件,有利地形因素导致建平... 本文对2011—2019年发生在朝阳地区的40次冰雹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朝阳地区冰雹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建平县为朝阳地区冰雹灾害易发区。建平县境内群山起伏的地形特征为强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触发条件,有利地形因素导致建平县极易出现冰雹灾害。此外,结合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归纳得出朝阳地区冰雹灾害雷达指标,为今后朝阳地区冰雹天气短临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灾害 分布特征 雷达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低空急流配合地面露点锋触发的大到暴雨过程分析
17
作者 吴丹 冯雪君 +1 位作者 冯雪菲 滕泽璐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234-235,237,共3页
分析2014年7月16日15:00—21:00朝阳市龙城地区出现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产生和降水峰值的分布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一是在高空槽东移配合副高稳定少动的环流背景下,在低空急流源源不断的输送动力和水汽因... 分析2014年7月16日15:00—21:00朝阳市龙城地区出现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产生和降水峰值的分布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一是在高空槽东移配合副高稳定少动的环流背景下,在低空急流源源不断的输送动力和水汽因素基础上,由低空切变线东移、低空急流加强配合地面倒槽北上触发强对流天气。二是第1个强降水峰值是在地面倒槽北上的过程中,露点锋随蒙古气旋前部东移划过龙城地区,由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和地面露点锋触发造成的。三是第2个降水峰值是在露点锋移出龙城地区后湿度条件仍较好的背景下,低空急流不断加强使得辐合上升加强,由充足的水汽和较好的动力条件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空急流 辽宁朝阳 龙城区 2014年7月16日15:00—2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丘陵地区城镇最低气温的订正预报方法研究
18
作者 吴丹 郭佰汇 +2 位作者 王梦琳 冯雪君 冯雪菲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4期233-236,共4页
利用朝阳2009年、2010年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临近探空站的高空资料,分析朝阳四季最低气温与850 h Pa温度、925 h Pa温度、风场、云量和变温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朝阳最低气温与当日8:00 925 h Pa温度相关性最好。可利用925 h Pa温度建... 利用朝阳2009年、2010年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临近探空站的高空资料,分析朝阳四季最低气温与850 h Pa温度、925 h Pa温度、风场、云量和变温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朝阳最低气温与当日8:00 925 h Pa温度相关性最好。可利用925 h Pa温度建立回归方程,通过方程得到初步的温度预报结果,再根据风场、云量和变温场对预报结果进行订正,得到最终的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25hPa温度 相关性分析 预报误差 定量化订正 辽西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